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中国丨叶一剑:收拾世道人心
有腐必反、有贪必抓
反腐倡廉是时代的关键词
坚守正道、弘扬正义
激浊扬清是国家治理的必然选择
欢迎收看第二十七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518r2ykjx&width=500&height=375&auto=0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以“既要在云端,又要在人间”的研究态度,践行行走、思考、写作、阅读、对话“五位一体”的治学路径,对区域经济、城市、建筑、商业与文旅等领域进行持续追踪,以实现对时代变革的记录和思考。
附文字版:
前一段时间,《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比较火爆。我最近出差,无论是到腾冲、长治、北京、还是郑州,每次在吃饭、聊天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谈到《人民的名义》。
有一次,我问了一个银行的高管:银行的反腐也很厉害,从内部人或者体制内的人的角度来看,《人民的名义》所反映的故事情节,它的真实性到底如何。他当时给我说了一句话:还能看。说明这部电视剧或这部书里面,所提到的案例的真实性很大。所以,包括周梅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明确提到,原型是来自于现实的反腐案例。
这就值得让我们去思考,这个电视剧为什么如此火爆,一下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作品。
就像前几年《蜗居》一样。一方面,它触动了人的敏感神经。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这个电视剧,对于中国的官场,或者政治的运行逻辑,有窥探的价值,所以很火爆。
回顾中国的发展历程的话,特别是对于2017或者十八大以后这几年,“反腐”成了最火爆,也成了时代的一个关键词。一个影视剧作品,去反映这个时代的关键词的话,当然有可能更容易成为非常火爆的一个IP出来、一个现象级的影视剧出来。
到目前为止,大家对于反腐的态度,其实在社会上也开始有不同的声音,比如,反腐会不会结束。今年两会期间,中纪委的副书记公开表示,反腐不会停止。
那么,反腐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第一个,就是我们看到的,往基层走,去整治来自村级的腐败,“小官大贪”,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反腐可能要往基层进一步延伸,不光“打老虎”,可能要做很多“苍蝇”层面的清理。
另外,大家可以注意到,这两年推行监察制度改革。我想这也是在反腐领域的体制、制度层面的一个改进。那么在我看来,对于国家反腐来讲,以及国家治理而言,除了这个,再去思考反腐的时候,还要有比反腐本身要高的观察维度,那就是我们常言说的,“收拾世道人心”。
那么这样的一个追求,或者这样的一个社会治理的构成,它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或者在立志层面的影响,使得我们接下来会注意到另外一个现象,我把它称之为“激浊扬清”。反腐可能更多的是在激浊,剔除掉不好的现象,或者改变我们的痼疾,但是,下一步除了要继续去改变这些问题以外,还要把清的东西张扬出来。
最近,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在贵州遵义,有一个叫黄大发的村支书。很多年前,他带领村民在大山里面开发了一个山渠,就像当年红旗渠一样,这条渠的开采、开发,经历了36年的时间,最终通过这个渠的开发,使得泉水引到了他的村里,然后使得他们能够种上水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贫穷的面貌。
于是,在最近,中宣部也赋予了他时代楷模的称号。所以,一方面在进行反腐败,同时,在国家的治理过程中,也开始或者一直重视对时代的正能量精神,或正面形象的推广。
但是,我们要注意到一个事情是,如今在面对互联网的世界,或者新的传播环境的时候,在对时代楷模的塑造,或者正面形象的打造过程中,都已经不止是硬灌输式的塑造,一定要落实到人性上去,要善于从普通人身上看到人性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所谓高大上的包装,以及一味的去吹捧等等。
所以,在激浊扬清的过程中,扬清时要注意传播手段,或者我们应该注意身边故事的发掘,用平常人淳朴的人性力量,去感化整个社会的重建、去重新收拾世道人心。
在国家的现代治理过程中,在反腐和弘扬正能量人物故事的同时,需要在两者之间有一个平衡,这也是我们今天说的激浊扬清,而对于今天的现代国家治理而言,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