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再出发 | 广东海岛旅游之变:将散落在沿海的珍珠串连起来
文|舒哲(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自汉武帝时期开通以来,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就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从广东出发,向南通往越南、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帝汶等国家,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最著名的一条线路。但有趣的是,在百年之后的今天,沿着这条海丝之路,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宋元时期的鼎盛景象,还可以看到沿线国家都相继开辟出了属于自己、面向全球的海洋旅游市场。相比之下,海丝文化起源之一的中国广东却略显保守且黯淡。
4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3368公里的大陆岸线、759个可开发海岛,这些数字足以证明广东的滨海资源在全国顶尖。但为什么广东的海岛资源鲜少可以吸引到海外客源?为什么来南方冬休的俄罗斯和东北游客会经过滨海资源同样丰富的湛江,最后落到海南过冬?
广东拥有全国顶尖的海滨资源
海外游客、省外游客、省内游客。一个旅游聚集地的客源总会产生分类,而现今广东客源市场的辐射范围却还不够理想,海外游客稀少,外省游客对于广东滨海旅游资源了解甚少。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甚至是海南的第一大旅游客源地,广东人不怎么看广东海,这多少有些遗憾。
虽然制约广东海洋旅游资源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广东仍然拥有其他地区无法取代的优势:一是作为千年商都,广东有着稳定且优质的海外客源;二是广东的温泉资源也十分丰富和成熟,足以打造出“滨海+温泉”的招牌;三是广式服务的文化基因在国内都有着一定核心竞争力,亲情服务理念的深化定会加强广东滨海旅游的好誉度。只有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广东的海洋旅游才可能实现一个崭新的跨越。
1东南亚海岛的旅游开发启示
广东滨海旅游资源的体量之大毋庸置疑,但海洋大省与海洋强省仍是两个概念。与广东一海相隔的众多东南亚国家则凭借出色的海洋资源每年能够吸引来自全球的客源前来旅行和消费,相比之下,广东的滨海旅游近年来发展有所起步,但仍不能作为海洋经济里的一大重要增长极。
去年,广东滨海旅游延续近年来的良好发展态势,旅游收入呈两位数的高增长态势。在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海洋(海岛)旅游集聚区,广东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视滨海旅游,要求将广东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
面对这一机遇,广东海岛应主动利用自身的区位、政策、资源等黄金综合优势,借鉴知名海岛开发的经验,开启全新的海岛旅游视角,打造世界级的海岛旅游目的地。
在广东,海洋资源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珠三角,其中珠三角地区不仅经济发展速度快,其滨海旅游开发也走在前列。未来怎么样利用好自身的经济优势,开辟出定位合适的海岛产品,是这些一线和准一线城市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马尔代夫,这个自身体量容纳不下大量的游客的度假地,其旅游产业收入的GDP贡献率常年保持在30%,消费质量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大于游客数量。马尔代夫将市场地位在高档旅游度假地,主要面向欧美的高消费层级旅游者,从少数的人群身上获取大利益,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广东也有其适合发展的高端海洋旅游项目。因地理位置原因,珠三角地区的消费习惯受港澳影响,游艇文化接受程度高。因起步较早,广东拥有成熟的游艇产业配套优势。珠海有国内最大的游艇工业园区,深圳有国内发展最早也最成熟的游艇俱乐部。现在,广东全省已建游艇码头2000个,在册登记的私人游艇300艘,已开业的俱乐部7个,在建5个。
广东拥有成熟的游艇产业配套优势
2016年11月,中山市与澳门开通点对点游艇自由行,广州的南沙游艇会也正在积极倡导筹划联合粤港澳三地,举办每年一度的大型游艇展和水上活动项目,在国际间打造中国游艇产业的“新名片”。省内在邮轮游艇产业上的联动也使得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的蓝图在一点点被打造出来。
未来,以游艇邮轮为重心,再加以浮潜、海钓、空中环礁、巡游岛屿、Spa水疗等特色项目,珠三角地区的滨海旅游应该能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2011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调研时指出,广东应当考虑通过竞争性获取扶持资金的方式,鼓励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至少开发出一两个高品质品牌,提高广东旅游产品的品位。不久后,广东史上最大的一笔高达6亿元的滨海旅游扶持资金,在进行了激烈的角逐后,最终花落湛江市和汕尾市。
广东通过政府专项扶持资金拉动滨海旅游发展无疑是个创举,但6年过去,从结果来看,大项目和重资金却并没有为广东的海洋旅游带来跨越式的发展。
反观国外,海岛开发也不全是市场化的运作。普吉岛旅游的成功开发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岛上工商业项目的开发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迅速展开。数据统计,岛上唯一的商业街区设有商店50多家,每间酒店都设有自己的购物商场,在5家酒店内提供了超过几十家的餐厅和酒吧。
巴厘岛在引进投资进行开发之时,政府科学详尽的规划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不仅营造出一个良好安全的投资环境,同时还通过投资示范加强投资者的信心。
如何构建良性的投资环境,怎样选择和引入有效的旅游项目,这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调控因素。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阳江海陵岛和汕头南澳岛等滨海区域,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一些地产项目的强势进驻让越来越多海岛呈现出了“过度开发”的态势。未来,这也许需要政府部门的调控,多引入国际高端度假酒店品牌,少引入一些旅游地产项目。这对于构架国际性海岛度假目的地来说,也许能起到一些作用。
广东的海岛旅游不能只是国外海岛旅游模式的套用,而应该富有广东地域文化的色彩。这一点上,巴厘岛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海岛旅游开发,并锤炼出独一无二的岛屿风格的经验值得广东学习。但广东的海岛也不应是国外海岛的延伸,而应该有着自己的风格。其实,广东不同地域的海洋文化丰富多样,潮汕有英歌舞、湛江有人龙舞、阳江有古老的海丝文化、南澳岛有妈祖文化,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足以打造出不同特色的海岛风格。
在今年的春节假期中,湛江市大打“民俗文化”牌,在春节期间为市民和游客启动了十多项大型旅游主题活动,民俗吸引游客的效果明显,据当地旅游局统计,今年春节共接待游客360.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5.4%。
湛江市通过民俗文化吸引游客
对于海岛旅游开发而言,文化的挖掘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而要具体化能被游客感觉和体验到,巴厘岛就充分发挥其宗教特色,在建筑(庙宇)、艺术(舞蹈、雕刻和绘画)等方面,打造出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在广东,特色民宿、实景演出等都是理想的文化表现方式,不妨多一些文化上的尝试。
2无人岛开发,探险还是冒险?
今年3月17日,珠海三角岛作为全国通过挂牌转让使用权的首批无居民海岛,完成了使用权转让仪式。据了解,计划历时5年建设完成的三角岛将被打造成为珠海最大、项目最全的海洋海岛运动休闲度假中心,这也是目前广东省第一个通过挂牌转让使用权的无居民海岛。
接手三角岛开发的是九洲控股集团,其集团内部的港口、海上客运、酒店、景区、运动赛事等优势资源将支持未来这个无人岛的开发和运营。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洋旅游的视角逐渐从滨海向海岛过渡发展,这也让无人岛开发成为众多投资商关注的焦点。但一座无人岛的开发绝非易事,以最起码的“三通”而言,水电和交通的基础建设就要在陆地上艰难数倍。所有的材料一旦运送到岛上,成本保守估计就是陆地上的3-6倍。如果没有足够雄厚的资金及规划支持,整岛开发几乎等同天方夜谭。
海洋旅游的视角逐渐从滨海向海岛过渡发展
2011年,176个第一批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名录公布,广东以60个的数量排名第一。作为率先开始无人岛开发的省份,当前广东已经开始规划、方案及论证的无民居海岛近30个,其中获得海岛使用权证的两个。总体上,广东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工作一度走在前列,且形成了一定的开发市场。
多年前,国内部分地区就已经开始了无人岛的开发尝试。但目前国内的无居民海岛94% 未被开发,在已开发的 6%中,成功的并不多。而广东茂名的放鸡岛则是少数中的少数。
13年过去,如今放鸡岛成为了广东夜潜、出海捕鱼的好选择。当初一场疯狂的冒险现在变成了一个国内无人岛开发的成功样本。承租并开发放鸡岛的是曾经成功开发过三亚西岛和珠海外伶仃岛的台湾商人陈明哲,在签约的50 年合同中,放鸡岛的开发采取政府出地,投资人出资的合作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投资方只需每年上缴政府一定的费用,政府不参与经营,岛屿由一个开发公司进行独立开发和经营。
无独有偶,马尔代夫也坚持着由一个经济主体向政府租赁整个海岛,这个较为先进的岛屿开发模式也许可以成为日后无人岛开发的一个方向。
虽然广东在无人岛开发上有着自己的经验,但从管理到技术的方方面面,却还缺乏深入的探索。低层次开发、浪费海岛资源;投资成本预判不足使得项目虎头蛇尾;海岛规划不充分、品味不高等都是无人岛开发所面临和需要规避的问题。无人岛的神秘让人们心生向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内心对于征服荒岛的渴望,但在国内开发一座仿佛无底洞的无人岛,究竟是一场精彩的探险还是也许会失败的冒险,这需要未来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才能得知。
3岸线保护,让海洋旅游开发良性持久
在很多人看来,广东的部分滨海岸线还未开发,谈何保护呢?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中显示,广东的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被要求不低于35%。但2014年这个数字就已经停留在38%。这也就意味着留给广东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必须强化岸线保护。
近年来以海南为主的侵海事件不断,这无疑是海洋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弊病之一。目前在广东,经过多年高强度的开发,深圳260公里的海岸线中未划用途的保留区纯生态海岸线已基本开发完毕,城市的海岸生态空间随着深度开发变得稀少。滨海生态极为脆弱,而沙滩和海水是生态游的基本因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政府必须建立公开透明合理的用海制度,才能使得滨海旅游开发步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中。
首先,政府要落实相关规划与法规,建立健全海岸带管理机制。推进海岸带综合规划,优化海岸开发利用布局;因地制宜地开展海岸修复,恢复自然岸线的生态功能;加强修复技术研发,支撑海岸线生态修复。并且适当引导景区及度假村在海滨保护和旅游发展中找寻平衡点,制定海洋旅游发展规划,划定红线。
其次,旅游业发展也要充分考虑到当地人的利益。因为从岸线保护的角度来看,侵海事件的主体除了企业之外,也有部分由当地村民造成。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辖区内海岸带的管理和保护,在做好海洋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帮助和鼓励村民优化和经营滨海资源。
最后,理念和意识的培育也很重要。当滨海旅游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及个人都开始拥有了保护生态和海洋的意识理念后,当地的旅游业才有可能真正地走上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编辑:潘鹏
设计:孙月园
广东再出发
中国转型,广东故事。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大省广东进入新的历史性重塑期。方塘智库特推出系列研究性文章,对广东的战略维新、城市转型、产业变革、文化旅游等命题进行全球化、样本化、战略化关注。
注:本文作者首发于方塘智库,版权所有,转载请获得授权。授权请联系:xufengchao@ftzhi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