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真实版的爆裂鼓手,可能比电影更带感

2015-01-15 JZPOST爵士邮报


文章的开头还是要从最近很火的这部《爆裂鼓手》开始说起


“I'd rather die drunk, broke at 34 and have people at a dinner table talk about me than live to be rich and sober at 90 and nobody remembered who I was.”

与其碌碌无为地活到90岁,我宁愿成为结束在35岁的传奇


(片中的19岁天才Andrew)


今早2015金球奖的各大奖项公布,最佳男配角得主颁给了在《爆裂鼓手》中扮演魔鬼导师的J·K·西蒙斯。


(魔鬼导师片中叫Fletcher)


爆裂鼓手·预告片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c0015n0usfc&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部电影原名叫做《Whiplash》,意为鞭打。事实上,片中的魔鬼导师太得起这个片名,随意截了几张图你们感受下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咯)


影片的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爆裂鼓手》讲述一个热爱音乐的年青人努力地想要成为顶尖的爵士乐鼓手的故事。或许这个时候你脑子里就会蹦出“励志片”的关键词,但是这部“励志片”却很血淋淋。


再来看看豆瓣网友的评论


太多的励志电影拿主角金手指煲鸡汤。黑马通过短时间的努力撞上大运就能干翻竞争者同时还得回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其实就跟「傻白甜圣母系灰姑娘在神仙教母的帮助上遇到王子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是一个类型的故事——那叫做童话。


童话在真实的成人的世界里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做「美丽的谎言」。

这些谎言励的不是志而是「梦」。


这部电影血淋淋(字面意义上)的告诉观众说「光有天份不够,有天份也学霸也不够,有天份的学霸进了最高学府也不够,有天份的学霸在最高学府里跟了最牛的老师还是不够」。因为就在最高学府的最牛逼老师手下有天份的学霸每年都有上百,十年就有上千,满足于此的话,你就随时可以被别的学霸替换并被遗忘。


(节选自豆瓣 小斑《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Whiplash》最特別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励志片“严师出高徒”的模式。当观众的期望一步步走向“男主角將成功”的时候,它却一次次地偏离了观众的期待,反而制造层层递进的悬念。作为“徒弟”的男主角和作為“严师”的老师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断脱离传统的路数一直在变化的——传统的关系是,对抗-了解-欣赏-互助,而此片当中两人的关系是欣赏-了解-对抗-了解-对抗-欣赏?-对抗?,甚至在“对抗-了解-欣赏”之间形成了死循环。


(节选自豆瓣 杨小溪《天才悲剧仍励志》)


在最后一场演出中,Andrew用大段Solo打断了魔鬼导师Fletcher,掌握主导权,将驾驶一切的Fletcher赶到了副驾座。一个象征性的镜头是,Fletcher走过去问他怎么回事,Andrew说:“I’ll Cue You”,Fletcher点头答应。


接着是19岁天才鼓手Andrew那段旁若无人的报复和令无数观众血脉偾张的独奏,汗水与握棒的手上零星血渍配合着鼓点,胆战心惊!



P.S.看到很好玩的一帧截图给你 咳咳咳



血淋淋又让人血脉喷张的电影情节告一段落,回到现实,由于小编从未学习过打鼓,并不知练鼓背后的各种心酸艰难,但是,爵士鼓大师们的现场我有幸亲临过几次,总是位于乐队最后方的鼓手是一个乐队的基石,也是让人肾上腺素顿时分泌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下面就有几位JZ Music曾为您呈现的爵士鼓大师,你有亲临现场感受吗?



Jojo Mayer

2014年JZ Festival他在大师殿堂



Jojo Mayer,来自瑞士的天才鼓手,引领当今节奏潮流的鼓大师,他很好地将爵士乐与其他音乐元素融合在了一起,他的乐队JOJO MAYER & NERVE融合了时下最时尚最前卫的音乐元素,如Drum & Bass、Dubstep、Techno、BrokenBeat等,并从一开始就坚持No Loop、NoSequencer、No Drum Machine、完全用真人真乐器的方式来演奏电子乐,其演奏形式被公认为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并代表了一种全新的音乐潮流,同时也代表了真人演奏电子音乐世界最高水平。


JOJO MAYER & NERVE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c0139wyuqjo&width=500&height=375&auto=0



Jack DeJohnette

2013年JZ Festival他在大师殿堂



对于爵士鼓殿堂级的人物Jack DeJohnette来说,奖项已经不能作为衡量标准了。自1960年代起,他合作过的音乐家各个都是爵士的巅峰:1968年,他加入Bill Evans三重奏,后又与Stan Getz有过短期合作;1969年入了Miles Davis的团队,三年间所出专辑引领了流行乐的方向;和Keith Jarrett、Gary Peacock组成三重奏……可以这么说,Jack DeJohnette的存在,本身就是奖项的象征。 他把自己比喻为“抽象的思想家”,Solo时往往进入一种迷幻状态,反过来甚至可以成为乐队的灵魂——Miles Davis在自传中曾写到:演出时我之所以投入,是因为Jack激发了我所有的可能。



Terri Lyne Carrington

2012年JZ Festival她在大师殿堂



Terri Lyne Carrington当今爵士乐界货真价实的女性领军人物。她是最优秀的爵士鼓手之一,又是优秀作曲家与制作人。Terri的拿手好戏就是不断邀请不同音乐领域的优秀艺术家跨界合作,创造出传统爵士乐所无法达到的高度和广度,也赢得了更广范的观众群。她的专辑“The Mosaic Project”获得格莱美奖,专辑集结的“女子爵士大师班”在爵士乐界发出了女性最大的呼声。虽然十岁就崭露音乐天分,又曾在20年内与Dizzy Gillespie, Stan Getz, Clark Terry, Herbie Hancock, Wayne Shorter、Santana等大师合作演出,但是Terri事业真正的巅峰要数“The Mosaic Project”专辑。这是一张跨流派、跨文化、跨时代的专辑,21位数十年来最顶尖的女性爵士乐手在Terri Lyne Carrington的悉心经营下,炮製了这张紧凑、流畅又甚具创意的跨界爵士唱片。从手法来看,它显露出新一代“现代创新爵士”的思维,但又不失跨界的旨趣,水准奇高;从内容看,专辑歌曲诉说着历史与当今社会的女性故事,传达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Terri Lyne Carrington·Solo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t0128v1548w&width=500&height=375&auto=0



Dave Weckl

2014年他在On Stage



Dave Weckl是融合爵士领域里最受称赞的鼓手之一,与Chick Corea合作的6年,使他走上成名的道路。Weckl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从小听爵士乐和灵魂乐;8岁的时候,他得到了他的第一架套鼓,并且在聆听象Buddy Rich这样的鼓手还有R&B grooves等音乐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演奏不断进步


Dave Weckl - The Chicken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i01357uriqn&width=500&height=375&auto=0



Louis Cato

2014年JZ Festival他在大师殿堂,担任Marcus Miller鼓手



这位85年出生的年轻鼓手,近两年活跃在各大爵士音乐节现场,已经和诸多神级乐手有过合作,包括Marcus Miller, Bobby McFerrin的乐队SpiritYouAll, Q-tip和John Scofield.



爵士鼓科普


爵士鼓从外观上看去就像一排架子上挂着很多鼓,鼓手演奏起来十分神气、显眼,抑扬顿挫的立体鼓点铿锵动听。在中国,人们就按它的外型而习惯叫它“架子鼓”,鼓手的演奏俗称“打架子鼓”。


1910年至1920年为“拉格泰姆”(Ragtime)时代,其特征为左手演奏“进行曲”节奏的低音,而右手则演奏以切分音为主的旋律。左右手形成此起彼落的节奏重音。虽然当时的鼓手们喜欢自由表现,不依鼓谱,但他们能看懂鼓谱,也了解音乐的句法,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把鼓的演奏带入舞台扮演重要角色。


1920年是“爵士”(Jazz)乐风盛行的高峰,年轻的鼓手们以鼓手独奏(Drum Solo)为其新的特色,他们在节奏上、技巧上各自创新,争出风头。在众多鼓手中,需懂得“振琴”(Vibes)、“钟琴”(Bells)、“排钟”(Chimes)、“定音鼓”(Timpani)等打击乐器,才配称为一流的鼓手。


1935年后,鼓手的声名达到顶点,鼓艺广泛流行于民众当中,到处可听到、见到鼓的演奏。任何的舞台表演都有一番精彩的架子鼓独奏。一些出名的鼓手甚至拥有自己的乐队。鼓的演奏技巧及演奏形式不断地、迅速地改变,许多墨守成规者被淘汰。


爵士乐鼓手经常在马戏、杂耍以及其他一些场合中演奏,由于音乐衔接和音响效果的需要,一大批传统的打击乐器和一些新奇的代用打击乐器被相继使用,并逐渐成为爵士乐队专有的打击乐器。比如“牛铃”(Cowbells)、“木鱼”、“堂鼓”、“铜鼓”、“钟铃”以及“洗衣板”等等,都曾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当然,许多打击乐器后来并没有成为架子鼓中的标准乐器,在20世纪20年代,有些被淘汰,有些被改良了。比如,中国的堂鼓则被一种能够调制音调高低的桶鼓所代替。


踩镲出现于1927年,它是由一种叫“索克”(Sock)的手握式双镲演变而来。这种镲不但可用脚踏奏,同时还可以用手槌演奏,这样,演奏者可以奏出生动、活泼、多变的音响效果,因此,现已成为架子鼓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乐器。


20世纪50世代,鼓的独奏(Solo)被视为典范。其中包括手鼓(Finger — drumming)。其基本技巧是右手棒击大铜钹(Ride — Cymbal)以维系拍子;脚踩镲(俗称高帽High — Hat)则稳定地击于空拍(Off — Beat),右脚踏重音于大鼓,左手棒击小鼓于次重音,可击打皮面或边框。作为一名现代架子鼓手,除能独奏外,还应有能力与乐队配合以及进行各种舞台表演。


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摇滚乐的兴起,除一些奇特的打击乐器如“邦戈鼓”(Bongos)等,双低音地鼓已在爵士乐队中普遍使用。桶鼓的数量也增加到七个或更多。同时,一些传统的打击乐器,如“牛铃”等也被重新启用。


20世纪中期,摇滚乐(Rock)在美国风靡起来,旋即在世界掀起强劲的旋风,由于架子鼓变化多端的节奏和鼓手高超的演奏技艺,迅即成为摇滚乐中不可缺少的组合型打击乐器了。摇滚乐以它强烈金属的音响和丰富多变的节奏,使人产生音的摇晃滚动感觉,特别招致青年人的垂青。


(以上部分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乐视音乐及网络)



不仅是鼓手,每一位在台上发光发亮的乐手背后都有你看不到的艰苦付出,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首届JZ Awards华人爵士大奖,投票支持我们华人自己的优秀乐手、音乐人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