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东路事件与武装保卫苏联

2017-09-10 精典悅讀周刊

本期编辑:董倩



       网络广为流传一段据说是林语堂的话:“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在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
 
  这段话其实是改装版。原文出自1937年的《申报》,表述是这样的:“中国就是有这么一群人,为了几个卢布,不惜出卖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在报纸上疯狂叫卖自己的汉奸言论,武装保卫苏联,支持外蒙人民自己当家做主,在动物世界里找这样的动物几乎不可能。”这段话不一定是林语堂说的,也可能是当时报纸的时事评论。但是其中提到“武装保卫苏联”“支持外蒙独立”确实两段奇葩的历史。我党创始人陈独秀还因为反对此口号被开除党籍,彻底被扫地出门。

 

中东路事件


  1929年爆发在张学良治下爆发的“中东路事件”是民国史上一段极其重要的外交冲突史,它是中国和苏联历史上最严重的军事冲突,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后来的珍宝岛冲突,它事实上影响了苏俄、日本及国民政府在东北的势力划分,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后来引发东三省沦陷的“9.18”事变。


入侵苏军缴获的东北军旗帜


  所谓“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又称东省铁路,由沙俄政府修建,横贯整个东北的铁路干线。沙俄除了独揽铁路经营大权外,又取得沿铁路两侧数十公里宽地带的行政管理权甚至司法管理权。俄国在其沿线的驻军一度高达十余万人。1904年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将中东铁路长春至旅大一段转让给日本。
 
  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治下的苏俄在《第一次对华宣言》公开声明:中东铁路“归还中国,不受任何报酬”,但这不过是内乱无暇顾及之际的托词,事实上苏俄在其后的十年间根本没有无偿归还的任何举动。不仅如此,苏俄反而在1921年间出兵侵占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强占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北洋政府利用俄国内乱这一有利时机,收回了中东铁路沿线的驻军、司法、行政等部分权利。
 
  1922年8月,张作霖控制下的东北地方政府和苏俄就中东路问题开始谈判。并于1924年先后签署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和《奉俄协定》。其中关于中东铁路规定:中东路纯系商业性质,中东路无偿全部交给中国的期限缩短为60年,并在此期间内允许中国赎回。在没有赎回之前,铁路业务由两国共管。但从1925年起,俄方独吞铁路盈利,导致张作霖极其不满,拒不交铁路使用的相关费用,双方关系迅速恶化。零星的军事冲突加剧,对峙情况一触即发。张作霖甚至拘捕了俄方铁路管理局局长伊万诺夫,事实上控制了中东铁路。
 
  有鉴张作霖严重威胁到苏俄利益,俄方军事情报局于1926年8月制订了暗杀张作霖的计划[1],但未能成功。1927年,慑于中国日益高涨的收回中东路主权的强烈呼声,狡猾的苏俄就已经想到勾结同样对东北虎视眈眈的日本,保障既得利益。当年10月,苏俄与日本南满会社社长山本条太郎进行秘密会谈,并签订了《中东路草约》,给予日本一系列特权。事实上就是准备将中东铁路有条件转让给日本人。


张作霖


  张作霖此人,虽然是土匪出身,文化也不高,但却是不折不扣的民族主义者。他能够长期立足东北,既有自己枪杆子的优势,又有左右逢源的政治手腕。但由于国民革命军高歌猛进的北伐,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节节败退,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无力再对抗苏俄。1928年春,张作霖派自己的心腹于冲汉密访日本,同意由日本承包并修建延吉至海林铁路、洮南至索伦铁路。希望借此牵制苏俄。但显然,日本人认为张作霖败局已定,利用价值已经不大。和苏俄一起除掉张作霖这个拦路虎已经成为双方共同的利益所在。
 
  1928年7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但日本和苏俄的如意算盘还没得逞,时局陡变。张作霖死后不久,身负国仇家恨的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1929年初,东北当局开始驱逐苏俄驻扎人员,强行收回中东铁路各项权利。
 
  1929年5月,张学良陆续关闭苏俄驻东北各地的领事馆,逮捕总领事。恼羞成怒的苏俄于7月宣布断交,并于8月组建特别远东集团军约8万人,由中国通布留赫尔任司令,配备飞机、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全面入侵东北。



苏俄入侵


当时报纸对苏俄入侵的报道


  张学良这个人,49年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神化成了民族英雄。但究其实,守土无方,败家有能,大草包一个。在处理中东路事件上,这个刚刚上台的公子哥一心急于建功立威,缺乏其父张作霖眼光和手腕。对自身的实力过于乐观,错误的以为苏俄不会用兵,结果备战不足,为一败涂地埋下伏笔。
 
  在装备和人员素质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的苏俄军队1929年9月开始全线进攻,所向披靡。实力在当时的中国首屈一指的东北军则节节败退。俄军兵不血刃,以极小的代价相继占领绥滨、满洲里、海拉尔等要地,东北军两个主力旅被全歼,海军三艘舰艇全部被击沉,彻底覆亡。1930年,在美国的调停下,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了《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承认恢复冲突之前的屈辱状态。




武装保卫苏联


  在张学良扮演民族英雄对抗苏俄的节点上,国内的各方势力都在干什么呢?
 
  首先要说明,当时各国的态度是反对中方武力解决的企图的。对于张学良擅自关停苏俄大使馆,驱逐外交人员,肆意抓捕俄方涉嫌与中共联系紧密的特工人员等行动,国际社会是不怎么待见的,普遍认为有悖于国际外交惯例。即便是对苏俄同样不待见的美国人,对于武力解决也表示异议[2]。


蒋介石、张学良会晤

 
  但国民政府则相当积极。早在当年7月,张学良在北平与蒋介石会晤,蒋积极支持张武力收回中东铁路。蒋认为,苏联只是恐吓,不会出兵。若苏联出兵,日本也将难以沉默。还承诺中央对苏作战已有全盘考虑,全国军队可随时增援。蒋介石公开宣称:“吾人对俄政策之目的,首在暴露苏俄侵略之真相。”“如苏俄竟敢公然破坏世界和平,侵略我民族利益,吾人为世界和平计,为民族利益计,当以革命之精神,不惜牺牲一切,贯彻政府拥护国权之主张也。”[3]
 
  这一系列空头支票,当然都没有兑现,对蒋而言,反正都要反共反苏,这事成了,不用他一兵一卒就可以成就收复主权的美名,败了,正好也削弱一下割据的东北军,无论如何都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国内的其他各派军阀也一致支持张学良,虽然都是口头文章,但好歹在台面上站在了民族大义这个不容动摇的方向上,让人无话可说。
 
  蒋介石在张学良战败决定讲和之后大为震怒,但又无可奈何。干脆死不承认。国民政府发表声明,明确宣布对“伯力会议记录”不予承认,并将谈判代表免职。从1930年12月至1931年10月,中苏双方先后就中东铁路问题举行过25次会议,但国民政府始终不承认和约。
 
  “无产阶级没有祖国”,共产国际在列宁当家之后,积极在全球输出革命,整个组织几乎就是苏共操纵的傀儡,全世界绝大部分共运组织都接受其提供的经费以维持运作,组织上皆受其直接领导。中共作为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支部,当时无论是组织上还是财政上亦是如此。



中共在根据地刻石粉刷的标语


苏区银行印发带有“武装保卫苏联”标语的纸币


  中东路危机期间,斯大林通过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要用武装暴动和进攻中心城市的革命行动来牵制中国政府,以帮助苏联在东北的战争。1929年9月26日,斯大林在以共产国际之名发给中共的命令中扬言:“谁忠诚地、真正地、坚定地、毫无保留地武装起来保卫苏联,谁才是革命者,才是国际主义者”。[4]。
 
  大哥发了话,小弟哪有不吆喝之理。李立三、恽代英等中共领导率先发表文章拥苏反华。以所谓的“阶级的共同利益”取代国家民族利益,宣称“使蒋介石政府在战争中失败”、“以广大群众的革命暴动,来消灭帝国主义国民党强盗进攻苏联的战争!”;中共中央相继发表了《中央通告第41号:中东路事件与帝国主义国民党进攻苏联》、《中央通告第42号:动员广大群众反对进攻苏联》、《中央通告第49号:拥护苏联与反对军阀战争》等文告。苏俄甚至承诺每月供应3千万卢布,派当时在共产国际学习的周恩来、刘伯诚、叶剑英等人直奔东北,召集中国、日本、朝鲜的共产党人,组建义勇队,直接参加和东北军的战争。
 
  1929年10月26日,迫不及待的斯大林撕下面具,直接电令中共坚决“武装保卫苏联”,并明确指出,“武装保卫苏联就是要在全国发动武装暴动”。这就是我党史上著名的“十月来信”。


 

北平民众游行,标语:打倒献媚苏俄的内贼


  “武装保卫苏联”就此闪亮登场。中共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1929年11月,当时的中共最高负责人李立三即在“二大”上宣布:“中央提出的'武装保卫苏联’,就是全国的武装暴动。”1929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了第六十号通告,《执行武装保卫苏联的实际策略就是全国的武装暴动》。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第十次全体会议决议的决议》中直白的表示,“执行武装拥护苏联与反军阀战争的任务,而走向全国范围的总暴动”。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即便在中苏已经签署和议之后,中共依然在坚持这一路线,前后长达数年之久。
 
  对于这种明显数典忘祖,背叛民族利益的事情,党内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当时已经被剥夺领导职务的中共创党人陈独秀忧心忡忡,于1929年7月28日致函中央,称中共中央的做法会“使群众误会我们只是卢布作用,而不顾及民族利益”。对此,中央于8月3日复函陈独秀,严厉指责陈“站到了资产阶级立场,忘记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并进而组织对陈的批判,指控陈是“反苏”份子。并很快通过决议,将陈独秀开除党籍,扫地出门。中共创党人就此在孤苦无依中退出历史舞台。[5]




事件影响


  此后有人大概也知道这段历史太奇葩,所以干脆连“中东路事件”都不提,还把“武装保卫苏联”这一堪与汪精卫的艳电相提并论的口号嫁祸于所谓的“王明错误路线”,让一个被打倒的倒霉蛋背了黑锅。而且,如此重要的历史事件居然在教科书中消失了……

 



  “中东路事件”东北军的惨败,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屈辱的和约。著名的黑瞎子岛也就此被占,直到2008年才回归中国。更为严重的是,一直关注东北战局的日军,重新评估了苏俄和中国的实力,“暂避苏联、先打中国”的“南进”主张急速抬头。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作为利益交换的一部分,苏俄宣布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采取“不干涉政策”,甚至同意在中东铁路以半价运费向“北满”运输进攻中国军队的日军。后来因为欧洲局势紧张,无暇顾及远东地区, 1935年苏俄以1.4亿日元的价格将中东铁路卖给了日本和伪“满洲国”。
 
  更无耻的还在于,日本战败后,苏俄居然无视中国主权,又卷土重来,把中东路重新攫为己有。这条记录着多灾多难的中国近代史的血泪铁路直到1952年,根据《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定》,才彻底回归中国。要说近代史上那个国家伤害中国最深,恐怕非苏俄莫属。日本空得恶名,苏俄是得实利。
 
  现在有人想和普京大帝称兄道弟,不知道是不是还有武装保卫谁的念头。
             

史料来源:(部分书目为敏感瓷,未列)


[1]普罗霍罗夫,《张作霖元帅之死档案》
[2]台北“国史馆”国民政府外交部档,《华盛顿伍朝枢致南京外交部电》
[3]《蒋为俄事再发宣言》,《大公报》1929年8月18日三版
[4] 人民出版社出版,《斯大林全集》第十卷
[5]张宝明、刘云飞,华文出版社《先驱之死:陈独秀的晚年岁月》




欢迎大家加入【史海钩沉阅古今】群组,建立更深度的阅读链接。


希望加群的朋友请首先添加编辑的个人微信,向编辑发送“史海钩沉”添加申请,稍后,她会邀请您进入群聊的。


 本期编辑:董倩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史海钩沉】



热文推荐点击即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