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中国丨叶一剑:疯狂的乡村旅游
面对疯狂的乡村旅游发展时
需要对乡村本身的特点进行研究
还要针对性地保存历史沉淀物
乡村才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欢迎收看第四十六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02tsuxff&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以“既要在云端,又要在人间”的研究态度,践行行走、思考、写作、阅读、对话“五位一体”的治学路径,对区域经济、城市、建筑、商业与文旅等领域进行持续追踪,以实现对时代变革的记录和思考。
附文字版:
我们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充满期待,从“新消费时代”的特点来看,有很多人愿意到乡村的空间去获取一种与城市不一样的消费体验,去寻找不一样的生活和生活方式,以及获取不一样的健康产品。于是,就催生了乡村旅游新时代的到来。
在政策上,国家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城市反哺农村的阶段。另外,资本也开始到乡村空间里去寻找机会。同时,在国家的宏观政策,在新的消费时代以及外来的投资,包括产业介入以后,很多基层的地方政府的热情很高。有的在修路,有的在整理河道,有的在搞大规模的种植,还有的在对整个乡村进行统一的外立面的改造。
在其他地方看到很多的建筑形态,比如徽派,几乎是通吃,到处在建。这时候我们就陷入了另外一个思考是,现在政策的资金很多,市场的资金也很多,地方政府的热情也很高,尤其是在2020年之前要完成全部脱贫的任务背景下,其实现在有大量的资金都介入到乡村的开发。既然现阶段有资金的介入,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些资金的使用转化成产业,比如乡村旅游产业,进而能够给乡村地区带来可续持的增长和发展。
但是,我们在很多具体案例的调研中发现,很多工程的实施,是欠缺综合考虑的,更多是为了花钱而花钱,基础设施为了建而建。甚至做了一个民宿,其实就是一个建筑,将来如何运营也没有想明白。在做外立面设计时,就随意找了很多带着独自想象的设计师做复制性的设计,就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的推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担忧的是,几年之后,这一笔钱花完,没有后续资金投入的时候,这些设施可能都会变成建筑垃圾。同时,所谓的美丽乡村建设,在很多地方不是审美的建设,而是审丑的建设,而且是大规模无底线,没有任何的逻辑的复制,将来会给很多乡村的肌理和自然风貌,带来很大的伤害。
所以,我最近在调研的时候提出,有钱是没有错,但在做乡村旅游投入时,要考虑所做的基础设施和产品,谁去运营,如何运营,收益如何分配,在产权上怎么提前界定,这些基础制度性的东西,应该提前考虑。
如果没有考虑好,就不妨把部分资金投入到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地下管网,以及水、互联网和道路的基础设施等等。后期需要由当地村民直接参与的,带有启蒙色彩的软性项目,应交给时间,交给历史去逐步带来提升。
总体而言,今天的乡村旅游发展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地老百姓个人素质和个人的运营意识,运营能力的成长的速度,两者出现了落差。就使得三年之后,或者2020年前期,这笔钱花完之后,很多的乡村在回过头看的时候,不是让它变得更加美好了,而是破坏的速度更快了。
这就像之前在城市空间里面所看到的一样,众多历史遗存的建筑,都被拆除了,在这时候,面对疯狂的乡村旅游发展时,尤其需要注意,应该对乡村本身的特点进行研究,要有意识的对时间和历史沉淀下来的东西有针对性地去完成保留和持续。
这是我们最近在对很多乡村旅游项目调研的时候,突然意识到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最终的结果恰恰与出发点是背道而驰的,尤其是在不缺钱,不缺政策支持,也不缺积极性的年代。我们更是需要有自我克制的意识,这样,乡村才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