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7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四十集)

2017-03-10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

妙法蓮華經大意  (第四十集)  1981/7  台灣圓覺寺  檔名:08-002-0040

  剛才講到:

  【持經者兼行六度。】

  又發心建立道場。

  【理事既備。成佛祇在剎那。】

  所以說很快的就能夠得到:

  【一切種智。】

  這一句裡面就包括著有事、有理,理固然重要,事也不能夠偏廢。建道場的功德,就是因為這個場所是弘道的場所,所以才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六度是行道的表現,也就是行道的跡象,如果只是在理論上的講解,而沒有在事相上的行持,對於上根利智的人來說是沒有困難,對於中下根性的來講,免不了要有懷疑。於是難免有毀謗、有批評,所謂是說食數寶,能說不能行,這都是毀謗、批評。所以最圓滿的是理事俱備,有理、有事,這個樣子才能夠成就自己、利益眾生。後面結尾的幾句:

  【如是之人。四威儀中。同佛受用。安得不起塔散華而供養之。】

  再看底下「隨喜功德品」,在這品一開端是極讚末法時期弘傳的功德,這是我們應當要記住,應當要學習的。

  【前品但明聞如來本壽。及略解言趣深心信解之功德。未及如來滅後。聞經隨喜。轉為人說。勸人往聽。】

  就是這一品與前一品,在旨趣上不相同的地方。前面這品著重在當時,佛講《法華經》,在當時這個法會道場上,這些大眾聽了佛說經之後,能夠「深心信解了悟自心」,說他們的成就。可是經典流傳到今天,我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現前的利益,如果我們現前要得不到利益,那過去人所得的利益對我們來說,也是徒然,他得了好處,我們得不到,我們今天最關心的是自己。現在佛不在世,我們讀到《法華經》,我們能夠隨喜的信受奉行,或者我們自己發心為別人講解,這就是『轉為人說』。或者我們自己不能講解,有別人講解,我們『勸人往聽』。你們看看這個地方,「勸人往聽」的功德,跟自己講解的功德是一樣的。這個聽經的人開悟、得度了,雖然他是從別人那個地方聽經得到開悟的,可是我勸他去聽,我要不勸他去聽,他還是開悟不了,他沒有這個因緣。所以勸人往聽的功德,跟講經的人功德一樣大,沒有兩樣,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你建道場請法師來弘經,你再到處宣傳請人來聽經,你這個功德與佛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所以不一定要自己能夠講經,這才得殊勝的功德利益,不一定。一個人沒有力量,我們集合一些道友同志,我們大家來做,功德也是一樣。所以在這品裡面說明隨喜功德不可思議,無怪乎普賢菩薩要勸我們,教我們修「隨喜功德」。所以這個地方主要就說這個道理。經上說:

  【第一人即如來。】

  說佛是最初給我們大家講《妙法蓮華經》的人。輾轉第二個人:

  【第二人即佛弟子。】

  傳法的弟子,佛不在世,這些弟子們不但依教奉行,而且輾轉的教化。

  【第三人即像教法師。】

  這個『像教』,就是如來法運裡面,像法時期的這些法師。那我們曉得,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來,是像法時候來的。佛的法運一共分為三個時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根據我們中國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這是我們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滅度在周穆王的時候,佛住世是八十歲。根據這個記載計算到今天,佛滅度大概是三千零十年,十年還是十一年我記不清楚,總是這個樣子,三千零十年或者是十一年,諸位可以查一查,能夠查得到。就是根據外國人的記載,他們這些考證也有二千五百多年;換句話說,不管是根據中國人的記載,是根據外國人的說法,我們現在都是末法時期。但是佛法傳到我們中國來是像法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佛滅度一千年,這個佛法到中國。也就是我們中國漢朝時候,漢明帝時候傳到我們中國來,這個時候的法師就是「像教法師」,像法。從這個上面來看,第一人是『如來』,這個第二人就是正法的弟子,就是佛滅度一千年當中,正法時候的弟子;一千年以後這是像法時候的弟子,就是第三人,「像教法師」。第四人、第五人,那就是變成我們今天末法時候,變成末法時候。

  【第四人即會下徒眾。】

  就是像教法師底下這些會下的徒子徒孫們,就一直到今天,一直到今天這些弘法的法師們。這個第五人,情形就不太相同了。

  【第五人即道路傳聞。】

  是說哪些?譬如講今天,我們現前這個社會上能看到的,有許多這些教授們、學者們,他們在研究佛法,也在這裡講經說法,可是他們並沒有受過三皈,不是真正的佛弟子。像現在許多學校裡頭有佛學課程,有這些老師在講授佛學,他們並不是真正三寶弟子,並不是有師承的。而是自己去研究,這個地方聽聽,那個地方聽聽,這就叫『道路傳聞』,這些人。由傳聞再傳聞:

  【如是展轉。至第五十。】

  這就是愈傳愈廣。

  【所傳既遠。】

  愈傳愈遠。

  【所稟愈薄。】

  這就是稟受的,他能夠接受的,實在講是微乎其微。如果我們拿日本人來做個比較,那真是像此地所講的一樣,日本人今天對於《妙法蓮華經》,只有一個經題,已經沒有內容。所以日本人佛教徒,都會合掌念「南無妙法蓮華經」,你問他什麼叫《妙法蓮華經》,他不曉得,這真是稟受得太薄,只有一個經題。可是佛給我們講「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這就是這一個金剛種子,永遠不壞。所以說就是這樣的:

  【尚超世間二乘。何況最初。】

  我們念一句「南無妙法蓮華經」,我們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功德超越了小乘人。但是這種超越諸位要記住,不是我們現前超越,現前我們比『二乘』差得遠了。是說的什麼?種子的超越。二乘人不願意聽大經,前面我們讀過,佛講《法華經》的時候,「五千退席」,他不聽!末法時期這些人他還願意聽,聽了還不肯走,就是在種性上講,那已經是勝過二乘;但是在眼前的果報,那比二乘還是差得遠。這是講承傳,一代一代的承傳,還是有無量的功德。下面再講傳播的範圍,也是愈來愈廣!

  【且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

  前面講的是數目,這麼多的世界不止一個,這是講空間之大。下面講這個聽眾很複雜。

  【十二類生。非一人道。】

  不僅是一個人道,六道裡面、九法界裡面,統統都具足。所以說是一個正法道場,我們凡夫肉眼往往只看到:這沒有多少人在聽。如果你要有天眼,你要有法眼,那你看這個道場就不一樣,非常的殊勝莊嚴,因為來聽經的不僅僅是『人道』。在時間上:

  【滿八十年。】

  這講釋迦牟尼佛。

  【非一日一月。】

  這是舉個比喻說『八十年』,天天不間斷的在這裡弘經,不是一天、一個月短時期,長時期在弘經。

  【復令得聖乘。非獨世間之樂。】

  這就講的什麼?弘經的效果,而是叫這些聽的人都能夠證果,不是得世間一點善報而已。

  【如是財法二施。已不可思議。猶不及其第五十人聞一四句偈隨喜功德者。】

  這是用種種的來比較,說明輾轉到第五十人就愈傳愈遠的,這樣的人聽一句、一偈妙經的隨喜功德,比那些人還要超勝。末法時期為什麼?末法時期聞經難得了,尤其是聞正法更為難得。這品經希望諸位細細的去揣摩,體會佛說經的義趣。下面這個兩行就說明這所以然的道理,為什麼這個經有這樣殊勝的功德,我們通常在講席裡頭給諸位說明,那就是一乘了義經典。所謂一乘了義經典,你看此地講:

  【此經即是自心。能信自心。成佛。雖未即證。已超世出世間遠矣。自心即一佛乘故。】

  這個幾句話非常重要,世間人不能夠相信,不但不能相信,世間人連什麼叫自心,他也不曉得。正如同佛在大經裡面,給我們所講的,世間人把第六意識認定了,認為那是自心,能夠思惟、能夠想像、能夠分別、能夠判斷的認為這是心。這個東西佛在大經裡面給我們說得很清楚,在唯識裡面叫第六意識。《楞嚴經》裡面給我們講的「前塵虛妄相想」,大乘經裡面常講的「六塵緣影」,它完全是虛妄的,無有真實,這不是自心。自心在佛法裡面叫真如本性,能生一切萬法,拿我們今天哲學上的術語來說,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就叫自心。念佛人所證的理一心不亂,就是這個自心;《華嚴》裡面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個心是講的自心。法界是講十法界依正莊嚴,性,性就是體質,就是能變、能造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理體,那是什麼東西?那就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真性。所謂成佛無非就是深心信解自心而已!像前面講了悟自心,此地『能信自心』,就是前一品「深心信解了悟自心」,前面說八個字,這個地方說四個字。可是自心如果要不證得,不能叫深心;絕不是我們今天在經上聽到佛這麼說,我們就相信,這沒用處的。

  為什麼?我們沒見道,沒有證得,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第六意識做主,還是用的妄心,沒有用真心,這還是不信;證得了,證得就成佛。此地講這是把標準再把它降低,降到你自己有了信根,我們在五根五力上說,你有了信根,你再有了信力。成佛雖然現在沒有證得,諸位要曉得,證得佛果在大經裡面講,圓教初住菩薩以上這是證得;沒有證得,這是在圓教十信位的菩薩,這個沒有證得。但是他是「能信自心」;換句話說,他修學的方向是正確。雖然沒有達到目的地,可是向這目標邁進,這樣超出了世出世間。這個世間是講六凡世間,出世間是講的二乘、權教;換句話說,不但六道凡夫不能跟他相比,聲聞緣覺、菩薩也不能跟他相比。他雖然沒有成就,但是他是向著一佛乘邁進,這是我們應當要修學。所以你要是懂得這個道理,懂得這個方法,一生當中決定有成就。這就是弘揚一乘經典,功德不可思議。

  【須臾聽受。即得上妙車乘。心為萬物之主眾法之王。故勸人坐聽。分坐令坐。即得梵王帝釋轉輪聖王所坐之處。】

  在此地是先給我們講,說明一佛乘的殊勝功德利益。『勸人坐聽』,看到有一個人來了,你就請他坐下來,或者你把自己位子讓一半給他坐,這個果報就得『梵王帝釋轉輪聖王』的果報。比我們世間這個國王、總統果報要殊勝得太多!所以我們今天所修的福諸位不曉得、不知道,我們眼前所說的果報,前世造的因;今世所造的因,來世的果報。所以在講席當中我勸諸位,常常勸諸位心要清淨,要純不能雜,你將來的果報才殊勝。如果現在這個心雜亂、不純,你將來的果報就不是在「梵天帝釋」,不在這裡。福有沒有?有,不能說沒福。可是你的果報多半在哪裡?在修羅道、在人間、在三惡道,在這些地方。修羅,天上的阿修羅,福報跟諸天一樣大,在哪裡修的?都是在佛門裡修。為什麼會墮落在修羅?瞋恨心重,架子大,脾氣大,他在佛門裡認真修福,所以將來的果報就到修羅去。你看這個世間鬼神,鬼神福報大,但是他畢竟是鬼身,做城隍、做媽祖,台灣所拜的王爺、土地公,這都是佛門裡面修道貪心不斷,愚痴,貪瞋痴慢沒有斷,也一樣的修福。

  講經說法,或者禮請法師,自己建道場,勸人來聽經,『分坐令坐』,但是貪瞋痴慢沒有斷,果報就做這些鬼神去、去當修羅去。如果在人間享福那要具足五戒,六道裡面人道是善道。所以縱然在佛門裡面修福,來生在人天兩道享福的人並不多。諸位可以放眼仔細看一看,現在修福的這些人,多半都是修的修羅跟三惡道的福報。修人天的福報的人,心就清淨得多,沒有惡念,像佛在《八大人覺經》裡面告訴我們,「不念舊惡,不憎惡人」,我們所修的福才能到人天兩道來享受。心裡面常常某個人壞、某個人做壞事,實際上那個人做的壞人壞事,與我們自己有什麼相干?不相干!而我們自己得不償失。為什麼?阿賴耶裡頭落那些壞人、壞事的種子,我們將來要遭受這個果報,這真是冤枉。所以大修行人心裡面不落這些拉雜種子,心地清淨光明一塵不染,這是真正修行人。底下講:

  【勸人往聽。】

  這就是勸人聽經的果報。

  【得與總持菩薩共生一處。】

  這果報比前面還要殊勝,為什麼?前面隨喜看到人家已經進門來,來聽、來聽,坐到我這來。這是什麼?人家根本沒有來,他不曉得,你去勸他來聽,這個果報比前面更殊勝。『得與總持菩薩』,什麼是「總持菩薩」?明心見性的菩薩就是總持菩薩。像《華嚴經》裡面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總持菩薩,在淨土裡面講就是證理一心不亂的菩薩。這個位次高,也是實報莊嚴土華藏海會的菩薩,跟他們『共生一處』;換句話說,你當然也是跟他有同樣的地位。你與他不同樣的地位,你見不到他,這個果報太殊勝。我們發心要像佛心一樣,希望一切眾生早成佛道,愈早愈好。我們也得盡心盡力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別人,希望他快快成就,這樣的發心,與諸佛菩薩無二無別。至於他能不能成就?那是他自己的業障,他如果把這個道理聽明白,依照這個方法去做,他一定成就。佛菩薩、善友能夠幫助我們的就是這些,至於肯不肯依教修行?這是自己的事情,佛菩薩不能強迫我們怎麼個做法。開悟也是自己的事情,佛菩薩只能給我們講解這些原理原則,說明我們之所以不悟的所以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要把我們之所以不悟的原因,要把它消除,消除這個原因要靠自己。

  在此地也許有人懷疑,「勸人往聽」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功德?我們也勸不少人來聽經,我們也常常勸人來聽經,為什麼我們現在還沒有證到一心不亂?佛在經上說的這個有沒有問題?諸位要記住前面的話,勸人往聽的人,能勸的人是能信自心,成佛雖未即證的人,是這個人。我們今天勸人去聽經的,大概跟這個道場、法師很有緣,我很喜歡他,我拉他到那聽經;那個地方講經,我不喜歡他我就不去,我自己也不去,我也不勸別人去。由此可知,這感情用事,自己不能夠辨別正法、邪法,不能辨別,是對人不是對事。佛法是講對事不對人,這個地方是正法道場,這個法師跟我有仇,冤家,我也要勸人去聽,為什麼?正法;那個人講的是邪法,不是正法,他對我再好,我也不去聽,我也不勸人去聽。所以這裡頭只有邪正之辨、是非之別,不能講感情的;不能說情之所好,情意相投,那是要不得的,那是迷惑顛倒。一定要以理智的抉擇,才能夠得殊勝的功德利益。

  【利根智慧。乃至六根淨妙。見佛聞法者。勸人必稱讚妙法。宜其獲報如斯。】

  你看這底下幾句就說得很清楚,勸的人是什麼人?比我剛才講的條件還要高,是利根之人,是六根清淨之人,這樣的人。所以我們要弘法,先要自己修持,我們自己道沒有見到,如何能弘道?自己先要求見道,道就是一心;換句話說,我們自己先求證得一心。二六時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唯用一心,就是用一心,那你就見道,你也就修道。一心是平等心、是清淨心,是大慈悲普覆之心,平等的慈悲,清淨心則一塵不染,慈悲心平等普覆。自己到這個境界,對於一乘妙法沒有不稱讚,沒有不弘揚,遇到有緣的人必定會勸他來聽,所以他得這樣的果報是理所當然。底下講:

  【且須臾聽受。不及長時。】

  聽個一次、兩次,不是長時間來聽的。

  【分坐令坐。】

  讓半個座位請別人坐。

  【勢難終席。勸人往聽。未若親聞。而功德如是者。以劣顯勝也。劣既如此。勝則可知。】

  這個地方特別要注意到的,就是經一句也好,必定要大開圓解。也就是我們講聽這一句經,他有悟處才有受用;聽經沒有悟處,聽得再多也不得受用。可是悟與不悟,與分別執著有很大的關係,這個分別心多,執著堅固的人,不容易開悟。換句話說,我們這個悟門,就是被分別、執著、妄想給堵塞,所以有聽經聽一輩子都不開悟。那個一輩子不是像我們現在這種情形,一個禮拜聽個一次、兩次,一天聽上個一個鐘點、兩個鐘點,不是這樣。天天聽,每天都能夠聽上個七、八個鐘點,一生不間斷的,不開悟的人都很多。所以這個事情要緊之處,就是叫你要看得破、要放得下,你能夠樣樣事情都看得破,樣樣都放得下,就很容易開悟。所以什麼叫利根上智?那就是能看破、能放下的人,這個人就是利根上智。看不破、放不下的人,這個人根性就遲鈍,樣樣與人計較,這是障礙了自己。根性利的人,什麼都看得開、都放得下的人,聽一句、兩句就大徹大悟。悟性給諸位說,一切眾生與諸佛菩薩是平等的,沒有什麼差別的。我們之所不悟,就是有這個障礙,你的分別執著愈堅固愈不容易開悟。所以諸位要想開悟,就得要放下,我為什麼要放下?為了要求開悟、為了要求作佛。下面這個一段兩行半非常重要。

  【不輕菩薩。】

  就是底下這一品「常不輕菩薩品」,我們舉他做個例子,這是《法華經》裡面出現這樣一位菩薩,教給我們修行。『不輕』就是不敢輕慢別人,這個菩薩專修自卑而尊人,看一切人都在自己之上,見一切人都頂禮下拜,眼睛裡面看一切人都是諸佛,都是自己的老師。我們在《華嚴經》裡面,看到一個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就是常不輕菩薩。所以《華嚴經》裡面以善財童子做榜樣,《法華經》裡面以常不輕菩薩做榜樣,這是現身說法示範給我們看的。如果你還輕慢一個人、還瞧不起一個人,你自己把你自己整個毀掉。為什麼?你就是不想開悟,甘心墮落,就是這麼一個人,豈不是自己把自己毀掉!這是舉個例子說常不輕菩薩。

  【力難弘演。】

  就是他的智慧、能力不足,要弘揚這一部經他做不到。那怎麼辦?

  【但持一句。】

  他一生他在這個一部經裡頭,只明白、只記住一句經文,就照著這一句去做。哪一句?

  【所謂汝等皆當作佛。】

  常不輕菩薩就是只持這句,你們都是佛,我是眾生,他一生就修這一句,所以見一切人不敢輕慢。為什麼?你們都是佛,我是眾生,不敢輕慢任何一個人。

  【自持勸人。】

  他持什麼?就持這一句,恆持一句功德難思。

  【因超沙劫。疾至菩提。隨喜功德。豈人天二乘福田可比耶。】

  這個幾句話極力勸勉我們學常不輕菩薩,為什麼?因為我們自己最堅固的障礙,如果用常不輕菩薩的方法,可以把我們所有堅固障礙都破除,自己才有資格到上根利智一聞千悟,一生成就;所以我們要不肯這樣學的話,就糟了。我過去在台中修學,李老師就常常教給我們,因為佛門學佛的人總是喜歡批評人,總這個人不對、那個人不對。所以李老師教經,《內典講座之研究》,那就是教講經的方法,不給人看。不是吝嗇,不是吝法,怕的是你看了之後你批評法師,你這個地方講得不對,那裡講錯誤,毛病百出。那個東西就跟戒律一樣,你看了戒律,你就批評這個人犯了戒,那個不守戒,成天自己造罪業,自己起分別、起執著,造無量無邊的罪業,自己都不知道。所以佛不叫你看戒律,李老師不叫你看《內典講座之研究》,這大慈大悲,為什麼?你不是這個人。你如果是明理的人,看了之後曉得戒律戒自己,不是戒別人,別人都是佛,他示現的破戒來給我看看,看看我動不動心?看看我還造不造業?那你就是常不輕菩薩。所以經、律、論都是對我一個人講的,不是對別人講的,與別人統統不相干,別人都成佛了。戒是教我自己守的,不是教他人守的,他是佛!你要這樣學你一生成佛,你不能這樣學無量阿僧祇劫你也成不了佛。好,今天講到此地。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http://www.amtb.org.tw/

宣化上人万佛城:http://www.drbachinese.org/

般若文海:http://boruo.goodweb.cn/index.asp

佛弟子:www.fodizi.com

免费请经书网址:http://www.fodizi.net/fojiaoxinxi/737.html

佛学视频网: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html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http://www.sxjyqqw.org/

●华藏卫星电视台

阅读原文进入“万善生净土”微店免费结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