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第149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177e6id8w&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四九集) 2001/3/3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4-0149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十善業道經》第十七面,經文倒數第二行,下半段看起:
【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我們聽了佛這一段話,知道十善業道的重要性。它是整個佛法的大根大本,不僅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是依這個根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無不依此十善大地,建立一切佛法;換句話說,離開十善,就沒有佛法。大家想想,對不對?我們要學佛,離開十善,我們不是學佛法。由此可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念念都與十善相應,你是在學佛,你是在修學佛法。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哪一個宗派,十善像大地一樣,你的法門、宗派就像高樓大廈一樣,你都是建立在地面上。沒有地,你到哪裡去建立?佛把十善比喻作大地,一切佛法建立在這個基礎上,一切佛法也依這一個基礎而得究竟圓滿。
所以十善業道須臾不可離,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修學的法門再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無邊法門,所有一切法門的總綱領,就是「十善業」。我們讀這一部經,一定要有這樣的認知。過去輕視、疏忽了,那是自己的過失,是自己的愚昧,所以在佛法裡面這麼多年,有些同修學了幾十年,功夫都不得力,現在曉得,我們沒有基礎!像蓋房子一樣,天天在蓋,這房子天天都倒塌,永遠蓋不起來,原因是什麼?沒有做地基。我們修行到今天不成就,疏忽了這一樁事情,把這一樁事情看得太輕了。
所以學佛的人重視戒律,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要去受菩薩戒、受三皈五戒,這是最平常的,受八關齋戒;現在我們知道,全是假的,有名無實。為什麼?所有這些戒行,統統建立在十善的基礎上,你沒有十善,連三皈都落空。這個道理我們過去也講過多次,但是這一次從這個經上,我們就講得更清楚、更透徹了。我往年講的,是根據「淨業三福」講的。淨業三福就好比三層樓,你沒有第一層,你怎麼能蓋第二層?第一層是第二層的基礎。第一層,「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還沒有到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是第二層,第二條才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你連十善都沒有,哪來的三皈?哪裡來的五戒?假的,全是假的!所以世間才遭這麼大的劫難,我們自己學佛才有這麼多的障礙。原來是搞來搞去,連個土地都沒有搞到;想蓋房子,連土地沒有,到哪裡去蓋?諸位要知道,十善業是土地,有了土地,你才可以幹別的事情。你連土地都沒找到!
所以,在佛法裡面講,不管是講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大乘、小乘,無論說什麼法,你要先有十善,你才能建立,你要沒有十善,你全部落空。由此可知,十善的重要性。佛在這個地方舉的,就是我們現代一些人講的五乘佛法。『一切人天』,人天乘,『依之而立』。『一切聲聞』,它上面加個「一切」,此界、他方都包括在裡頭,不單是娑婆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統統包括在其中。聲聞。『獨覺菩提』就是緣覺。『諸菩薩行』,稱「諸菩薩」,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諸菩薩。『一切佛法』,天台家講的「藏、通、別、圓」,這是四種佛;賢首大師講的「小、始、終、頓、圓」,五種佛。這是說一切佛法,都依十善大地而得成就。然後你才想到,這一部經典是多麼重要,這是佛家修行的根本法,根本大法!
十條綱目很容易記,古人教導我們記憶的方法,「身三、口四、意三」。身三: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在家同修不邪淫,身三條,三善;口四善: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三善,是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不瞋、不痴。要真幹!這十條你做到了,等於說你有了土地。什麼土?法性土。你有資格學佛了,學佛從三皈五戒開始,你有資格皈依三寶,你有資格受持眾戒。如果你連法性土都沒有,你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你靠什麼?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我們不能不講求。
我們學的是什麼佛?修的是什麼道?連個根本立足地都沒有,什麼都不必談了,那修的道是妖魔鬼怪的道,決定不是正法,決定不是佛道。不但不是佛道,經上說得那麼清楚,不是天道,也不是人道,人天都要以這個為基礎,你就可知他走的是什麼道,他走的是鬼道、地獄道、畜生道,他是這個道,因為那些道沒有說以十善為基礎的。十善基礎這個道是從人起,「一切人天,依之而立」。換句話說,不修十善,就是三惡道;你要想得人天,你要好好的修十善業道,你才能得人天的果報。一切佛法究竟圓滿的大道,就是十善業道的圓滿。末後這一段經文:
【佛說此經已,娑竭羅龍王,及諸大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部經是佛在龍宮裡面講的。『娑竭羅』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鹹水海」。我們知道,這地球上的海水是鹹的,鹹水海。我在前面也把這個意思跟諸位透露過,「鹹水海」表什麼?「苦海」,表這個意思;那個海水味道很不好,不能喝。所以佛在娑竭羅龍宮,它就表這個意思:我們娑婆世界眾生居住的環境是苦海。『龍王』也是表法的意思。「龍」是非常善於變化的,比喻我們現代的社會,人心、造業,千變萬化。佛講這部經,選擇這個地方,我們就曉得,他有他的用意在。
苦海無邊,人情事理變化多端,我們生在這個環境,用什麼方法來應付?用什麼方法來生活下去?佛跟我們講,「十善業道」。也許有人說:「我們果然照十善業道來做,那我們處處吃虧上當,在這個世間活不了,活不下去。」沒錯,這個世間活不下去,到天上去了。你是善人,你應該有好的果報,天上果報比這兒好,極樂世界比這兒就更好了。具足十善,沒有受三皈五戒,念佛都能往生。怎麼曉得能往生?《無量壽經》「三輩往生品」裡面講得很清楚,修十善業,一條一條都說出來了。所以,具足十善業,念阿彌陀佛能往生,何必留戀這個世間?何必跟這些人勾心鬥角?沒有必要。
所以,真正修行人,釋迦牟尼佛示現那個榜樣給我們看,「安貧樂道」,我們甘心情願過一種貧苦的生活。實在講,「貧」是真的,「苦」是假的。修道人他貧而樂,他不苦,我們世間人就貧和苦。你看看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顏回的物質生活很苦,「簞食瓢飲」,那是形容他物質生活條件,吃飯連個飯碗都沒有,用竹子編一個簍當作飯碗盛飯,喝水連杯子都沒有,用個瓢作杯子,生活苦到這個程度;夫子讚歎他,一般人過這個生活會感到很苦,「人不堪其憂」,別人過這個生活非常憂愁,「回也不改其樂」,顏回一天到晚快樂得不得了。貧而樂,他不是貧苦,他是貧樂。你看基督教《聖經》裡面講的「甘貧」,甘貧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甘心情願過這個貧苦生活,這是一個意思;另外,「甘」是甜美,貧得很快樂。「甘貧」,這兩個字用得很好,這是基督教《聖經》裡面所說的,我們要懂得,要能過這種生活,十善業道就不難了。
十善業為什麼做不到?我們不肯、不願意過這個貧苦的生活,貪圖物質上的享受,這就壞了。「貪圖」是貪心,十善裡頭要不貪、不瞋、不痴,你這個貪心在作祟,那就沒有法子,你的十善業就修不成。所以一定要斷貪心,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貪;再惡劣的環境,無論是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決定沒有瞋恚心;不貪、不瞋,這是大定,《楞嚴經》上所講的「首楞嚴王三昧」。不痴是智慧,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樣樣都清楚,樣樣都明瞭,不痴。身三、口四自然就做得很圓滿,哪裡會有過失?
古大德教我們「從根本修」,我們現在也知道,根本是什麼?不貪、不瞋、不痴,這是根本。十善業是一切人天佛法的根本,不貪、不瞋、不痴是十善業的根本,我們要從這裡下手,十善才能夠修得好,才能夠修得成功、修得圓滿。如果不從斷貪瞋痴、遠離貪瞋痴下手,十善恐怕在這一生很難做到;換句話說,你連作人的基礎都沒有,其他什麼都不必談了,學佛只不過是跟佛法結個緣而已,佛法殊勝的功德,你是一絲一毫都得不到。
這一部經我們就講到此地做個圓滿,希望我們大家聽了之後,要認真努力,「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希望這一生不要空過,決定要有一個結果,要有一個成就。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