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小镇发展常态下的几大问题反思

2017-12-27 一诺农旅规划

当下,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热潮风起云涌,各行各业对特色小镇可谓青睐有加,无不将其看成一个创新突围的有效途径,一个新的产业突破点,希望借助政策优势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实现自身的产业转型和发展壮大。这股风潮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来说有喜也有忧。喜的是,特色小镇拥有了如此广泛的民意互动和产业共鸣;忧的是,风风火火的大潮之中多了些冲动与跟风,少了些冷静与理性。我们通过实地调研,提出如下几点冷思考。

冷思考一:在国家鼓励政策带动下,全国多地创建特色小镇,有些地区出现了比拼数量、定位雷同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如果缺乏理性规划和引导,可能会导致特色小镇建设出现重复和过剩,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目前,已有127个、276个小镇分别入围住建部公布的首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综合政策信息获悉,到2020年,全国将培养1000多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十三五”期间,各省共计规划了超过1370个特色小镇。

客观地说,并不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能够最后成功,前瞻产业研究院衷心提醒,各地政府若能够真正用心去发掘和培育,而不是盲目地只是在数量上攀比,那么各地特色小镇成功的比例势必会更大,政府预期的效果也会更明显。

冷思考二:目前,部分地区对“特色小镇”概念与定位认识深度不够,以老思路、老经验决策引导,对特色小镇建设有害无利。

“特色小镇”最早由浙江省政府提出,旨在搭建新型产业平台,培育特色小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特色小镇的概念特征可以总结为: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在此需要指出,特色小镇并不是农村的放大版,而是城市的缩小版。正如业内专家所说,特色小镇是地域文脉的彰显,是生态自然的凸显,是城乡一体化的节点,是新型城镇化的新模式。

与传统工业园区相比,特色小镇是一个融产业和生活为一体的综合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是一个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活生生的生命体。目前,部分地区仍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传统思维谋划特色小镇建设,对其产业、文化、社区等多种功能的融合考虑不够;有些地区创建特色小镇不深入挖掘传统产业特色和人文地理环境,寄希望于商贸综合体等新建或重新整合包装的载体。这些无疑会步入概念认知的误区,对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害而无利。

冷思考三:从本质上说特色小镇是生长出来,而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更不是任意克隆出来的。特色小镇的发展靠的是“培育”,而非“打造”,每个特色小镇都是限量版的,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不得不说,特色小镇绝不是特色地产,它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否则就无从谈起。眼下,有些地方出现了不好的苗头,那就是本末倒置,舍弃自身特色,或简单模仿欧美小镇模式,或生搬硬套浙江特色小镇做法,不从本区域特点出发去做深度调研和挖掘。特色小镇其实一直都有,在提出“特色小镇”概念之前就一直存在,它们在自己土壤中悄然生长,需要的只是发掘和培养,而不是“凭空捏造”和“空降奇兵”。最好的案例莫过于德清莫干山小镇。作为一个以民宿为特色产业的小镇,它的产业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是先有市,后有场,也就是说,是先有了自发的市场消费之后才有了政府相应的规划与管理,最后才有了享誉业界的“莫干山特色小镇”。这样一个独具特色小镇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它无疑完美地印证,真正的特色小镇是自己“生长”出来的。

特色小镇首先特在产业——特色产业+旅游产业;其次特在功能——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再次特在形态——独特的小镇风貌+错落的空间结构+自然的生态环境;关键特在机制——以政策为引导,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开发运营机制。特色小镇的“特色”至少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特色的“广度”,即小镇拥有多少新奇别具的特色;另一个维度是特色的“深度”,即唯一性,指的是某个重要产业或者空间特色是具有本地区“唯一性”,还是具有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唯一性”。与莫干山小镇相比,不得不说,目前大部分的特色小镇缺乏特色产业支撑。特色小镇建设具有投资周期长、回报慢的特征,需要长时间和大规模的融资支持,没有支柱性的特色产业必定难以为继。那些靠简单复制、简单克隆、无中生有、空降奇兵而成的小镇有着先天造血功能不足的缺陷,如果跟风盲从而不注重深度引导和培育,其中大部分走不长远。

冷思考四: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核心,文化则是特色小镇的灵魂,而非遗是文化当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小镇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的根本所在。

文化尤其是非遗,是特色小镇的灵魂,也是未来小镇品牌输出的基础。文化与旅游是特色小镇的必备功能,产业+旅游是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特色小镇要有旅游,对此我们提醒——除非旅游小镇,特色小镇绝不能以旅游为起点,但旅游绝对是终点;旅游,是小镇特色产业的辅助。旅游说到底是文化的比拼。特色小镇文化的挖掘,借助具有广泛共识的IP(知识产权),能够具有更广泛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特色小镇要去做有情感的IP,有故事的IP,有深度的IP,以此将自己的文化、情感和对生活的理念有效传递出去,赢得粉丝和人气。针对当下一些小镇的做法,我们提醒: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不是IP而是农产品。比如荷花小镇龙虾小镇,对于这种类型的小镇来说,荷花不是IP龙虾也不是IP,只有结合地域性文化对荷花龙虾进行深度挖掘与衍生,才可能形成富有小镇鲜明特色的IP,才能有助于形成小镇的特色旅游。

对于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小镇,我们建议采用业内“金缮”和“织补”的理念进行修复。所谓“金缮”,就像传统的瓷器修补一样,将那些破裂残缺的文化遗址、文化碎片修整成一个新的整体,尤其是老建筑、老街区等,从而具有新的文化功能。所谓“织补”,就是将过去的、现在的、新的、旧的文化有效衔接达成平衡,延续过去,立足现在,织补未来。这其中,文化不变,民俗当先,修旧如旧,新旧共生。不能像之前一些古镇开发,或一味仿古,或一味翻新,或异想天开。保留并改造历史建筑让其有机生长,是对记忆的尊重,对历史的传承。跨空间、跨时间的情感链接是最具人性与个性的“特色”,没有任何两个小镇的历史和文化完全相同。在这样的小镇里,自然与现代共存,小镇不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件作品,它充分体现独特的设计文化:根植传统文化,活用现代设计,将本色彰显到最大程度,呈现出让人向往的魅力。

冷思考五:特色小镇的规划与设计要去标准化、去程式化、去地产化,小镇的规划设计不能全部任由地产商和设计院主导,应该也必须有文化学者、民俗专家和艺术家的介入和参与。

现在部分地产商和设计院,多以地产化的运作思维,设计规划出一批博得当地政府眼球的项目方案。这些落地的项目初看起来确实是有文化、有内涵、接地气,且具地标性,若放眼全国和世界就会发现,其中大抵多是复制性、程式化的,而这正是国内千城一面现象的根源,这类项目也正是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始作俑者。

特色小镇要防止千镇一面,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做到去标准化、去程式化、去地产化,防止照搬照抄,防止形象工程,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别具匠心。在这过程中,我们建议邀请文化学者、民俗专家和艺术家介入,让他们能够参与到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出谋划策,让小镇能够一镇一面,一镇一景,真正拥有独特的地域风貌、文化底蕴、个性特色、设计美感和审美内涵。

冷思考六:特色小镇是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从根子上说,它不能是一个商业项目而应该是一个生活社区,其核心并不是“镇”,而是“人”,它的文化核心是构建和谐的社区邻里关系,营造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关系。

特色小镇是产业的,也是文化的,也是生态的,说到底是生活的,它不该是一个商业气息浓郁的旅游区,也不该是一个冷冰冰的特色产业区,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和谐融洽,人情温暖的生活社区。在产业和旅游功能之外,特色小镇一个突出功能应该是社区。在这个社区里,人们以一种安心稳定的生活方式生存,过着生态美、功能全、生活慢、人情暖、体验足的诗意生活。社区有旅游,但少了旅游区的喧嚣和混乱;社区有产业,但比产业园区生活的气息更为浓郁。重视社区文化的构建,重视人情的构建与人性的构建,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构建,重视社区功能的营造:造境、造心、造人、造失去的邻里关系,社区因此有了人的温度,存在的温度和生活的温度。我们希望,全新的“特色小镇”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新的生活空间,新的社会理念与社会实践,而不是从一开始就变异为一个有待日后彻底修正的,毫无生活气息的,冷冰冰的产业体和商业体。

探讨:国家级特色小镇的构建、政策、申报等系统内容!(值得收藏)

导读:特色小镇,在小空间里融合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构筑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产业创业创新生态圈,能集聚各类高端要素,诞生各种创新因子,孵化出新产业业态,将是新常态下创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效率、创新制度供给的全新空间。

特色小镇标本

定义: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创新发展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它没有行政建制;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区”,它不是单纯的“大工厂”,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关键词:特色不是小镇的形容词,而是小镇的关键词,是小镇的核心元素。


面积:3-5平方公里(4500-7500亩)


核心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1500亩)


总投资额:3年30亿元到50亿元


运行:各方参与者联合成立“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作为统筹特色小镇的重要机构。


产业方向:发展国家政策扶持的七大产业和十大历史经典产业


发展使命:特色小镇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是转型升级的试验田。示范小镇可以从市级开始,升级到省级、国家级、世界级,特色小镇要有领跑者,为建成一批高质量特色小镇树好典型、做好榜样,带动其他小镇比学赶超。 


特色小镇成功创建指南

1、服务政府

特色小镇是一个社会共生有机体,离不开开明、服务型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导不越位,这是成功的母体。


特色小镇是探索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就是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包括制度供给、要素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特色小镇,在小空间里融合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构筑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产业创业创新生态圈,能集聚各类高端要素,诞生各种创新因子,孵化出新产业业态,将是新常态下创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效率、创新制度供给的全新空间。


2、投资主体


特色小镇需要一个核心投资主体,可以是村镇股份制企业、可以是当地龙头企业、可以是外来投资企业。


特色小镇建设得如何,不在于政府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如果只是靠政策、靠资源,缺乏市场基础,肯定干不久,不可持续。


因此,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而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



3、核心特色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突出“特而强”。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做到不重复、不雷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特”,是指每个特色小镇都要锁定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来建设,而不是“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是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强”,是指要每个小镇要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3年投入30亿元到50亿元,引进行业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到小镇来创业创新,培育行业“单打冠军”,构筑产业创新高地,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


坚持特色为王,突出特色亮点、强化高端引领,这个“特”体现在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人文特色、功能特色等多个方面。


要彰显产业特色。


产业特色是小镇特色亮点的重中之重。小镇建设不能“百镇一面”。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小镇只有1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产业过于分散,肯定形成不了特色。在打造产业特色过程中,要着眼长远,聚焦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突出科技含量、高新技术的比重、高端制造业的高端水平上。


如高端装备制造业小镇,要把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作为重点;健康小镇,要把生物医药、大型建设医疗设备领域等作为重点;环保小镇,要把能源环保作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引领转型升级上作出示范。


要彰显生态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根据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做好整体规划、形象设计,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都应当“一镇一风格”,充分体现“小镇味道”。


特别要重视生产和生态融合发展,做到特色小镇生态特色与产业特色、当地自然风貌相协调,打造的生态特色与小镇周边有显著区别。切不能发展了小镇经济,破坏了小镇环境。


可实行“嵌入式开发”,借鉴乌镇等模式,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建设有地方特色和优良生态的风情小镇。


要彰显人文特色。


文化特色是软实力,也是产业发展最终的生命力。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汇聚人文资源,形**文标识。特别是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全过程,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山水文化,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特色文化。


4、产业驱动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要“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


聚,就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合,就是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


尤其是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要从产业发展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挖掘,也就是要从产业转型升级中延伸出旅游和文化功能,完善好功能,而不能是简单相加、牵强附会、生搬硬拼。


特色小镇形态打造要“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 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很重要。尤其是现代社会,美好的事物、美丽的环境都能转化为很强的生产力。


首先,骨架小。特色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的界定规划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要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


其次,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要建成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再次,气质特。特色小镇要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好小镇风格,展现出小镇的独特味道,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

5、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


市场化机制是特色小镇的活力因子。“活”,就是建设机制活。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彻底改变“争个帽子睡大觉”的旧风气;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体制机制非常活。


“新”,就是制度供给新。扶持政策有奖有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对于国家的改革试点、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试点,允许特色小镇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


坚持创新为魂,建设创意小镇、打造人才小镇。要强化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要强化技术创新,做强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应该是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小镇。


二是要加强创意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


三是要加强合作创新,加速集聚高端要素。


7大新兴产业的特色小镇,要紧紧围绕各自的产业定位,运用互联网+、信息智能等现代技术,借助科研机构共同开发应用先进技术,结成创新伙伴,缩短创新成果转化过程,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历史经典产业,要深挖传统工艺,运用现代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粉丝,力争做成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


特色小镇要建成创意小镇。每个特色小镇要根据产业特点和自然禀赋,建设一个创客中心,以好创意来丰富特色小镇的业态,创造性地培育出一批一二三产联动、历史现代未来同现、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实现产品创新与业态创新联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群体,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特色小镇是有物理空间边界,但没有产业合作边界,是各种高端要素集聚流动的开放小镇。


所有小镇要瞄准与产业定位相关的高端人才、高端资源和高端产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创新交流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品牌发布平台等,集成利用好各种高端要素,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促进各种技术、资金、人才自由流动、高效利用。


6、和谐社区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城乡经济和消费发展的纽带,在这里要大力发展社区组织力量,形成一个可以聚人气、通人文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社区,让城市人找得到“乡愁”,吃得到健康农产品,享受旅居度假生活。


7、客户市场


特色小镇不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一定要结合自身竞争优势,抓住核心客户群体,充分挖掘核心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消费利益,客户才能忠诚相随,客户市场才能坚固不破。


8、利益分配


特色小镇是一个政府、村民、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利益交集的共生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用市场化、股权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共同做大蛋糕,才能分享经济成果,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9、公益力量


公益力量是无穷的。特色小镇要引导和自发成立大批社会公益组织机构,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在特色小镇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爱社、爱民的优良传统,要崇尚公德心、孝心、博爱、宗教等精神信仰,要为特色小镇注入精神力量,为民众凝聚价值依归。





各地方特色小镇申报流程











规划咨询






规划是引领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镇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是涵盖产业、生态、空间、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因此,特色小镇规划是一项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不能照搬现有某个单一领域的规划方式和方法,而应在“多规合一”的基本理念下,针对特色小镇特点开展的创新性实践。 


从目前浙江省第一批、第二批79个省级特色小镇的申报创建经验看,全省各地编制的规划名称有实施方案、实施规划、创建方案、创建规划、概念规划等多种,并无统一范式。我们认为,特色小镇规划应是一种“创建概念性规划”,内容上应采用“务虚+务实”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有作为顶层设计的战略性研究,又要有概念性空间设计和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并在主要的规划内容上与所在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进行充分对接。 

特色小镇创建概念性规划(以下简称“小镇规划”)的编制框架上,可围绕“主题选择”“小镇选址”“功能定位”“空间组织”“实施计划”等五个主要内容开展,并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小镇创建期的各项规划目标。

案例介绍


苏州虎丘婚纱特色小镇

小镇将山塘水巷风貌、虎丘名胜景致与婚纱城串联成线,赋予时尚浪漫以浓厚文化气息,建设婚庆产业生态圈,形成一站式婚庆服务,打造全产业链集合的婚庆产业集聚区。




杭州世界健康小镇

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大数据平台,以大健康产业为抓手,采用“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拓宽健康医疗服务产业链,打造世界级大健康产业中心。




中国美妆小镇

依托美妆特色小镇的建设契机以及浙江省对化妆品产业发展的支持,整合集聚国内外化妆品及上下游配套产业资源,搭建聚集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要素的平台,以产业投资为核心,建设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国际化化妆品生产与展示基地。


中国书画小镇

小镇依托厚重的书画文化和浓郁的江南水乡民俗,发扬传统与现代书画产业优势,打造以书画文化为主题,“创业、朝圣、研学、风情、怡养”联动的特色小镇。

厦门集美小镇

规划以健康产业为主题,集健康研发、健康疗养、休闲农业、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宜业、宜游、宜养、宜居的山水相融、文化多元、创新活力的多彩健康小镇。


昆山四镇(周庄、千灯、锦溪、淀山湖)

周庄镇借鉴乌镇发展新思路,强化旅游新特色;千灯镇再造一个国际性门户节点——千灯“国际创新商务城”;锦溪镇对接上海、竞合花桥、引领昆南;淀山湖镇以新造新,形成新文化,为昆南和青浦的国际休闲旅游区助力。


黄山溪口汽配小镇

打造集汽配制造研发、主题特色旅游及精致小镇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汽配”产业特色小镇。



安吉穿越时光健康养生小镇

由香港龙升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综合型养生度假项目。项目位于“浙北第一高峰”龙王山下安吉县章村镇,占地129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额度1.8亿美元,目标建设为集休闲、度假、养生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集自然美、绿色化、高标准、高档次的健康养生度假小镇。


杭州龙坞茶镇

打造以万担茶乡、千年茶道为基础,以国际茶都、百年茶镇为主题,集旅游度假、文创休闲、健身养老功能的艺术风情茶镇。


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

目标建设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中心、文化贸易中心、展示体验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人才集聚中心。


绍兴黄酒小镇

以黄酒文化为主线,黄酒产业为主导,集古镇游憩、文化休闲、养生度假、会议商务、教育培训、创意办公、诗意栖居等功能于一体的浙江省黄酒文化主题产业小镇、长三角知名的黄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家级文化休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星田谷”轻奢度假小镇

以田园及山水景观为基质、以桃花源精神内涵为核心,打造以住宿为核心体验,“自然” “田园”“有机” “隐逸”为特点,融休闲、观光、商务会议、度假养生、运动康体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化轻野奢度假小镇。


紫金众创小镇

打造“政府引领,高校主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引擎。


诸暨市赵家镇皂溪村

力求做到触媒置入,整治提升,双管齐下。


中国南亚时尚着装工业小镇

目前为时尚工业制造中心、时尚工业研发设计与信息交流中心以及时尚贸易物流和时尚文化旅游中心,力求打造成一个能代言中国、引领南亚的时尚着装工业小镇。


安徽宁国智能汽配小镇

总体定位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智造升级示范区,国内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新高地以及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希望能成为一个能代言宁国的小镇,一个能赶超“德国制造”的小镇,一个能与世界对话的小镇。


精心申报特色小镇

1、遴选的基本条件

一是产业有优势。特色小镇应是推动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的新平台。培育特色小镇要求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产业定位科学精准,在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和特色方面要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叠加效应。同时能够吸纳就业,带来长足发展。


二是风貌有特色。特色小镇应是融合风貌、文化、旅游等多元要素特色发展的新载体。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文化元素植入小镇的风貌建设的各个方面,指引建筑、街区、空间、环境等多维度的风貌建设,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风貌,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促进特色旅游发展。


三是发展有成效。特色小镇应是创新发展的引擎和有示范作用的排头兵。特色小镇自身需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能够在短期内快见成效,成为带动自身及周边地区发展的引擎,同时在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上能成为条件相似的小城镇发展的范例。


四是动力有保障。特色小镇应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和吸纳社会资本投资的新热土。培育特色小镇要选择动力有保障的小城镇,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条件,让小城镇在提升社会投资效率、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申报的主要内容及评选要点

特色小镇的申报和遴选将严格按照“产业形态、宜居环境、传统文化、设施服务、体制机制”这五个方面及相关要点遴选和考评。


一是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主导产业定位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有独特性,注重采用新技术手段和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产业优势明显,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高,利润率和装备水平有优势,注重研发投入。产业环境优良,有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产业增长势头良好且经济社会带动作用明显。

产业要有基础、有依托,产业选择不可“空穴来风”;产业类型能完善小镇功能,拉动小镇发展。兼顾镇里原有产业,提升品质。

二是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城镇风貌和谐统一,能有效彰显小镇特色文化内涵。镇区新建建筑体量适宜,形式与传统建筑风貌相协调,能较好的表现本地区的建筑文化特色。镇区沿街建筑的体量、色彩、材质、符号、细部协调统一。特色小镇周边美丽乡村建设要保留乡土特色和田园风光。

注重自然山水,避免人工打造;景观多用自然,不要套用城市。风貌要突出地域、民族、时代的特征,注重地域材质、符号的应用,避免欧式,尊重地域文化,找到文化自信。


三是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独特的民俗活动、特色餐饮、民间技艺、民间戏曲等传统文化类型保护好文保单位、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挂牌等物质文化遗存。政府支持传承人及非遗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文化传播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特质,宣传途径多样。

特色小镇要有文化、有内涵。要注重保护历史、传统文化,提升完善小镇精神,形成小镇的文化认同。


四是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镇区对外交通路面等级在二级以上,且情况良好。道路设施及绿化配置完善。公用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给水管网全覆盖,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镇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且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建成区小学建设规模、标准、配置数量达到要求,可满足实际需求。镇区内中心医院、卫生院建设规模和标准达到国家相关规范要求,镇区建有一座综合超市,商业设施可满足多元需求。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是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相得益彰;共建共享,与原有镇结合,不要两层皮,考虑季节性需求变化。

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要适用、要小,切忌大规模;共建共享,满足生活、发展需求;集约利用,符合小城镇的特点;污水、垃圾处理做到科学合理,保护特色小镇赖以发展的环境。


五是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有创新的发展理念模式,符合自身发展规律。建设管理方面实现多规协调,设有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实现“四所合一”,制度健全,能实现规划管理数字化。社会管理服务水平高,建有综合的办事大厅,基础行政管理适度下放。在机构人员、购买服务、财政收支、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突破性创新


二、科学创建特色小镇

1、区别对待东、中、西不同地区的发展重点

我国东、中、西地区条件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建制镇在地理空间上布点密集度、城镇在国内生产总值、镇区人口规模、城乡规划管理、宜居环境建设水平等方面,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这种差异,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地明确不同的培育重点和方向。各省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科学确定特色小镇发展重点。

东部地区重点要控制规模,提升存量,防止大拆大建。如浙江经验是核心区建设控制在1平方公里,规划范围控制在3平方公里。

中部地区则重在找准产业方向,明确市场定位,找准发展动力。

西部地区要注重发展特色乡镇,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2、精心策划、找准定位

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独特的潜力,抓准特色,精心策划,明确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

基于现状基础,充分挖掘潜力。基于小镇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民俗等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去粗取精,找到特质。如古北水镇是在本身有司马台古长城等优势旅游资源基础上,打造成为京郊最具北方特色的度假小镇。

特色要鲜明。聚焦优势产业、独特文化内涵和环境特色等因素,立足自身优势强化突出特色。如拈花小镇定位特有禅文化,打造禅意度假小镇。


3、在现状产业基础上提升和发展

产业有基础。在现有基础上发展产业,不要凭空创造和引进新的产业。

提升和发展。借势特色小镇的人气与资源集聚优势,拉动、促进小镇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构建合理的产业集群,打造竞争优势,扩大产业影响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4、严控建设规模

规模一定要小,小才能精,小才能美。特色小镇建设应该走精明收缩的道路,小城镇规模较小,避免建设规模过大,反对粗放式、快速式,一窝蜂的建设。规模建设根据浙江经验,规划三平方公里,建设一平方公里。

建设应紧凑布局和集约节约建设用地的原则,避免摊大饼式或脱离现有产业分布人为划定建设区,根据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及其分布情况,尽可能连片提升和完善现有建设区。

精心打造。特色小镇建设要完善原有城镇功能,提升生活质量,高标准建设,成为小城镇建设的示范和城镇化的新样板。提升、完善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小镇。

分期建设。鼓励分期建设,反对一次成型,建一个成一个,要有高标准和长远性,可放慢建设速度但要保证质量。分期建设还可以保证特色小镇在风貌和形态上的多样性。

5、打造地域特色的宜居环境

有地域特色才能特。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风貌类型,材质、符号、元素等可提取和利用的要素充分,多用地方材料、符号,体现地域特色

结合自然山水,避免人工打造。山川、河流、森林、沙漠等自然景观和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注重整体格局和风貌的打造,格局自然,风貌整体和谐统一,体现特色。景观多用自然,注重小品等景观打造。

因地制宜,反对国际式和徽派的泛滥。风貌提倡地域式,反对国际式。反对整体格局、建筑风貌完全复制国外小镇。尊重本地建筑文化,发扬特色,找到文化自信。


6、传承重塑小镇文化

有文化才有灵魂。文化是特色小镇的“内核”,需深入挖掘和精心打造。求快往往效果不好,将文化做足,影响大且深远,可以形成很好的品牌。

文化传承。对历史文化丰厚的小镇,注重保护历史、传统文化,做好传承、挖掘文化要充分,形成小镇的文化认同。

品质提升。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系统打造,形成文化品牌,增强竞争软实力。

重塑精神。对于文化资源匮乏或是新建的小镇,注重文化培育和打造,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发展,逐步形成自身文化特色

7、聚集人气和活力,防止鬼镇的出现

特色小镇要注重人气和活力,要聚集一定的人口,给小镇带来持续的发展动力,避免建设“鬼镇”。

打造活力街区。要结合棚户区改造等,打造一些有活力的早餐、夜宵、娱乐街区等受大众欢迎的有活力的街区。

提升冬季的活力。北方地区特色小镇选择考虑弥补气候条件等因素,积极发展全季节旅游,增加冬季项目。

注重夜色经济打造。增加夜晚的商业和文化活力,打造具有魅力的夜色景观,增加小镇活力。


8、打造宜游宜产的旅游环境

挖掘旅游题材。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旅游不是核心目的,但拥有一定的旅游功能作支撑,小镇会更有生命力。可将山水风光、地形地貌、风俗风味、古村古居、人文历史等作为旅游题材。

对接区域市场需求,尤其大城市周边,旅游产品策划考虑外溢的功能需求。

9、提升和共享服务水平

特色小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满足基础生产、生活需求以外,还应做好三个服务。

服务社会事业。设施建设要与镇区结合,共建共享,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推动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服务经济发展。建立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成为整合资源、集聚创新、特色产业的“新载体”。

服务周边村民。统筹布局、互联互通,完善补足城乡服务设施体系,促进服务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


10、构建信息通达的智慧体系

智慧发展。互联网是最先进的代表,小城镇是传统的居住形态,二者完美结合,通过信息的便捷,释放空间对人的约束。节约人流物流,实现智慧化,更易于小城镇打造;用智慧手段促进产业发展,对接更广阔的市场,服务更多人群;用智慧系统提升镇区的服务水平,提升幸福指数,从而提升特色小镇的吸引力。

绿色发展和生态低碳。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布局形态、建筑技术都应采用绿色化和生态低碳的发展思路和标准。基于绿色低碳和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结合的“智慧城镇”是面向未来的全新的城镇形态。

三、探索特色小镇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不是简单的小城镇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也不能单一的照搬城市规划,而是以特色为导向的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应注重特色小镇的建设性和可实施性。


1、特色小镇规划体系和主要内容

一个定位策划+五个要求+两个提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的规划体系。

一个定位策划:要找准发展定位,明确特色小镇发展思路和重点;

五个要求:产业、宜居、文化、设施服务、体制机制五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保障特色小镇发展;

两个提升:旅游和智慧体系两个提升规划,建设系统提升;

一个空间优化落地:最终通过一个空间优化落地规划落实所有规划设想,并明确实施步骤。

2、特色小镇规划重点

特色小镇规划是以特色为导向的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元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特色导向。作为立镇之本的产业规划要找准自身的特色,要为自身发展提供充足的背景支撑。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之源,其规划要注重挖掘文化魅力,围绕文化内容深入挖掘。特色小镇一般生态环境优美,其旅游规划要注重挖掘、整合小镇的特色自然与人文资源。

多元融合。提高产业竞争力,注重高端产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产业、项目规划,引导特色小镇空间规划的功能组织与布局。以文化特色、生态资源为导向,在空间、风貌、项目、活动、环境等方面进行落实。规划内容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高度融合。


3、特色小镇规划方法

多规合一。从内容上看,除了常规的空间规划内容,还包括产业规划、社区规划、旅游规划、交通规划等,同时需突出生态、文化等功能。特色小镇规划必须坚持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推进产业、空间、设施等方面协调有序发展,引导项目与产业落地。

重点突出。特色小镇规划的重点应在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上,确保规划的综合性和实用性。

项目落地。建设项目落地是衡量特色小镇规划可操作性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划成败与否的关键性要素之一。结合小镇特点选择发展项目并进行合理定位布局是保障建设项目落地的重要手段。

近远结合。近远结合是评价特色小镇规划可实施性的重要标准。以往的小城镇规划重视规划期末终极蓝图的编制,而忽视近期建设规划的安排。近期建设项目对于完成规划期末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特色小镇规划应注重近远结合,尤其要保持近期建设规划的相对完整。

“镇小能量大,创新故事多;镇小梦想大,引领新常态。”创新特色小镇的生动画卷已经在全国各地展开……

未来建设中,特色小镇也将成为耀眼的明珠。一批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新型城镇化增添多彩的一笔!




1




怎么理解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一种开发运营一体化、投资一体化的结构,它是城市开发的最高阶段。是一种生活追求、理念追求、哲学追求、精神追求的社会化呈现。但目前特色小镇还缺少必要的规划基础与开发理论指导,单个企业或单纯依靠政府难以独立完成特色小镇的建设、开发、运营。 政府巨大的转移付、政策扶持将被滥用 、乱用 、错用,无法有效地引导社会资本与社会力量。特色小镇将成为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有效发展与经济带动。





特色小镇开发的总体逻辑








特色小镇的“四特”本质





1、产业“特” 

特色产业+特色旅游,形成“双特产业”发展架构


2、功能“特” 

产城乡一体化功能聚集区、 生产+ 生活+ 生态


3、形态“特” 

特色风貌、特色风情、特色风尚、特色风格


4、机制“特” 

主办开发运营商模式——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城镇开发运营机制


特色小镇开启的是一种中国城市化的新领域,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城发展模式,与景区、新城、产业园区产生强烈关联。 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景区,但更强调全域旅游与目的地架构、休闲聚集与消费聚集、互动与体验。特 色小镇不追求土地大规模开发, 而在于产业发展的拉动;不追求规模扩张效应, 而在于聚集和紧凑效应(产业要素聚集、人气聚集、消费聚集、空间紧凑) ;不追求全规模聚集, 而在于优势产业的高端要素(资本、人才、技术)聚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注重研发、营销上下产业链的贯通。


因此,政府大力提倡特色小镇的根本意义是要完善基础设施与社会公共服务,打造城镇核心功能,推动城镇化。而企业要在协助政府实现城镇开发的基础上,获取合理盈利。从而满足就业、居住、休闲游乐及精神层面的各种需求。





2


特色小镇的创新规划手法






特色小镇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发展如火如荼,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哄而上、房地产化、可以打造的陋象。实际上可从政府管层面把控。以高质量规划引领特色小镇的科学发展,比如云南省规定没有编制规划的特色小镇,均不予审批项,不予拨付建设资 。但另外一方面,还需要靠企业的自觉发展,避免走弯路。


特色小镇以产业规划(主导产业规划、泛旅游产业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等)、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四项合一。在规划过程中,导入产业资源、旅游IP、 运营管理机构、开发建造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实现全要素一体化资源导入。 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特色小镇规划中的基础分析、功能产品、保障体系、落地实施、城市营销等方面突破。






前端策划规划设计导入





在策划规划阶段,将全经联相关的成熟IP、 运营机构、管理团队、建造机构、投资机构等,以专家身份、投资商、服务商身份,导入进来,形成落地性极强的方案。





结合建设导入





对于任何一个特色小镇而言,产业开发EPC即设计施工一体化,需要大量的管理与服务支持。以产业链整合为模式,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突破原有的项目推进和开发时序,将后期导入前期,在进行策划规划设计的同时,引入后期的建造、成熟项目、营销、管理、服务、投融资等资源,使得策划规划过程也成为一个推动项目落地的过程。




结合运营导入








结合投融资导入







以整合特色小镇下的投融资平台为基础,构建与培育区域旅游上市公司和新三板企业为核心 ,PPP 项目为抓手 ,创新旅游IP导入为驱动,形成创新的旅游投融资模式,推进特色小镇创新发展。





3


特色小镇ppp体系及6大盈利模式





特色小镇是重资产投入的项目,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离不开充足的资金。在这样的情况下,PPP融资模式成为了企业的首选。





特色小镇PPP模式






特色小镇PPP模式,是以特色小镇项目为合作载体,让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到项目建设中,从而实现政府建设特色小镇的目的,与此同时为社会资本带来一定的投资回报率。政府对于特色小镇PPP项目提供金融支持时还出台了相应的金融政策。


PPP模式的初衷便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共享特色小镇的社会成果之外,也可社会资本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收益,包括:


资本回报


挂牌、 IPO 创投、 风投互联金融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


特色产业现金流回报


产业持续经营收益、特色产品产出收益…


建造收益


道路、供电、供排 、供热、供 、通讯...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公园、广场、 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服务区、游客接待中心 …等公服设施。


土地溢价收益


一级半开发:政府主导、企业主体...

品牌输出:开发企业输出管 ,强化品牌

合作开发:股权合作,资源整合...


房产销售收益


工业地产租售、居住地产租售、商业地产租售、休闲地产租售…


泛旅游现金流回报


旅游产品体验性附加价值收益;旅游+文化/+体育/ +健康/ +养老养生等泛旅游消费收益 …


特色小镇产生的绝对不是超额利润,在项目双方共享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风险是必须具备的。但采用PPP模式运作,一方面能够让特色小镇PPP项目获得较为充足的社会资金,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利用民营企业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能够使特色小镇的未来经营,更加优质高效。

综上所述,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绝不是单一的项目,它是综合产业链体系。没有策划、生搬硬套、过度超前、只玩概念的不足以成为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必须谋定而后动,只有建立思维、战略,才能抓住风口和机遇,不会沦为一场梦。

特色小镇建设“融”为先

当前,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抓手,对于如何打造特色小镇,泛华深化和总结城市发展创新模式多年实践,提出以结算经济为核心牵引, 区域品牌塑造为重点,构建要素中心、产业聚集 54 87810 54 48033 0 0 8391 0 0:00:10 0:00:05 0:00:05 9421、整合辐射区的“中心+园区+基地”三圈产业体系,带动区域智慧科技、大健康、大文化、大旅游、特色产业、商贸物流复合发展的“产业与市场、产业与金融、产地与城市”融合发展的三融小镇发展模式。其中 “融合”是三融小镇的关键,那么如何融合呢,我们从以下十大融合出发,推动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可持续发展。 







1

与创新模式融合






三融小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探索通过轨道交通、流域治理等方式构建以区域中心城市、县域经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四层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研究如何将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带动新型城镇化,实现以工业化为动力,以农业化为基础,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手段真正的四化高度融合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创新模式,形成“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的“四生”有机结合,实现宜居、宜业、宜商的产业化体系和新型城镇化的产城融合体系。







2

多规融合






三融小镇强调在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下的 “多规融合”,将战略规划、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有机结合,同时,结合解决城市实际问题、结果导向来研究投融资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各类专项规划,比如投融资规划、重大项目策划、海绵规划,流域体系的规划、其他专项产业规划(包括智慧城市的规划)等,在政府、企业及投资方等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层面的“多规合一”,使小镇规划满足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十三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为项目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多规融合”的系统综合规划,整合各方需求和各类规划,形成可操作能落地的规划成果,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3

产业与市场融合






三融小镇注重产业与市场的融合,挖掘区域资源,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打造要素市场,以区域品牌的孵化和打造为核心,和地方政府构建行业标准,通过溯源、跟踪、认证、商标赋牌孵化对特色资源的整合、盘活和价值创新,打造能形象展示区域的总体风格和特征,由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经济支柱等要素凝聚而成,具有区域灵魂的特色产业品牌。通过地方政府、认证机构,建立区域品牌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制定和实施纳入品牌的特色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同时对区域的特色产业在初加工、精加工、包装、储藏与运输的各个环节也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并纳入管理,提高特色产业品牌价值,有效解决市场销售及产销环节中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通过第三产业发展,解决市场销售,带动第一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第二产业在此基础上产业集群化、集群基地化、基地园区化的“312”或“321”产业路径,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特色小镇产生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







4

产业与金融融合






三融小镇运用开发性金融理念,以金融创新整合为切入点,通过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结合,充分利用产业金融,天使投资、VC、PE等投融资模式,构建小镇金融生态系统,创新金融平台产融结合,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通过盘活当地资源,使资源资产化,通过重组资产使资源资本化和证券化,系统解决城市造血机能不足的问题。


三融小镇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引入开发性金融开展产城融合的PPP,以产城融PPP解决区域的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发展PE、VC、天使投资,创新融资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使小镇成为新型众创平台; 以产业金融推动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塑造三融小镇投资概念,把概念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项目集群,再把项目集群变成投资品,把投资品再落实,建立一个全民招商的氛围,创造项目孵化器,改变偶然招商为持续招商、战略招商、项目孵化器招商。







5

产业与城市融合






三融小镇融合了产业发展和城镇生活的综合片区,融合了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优势、山水环境的空间载体,由要素中心、产业集聚区、辐射整合基地(包括域内域外基地),通过要素中心和龙头企业面向全球整合基地,因此三融小镇是一个开放的、无边界特色产业生态系统,其中产业聚集区可以在小镇内,也可以在小镇周边,生产基地的范畴就更为广阔,可以扩展到全国范围,甚至延伸到国外。


三融小镇的核心区主要由要素中心、认证中心、交易中心、产业基金和双创中心组成,规模一般控制在1~5平方公里,可以是存量用地的转型提升,也可以是新增用地的综合发展,是小而精、小而美、产值高、颜值高、功能聚集,具有超强的聚集辐射效应,是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高地。三融小镇不但是产业和生活的空间载体,其本身也是可消费的空间综合体,满足互联网+下的体验式城镇空间要求。





6

与互联网融合






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和技术推进三融小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互联网促进三融小镇的特色产业生产、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及产品加工、物流等的发展,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聚集当地的特色产业及特色产品,提供产品市场和消费信息,提供品牌推广、可追溯的农产品监控体系、产品认证、金融、物流组织等服务,通过虚拟网络辐射广大消费者。


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将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服务市场有效结合,从供给侧入手,打通区域经济及乡村、城镇、产业园区、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专业要素市场-电商平台、消费者的七层结构,以全要素的、多维的系统思维,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使当地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除了带动当地及周边区域发展,逐步扩展,买全国卖全国,甚至买全球卖全球,融入全球产业链中。







7

与文化融合






三融小镇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研究地区的文脉、打通商脉,研究文象、搭建载体,寻找文化素材并加以利用,包括当地的山水环境,当地的传统和文化,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素材,有古镇、传统的街区和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服饰,特色产品,传统美食,有非物质的戏曲、表演、节庆活动、生活方式等。三融小镇将这些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转化为小镇空间形态和功能业态,转化为居民、创客、游客的生产生活和体验活动,转化为特色优质产品和品牌。三融小镇将传统产品、传统文化、传统建筑、传统生活方式进行融合,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历史文化的精华,真正做到文化、文脉、文像的相互交融,提升了城市的价值和影响力。







8

与山水环境融合






三融小镇空间形态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以城市的“双修”(城市修复、生态修复)为三融小镇着眼点,保持当地的山水田园格局,融入当地独有的自然山水环境中,从整体上融入海绵城市体系中,既要关注农田水利、江河湖泊、生态湿地等“城市生态圈”,又要统筹产业、环境、水源、水厂等“城市生产圈”,同时又需要兼顾城市水务、都市产业、市政道路、景观园林、城市复兴等“城市生活圈”。三融小镇的海绵城市建设包含生命、生产、生活、生态“四生”理念下的美丽、文化创意、健康、旅游、特色产业、商贸物流等特色复合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关联着城市水环境、水产业、水生态、水生活、水文化五大方面。向上延伸与城市功能、人文等城市内涵发展、城市复兴相连接;向下延展与市政及房建综合设计相连接;横向与金融、产业及运营相连接,纵向以技术为支撑。实现三融小镇与自然有机融合。







9

高标准建设与高品质环境融合






三融小镇是面向未来的城镇空间综合体,高标准建设、高标准服务。小镇采用智慧生态的建设标准,将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建筑、地下综合管廊等面向未来的城镇建设标准纳入小镇建设体系中。并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与周边城市构建快速交通网络,城镇内部形成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重视慢行系统及公共开放空间的构建。小镇提供托幼、学校、医院、养老、体育健身、文化设施、市民服务、公园绿地等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按照当地需求,配套建设商业、商务、办公、研发、展览、酒店会议、旅游服务等公共建筑。小镇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同时,其完备的公共服务也辐射了周边的广大地区,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为未来城镇建设的典范和标杆。







10

与全要素智慧城市建设融合






三融小镇建设充分体现全产业要素集聚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通过产品市场、服务市场、要素市场的有效培育和建立,将三融小镇智慧建设的效率、效能和效益有机结合,带动城市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结构升级、内生增长,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完善的生命周期,以智慧应用体系提升城市营商环境、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动力源、打造经济创新的增长点和产业发展引擎,实现三融小镇智慧建设从成本中心到效益中心的转变,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政府、产业、金融、技术提供商的多循环智慧建设方案,过产业要素聚集带来的巨大推力,用信息化的手段,形成信息流、物流、人流、资金流的有机结合及集聚,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实现城市的跨越发展。


三融小镇就是以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为依托,将城镇规划与建设、特色产业体系培育、金融创新、特色文化民俗、山水生态环境、智慧建设、互联网等多维发展元素集聚、融合为一体,以融合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实现特色小镇发展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发展驱动转变。以创新模式做旗帜 ,以项目做抓手,以联盟做平台,以产业做支点,以金融做翅膀,信息化做手段,专业分工、产业联动,重构特色小镇产业价值链与生态圈,共同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三融小

镇。


国家级特色小镇申报八大注意事项

特色小镇,一特二小三高四生态,应是基本准则。特,即特色产业,并延伸出特色文化、精神和气质;小,是成本优势,包括生产和生活,因为小,更显精致,更进一步成就了特色;高,指旅游小镇之外的高端产业,这应该是大部分特色小镇的基本现状和支撑;至于生态,泛指绿色环境、绿色产业、绿色生活等。



自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名单尘埃落定之后,第三批特色小镇的申报准备工作已提上日程。通过对今年8月份住建部公布了认定后的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公布信息与此前一批对照来看,《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是一项重要的新增内容。此外,住房城乡建设部还要求,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做好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工作,进一步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同时督促检查第二批特色小镇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予以整改。同时,还将联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对已认定特色小镇(第一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检查。 


近日,四部委发文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对在特色小镇推进过程中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市场化不足以及有些地区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等问题再次纠偏,特色小镇进入规范时间。

一、生态环境保护是评审成功的基础条件

“整治环境--生态保护”这组词在总计906个评审意见标签中共被提及146次,提及次数位列第一。整治环境建议由于小镇地处市郊或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在我国农村环境存在普遍“脏乱差”的大背景下,部分小镇因居民建筑、工业、小镇开发等原因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散落与污染等使得环境问题雪上加霜,较为典型评语有“整治镇区、村庄环境,提升整体风貌”、“加强镇域村庄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

生态保护建议则目光更为长远,开发小镇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做好生态平衡,对可能牺牲环境而谋取经济效益的行为专家组均亮起了红灯,较为典型的案例有“审慎引入工业项目”,“严禁挖山填湖、破坏水系”等。

环境问题作为小镇的通病,整治环境概念在全国小镇都有提及,其中以部分内蒙,辽宁为代表的东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相对落后,重工业产业集群较为集中,因此环境、生态问题较为严峻。而华南部分地区过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发展,也使得区位中特色小镇环境治理的问题尤为严重。



二、产业完备是成功入选的核心要素

“聚焦特色产业--产业链延伸”这组词共计提及120次,提及次数位列第二。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开发的核心,特色产业的选择、导入与培育,是特色小镇开发成功推进的关键和最大的难题。许多小镇在选择发展特色的道路上摇摆不定或以多为优,缺乏对产业的做深做精的聚焦意识,把“互联网电商”、“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等概念简单拼凑叠加,使得小镇产业发展规划出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情况。较为典型的评语包括“聚焦特色产业门类,避免过大过全”等。在聚集特色产业的前提下,再进行在产业链上延伸,从而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作用方符合经济学原理。



“产镇融合共被提及54次”,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产业,产镇融合是小镇开发的前提条件,生搬硬套、盲目跟风进行特色小镇开发并不可取。为了避免特色小镇统一模式化,在第二次特色小镇评选中专家评审意见共计54次提及“产镇融合”概念,明确指出“落实‘产镇融合’的发展策略,培育专业的小城镇运营主体”的评审意见,为突出地方特色及小镇多元化提出了先决条件。

特色小镇是否有后劲儿的特色产业是应有之义,无疑也是全国特色小镇认定、评定的命门。以此次入选的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湖北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为例。在入选之前,上述小镇在羽绒产业、新材料产业方面已经有所发展和建树。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是全国重点镇和“中国羽绒之乡”。年加工羽绒产量占全国的28%,占全世界的18%,成为与浙江萧山、广东吴川齐名的全国三大羽绒基地之一。目前,该镇规模以上企业达31家,2016年工业总产值58.5亿元。未来该镇目标打造羽绒产业休闲旅游为主的“温暖”小镇。相比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动辄上千亿元的工业规模,桥圩镇的这两大产业也许不是很突出,但对带动当地工业发展、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地政府甚至还提出了把桥圩镇建设成为贵港市副中心的远景设想。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力军,发展新材料特色小镇不仅战略意义重大,而且为特色小镇找到优质特色产业抢占了先机。此次入选的湖北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便是一个新材料小镇。截至目前,官桥镇新材料生产企业已达14家。



三、历史积淀是评定的必要条件



在此次名单中可以看出,一些入选小镇都有一定特色产业和产业链的历史基础。比如河北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皮革产业、河北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镇石雕雕刻产业、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的老字号鸿茅药酒产业、烟台市招远市玲珑镇的黄金产业等。

特色风貌在评审中普遍关注相对缺乏新兴产业发展基础的中西部省份,特别是拥有着悠久历史、优质农产业等特色产业资源的小镇也往往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比如湖北潜江市熊口镇小龙虾产业、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红干椒产业、辽宁本溪市桓仁县二棚甸子镇野山参产业、广西南宁市横县校椅镇茉莉花产业、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咖啡产业、新疆巴州焉耆县七个星镇葡萄产业等。江苏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和陕西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都提出了发展红豆杉产业,后者还被专家在评审意见中建议考虑打造“红豆杉小镇”的品牌。



四、文旅IP被视为重要条件



一些专家强调指出:对照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提炼本地小镇独有的人文、文旅IP,在发展特色小镇竞争的过程中的有着极强重要性。这一点在本次入选小镇名单中也得到极大体现和印证,有着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红色文化的小镇均轻松入选。

在红色文化方面,有山东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沂蒙革命老区)、贵州黔南州瓮安县猴场镇(长征猴场会议会址)、甘肃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在民族特色方面,吉林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湖北恩施州利川市谋道镇(土家族文化)、青海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土族文化)。

在旅游品牌资源方面,有辽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红海滩“稻蟹小镇”)、吉林延边州安图县二道白河镇(长白山旅游)、黑河市五大连池市五大连池镇、衢州市江山市廿八都镇(三省通衢,历史悠久)、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唐代西域北庭都护府历史遗迹所在地)、山西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等。

在历史文化方面,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镇、山东聊城市东阿县陈集镇(东阿阿胶)、河南汝州市蟒川镇(汝瓷)、河南洛阳市孟津县朝阳镇(唐三彩)等。

在入选名单中,历史名人小镇也有不少。如:南平市武夷山市五夫镇(朱熹故里)、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孔子诞生地)、长垣县恼里镇(孔子文化,孔子周游列国曾在此讲习礼仪)、宜昌市兴山县昭君镇(王昭君家乡)、汉中市勉县武侯镇、广西河池市宜州市刘三姐镇等。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千企千镇”工程办公室主任陈炎兵指出,名人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一种类别,在国外已蔚然成风。如国外的林肯小镇、莎士比亚小镇。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名人辈出。同时,借助近现代老一辈革命家家乡的红色资源也可以打造成为红色小镇。



五、特色风貌在评审中普遍关注



在超过800条专家组评审意见中,“延续当地特色风貌,保持和彰显小镇特色”被反复提及。以北京市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的怀柔区雁栖镇、大兴区魏善庄镇、顺义区龙湾屯镇、延庆区康庄镇为例,针对这4个特色小镇今后的发展,在“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中,均强调“要加强镇区的特色风貌塑造;要提升规划编制质量”。

在对陕西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评审意见中指出:要“发挥小镇已有的名人效应,拓展文旅产业资源和产品,营造留得住人的旅游氛围”。但同时,对于“规划建设的希腊风情酒店与当地传统风貌差异大,应及时做出调整,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



六、创新机制体制成为关注亮点



创新机制体制共被提及17次。以小镇发展为要务,用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小镇发展,增多小镇内部对产业的支持。

特色小镇建设是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政府治理方式科学化、规范化,达到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忽略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模式、规划建设、政府治理等方面鲜见创新成果,许多地方政府违背了国家培育特色小镇的初衷,仍然沿袭过去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特色小镇的培育只有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够避免偏离国家培育特色小镇的初衷,使特色小镇真正成带动产业发展、农民致富的新领域。



七、房地产概念的一票否决制



避免房地产化共被提及28次。脱虚入实,发展实体产业是整体特色小镇战略的根本。在第二次国家级特色小镇的评选中在特色小镇评选过程中曾多次发文指出警惕小镇地产化的问题,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提出要求:重视培育产业而非地产。在过程中发文明确反对房地产小镇。在列入最终入选名单中的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锦州市北镇市沟帮子镇等,都被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房地产项目比例、防止过度房地产化、避免破坏小镇原有风貌”。

为了避免并纠正过去产业园区发展中过度房地产化、“空城”、“鬼城”现象。对于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过度房地产化、求大、求洋等不合理现象,之前,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先后对此类现象发出警示。在与今年名单一并公布的《专家组对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的评审意见》中,对有此类苗头的入选小镇也给予了相应意见警示。


在对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江苏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湖南长沙市宁乡县灰汤镇、河南濮阳市华龙区岳村镇等入选小镇的评审意见中,便提出了要“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比例,避免过度房地产化”;“不要拆除老房子、砍伐老树”;“加强房地产管控,避免因靠近都市带来的快速房地产化倾向”。

在房地产项目在被高压受限的情况下,小镇运营商如何平衡好运营现金流,使得企业不会因为某一个小镇占用过量资源使得后期其他小镇开发失去支持;如何在项目规划中如何确保合适的度,使得规划能够接受均为待解问题。在这里笔者认为,获取大城市市郊小镇中的城市更新项目,一为小镇居民造福,二为运营商现金流平衡,城市更新或为较易被接受的方案。



八、已入选小镇的动态调整趋势



云南省已明确提出了该省特色小镇创建将采取“宽进严定、动态管理、验收命名”的创建方式,推进全省特色小镇建设,核心是“有进有出、动态调整”。今年云南还将同步制定出台《特色小镇发展的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特色小镇的创建标准,并依据考核情况兑现奖惩。对考核合格的给予年度扶持政策,考核不合格的停止政策支持,退出创建名单。山东省也在特色小镇创建方案中提出,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每年评价1次,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第一年没有完成规划建设投资目标的,给予黄牌警告;对连续2年没有完成规划建设投资目标的,取消特色小镇创建资格。此前,由于在特色产业和产业链培育、招商上缺乏后劲,浙江省级多家特色小镇遭警告、降级,甚至淘汰。

以上对入选特色小镇的动态调整有望被推及全国,我国特色小镇培育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地方存在不注重特色的问题。对不按《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保持和彰显特色小镇特色若干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范培育的特色小镇,相信终会被清出名单。第一批、第二批申报成功但考核验收不合格的,下一步,很大程度上也将会被停止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退出机制,使特色小镇名副其实,给子孙后代留一笔财富,才是特色小镇正确的发展方向.


国家发改委首次权威发布,点名两个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内涵


特征与发展理念



特色小镇并不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特色小镇既可以是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又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其中部分服务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特色产业,一般是新兴产业,如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或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特色小镇也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既有现代化的办公环境,又有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特色小镇建设将秉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将占地面积控制在1~3km²的范围内,打造一个高度产城融合的空间,并体现其特有的地域文化。


同时,特色小镇建设要达到AAA级以上景区标准,休闲旅游类小镇须以AAAAA级景区标准作为建设硬指标。总之,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在具体规划建设中,特色小镇的发展秉持四大发展理念:产业定位摒弃“大而全”,力求“特而强”,避免同质竞争,错位发展,保证独特个性;功能体系摒弃“散而弱”,力求“聚而合”,重在功能融合,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城镇形态摒弃“大而广”,力求“精而美”,形成“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制度设计摒弃“老而僵”,力求“活而新”,将其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特色小镇”优先作为政策试点示范基地,把握政策先试先行机遇,体现制度供给的“个性化”。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估框架构建

从特色小镇的内涵出发,将其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产业维度、功能维度、形态维度和制度维度;将发展理念和内涵进行交叉构建,得到评估框架(图1)。


1产业维度


特色小镇的产业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特色性,并且能和周边产业或者自身形成一定长度的产业链,发展绿色低碳型产业,产业的经济开放性和生产效率较高。

2功能维度

特色小镇的功能应具有一定的集聚度及和谐度,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功能之间协调发展,功能结构合理,公共服务功能均等化程度较高。

3形态维度

特色小镇就是要全面体现“特色”,除了特色产业以外,在空间上也要体现明显的特色,建筑、开放空间、街道、绿化景观和整体环境都要体现相应的特色,具有较为统一和鲜明的风貌特征,城乡空间形态和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投资的空间环境品质较好。

4制度维度

特色小镇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特殊政策区,应围绕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建立起与其发展相适应,设计能激励相应产业、资金和人才进驻的制度,以及保障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治理和收益共享的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新闻发布会,浙江杭州云栖小镇、贵州安顺西秀区旧州镇作为特色小镇代表而被推介。





这两个小镇究竟有着何种神奇,在遍地开花的特色城镇中脱颖而出?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浙江和西部欠发达的贵州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思路又有何不同呢?



浙江杭州市云溪小镇
云栖小镇是浙江省首批创建的37个特色小镇之一。位于美丽幸福的首善之区杭州市西湖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

是以云计算为核心,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产业特点的特色小镇。云栖小镇建设仅仅一年,发展非常迅速。2015年实现了涉云产值近30个亿,完成财政总收入2.1个亿,累计引进企业328家,其中涉云企业达到255家,产业已经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一个小镇的灵魂人物。

云栖小镇名誉镇长王坚博士,是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阿里云的创始人、中国云计算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云栖小镇主要创建者,致力于把云栖小镇打造成中国未来创新的第一镇。

一个高端的新兴产业。

云栖小镇坚持发展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经济产业,着力打造云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硬件产业。目前已经集聚了一大批云计算、大数据、APP开发、游戏和智能硬件领域的企业和团队。










一个创新的运作模式
云栖小镇采用了“政府主导、民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的运作方式。政府主导就是通过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打造产业空间,集聚产业要素、做优服务体系。民企引领就是充分发挥民企龙头引领作用,输出核心能力,打造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加快创新目标的实现。创业者为主体就是政府和民企共同搭建平台,以创业者的需求和发展为主体,构建产业生态圈。这是云栖小镇最有创新活力的部分。

一个全新的生态产业 

云栖小镇构建了“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的创新生态圈。“创新牧场”是凭借阿里巴巴的云服务能力,淘宝天猫的互联网营销资源和富士康的工业4.0制造能力,以及像Intel、中航工业、洛可可等大企业的核心能力,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创新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黑土”是指运用大数据,以“互联网+”助推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科技蓝天”是指创建一所国际一流民办研究型大学,就是西湖大学,现在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办当中。


一个世界级的云栖大会

云栖小镇创建了真正服务于草根创新创业的云栖大会,目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以及DT时代技术分享盛会。“2015年杭州云栖大会”吸引了来自全球2万多名开发者以及20多个国家、3000多家企业参与。


贵州安顺旧州镇
贵州安顺西秀区旧州镇就是贵州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中值得推荐的代表。旧州地处黔中腹地,被誉为“梦里小江南,西南第一州”。

旧州镇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化丰富,是中国屯堡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区之一,是全国第一批建制镇示范试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和国家4A级生态文化旅游小镇。

发挥生态和文化优势,建设绿色旅游小镇 

旧州镇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先后完成了“土司衙门、古民居、古街道、古驿道”的修复修缮工作,培育了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一个4A级国家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两个特色观光农业示范区。同时加快旅游慢道、旅游小火车、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旧州、天龙、云峰为重点的大屯堡旅游圈,推动了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产品的业态不断丰富。


探索就地就近城镇化路径,建美丽幸福小镇 

根据旧州镇实际,就地就近城镇化。在浪塘村打造升级版“微田园”,以“万绿城”城市综合合作建设特色产品职工基地,实现示范小城镇订单式生产,城市综合体链条式销售。以葡萄牙里斯本大区维苗苏镇、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结成对子,合作打造特色旅游民居、“山里江南”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向镇区和美丽乡村集中。 

创新投融资模式 

积极探索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成立了镇级投融资平台,积极争取各方面投资资金。逐步把旧州镇打造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服务农村的重要平台,带动周边的辐射点。


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古镇

首先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了镇总体规划以及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其次注重绿色发展的理念,继成功创建生级绿色低碳小城镇、国家级绿色低碳小城镇。

“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 

构建“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融合”的“1+N”镇村联动发展模式。建成了连接镇区以安顺中心城区的屯堡大道,改造提升区内路网和对外通道,把周边的双堡、七眼桥、大西桥和刘官、黄腊等乡镇串联起来,形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镇集群(城市中国网)。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由一诺农旅规划整理编辑,转载需注明!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

感谢您关注由一诺规划倾力打造的农旅产业生态圈智创平台!

一诺规划关注活动:

加一诺规划微信公众号:nongplan(一诺农旅规划)lyplan(一诺创意农业旅游规划设计院)lvyouplan(一诺农旅智库),发“1”下载一诺规划相关资料和前沿资讯,发“2”了解一诺规划经典案例;加一诺规划微信号:yinuoplan为您提供专业咨询及服务。

 

一诺规划能为我们做什么?

长沙一诺旅游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是旅游规划与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引领者,农旅产业生态圈智创(平台)企业,农旅产业IP化智造方,国内实战型和创新型一站式规划设计专业提供商,专注于农旅策划、旅游规划、休闲农业规划、农业产业规划、乡村旅游规划、特色小镇规划、美丽乡村规划、田园综合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文创主题游乐设施建设、农旅项目开发等,努力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规划设计智企业。

 

一诺规划做过哪些经典案例?

旅游规划设计项目:长春莲花山特色旅游小镇总体规划、桑植县老道湾乡村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庐山西海水世界总体规划、陕西飞渡峡景区•麦渣坪古村落修建性详细规划、上饶灵山植物园总体规划、盐城记忆·盘湾文创乐园总体规划、黄冈安国寺旅游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陈潭秋故居总体规划及局修建性详细规划、梦湖生态旅游景区总体发展规划、桃花源景区世外玫瑰岛项目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广寒寨生态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神农家园农业旅游区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南泥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竹海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芦洪市镇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等200多个项目;

重点项目策划设计:《长沙岳麓山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1年度张家界宝峰湖景区旅游品牌策划活动》、宁乡碧桂园五星级拓展基地策划、洋湖湿地公园游船项目、关山镇“两型”拓展体验园等20多个;

建筑和景观设计项目:陕西飞渡峡景区•麦渣坪古村落建筑与景观施工图设计、萍乡瑞和园建筑与景观施工图设计、宁乡碧桂园凤凰酒店周边配套设施与景观施工图设计等20多个;

 

农业产业和休闲农业规划设计项目:广东阳江海陵岛万寿庄园田园综合体项目总体规划、江西万安红豆杉养生谷项目总体规划、贵州三角梅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项目总体规划、陕西凤县嘉陵绿谷田园综合体项目总体规划、六盘水汪家寨三线老茶园项目总体规划、兴义市山地烟叶绿色田园综合体项目总体规划、贵州洒金茶旅特色小镇项目总体规划、海南新兴农庄项目总体规划、安徽合肥海棠湾国际农庄项目总体规划、洛阳黄河神仙湾休闲农业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湖北大别山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四川绵阳鹤林绿洲综合生态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江西龙虎山静和欢观光农业生态园总体规划、中国兰谷.寨水一方(福建)项目总体规划、贵州梵净山大生态食用菌产业园项目总体规划、永兴隆和美农业生态园总体规划、武汉颐鑫现代农业园项目总体规划、湖北麻柳溪有机富硒茶产业示范园及生态富硒养生度假村总体规划、珠海格力六乡生态农场总体规划、贵州江口坝盘生态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吉林小白山葡萄庄园总体规划、江西宜春社江生态农场总体规划、河南洛宁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综合体总体规划及局部修建性详细规划、青海粤海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尖扎县李家峡黄河渔业深加工及旅游观光项目总体规划、湖北铭浩生态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十八洞苗汉子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总体规划(精准扶贫项目)、株洲白关花卉农场总体规划、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贵州绥阳金银花牧场总体规划、中国金银花大市场总体(提质)规划、湖北千叶湖休闲农业生态园总体规划、黄冈现代农业观光村总体规划、湖南清渠生态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江西莲湖洲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长沙南洲湖农业休闲山庄总体规划、浏阳大围山生态水果博览园总体规划、长沙臻善生态农庄总体规划、湖南泽域美景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武冈华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衡东洣水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湖南军粮集团永安种养基地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施工图设计、湖南黄龙河生态园总体规划、萍乡瑞和园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湖南利天油茶博览园总体规划、汩罗蟠龙山庄项目修建性详细设计、桂东绿缘红豆杉生态园总体规划及局部修建性详细规划、湖南龙门阵生态农场总体规划及局部修建性详细规划、桂东玲珑茶叶生态观光园总体规划、衡阳力丰生态农业体验园总体规划、湖南新阳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规划、宏祥中医药文化养生园总体规划、广寒乡休闲农业总体规划、恒盛生态农庄总体规划、东洲现代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等300多个项目;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南军粮集团永安种养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南黄龙河生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南利天油茶博览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南龙门阵生态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湖南新阳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东洲现代农业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耒阳市太平圩乡永光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恒盛生态农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东洲现代农业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炎帝陵广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南泥水利风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神农家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寒寨生态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如何联系一诺规划?

一诺规划-旅游规划与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引领者

项目咨询:0731-88906130/18508431188;

24小时咨询热线:13974920500

QQ咨询:1136100865/2538232039

微信咨询:yinuoplan

一诺规划官网:http://www.woto100.net/www.yinuogh.com/www.1ngh.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三段380号汇金国际银座20楼2008.

 

【热点推荐】

探讨:农业旅游怎样做好“养生+”和“+养生” ?

全域旅游时代,如何打好 “ 城市 + 乡村 ” 组合牌?

农业文旅即将爆发!未来30年,你不得不知!

 

以下为品牌推广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