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个台湾学者眼中的黄奇帆 | 黄奇帆在重庆的十五年

2017-01-12 政经界



点击上面蓝色小字「政经界」快速关注

汇聚智慧,解读中国。微信帐号:zhengjingjie2015


点评


它不是一个自由主义的盲目崇拜者,也不是一个民粹主义的极端追随者,充满激情而不极端,把持理性而不怯弱,踌躇满志而不自我。它是一种呼唤,是一种觉醒,只为共和国崛起而来。我们力争发现与囊括一切不同的声音,但凡一心为这个国家与民族的,都会予以尊重,且期许能从中寻得一份最为合理的答案!

一个台湾学者眼中的黄奇帆



编者按:本文摘自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云汉的著作《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朱云汉是台湾最具国际声望的政治学者之一,对两岸问题颇有洞见,又兼具国际视野,是少有的受两岸尊敬的台湾学者。在《高思在云》一书中,朱云汉以大历史观解读全球大变局与中国道路,深入探讨了中国兴起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意义。本书荣获“2015中国好书”,《人民日报》曾整版刊登本书内容。

黄奇帆与重庆经验

  说中国负责经济发展的一位省长或直辖市市长,其责任与能力就好像一个超级跨国企业的CEO,这个比喻并不过分。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期在重庆市主持经济发展的黄奇帆市长。我举他做例子,是因为我曾多次去重庆实地考察,也曾与黄奇帆做了一次长达三小时的深入访谈。

  黄奇帆不仅是开创“重庆经验”的首席功臣,也是1990年代开创“浦东经验”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2001年到重庆工作之前,曾担任上海浦东开发办公室副主任以及上海经贸委主任等职,全面参与上海资本市场的建设。他最让人称道的作为是,引进了灵活的“开发融资模式”,在短短十年间让浦东跃升为拥有最先进基础设施的世界级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以及物流中心。

  他创设一系列以国有储备土地入资的建设投资集团,让这些集团利用公共设施(机场、港口、隧道、开发区等)的未来收益,以及基础建设所创造的土地增值利益,作为担保品或进行证券化,向银行与资本市场融资。这些投资集团不仅让浦东新区建设取得财源,也让国有资产享受快速增值,创造了“国富民丰”的双赢局面。

  重庆市在1997年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之后,灵活运用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自行筹措城市建设财源,不靠中央财政补助。不过,重庆的先天条件远远无法与上海相比拟。重庆不但深处内陆交通不便,也缺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70%的居民原来是农民,辖区内到处是山谷与丘陵,还要背负安置来自三峡地区百万移民的重担。

  黄奇帆来到重庆担任副市长之后,再度施展他的长才。他将政府拥有的固定资产、国债资金、财政资金以及储备土地资产等集中运用,陆续创立了8个大型国有投资集团,让它们取得很高的信用评级,然后通过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上市,以及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再融资等多种手段筹集资金,这些国有集团成为加速基础建设与带动新兴支柱产业的先驱。与此同时,重庆市在这些国有集团之间构筑了防火墙,政府不为集团提供担保,集团之间也不准相互担保,避免了“道德风险”。

  到2013年底,重庆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突破1.8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的1700亿元,增加了近十倍。民营与外资企业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重庆市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同时,由于国有资产收益让市府财源充裕,重庆市可以大幅减免企业的所得税。其他邻近省份因为仍高度仰赖税收,无法利用这个中央给西部各省的特许政策。

  重庆市政府不但带领重庆从内陆城市向国际贸易型城市转型,而且将重庆打造为宜居城市,吸引全国高学历人才流入。除了工作机会的诱因外,重庆市政府有能力让房价与所得增长维持平行的关系,举例来说,一套100平方米大小的市区内中低价位住宅价格,不超过中等收入家庭6.5年的总收入。黄奇帆控制房价的手段包括:调节国有土地的释出;政府兴建的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规模达到住房供应量的20%以上;通过对信贷指导,将房地产业投资额控制在全市固定资本投入总额的25%之内,并让国有房地产公司也参与市场竞争,不让民营房地产集团垄断定价权。

善用内陆优势,打造全球电脑重镇

  重庆也利用充裕的地方财源,加速推动城乡一体化,为自愿放弃农民身份的城市新移民兴建大量的廉价住房,提供技术培训,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重庆同时达成了以中心城市带动卫星城镇、以城市带动农村、以提高居民所得带动内需产业等三大政策目标,其发展模式成为近年来中国最受瞩目的发展模式。

  重庆市也是在黄奇帆任内,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的重要生产基地。郭台铭旗下的富士康公司第一次跨入笔记本电脑生产领域,就选在重庆设立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生产线。为了巩固与惠普的供应关系,广达也不得不跟进,选择落脚重庆。

  外界很少人知道,郭台铭的这一步棋是在2009年2月黄奇帆拜访鸿海总部时启动的。当黄奇帆抛出这个方案时,预定半小时的拜会立刻延长为三个半小时的工作会议。黄奇帆之所以能打动郭台铭,是因为他手上已经握有惠普这张王牌。

  黄奇帆能够在2008年将惠普引入重庆,是因为他掌握了高阶笔记本电脑供应链每一个环节的成本结构与物流管理需求。他向惠普首席执行官推销重庆时,拿出电子表格展示重庆与中国沿海城市相比各项成本上的优势。他锁定笔记本电脑,是因为他知道笔记本电脑75%的零组件都是靠空运,重庆的内陆位置并不吃亏。这些高价位、小体积的零组件从日本、中国台湾或新加坡空运到重庆进行装配,运费要比去上海贵一点,但制成品往西空运到欧洲与美国东岸市场时,运费会下降。

  黄奇帆希望惠普信服重庆不仅投资条件优厚、地理位置不吃亏,而且有足够的研发人才。他让惠普先在总面积10平方公里的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内,设立200万台的笔记本电脑生产线作为试点,而且部分内销。一年以后,惠普承诺选择重庆作为下一个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规模高达3000万台,并开始引入供应厂商。

  建设笔记本电脑出口基地,只是重庆布局高科技产业的第一步。黄奇帆也为重庆打造了国际物流大通道。2012年开启的第三座欧亚大陆桥,被称为“渝新欧”新丝路,“渝”指重庆,“新”为新疆,“欧”是欧洲,为横跨欧亚两洲的铁道运输路径,全长11179公里。不适合空运的电子产品,从上海出发走海运到欧洲需37天;从重庆出发经新疆、中亚、俄罗斯到欧洲,只需16天时间。从黄奇帆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成功城市领导人,必须两手都要硬:市场经济这一手,要能跟超级跨国企业的CEO旗鼓相当;社会主义这一手,要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经济计划职能与社会利益调和角色。

作者:朱云汉





黄奇帆在重庆的十五年

黄奇帆在重庆的十五年,重庆金融业从萎靡不振到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黄奇帆究竟有何回春之术,将西南山城打造成其他地区争相效仿的金融改革阵地?


黄奇帆在重庆的十五年,重庆金融业从萎靡不振到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黄奇帆究竟有何回春之术,将西南山城打造成其他地区争相效仿的金融改革阵地?


1

黄奇帆在重庆的15载



 

过去的15年间,重庆一直保持两位数的GDP增速,即便是在全国宏观经济增长乏力跌破7%的2015年,这里仍保持着11%的成绩。在这一年里,其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410.2亿元,近年来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4%左右,金融业一跃成为重庆新的支柱产业,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城市的愿景也在这一时期勾勒成型。



2001年,重庆直辖4年后,黄奇帆到重庆任职,主管金融、财政、工业等领域工作。“第一把火”烧向重庆城区的烂尾楼,总投资达数十亿元,涉及拆迁户数千户、银行贷款30多亿元。





金融市长





黄奇帆1952年2月出生于浙江诸暨,16岁时进入上海焦化厂焦炉车间成为一名工人。此后33年里,黄在上海进入政坛,工作集中于经济方面。在浦东开发时期,他曾是主要人物之一。


2001年,黄奇帆逆江而上就任重庆市副市长、市长,工作仍围绕经济展开。他在重庆的打法依稀还有当年上海的影子,强调思想开放,规划两江新区、开发江北嘴,以及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布局。


黄奇帆通过成立渝富集团(全称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了一系列资产、债务重组,化解近300亿元的银行坏账,盘活当地国有集团。拯救金融机构所运用的重组方案是:资产重组、债务剥离、引进战略投资者、注入流动性、推动整体上市、战略投资者退出。这套方案与几年后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拯救大型金融机构的做法不谋而合。


在可查询到的最新官方数据中,2015年上半年,重庆金融业不良率为0.4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金融在GDP结构中占比达到9%;社会融资结构形成银行、非银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分别占45:25:30的比例。




黄奇帆善用杠杆,对金融政策的动态更有着敏锐的嗅觉,他曾要求重庆全力争取“一行三会”推出的各种牌照。在其看来,对地方政府而言,争取金融牌照,推动企业高效运转,就是金融改革的要义所在。如果国家有的牌照重庆都有,那重庆就是全方位、全功能的金融中心。


2

黄奇帆在重庆的土地管理模式



 

“我刚到重庆的时候,主城区90%的土地都是采取协议转让。”黄奇帆曾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上撰文称。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02年,重庆市建立了土地整治储备中心,改革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将土地一级市场的经营权上收,并通过政府特许经营的方式,对全市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卖土地的增值利益很大一部分流向政府,为重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


按照黄奇帆的计划,重庆在2002年一次性储备了主城40多万亩土地,之后20年内每年只开发5%,即2万亩左右。


2008年12月4日,重庆推出了全国首创的地票交易制度。简言之,农民自愿将闲置宅基地等复垦,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指标,再以票据的形式通过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拍卖。



“农民在外边务工十年,已经不回老家,老家的房子即使卖掉,也只能卖两三万,但是把房子拆了,复垦为耕地,地票倒能卖十几二十万。”黄奇帆认为,“这个过程是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的过程,有助于农民致富的过程。”


3

黄奇帆对重庆房地产市场的把控



 

2010年,黄奇帆对重庆的房地产发展又提出了“25%理论”,也就是,每年房地产的总投资不要超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5%,跟规划人口有关的社会结构的总量要平衡,还要控制房地产的按揭。他解释说:


超过25%一定供过于求,低于25%又供应不足,不适应城市化。如果一个地方基础设施投资中,房地产占了百分之七八十,长远看没后劲。


数据显示,到2015年上半年,重庆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15.82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7.2%。刚好在25%的标线附近。


黄奇帆说,他从来都是把重庆的财政一分为三,预算内的财政“保吃饭”,包括政府机关运行经费、社会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等;土地出让金等预算外收入保建设,如修路、修桥等基础设施;第三财政就是国有资产预算。


重庆的国资军团组成了黄奇帆口中的“第三财政”。渝富公司和重庆市政府旗下八大投融资平台(以下简称重庆“八大投”),是其中的中坚,也是黄奇帆重庆任上重要的一笔。


他还多次表示,作为地方融资平台的重庆“八大投”中将有4家转型为淡马锡式的投资公司。重庆“八大投”,指的是分担重庆市基础设施等社会公共事业投资运营的八家国有企业。经过重组、更名等变动后,如今的重庆“八大投”成了一个笼统而非具体的指代。它们由政府拥有、授权经营,是重庆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等公共领域重大项目重要的投融资平台。

“电子脑壳”、“黄大嘴”、“重庆CEO”、“金融市长”、“学者官员”,甚至“房地产敌人”……是黄奇帆这几年攒下或褒或贬的“头衔”。和它们一样出名的是重庆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经济发展。从2013年到2015年,重庆GDP增速“三连冠”领跑全国,黄奇帆作为其后的经济操盘手,功不可没。






“兵工少帅”接任






黄奇帆卸任后,张国清任重庆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

张国清于2013年调任重庆市委副书记。1964年8月出生的张国清是河南省罗山县人,1981年至1987年,张国清先后在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电子工程系光电技术专业和南京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对外经济贸易专业学习;2000年至2004年张国清参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他此前并无地方履职经历。履新重庆之前,有“兵工少帅”之称的张国清深耕兵工企业20余年。根据官方公布的简历,张国清其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军工企业任职,颇具企业管理经验。 


4

黄奇帆卸任重庆市长,留下五个问题待解



 





黄奇帆离任后,留给了继任者怎样的一个重庆?


重庆政界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尽管重庆经济在最近1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重庆依然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继任者解决。


第一是科研投入偏低。重庆2015年的科研投入占GDP强度约1.5%,大幅低于全国水平。而重庆提出的2020年科研投入强度为2.5%,这意味着未来三年重庆需要高强度的投入资金支持科研力量的进步。


第二是重庆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根据重庆市民政局数据,2014年重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42%,老龄化率排名全国第一。


第三是重庆进出口下降。在智能手机挤压笔电市场的背景下,重庆进出口增速在最近两年持续下降。


第四是重庆民企负债偏高。


第五是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新华网思客”(ID:jjbd21)综合自《中国经济网》、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ID: jjbd21)

更多精彩识别二维码 关注政经界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