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卢恩光买官至副部:不如捐纳法制化 | 卢被"双开"的殷鉴

2017-05-28 政经界



点击上面蓝色小字「政经界」快速关注

汇聚智慧,解读中国。微信帐号:zhengjingjie2015


由卢恩光买官至副部突然想到:不如捐纳法制化

来源:文史砍柴 作者:十年砍柴 微信号ID:kanchai303

▲《李卫当官》剧照


据中纪委网站显示,早被“双规”的原司法部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恩光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中纪委的官方网站如此描述:


经查,卢恩光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长期欺瞒组织;金钱开道,一路拉关系买官和谋取荣誉,从一名私营企业主一步步变身为副部级干部;亦官亦商,控制经营多家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为企业谋取利益;对抗组织审查。为在职务提拔、企业经营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物,涉嫌行贿犯罪。


一路买官能买到副部级,确实让人觉得惊讶。吃瓜群众不由得会联想一下:能买到古代侍郎这一级别的高官,那么卖家是谁?怎么交易的,卖了多少钱?钱去了哪里?

 

当然,再联想下去问题就更多了。“卖官鬻爵”是中国执政党严厉禁止和严加打击的违法行为,但是这些年来从落马贪官的违法犯罪事例来看,买官卖官屡禁不绝,而且官职成为一些掌握大权者谋私的重要资源。如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在担任省委书记时便是如此。


▲捐纳取得的执照


我认为,不如参照清代的捐纳制度,把捐官全面规范化、法制化。


捐纳,即士民向国家捐资纳粟以取得官职。史书记载“秦得天下,始令民纳粟,赐以爵”,这是用粮食换爵位,并没有实权。后来的汉、唐、宋、元、明都有纳捐。当将纳捐进一步完善,形成一种规范而精细制度的,是清代。


清代的纳捐非常普遍,也非常复杂,捐纳成了与科举相互补充的一个重要制度。既有例捐,也有常捐,且统一管理,明码标价。在后期捐纳泛滥时60%的官员出自捐纳。此外,士民不仅可以“捐官”,还可以捐封典、捐虚衔和穿官服的待遇,也可以捐国子监的监生——即花钱买最高学府的文凭。有学者写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论述过,这篇小文章无法详及。


当然,皇帝对捐纳带来的负面的作用,并非不知道。清人欧阳昱《见闻琐录》说捐官者到任后,


如委群羊于饿虎之口,虽有强弓毒矢在其后,亦必吞噬无所顾。


因为许多捐官者把做官当成买卖,付出的成本必须要加倍赚回来。可历代王朝为什么还要开捐纳之门,乃是不得已。有时候国家有事,需要大批的钱粮,靠赋税无法支撑,只能靠捐纳了。康熙征讨准噶尔费用不足,下诏鼓励富户捐纳,仅仅山西一省当年1年内捐县丞1万2千人。光绪年间曾国荃任山西巡抚,正碰上“丁丑奇荒”,山西饿死了许多人,为了赈灾,曾老九向朝廷申请许多空白的捐纳执照,向山西富户随卖随填,换得大批银两来救济灾民。



清代承认捐纳的合法性,并建立一整套制度,至少有这些好处:


一、统一管理,形成规范。


如统一捐项, 五项可以开捐,即军需、河工、赈灾、营田开荒、海防。这五项可以捐纳,这五项事业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是所有的公共事业捐纳。统一主管,户部捐纳局主管。银子全部归公。而不像现在一些人买官,钱进了上司的腰包,国库什么也没得到。


统一入库,捐了钱统一交户部国库,后来一部分也分地方官府和边疆使用。


统一政策,吏部官不可以捐,吏部是主管官员的。礼部的官不能捐,礼部是管文教的。


统一资证,捐纳也要有资格,乡邻要具结担保,当地要给他开籍贯和清白册。是国子监的学生,国子监要出印鉴的证明。


二、明码标价,做到公平。


何种官职,要花多少钱,是有明文规定的。而且每进一步,比如从候补到遇缺即补,都有价格。这样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公平。


三、捐官得到多是候补的虚衔,得实职的不多。


许多有钱人花钱买个候补知县或候补知府,只是为了一种荣誉,出门可以穿官服拜客,死了后墓碑上可以刻官衔。而且“科班出身”与“捐班出身”分得清清楚楚。不像现在,买官的人弄了张文凭,谁也不知道他是捐班还是科班,如卢恩光都有管理学博士学位。


“捐班”和“科班”泾渭分明,有些有抱负而捐钱做官的人,甚至可能为了洗刷耻辱,很有一番作为。如雍正朝的李卫、田文镜,光绪、宣统朝的赵尔丰都是捐纳出身,这几人算是前清数得着的能吏。

 

当然,古代有钱人没有现代多,如果真的将捐纳法制化,恐怕要做更严格的规定,包括捐纳官职的最高限是什么。否则,王健林给他宝贝儿子王思聪捐纳的话,能捐多高级别的官呀?



卢恩光被"双开"的殷鉴:自欺必欺人,欺人必被欺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微信号ID:zyjwjcbwz



  5月2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司法部原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卢恩光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年龄、入党材料、工作经历、学历、家庭情况等全面造假,长期欺瞒组织……”根据中央纪委通报的描述,卢恩光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自欺必欺人,欺人必被欺。一副假面具戴了30多年,卢恩光还是被“打回原形”,可见“伪装”得再深,欺瞒得再久,也只是欲盖弥彰,最终注定会被党纪的利剑戳穿。


  近年来,干部造假现象屡屡被曝光,像卢恩光这样被“打假”的干部也并不少见。从“向组织隐瞒本人真实年龄”的新疆“首虎”栗智,到“篡改本人档案”的广东省委原常委、珠海市委原书记李嘉……这些人盯上了造假带来的“好处”,抱着“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的侥幸,不惜通过造假来谋仕途,终于在自欺欺人的钻营中身陷泥潭。


  现在看来,干部造假伎俩并不完全相同,但造假目的往往惊人相似。有的把年龄越改越小,看长相像“50后”,看履历是“60后”,有的甚至闹出12岁工作、15岁入党的笑话,处心积虑,无非是为仕途提拔获得所谓“年龄优势”;有的甚至造经历、造学历、造荣誉,一张履历表,除了性别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挖空心思,也是在想为所谓仕途发展“增砖添瓦”。明知有暴露和被查处的风险,却依然铤而走险,这背后的根本驱动其实是为了实现权力和利益的最大化,以满足自己永远填不满的欲望。


  回想革命战争年代,面对血雨腥风、生死考验,我们的先辈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他们以遭遇损失和苦难成就人生的满足,骨子里的东西,是理想信念的支撑、主义道路的自信。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传统和基因。而如今到了和平年代,有的人却整日琢磨着所谓仕途,甚至可以大肆造假、无所不用其极。“君以此始,必以此终”。靠造假和钻营攫取的权力和地位,最终必将被造假和钻营所“出卖”!卢恩光被“双开”,就是对所有造假干部的最新殷鉴。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强化巡视监督,加大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核实力度,并集中清理裸官、档案造假等问题。总的来讲,都是围绕着解决管党治党、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这样的问题。


  当前,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正在推进,党的十九大相关人事工作也已启动。选对人用好人关乎党的事业接续发展和党的建设全局,关乎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级党组织必须聚焦政治纪律和廉洁纪律,坚决防止政治上有问题、本人不干净的干部在换届中进入新班子,从源头上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对党员干部而言,则要增强“四个意识”,强化组织观念,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方向不对,走得越远,错得越深。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化“两学一做”,重拾和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定人生航线。(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韩亚栋)

政经界zhengjingjie2015政经界——微信打赏编辑,数额不限,专用二维码,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