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新突破!《生态清远文学丛书》首发
380多篇诗文、近200万字
清远文艺界历经2年精心打造的
《生态清远文学丛书》
今天(10月10日)上午
在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举行首发式
专家认为,丛书的出版是清远生态文学发展的新突破,也标志着中国生态文学又向前迈了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启示。
近年来,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清远作家们在生态诗人华海的倡导下,自觉加入到生态写作当中,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生态文学作品。而清远所举办的各类生态主题文学活动,也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大咖为清远的山水留下了珍贵的生态诗文。
清远生态文学的创作成果,还引起了国内外文坛的关注。《中国绿色时报》曾以《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清远现象”》为题,论述清远生态文学创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提出首创性、群体性、影响力、社会性4个特征,认为清远生态文学创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值得深入研究、认真借鉴。
据介绍,这套丛书的出版,是清远生态文学作品的集中亮相,也是清远生态文学成就的集中展示。它将成为清远打造诗意之城、擦亮生态文学品牌的征途中的里程碑,使山水清远的生态文脉往更深更广的天地延伸。
首发式选择在岭南书院(江心岛书院)举行,江心岛是生态清远的生动实践,这里曾多次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实践活动,也多次聚集国内外著名文艺家参与生态文学研讨、创作。首发式当天再次集聚了20位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编辑到场见证并研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化学院教授、评论家伍方斐评价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8日首次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生态的稳定与繁荣离不开生态与生物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动态性。生态文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方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的清远,其生态文学创作成果,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
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评论家龙扬志认为,中国有很多风景优美、生态和谐的地方,但是作为一种文学的自觉,清远走在前面,将生态文学或生态诗歌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而提出,对于区域文学发展而言是一个相当有远见、充满思想前瞻意识的策划,虽然一开始源于为地域立言的焦虑,持续参与、思考,逐渐体现出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文化自觉,慢慢从中发掘出前沿、先锋的意味。
广州大学教师、生态文学评论家邵薇认为,丛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生态文学又向前迈了一步。《生态清远散文集》书写了清远地理区域内独具特色的地理风采和人文景观,塑造了生动立体的清远形象,抒发作家的地域归属感和认同感,具有较为浓厚的生态意识。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生态诗人戚华海提出:“生态诗人常常与自己生存的地域建立起密不可分的联系,回到具体的地点,也就是回到家园,也是把与自然割断的关系重新连接起来。生态诗歌表现出的地域性并不是简单自然主义的表现,它追求的是在自然中实现主体间性审美。”
该丛书首发式上,作家代表向清远市档案馆、清远市图书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赠丛书,作为馆藏收录。
现场,音乐人卜军、画家仲思分别用民谣演唱、诗歌朗诵的形式演绎了清远生态诗歌。
《生态清远文学丛书》内容概要
《生态清远文学丛书》由清远市文明办、市文联共同推出,清远市作家协会选编,广州萨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丛书是我市文艺界历经2年精心打造的一套文学精品,内容包含了诗歌卷、散文卷 、评论卷和纪实卷。
该丛书分别由《蓝之岛》《生态清远诗歌集》《生态清远散文集》《生态清远评论集》《生态清远诗歌节影踪》《绿都之韵》六卷构成,规格正32开本,精装,380多篇诗文、近200万字,以绿色、生态、正能量书写了山水名城、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的清远神韵,展示了我市生态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
《蓝之岛》由华海著。该书的生态诗歌,以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生态观为统摄,面对当下生态问题,重新与自然中的地点建立心灵的联系,也重新与古典自然诗歌建立“家族谱系”的根脉关系。
《生态清远诗歌集》由唐小桃主编。已经举办了6届的清远诗歌节,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00多个著名诗人,为清远生态文学留下了一笔诗歌瑰宝。
《生态清远散文集》由何群贤主编。本书是清远市作家们围绕清远市生态文明建设而书写的作品,思考清远历史与现实、人类与自然、城市和农村的关系。
《生态清远评论集》由曾纪勇、李代权主编。海内外著名评论家、作家以及本土评论家、作家撰写的优秀生态诗歌评论82篇,展现了清远生态诗歌研究的丰硕成果。
《绿都之韵》由唐德亮、叶清河、李衔夏主编。清远作家创作的充满春天气息的文章合集,全书分“山水清音”与“春天使者”二辑。
《生态清远诗歌节影踪》由唐小桃主编。本书收入了六届“清远诗歌节”活动影踪,发出了生态清远的行动宣言:把敬畏还给自然,把自由还给生命,把尊严还给文明,把爱与美还给世界,让诗歌重返生活。
▲滑动查看详情
清远发布编辑部来源:清远日报采写:黄馨 朱文华摄影:邱炜民
编辑:陈晓茵
校审:沈艳莉
编审:樊沃夫
更多消息(点击下方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