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水煮日报第147期:胡耀邦请钱钟书改诗

2015-06-05 阳秋 水煮历史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我们!


1、

钱钟书、杨绛与友人闲聊。客人问,陈寅恪为何余生如此悲惨?钱钟书笑言:“他眼神不好,所以无路可去。”客人大笑。过了五秒钟,杨绛仍然没笑。钱氏曰:“妳怎么幽默感那样的迟钝?”杨绛方领悟,补上一笑。



钱钟书夫妇年轻时



2、

五十年代中期,钱钟书、巫宁坤等被征调参与某次党代会材料的中译英工作。巫宁坤正在翻译,看到一篇拙劣的发言稿,不禁大声说:“这么一篇词不达意的稿件,叫人怎么翻译啊!”钱钟书一旁狠狠瞪了他一眼,小声说:“你翻过来肯定比他的原稿要好。”



3、

1978年余 英 时率团访华,曾与钱钟书面谈,宾主尽欢。余 英 时返美后,收到钱氏所赠《管锥编》,书前扉页题曰:“每得君书,感其词翰之妙,来客有解事者,辄出而共赏焉。今晨客过,睹而叹曰:‘海外当推独步矣。’应之曰:‘即在中原亦岂作第二人想乎!’”而后,钱钟书见到胡 乔 木就说:“余 英 时这个人最反 动,最反 共。”


4、

钱钟书为杨绛《干校六记》作序,声言:“‘愧’这种情绪无益,所以就连古人的‘七情’都没有列出它。……只能是‘六记’。”有好事者解读:“幸亏没有写成《干校七记》,否则钱氏恐怕会在序言里把书名改成《干校七情六欲》。”



晚年的钱钟书夫妇


5、

钱钟书反对再版、重印、结集自己过去的作品。他说:“被发掘的喜悦使我们这些人忽视了被暴露的危险,不想到作品的埋没往往保全了作者的虚名。假如作者本人带头参加了发掘工作,那很可能得不偿失,‘自掘坟墓’会变为矛盾统一的双关语:掘开自己作品的坟墓恰恰也是掘下了作者自己的坟墓。”


6、

钱钟书最怕别人研究他,最怕别人捧他,最怕别人称他为大师。每每遇到此类状况,他总是说:“这就好比把我塞进轿子,然后轿子里跌出来一个牌位。”八十年代中期,胡耀邦写了几首近体诗,闻听钱钟书大名,就去信请钱氏改诗。钱钟书回信曰:“既不帮忙,也不帮闲。”胡耀邦哈哈大笑。


7、

1978年余英时与钱钟书对谈,钱氏透露他的《管锥编》即将在大陆出版。而且,出版的功效在于,“这样可以养活毒素的传播”。接着钱氏好整以暇谈到马克思的通奸史。余英时向他求证担任《毛泽东选集》英译之事,钱氏狡黠地说那只是挂个名,“高处不胜寒”。



钱钟书


8、

1978年,钱锺书在意大利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批评陈寅恪:“解放前有位大学者在讨论白居易《长恨歌》时,花费博学与细心来解答‘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的问题——一个比‘济慈喝什么稀饭?’‘普希金抽不抽烟’等西方研究的话柄更无谓的问题。”


9、

钱钟书英文、法文、德文俱佳,却甚少在国人面前卖弄。他写过这样一段话:“说话时夹带许多英文单词,好比牙缝里塞满了肉屑。”“外国话恐怕用到想谈恋爱又想掩人耳目时最妥帖。”改革开放后,钱氏出国访问,在西方学者面前才狠狠秀了一把法文。好事者论道:“进口不内销,提价转出口。”


10、

《围城》风行,时人皆以为方鸿渐即钱钟书,许多人好奇是否钱氏的学历也有问题。对于纷至沓来的关注,钱氏声言:“你们吃了鸡蛋觉得好吃就可以了,何必好奇母鸡的情形?”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