新区新城的逻辑|从破题到突围: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十年
文|余婷婷(方塘智库文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尽管有数不清的暗礁浅滩,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的金融危机,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中去,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到市场,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人类在游戏规则内追逐利益的同时,推动着一只‘无形的手’,优化社会资源分配——使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的书籍《伟大的博弈》中,作者戈登如是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市场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是完善货币传导机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中,金融领域的改革起步相对较晚。而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新常态与全球金融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推进的背景之下,中国的经济与金融体系,必将逐渐与世界接轨。金融业体系的改革和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已经势在必行。
|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已势在必行|
与此前诸多领域的划区“试点”逻辑相同,中国的金融改革,同样是遵循先在小范围内试验,再逐步向全国推广复制的过程。金融业的发展,常常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上海、广东和滨海新区,是中国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重要区域。备受政策青睐的天津滨海新区是综合改革实验区,中央赋予其众多先行先试的政策。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极,滨海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优势——天津港是京津冀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是其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载体,在京津冀吸引外资过程中发挥引擎作用。由于金融业的业态和体量规模等都与上海不同,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侧重点也将有所区别。
近年来,滨海新区在金融创新领域飞速发展,形成了包括融资租赁、航运金融、国际保理等新型金融业态在内的多元化、多层次、开放型资本体系,其中,融资租赁业更是异军突起。如果说上海作为金融中心是总体金融实验,滨海新区则要发挥在融资租赁等领域的潜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金融改革,因天然的风险性,从来都是如履薄冰。“十三五”开局,自贸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等众多政策的实践进入“二年级”,滨海新区既享受着最大的改革权限,也获得部分利益让与。不论是出于“试制度”还是“谋发展”,滨海新区的金融创新,都需要砥砺前行。
1天津“金改”十年之路
先锋国际融资租赁总经理王雁翎向媒体回忆起刚刚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注册成立那会儿,还很是感慨:“开着车从市区走了好长时间才到保税港区,到处都是光秃秃的,保税港区的办公楼显得有些突兀。我心里当时还有一些打鼓。”不过,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专业的政府服务让她打消了疑虑,于是,这家企业成为了在东疆落户的第一家融资租赁企业。
历史事件或优惠政策常常能促进产业集聚的形成。改革开放以后,天津依靠港口优势成长为工业化城市。然而,漫步在天津和平区的解放北路,遍布着的各色西洋建筑曾经是各家银行的总部,仍提醒着行人,这里曾是中国的北方的经济中心。曾经,这条道路之于天津,好比华尔街之于纽约,曾经掌控着天津市甚至是中国北方的经济命脉。
|这条道路曾掌控着天津甚至是中国北方的经济命脉|
2006年,天津被国务院定位为北方经济中心,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成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为滨海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与其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相比,滨海新区享受全方位改革的权力,并能享受部分利益让与,这是国家赋予滨海新区最大的优惠政策。包括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允许滨海新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可先行先试的改革,“努力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
为了推动天津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国务院批复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成为迄今为止政策最为优越,功能最为全面,监管最为宽松的保税港区。拥有其他自由贸易港区所不具备的金融功能,使得东疆保税港区已经朝着自由贸易区的方向发展,天津港也将借此大力推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为国际采购、国际贸易、离岸金融服务等提供高效港口基础服务。
随后,滨海新区和天津的金融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组数字展示了天津金融业近十年来的蜕变:到2015年年末,天津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588亿,比十年前翻了三番,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从10年前的4%左右增加到了现在的9.6%。目前金融机构的总资产额是4.4万亿,存款余额是2.9万亿,贷款余额是2.7万亿,基本上都是十年前的4到5倍,金融业已经成为天津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作为天津发展引擎的滨海新区是贡献的主力。
|金融业已经成为天津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
在天津金融产业的发展中,最为亮眼的成绩是滨海新区融资租赁业。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融资租赁所涉及的融资公司和承租人所承担的风险都相对比较低。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整个社会的资金供应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银行信贷,大约占50%;二是融资租赁,大约占30%;三是包括股票、债券、基金、信托等在内的证券融资,大约占20%。在这些国家,在银行信贷之外,仍保有一个稳定的资金供应体系,融资租赁是其中之一。2011年中国融资租赁业的新增业务额首次超过欧洲各国,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位,同期中国经济总量也上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受益于融资租赁业审批权限下放,以及银行系金融租赁的扩张,再加上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滨海新区迅速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的融资租赁聚集区,东疆保税港区是主要承接地。截至2016年3月底,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累计注册各类租赁公司1557家,已完成656架飞机、11台发动机、80艘国际航运船舶、8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租赁业务。滨海新区融资租赁创造了全国多个首单,市场份额占天津全市的3/4,占全国1/4。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我们时常将金融比作大脑, 它一方面聚集储蓄,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分配,形成生产力。良好的金融体系会高效地配置资源,而糟糕的金融体系则会把资本分配给低效的生产部门。”可见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2009年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要求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创新, 努力建设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和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除了融资租赁独领风骚之外,近年来,滨海新区一直着力于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包括吸引股权投资基金入驻滨海、建立整套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及深化外汇管理,创新资本意愿结汇等。目前,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的总量为1918家。
2010年,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合作共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全国率先开展意愿结汇试点探索。在此基础上,2012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同意在东疆保税港区试行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试点政策,这也是国内首个“意愿结汇”保税监管区域。截至2014年7月底,仅中新生态城累计意愿结汇就近7亿美元。在此基础之上,2014年7月,中新生态城开始试点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具体开展政策包括跨境人民贷款业务,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业务,生态城内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业务等。今年五月,这一业务被推广至天津全市。
从自贸试验区挂牌至今年2月末,天津自贸试验区内主体累计新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13345个,外汇账户2066个;跨境收支335.7亿美元,分别占天津和滨海新区跨境收支的19.3%和66.7%;结售汇150.8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867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的29.9%。
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探索
在当下金融体系出现一种怪象:一方面大量的资金离开实体经济追逐投机资产,形成资产泡沫,而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却依然面临融资难的难题。而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金融市场改革,必将是无源之水。
如今,上海已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其他城市的金融改革和探索,大多以上海的实践为参考系。然而,由于金融业的业态和体量规模等都与上海不同,滨海新区金融创新的侧重点也将有所区别。滨海新区的发展,一直牢牢抓住实体经济,形成了航空航天、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产业。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5万亿元。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应以探索金融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为主要任务。
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拉动企业设备投资,带动产业升级,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今年6月,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发布《关于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加快装备改造升级工作实施方案》。天津滨海新区将通过融企联动、政企合力,加快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实现装备改造升级步伐,未来两年将力争推动完成200家企业技术装备改造升级。
针对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以及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院所,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购置先进研发生产和检验检测设备,实施智能化改造,作为支持重点。同时,还将建立相关的中小企业项目库和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项目库。创新对接模式、对接举措,积极搭建合作融资机构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的对接平台。
目前,滨海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4万家,年收入过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18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64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2011年天津市成为全国首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截至目前,天津市已有27家商业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设计了专门的针对性产品,产品数量达到160余种。
另一方面,天津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贴机制。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例,自2015年起,在该机制下对合作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形成的坏账损失给予50%的补偿。为加强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动力,2015年末,天津对部分领域企业贷款本金损失的风险补偿比例,从50%提高到了70%。
在美国,船只汇集在纽约港口,贸易的血脉生意勃勃滋养了以纽约为中心的东西各州,经济迅速发展。先有纽约港,后有华尔街。港口天然地聚集了人流、物流、资本等要素,使得因港而生的城市,常常成为经济中心。
而在中国北方,天津港地处京津城市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是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也是中国沿海港口功能最齐全的港口之一。港口拥有集装箱、矿石、煤炭、原油、国际邮轮等专业化泊位,可容纳30万吨级船舶自由进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2006年,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时,发展定位之一便是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2011年,国务院批复东疆保税港区作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并鼓励其依托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推进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租赁业务试点。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航运中心是融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于一体,在经济区域的港口城市群中居核心的航运枢纽地位。国际航运中心离不开港口,但是它的层次远远高于港口。在目前的国际航运市场中,港口货物吞吐量已经不是衡量一个港口国际竞争能力的唯一标准, 集合金融、贸易、法律、咨询和航运服务等多种航运要素所构成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才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产业基础。
|国际航运中心离不开港口,但它的层次远高于港口|
2014年,天津自贸区花落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被纳入其中。意味着目前最开放,最优惠的政策,在这片区域叠加,对于建设中国北方航运中心而言,无疑是最佳机遇。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重点,不仅局限在目前所强调的吞吐量, 而是突破港口的界限,发展与航运业密切相关的高端服务业。
从历史经验看,世界典型国际航运中心均是以面向海洋、航运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作为依托,如伦敦、纽约、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航运带来的金融要素集聚,促进金融改革和创新。滨海新区腹地广阔,且母城天津金融业已具备一定基础,如果滨海新区能在航运建设和航运金融方面取得战略性的突破,形成航运、物流、贸易、产业租赁等产业,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将促进天津港港口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自贸区的选址中,于家堡的中心商务区被纳入其中。中心商务区发展以金融创新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是创新型金融、科技服务和科技研发、跨境贸易和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创业和教育培训五大产业。2015年,中心商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亿元,较2014年翻一番以上。2016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2%。目前,天津市90%的创新金融案例都发生在中心商务区。
随着于家堡高铁站的通车,城市建设和配套的逐步完善,各种战略机遇和政策的叠加,中心商务区已经成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重要阵地,区内注册企业有近4成来自京冀两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显露出明显优势。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北京不再强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非首都功能疏解中,未来,关于北京金融产业疏解,给中心商务区带来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3战略叠加下的滨海金融新机遇
金融创新,制度先行。制度松绑与法律的修改与制定是前提。
战略机遇叠加独特优势则是天津得天独厚的土壤: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重点也正在向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金融体制创新等“硬骨头”领域转变。自贸区是经济新常态的产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新的“制度试验田”。在为地方谋发展,带动经济再次腾飞的职能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为国家试制度”。在目前四个自贸区的总体规划中,都提到金融改革、创新。在制度层面,除了参考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之外,各地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去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强调,支持天津自贸区以发展融资租赁为重点,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成熟一项,推进一项。
201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金改30条)出炉。共7个部分,30条政策,细化为60项具体措施。除去第一部分的总则以及最后一部分的监测与管理外,第二部分到第六部分是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的核心内容。
在“金改30条”中,有5条12项支持租赁业发展举措,涵盖了拓宽租赁企业投融资渠道、灵活资金运营、提升业务便利性等多个方面,更加突出了天津的区域优势和政策优势。
在法律规章等软性环境的建设方面,天津市高院在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的协助下制定的《关于完善天津滨海新区融资租赁业发展法治环境的意见》获得最高法院批准,赋予在审理天津滨海新区有关融资租赁纠纷案件中“保障租赁物安全和认定合同效力”两项先行先试司法政策;天津市根据融资租赁业税收政策和租赁物登记制度等业务,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租赁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是全国第一个支持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地方性规章,为新区融资租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对接“一带一路“政策,在可预期的基础建设项目中,大型设备的融资租赁将大有可为,滨海新区能否利用好这些政策契机,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融资租赁中心,是摆在滨海新区面前的重要议题。
|滨海新区能否利用好政策契机优化建设成为其重要议题|
此外,作为中国北方对接日韩重要的区域,中韩日益扩展的金融合作为天津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和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提供了试验平台。随着中韩FTA的签订,首尔离岸人民币业务迅猛发展,天津离岸金融市场完全可以从韩元与人民币的直接交易切入,重点建设银行间人民币与韩元直接交易市场,推动韩元跨境投融资以及资金池业务的开展,带动天津与首尔在金融领域的信息交流与产品合作,为中韩FTA金融服务的互动对接摸索探路。
在探讨滨海新区的发展时,我们不能离开京津冀协同发展。金融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天津的重要定位,也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方案中的重点内容。天津自贸区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契机,推动天津离岸金融市场功能向北京、河北等内陆经济腹地延伸,并开展“金融开放+金融资源”的京津冀金融合作,将天津离岸金融市场建成京津冀金融创新共同体的核心区和试验田,从而助推天津自贸区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试点与其他领域试点的极大差别是,不同机构、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以及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之间具有复杂而且紧密的互动联系。因此,创新的突破口应当重点谨慎选择进行一些制度性的探索。
与此同时,金融毕竟不等同于产业,资金的流动是全国性的,金融的性质决定了这项试点很难通过保税区、特区来进行。资金的区域性防火墙怎样设定,一旦试验不成功,如何减轻对天津乃至全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都是很大的课题。甚至进一步说,经济全球化,已将世界各国绑在一起,金融业同样如此。一如戈登所言:“华尔街的影响,早已扩展到华尔街之外。然而各国的监管,仍止步于各自的边境之内。”在未来,上海、滨海、深圳等城市,在探索接轨国际化的制度的同时,如何防范国际化的风险,也是题中要义。
相关阅读:
新区新城的逻辑丨天津滨海新区的生长:从“以港兴城”到“港城互动”
新区新城的逻辑
新区新城,其命维新。以国家级新区为代表的中国新区新城的开发和建设,不但承载着对中国美好城市空间增量的想象,亦承载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制度变革的想象,在此背景下,方塘智库正以样本切入,秉承全球化、信息化、文明化等多重视角,深度关注这一城市中国时代的多维变革。
注:本文作者首发于方塘智库,版权所有,转载请获得授权。授权请联系:xufengchao@ftzhi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