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命运最悲情的八大将领

2016-06-01 萨  沙 水煮历史

1为女人死、为女人亡的王继芳



英雄难过美人关啊!


王继芳其实不算什么大人物,只是因为他起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作用,让他瞬间出名。


王是四川巴中县人,少年时期就参加了红军,是个长征中的红小鬼。根正苗红,抗战初期被选入延安抗大学习,由于能力突出,年轻有魄力,一度担任教官一职。延安抗大是中共未来骨干的摇篮,在这里面做教官,自然是精英中的精英。


抗战结束以后,由于王继芳是个出色的参谋,被选入林彪的指挥部,成为举足轻重的作战副科长。副科长军衔不高,但却非常重要。作战科可以看到林彪所下达的一切命令,并且知道当时东北民主联军的主要实力,王继芳年纪轻轻就能够担当如此重要的职务,显然是很难得。


如果王继芳能够按部就班的在林彪身边效力,建国以后,再惨也能混个少将军衔。加上他只有30岁,将来恐怕前途无量。没想到,历史是相当讽刺的。林彪大军进入东北后,瞬间从13万人扩大到30万,又拿到几十万日式装备,战斗力大增。好景不长,随着苏军撤退,杜聿明率国军从山海关杀入,试图收复东北。当时林彪部队虽然猛然成为暴发户,貌似兵强马壮,但毕竟立足未稳,根本不是杜聿明精锐的远征军对手。


在一系列失败以后,林彪终于决定放弃战略意义重大的四平,全军北撤到松花江以北,保留有生力量,以退为进。四平之战,林彪部队损失过万,但由于撤退命令下达的早,组织的不错,理应相当顺利。可是,林彪却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作为敌人的杜聿明,突然一改谨慎的作风,命令各部奋起之追,并且排出机械化部队大范围迂回,试图切断解放军向松花江撤退的路线,却根本不怕解放军有可能设伏。甚至新一军一个排的士兵,坐着一辆卡车,架着一挺机枪,拖着一门小炮,就敢追着解放军一个团的主力跑。显然,杜聿明似乎清楚知道林彪的底牌。在这次大撤退中,由于国军追击的猛烈,解放军伤亡较大,损兵折将,更有上万士兵逃亡溃散,元气大伤。


林彪知道这一定是内部有人泄露了撤退计划,立即下令审查,发现作战科副科长王继芳失踪了。林彪对王继芳印像不错,开始根本没有认为他会投敌。林彪认为王继芳肯定是被打死了,随身携带的文件被国军缴获,后来收听国军的广播宣传,林彪这才恍然大悟。


王继芳在解放军从四平撤退之时,乘着混乱,携带重要文件投靠杜聿明。杜聿明由此知道了林彪的底牌和撤退路线,随即指挥部队猛烈追击。王继芳携带文件投敌,给他换来了少将参议的军衔,一度他还被宣传为反共志士。


他是为名为利?其实不是,他是为了一个女人。


王继芳年轻英俊,气宇轩昂,很有女人缘。在东总驻地的时候,王继芳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一个小地主的小姐。这个小姐长得白白净净,温柔似水,把王继芳迷得不行。王继芳当时一心想要和这个小姐结婚,但在当时根本不可能。


第一,老革命娶阶级敌人,上级不会批准。第二,当时军队正在打仗,军官大小一律不许结婚。第三,就算批准了,作为军人,有今天没明天,随时可能没命,怎么成家呢!冲冠一怒为红颜,王继芳眼见林彪接连打败仗,觉得东北解放军就要完蛋,干脆一走了之,彻底不当兵了,守着老婆过小日子去。


其实如果单纯开了小差,王继芳未来的下场还不会那么惨,可悲的是他带着机密文件投靠了敌人,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中,都是死路一条。投靠国军以后,王继芳立即和这个小姐在长春举办了盛大的婚礼,他领口少将的金星闪亮,意气风发,不可一世。杜聿明,廖耀湘都亲自送来贺礼!


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时间,林彪就在东北挽回败局,东北国军屡战屡败,大局已定。1949年,王继芳知道大事不好,慌忙离开国军返回家乡四川重庆,准备隐姓埋名躲起来。解放军横扫大西南,王继芳因为名气大,很快就被解放军抓住。


东野官兵知道王被捕以后,群情激奋,一致要求务必处决叛徒。于是,王继芳被押回武汉,在一场公审后,被枪毙在江边。那个地主小姐对王继芳倒是一往情深。王被捕以后,她一路跟着王来到武汉。在王被枪决后,又为他收了尸。


2杀人恶魔夏曦的悲剧结局



文质彬彬的杀人魔鬼夏曦


夏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湖南益阳人,早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毛泽东是校友。他早在1921年加入中共,是第一批党员。夏曦资历老,地位高,曾经担任过中央委员,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后来又留学苏联,成为苏俄派领袖之一,也就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


1931年3月,夏被派往湘鄂西苏区接替邓中夏的领导工作,并兼任红二军团政委。在此期间,夏展开大规模的肃反行动,1932年4月,夏开始以“肃反”为名实施第一次大清洗,被捕杀的各级红军干部和地方干部达千余人,其中师以上干部27人,都是贺龙红二军团和湘鄂西根据地的创始人和骨干力量。其中,仅在洪湖地区被屠杀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就有一万多人。  


1932年8月,夏又指挥开始第二次“肃反”,又杀掉一大批人,这一次被屠杀的普通战士和一般群众已无法统计,其中仅团营连干部就有241人。1933年3月,夏曦结合根据地内的“清党”又开始第三次“肃反”,这次杀掉洪湖红军的著名创始人,有着杰出才能的领导人段德昌,还有王炳南、柳直荀。


1933年6月,夏曦第三次“肃反”尚未结束,又开始第四次“肃反”,结果,杀掉宋盘铭等团以上干部在内的三千多人。夏曦在位前后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竟然共杀掉红军和根据地干部,战士和群众达数万人。


夏曦可谓中共历史上头号杀人恶魔,他杀人不但数量多,手段也极为残酷。据湘鄂西中央分局1934年9月15日向中央的报告,在第一次反“改组派”斗争中,湘鄂西苏区党政军各级干部被捕的达“千余人”,“处死刑者百数十 人”。实际上在洪湖杀了3万7千多自己人。贺龙回忆道:“夏曦……即使在战斗最激烈时依旧搞‘火线肃反’。…洪湖的区县干部是杀完了。红三军中到最后有的 连队前后被杀了十多个连长。夏曦在洪湖杀了几个月(即第一次肃反),仅在这次肃反中就杀了一万多人。现在活着的几个女同志,是因为先杀男的,后杀女的。敌 人来了,女的杀不及才活下来的”。


夏曦还搞火线肃反,就是军队一边打仗,他一边杀人。由于洪湖突围时苏区党政机关基本上没有带出来,所以,“火线肃反”的对象全部是艰苦转战中的红3军指战员。当时几乎每个团都有“改组派”连,把那些 受审察的同志集中在一起关押,行军时用绳子捆成一串,有时甚至用铁丝穿在锁骨上,每个人还要背上比别人更重的负荷,并且随时都有被杀害的可能。许多人刚从 与敌人拼杀的战场上下来,身上还留有硝烟和伤痕,未经任何审判,也没有丝毫证据,仅凭一点怀疑,就被当作“改组派”杀害了。第二次“肃反”被屠杀的普通战 士和群众已无法统计,其中仅团营连干部就有241人。


审讯的时候,刑法百出,很多人被活活打死。当时侥幸生还者回忆,酷刑中包括用烧火的铁条烫男人的生殖器,还用刺刀捅女人的阴道!


段德昌、王炳南、陈协平是三位战功卓著的红军将领,王是湘鄂边红军和根据地创建人,曾任洪湖独立师师长,陈曾任红三军教导第一师政委,但夏曦却无端怀疑他 们是改组派。为得到所需口供,夏曦不惜对他们施以重刑。夏曦曾对手下人下令:“这三个人极其顽固,段德昌被打得昏死数次,王炳南一条腿被打断,陈协平十指 打折,可他们什么也不招。对他们,我们还要用重刑,一定撬开他们的口。”如此残酷地用刑,与明朝的厂卫大狱和国民党的渣滓洞、白公馆有何区别?当段德昌知 道自己将被处死时,提出一个要求:“如今红三军子弹极缺,杀我时,不要用子弹,子弹留给敌人,对我,刀砍、火烧都可以。”这是多么伟大的气概和人格,苍天 也要动容,鬼神也会俯首,但这却没能撼动夏曦,夏曦竟然真的就下令用刀把段德昌砍死了。


行刑之时,保卫局偏又找了把生锈之刀,英雄死时之痛苦,不可言述。段德昌被砍死之后,第二人便是王炳南,王炳南因腿断不能立,便由两名战士架着。王炳南被 处死之后,接着便是陈协平,陈协平时已昏迷不醒,夏曦手下令人用石头将其头颅砸碎。这三位红三军中的优秀指挥员,便这样被杀害了。段德昌牺牲之时,年仅 29岁,王炳南也只41岁,陈协平31岁,正是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之时,却含囘冤饮恨于九泉之下。 


《贺龙大传》记有一段夏曦与关向应谈论肃反方针的对话:

  

关向应说:“肃反不能停,不过,杀人要慎重。”

夏曦说:“宁可错杀,也不使改组派漏掉一个。”


夏曦在两年多的时间,竟然杀掉数万自己人。他自己身边4个警卫员,被他亲手杀了3个!完成了四次大肃反的湘鄂西根据地由原来的人马5万多人减员为4千人, 杀得只剩下5个党员。这些数字都只统计了军队被杀者,未将地方上的冤魂统计在内。考虑到湘鄂西的面积,哪怕采用最保守的统计数字,该区肃反战果赫赫,为各 区之冠。红3军这时的兵力仅相当于两个团,已经濒临毁灭的边缘。最后,贺龙对夏曦说:老夏,不能再杀了,再杀就杀光了。夏曦大约也感到人马太少,故而默默 无语。以红军装备之紧张,红三军竟然出现枪比人多的怪现象,而且士兵没人敢当班、排长,生怕那是冤枉送命的最佳捷径。


当撤离洪湖苏区时,夏曦下令政治保卫局将“肃反”中逮捕的所谓“犯人”一半枪决,一半装入麻袋系上大石头抛入洪湖活活淹死。吓得洪湖渔民多年不敢下湖捕鱼,因为常捞上死尸,湖水甚至变了颜色。解放后多年,洪湖里还能挖出白骨。


因为杀人太多,导致红军站不住脚,被迫转移,夏曦也暂时失去权力,被贬为湘鄂川黔省委委员、军分会委员和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长征。1936年2月28日,在毕节渡河时夏曦因身体疲倦而失足落水。落水后的夏曦附近就有很多红军战士,他拼命向他们呼救。但因夏曦杀人过多,身边的红军战士无不对其恨之入骨,没有一个愿意救他。


这些战士漠然看着夏曦在河中翻滚,各个袖手旁观。此时夏曦也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他不再呼叫,任凭河水将他冲走,最终夏曦因而失救溺毙。其实,夏曦也是倒霉,这么大规模的肃反岂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他也不过是命令的执行者罢了。


3叛变的八路军军区司令员邢仁甫


 

被邢仁甫杀死的黄骅


邢仁甫是抗战期间,投敌级别最高的八路军将领。老邢河北盐山县旧县镇东街人,是正儿八经的老红军,早在1929年就加入中共,一直从事危险的军人运动,也就是策反国军。老邢在中央军26军肖之楚部长期潜伏,担任参谋职务。


大家都知道,潜伏在敌后随时可能掉脑袋,老邢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下,咬定党性不放松,最终坚持到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战开始以后,邢仁甫以自己的军事能力很快拉起了抗日的队伍,也就是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后被中共任命为救国军司令。


1938年7月他被任命为“八路军冀鲁边区游击支队”(平津支队)司令。1941年2月,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旅长。1941年3月,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


老邢10几年枪杆子不是白扛的,他率领一部深入敌后,不但没有灭亡,反而越打越强,越打越壮。早在1939年,老邢手下已经有3000人马,他自己也成为军区司令员,如果在今天,至少也是中将军衔。


邢仁甫在敌后带兵多年,身边都是自己的亲信,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天高皇帝远,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说了算。延安的毛泽东感觉有威胁,决定对付他。毛派出黄骅到冀鲁边军区任副司令员,实则监视邢仁甫,准备一有机会就将他拿下。黄骅一到军区,就和老邢激烈冲突。因为黄骅是中央派来的,老邢不敢得罪,也惹不起,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1943年春,上级决定调邢仁甫到延安党校学习,军区司令员的职务由黄骅接替。当时延安正在整风,邢仁甫作为一个10多年的老党员在,自然知道这一去凶多吉少,甚至性命难保,至于司令员的位子更是保不住。思考再三,邢仁甫不愿意坐以待毙,决定干脆搞个鱼死网破。


1943年5月,邢仁甫召集其亲信杨静侯、潘特、刘永生、邢朝兴等人开会,说:“上面调我去受训,实际是撤我的职。我一走你们好比没娘的孩子,多可怜。这一切全是‘蛮南子’黄骅搞的,如果没有他,我们也不会到今天这地步,不如干脆把他干掉。没有了黄骅,边区就没有了军事干部,上面也就不会再让我走 了……”


1943年6月30日,他派出部下军区新编手枪队队长冯冠奎等12个部下,冒充土匪刺杀黄骅等8人,并且造成另外4人重伤。后见事情败露,邢仁甫于1943年7月投靠日军(一说没有投靠日军,投靠的是国军)。


1949年1月5日,邢仁甫在天津被捕。1950年9月7日,在河北盐山县参加万人公审大会后,被处决。邢仁甫也是抗战期间,八路军投敌级别最高的将领,军区司令员。


4被苏军小兵挂掉的解放军将军卢冬生



被苏军士兵抢劫枪杀的卢冬生将军 


卢冬生湖南湘潭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卢冬生也是中共的风云人物,参加过南昌起义,1927年加入中共。


早在夏曦混乱杀人的时候,卢就是侥幸生还的将领之一,独立师师长。红军长征期间,卢冬生担任多个师长职务。抗战爆发以后,卢成为八路军第120师358旅旅长,后被选拔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受训,在抗战末期,卢佩戴苏军上校军衔跟随苏军到达东北。


1945年9月,他回到中国,历任哈尔滨卫戍司令员、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当时他才37岁,真是前途无量。按照卢冬生的资历,只要能够活到建国,最少也是一个上将,甚至可能是同许光达一样的大将军衔。没想到,他却莫名其妙的死在哈尔滨街头。


苏军进入东北以后,军纪极差,四处抢劫强奸,杀人放火,把中国老百姓祸害的不行。当时苏军极为嚣张,在大城市的大街上就敢公然强奸抢劫。


1945年12月14日的晚,在哈尔滨,曾经留苏六年的中共松花江军区司令员卢冬生,因会讲俄语,帮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书记陈云的警卫员为陈云取行李。在归来途中,他遭遇两名苏军士兵拦路抢劫。当时卢冬生没有穿苏军军服,坐一辆普通的马车,这两个苏军士兵认为他是中国的老百姓。


当时的经历者回忆:刘达和陈云等东北局主要领导先后由长春来到哈尔滨,在东大直街178号(解放初期为26号)开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陈云任书记。会议即将结束时,有人想起陈云的行李还在附近的原中共滨江工委机关(现道外桃花巷保障小学)里,需要有人去取过来。刘达当时是陈云的秘书,要动身去取。卢冬生会说俄语,便要替刘达去取。正在二人争执之际,有人说:“还是冬生同志去吧,我这里有一支手枪,你带上吧。”刘达便未再坚持。这样,卢冬生就和陈云的一名警卫员一起走了。


卢遇到抢劫以后,丝毫不惧,用一口熟练的俄语斥责两人,并询问他们属于哪个部队,叫什么名字。没想到,凶悍的苏军士兵根本没有回答,反而强行抢走了卢的行李和手枪。随后,这两个苏军士兵为了杀人灭口,居然对准卢和警卫员就开枪射击。卢冬生太阳穴中枪,当场身亡,警卫员拼死跳车滚到草丛中,侥幸逃走,卢被杀的地点就在哈尔滨的大街上。


卢冬生死后,两个苏军士兵大摇大摆的走了。因为当时苏军白天晚上都在强奸抢劫,枪声不断,这几声枪响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了第二天,苏军发现卢冬生被杀,试图捉拿凶手的时候,却哪里还能找得到。直到今天,也不知道是谁杀了卢冬生将军。


5有官不做,回家卖红薯的周昆



突然失踪的周昆,一般认为他厌倦战争回家务农去了!


周昆也是根正苗红的老红军,这个湖南平江人参加过秋收起义,当年加入中共,是毛泽东的爱将之一。抗战爆发前,毛泽东自己说:秋收第一军第一师,现在活着的只有几十个人了。周昆自然就是这几十人中的一个!


之后他上了井冈山,又转战赣南苏区,到了1932年因为战功累累升为红4军军长。红军长征期间,周昆担任红八军团军团长,是中央红军五大军团长之一,是同林彪,彭德怀平起平坐的人物。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周昆任115师参谋长,成为林彪的副手,并且是中央军委23个委员之一。周昆的位置比上面的所有人都要高,只要活到建国以后,最惨也是个大将,没想到,更奇怪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了。


1938年2月间,115师周昆参谋长到八路军总部去开会,领取了6万元军费,这是国民党政府发给115师的一笔经费6万元。周昆将一个挎包交给警卫员,说:“这是重要文件,你马上回去交给师作战科王科长。”警卫员回来把包交给一一五师作战科科长王秉璋,他打开一看,不是什么文 件,而是3万元纸币。内有一封短信,周昆在信上说“共领取了6万块钱,我带走了3万块,另3万块交警卫员带回,望查收。”当时法币尚且没有贬值,这3万元是一笔巨款了。


作战科科长王秉璋认为可能是警卫员搞错了,周昆会亲自带着另外的3万元回来,也就没当回事。没想到,周昆这一去,就再没有踪影,这3万元也就消失了。115师高层这才慌了,大家慌乱的四处找人并且向延安汇报,奇怪的是林彪却丝毫不乱,只是皱了几天眉毛,也许林彪早就看出周昆有可能会走这条路。


周昆到底去了哪儿呢?直到今天不为人知。有人说周昆见财起意,卷钱逃走了,但既然是卷钱,为什么只带走3万,不一下子带走6万呢。有人说周昆是怕死,不愿意在打仗。其实周昆戎马一生,连井冈山,长征都坚持过来,抗战又有什么不能坚持的!大多数人认为,周昆是厌倦了无休止的战争,看尽了各种杀戮和党内斗争,决定解甲归田,不再从军。


但周昆也不愿意再去受穷,就卷走了一部分军费。因为还是考虑部队的实际需要,周昆手下留情,只拿走了一半,也就是3万元。显然周昆认为自己为八路军做了这么多贡献,这3万元作为遣散费也完全不过分。


在这之前,周昆和彭德怀的对话中曾经表现过这个意思。在向彭德怀报告会议情况后,周昆发起牢骚来:我这个级别干部,待遇也太差了。我这次到八路军办事处公干,身无分文,跟他们要几个零用,结果才给了我两块钱!人家国民党的师参谋长坐的是小汽车,住的是小公馆,下的是小馆子。咱们光打鬼子,身上连个小钱也没有!


总之,周昆于1938年3月携带3万元消失,从此没有人找到过他,一般认为他隐姓埋名,以务农为生。周昆只是卷钱开溜,并没有叛变,也没有出卖自己人,并不能说他是叛徒。


6爱上小姨子,名誉扫地的王近山



王近山的小姨子,可以看出,她这一身打扮很洋气


王近山的大名,不用老萨多说。王近山是张国焘四方面军的头号悍将,1930年参加红军。王近山此人打仗从不要命,动辄就和敌人玩命,前后负重伤7次,每次都是侥幸生还。他的四肢有三个受过重伤,两条腿也一长一短,肺部也有严重内伤。


最惊险的一次,王近山在一次肉搏中抱着敌人滚下悬崖,结果敌人摔得脑浆迸裂,王头部被石头撞出一个大洞,经过抢救侥幸脱险,但留下终生的瘢痕。在另一次作战中,王近山胸部被川军机枪击中,但他居然带上冲锋,一举冲垮了川军防线,随后头部又中弹,这才倒地昏迷不醒。当时他已经是团长了!


徐向前得知此事以后,命令加派一个警卫班跟随王近山作战。这个警卫班不是保护王近山的,而是在他一准备冲锋的时候,就按住他。


李德回忆道:王将军打仗特别勇敢,几乎达到疯狂的地步。每到关键时刻,他总是持枪冲锋岛一线,这时候他的警卫员就拼命把他按倒,不让他上去。这时候王将军就对他们又骂又打,像疯了一样。由此,王疯子的大名就传开了。因为王近山作战如此勇敢,加上有颇有才华,深为徐向前赏识。在王近山18岁时,他就被任命为第二十九团团长。


抗战爆发时,年仅22岁的王近山还是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后来历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第七七二团副团长、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第三八五旅副政治委员。在抗战结束时,王近山已经是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中,王近山成为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和政治委员。随后的朝鲜战争中,王近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代司令员,第三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指挥所部参加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等战役。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3月至1959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王近山是解放军中,最著名的战将之一,在40岁的年纪已经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谁都知道,北京军区是最为重要的军区,这个副司令员相当于其他军区的司令员。看起来一帆风顺,这样不用到50岁,王就可以成为军区司令员,成为解放军最顶尖的人物,没想到随后发生了一件事,毁了这一切,就是他要娶小姨子。


王近山与老婆韩岫岩结婚十多年了。1937年12月,王近山在神头岭战后身负重伤,住进了129师医院。韩岫岩是129师医院的护士,长得很漂亮,是有名的“院花”。她叔叔原本是当地有名的郎中,抗战爆发后,韩家12口人包括60岁的老奶奶都全部“入伍”,参加了八路军。来时全家为129师医院驮来许多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半个医院。这样的光荣背景,加上“院花”之誉,使韩岫岩在医院很有名气。在王近山住院时,钱信忠院长特地派她护理。一同住院的陈锡联一看男才女貌,于是暗中牵线搭桥。结果,一年后两人就结婚了。婚后,虽聚多离少,但他们生了8个儿女,应该说夫妻两人是有感情的。但事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

  

新中国成立后,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剿匪。王近山率3兵团驻扎在重庆。经常应邀给大学生做报告。几次报告下来,他那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幽默风趣的语言,让那些崇拜英雄的大学生敬佩得五体投地。常言说:英雄美女、才子佳人。王近山也走不出这个永恒的怪圈。这时他才34岁,年轻英俊,又是兵团司令员,终于,他的风采把一个女大学生迷住了。

  

这位女大学生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妹——韩岫岩的嫡亲二妹。这个小姨子年轻美貌,性格活波,更难得的是风情万种,绝对是以柔克刚的主。加上他又是王近山的小姨子,两人平时也有很多机会接触。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一个是威风八面的年轻将军,一个是谈吐风雅、漂亮迷人的女大学生,两人在迷迷糊糊中靠拢在一起了……


“聪明人”是“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偏偏这王近山是“一根筋”,一旦和她好上了,就和妻子韩岫岩打冷战。此时,韩岫岩做着海军医院副院长,突然得知丈夫变心,自然勃然大怒。冲回家后,韩岫岩却发现所谓的第三者竟是自己的亲妹妹,怎么也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在痛苦失望和气愤之中,她选择了等待,等王近山回心转意。当时正巧朝鲜战争爆发,王近山带兵去了朝鲜,这段孽缘也就暂时断了。韩岫岩认为也许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男人图新鲜,过一段时间新鲜感过了,就会回到家庭来。没想到丈夫王近山真的是一根筋,一等好几年,王近山从朝鲜归来后,还是让她失望了:


冷战如故。1963年,夫妇俩一场争吵后,韩岫岩一气之下,只好向组织报告,说丈夫有了老婆还搞婚外恋,是资产阶级作风,请求组织解决丈夫的“作风问题”。王近山与韩岫岩虽是多年夫妻,但性格却如当年他们的“介绍人”陈锡联说的,“两人是一个脾气,针尖对麦芒”。这下韩岫岩向组织上反映老公的“作风问题”,事情一“闹”大就不可逆转了。


投诉信几经上递,转到了副主席刘少奇手里,他派人来做王近山的思想工作。王近山一听妻子把自己的“作风问题”告到了党中央,成为大家的笑柄,顿时像只被激怒的雄狮,疯劲又复发了。王不但不示弱,反向组织打离婚报告,要和韩岫岩离婚。组织上找他谈话,批评他,教育他,他却回答:“我王近山好马不吃回头草,离婚我铁定了,你组织爱咋办就咋办!”

  

几个老首长闻讯急忙来打招呼,也被他顶了回去;老战友再来苦口婆心劝说,他也无动于衷,谁也劝阻不了他。形势一天天对他“不利”了,中央已有要处理他的风声。然而,他还是“撒疯”硬是不回头:“不打报告还好说,告中央就非离婚不可了!”


最后,据说一位老首长“偏心”批示:“离婚属家务事,是法院所管,组织上不好干预。”于是此事暂时打住。可这王近山偏偏又耐不住性子,马上到法院办离婚手续,两人终于在1964年离了婚。


结果,离婚案终于惊动了毛泽东。当时正好解放军很多老军人稳定下来以后,纷纷和原配离婚,娶了年轻漂亮的女人,成为一个个现代陈世美,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毛泽东决定杀一儆百,亲自批示刘少奇处理此事。


几天后,中央组织部处分下来:撤销王近山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行政降为副军级(军衔从中将降为大校);开除党籍;转地方安排。


党中央对王近山一撸到底,处理极为严格,这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外。此时王近山疯劲居然还在,他不依不饶的找到小姨子,要求立即结婚,还说:就算让我重新去扛枪杆子,做大头兵,这个婚我也结定了。


让老王没想到的是,原来信誓旦旦的小姨子却出现状况。作为女人一方,小姨子受到更大的压力,不但有社会上的,单位,更有家里的。她自己也因为所谓作风问题,被发配到内蒙古边陲的一家医院工作。由于压力实在太大,这个女孩终于背弃了“爱情”,一夜之间离开他,无影无踪了。


一个“情”字,让这位出生入死的将军从天上坠到了谷底,两头没落好,里外不是人,扎实地摔了个“大跟头”。

 

1963年,王近山被安排到河南周口地区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当副场长。就在他收拾东西要走时,在他家工作多年的保姆黄振荣不顾家人反对和劝阻,毅然决定跟着去农场,照顾他的生活。王近山感动之余,说:


“这次去农场,就是当农民种地,我这么大年纪了,你跟我去吃苦,干吗呢?”

“首长,只要你不嫌弃我,我就跟你一辈子,照顾你一辈子。”小黄深情地说。

“我是个犯错误的人,你才20岁……”


但小黄看到将军落难,毅然和他一起收拾行李,一起前往了河南农场。10月初,他们在河南结了婚,成了相依为命的患难夫妻。王近山在黄泛区农场分管园艺,负责上千亩苹果园的种植、养护、销售。小黄则在农场幼儿园工作。


1968年,他向毛泽东写信承认错误,此后恢复副兵团级待遇,担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任军区顾问,1978年5月10日因胃癌在南京逝世。在去世前,王近山肯见所有的人,就是不见他的前妻。


直到临死前,他留下的遗愿是,不允许前妻参加他的追悼会。而他的小姨子,默默的在内蒙古结婚生子,完全中断和家人的联系,直到几十年后姐姐去世,才回到北京祭拜。


7投靠中共的一流军阀,被误杀的李明瑞



邓小平说:百色起义的主角不是我,而是李明瑞


看过电影《白色起义》的朋友,都记住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就是李明瑞。李明瑞和俞作柏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大将!他们两人在蒋桂战争中,临阵倒戈,导致李、白两人大败,仓皇逃出中国。


李明瑞在当年,是国内最有名气的军阀。他是云南讲武堂出身,因为骁勇善战,在北伐期间,已经是桂军绝对主力第7军第2旅旅长。后来担任第1师师长。


北伐期间,李明瑞战功赫赫,不但在攻打江西中,立下头功,也是北伐最危险的龙潭战役的一线指挥官。一时间,李明瑞的大名传遍大江南北。连李宗仁也说:李明瑞原是第七军中的一员虎将,战功彪炳。民国十年我军避入六万大山时,李任连长。嗣后统一广西及北伐,亦无役不与。


到了蒋桂战争爆发之前,李明瑞已经下辖3个师,实际是军长的职务,成为桂系最厉害的大将。结果,李明瑞、俞作柏、杨腾辉倒戈,导致桂系大败。俞作柏成为广西省主席,李明瑞成为广西桂军实际的总指挥。


在广西内忧外患,无法维持的情况下,李明瑞和俞作柏被迫反蒋,结果因为部下叛变而失败。俞逃亡香港,李明瑞则加入红军,参加了百色起义,率部退往龙州。这对于一个地位极高的军阀将领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


1930年,李明瑞正式加入中共,担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组织了龙州起义。此次起义不但占领了龙州,还将部队扩大到一个旅。事后,蒋介石派派唐海安、颜德忠等心腹,带着“广西省主席”、“第十五军军长”的任命状和巨款到龙州拉拢李明瑞,蒋说如果李明瑞不和中共一条心,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还立即任命李明瑞为新的军衔。此举被李明瑞断然拒绝,可见李明瑞是有坚定的革命热情的。


在桂军围剿下,李明瑞率领部队顶住巨大的危险和困难,坚持了一年。期间李宗仁白崇禧也多次派人联络李明瑞,只要他率部投降,立即欢迎他回归桂军,李明瑞不为所动。但广西也呆不下去,最终在邓小平张云逸等人的支持下,李明瑞率部离开广西,到达中央苏区。


到了中央苏区以后,李改任红七军军长,归入红三军团建制,先后参加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由于李明瑞是职业军人,又是名将,指挥是没有问题的。在第三次围剿中,李明瑞歼灭国军一个旅。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出现了。


1931年10月下旬,在中共肃反运动中,被共产党以“企图率队逃跑”罪名杀害于江西于都。当时红七军政委葛耀山(工人,苏联回来的),背着李明瑞军长成立“肃反委员会”, 杀害久经考验优秀干部许进、余患、魏伯昌等多人,监禁审查严刑逼供二十多人。李明瑞被怀疑为改组派头子,不得参与“肃反”,只派其负责作战及筹军饷。


当时李明瑞已经知道事情不好,他如果此时断然逃走,还有一线生机。可是李明瑞并没有逃,结果丢了性命。10月下旬,李明瑞为执行指挥作战及筹饷任务,只身带两个警卫员由军部小密镇出发至五十六团第八连(驻地黄龙镇朱田村)视察。当日五十六团政委,也就是团肃反书记接到葛耀山电话,指示“监视李明瑞”,政委到朱田村后即召开连党支部会,煽动、布置连部派人杀害李明瑞。


最终李明瑞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含冤而死,年仅35岁。


当时张云逸回忆:就在这时,发生了李明瑞被打死的事件。事情发生的经过是这样的:新任红七军 政委葛耀山同志,在错误的王明路线指导下,只从形式看问题而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同时,他还执行了王明路线的宗教主义干部政策,对怀疑、不同意、不满意、不 积极拥护、不坚决执行其错误路线的同志加以打击。因此,他对红七军的某些复杂干部(特别是出生不好的同志)不信任,怀疑是改组派,是不可靠的人。他对当时 担任红七军军长的李明瑞同志更加不信任,经常采取错误的方式来进行恐吓、吓唬。在这种情况下,李害怕了,于是跑到第六连,对李雄光连长XXX(席注:原文 如此)说,我们在这里搞不好,换是到广东边界打游击去吧!李雄光同志一听,感到很不对头,马上和党支部、连指导员龙腾云同志研究对付的办法。经党支部讨 论,决定扣留李明瑞。那时,第六连连部住在一个小楼上,龙腾云同志拿着手枪指着李明瑞说,今天你搞反革命活动,现在宣布扣留你,送到军部去。李明瑞乘龙不 备,抢夺龙的手枪,扭在一堆,后来李一脚把手枪踢开,即跑下楼来。六连的警卫员马上追赶,把李明瑞打死。李明瑞同志出生于地主阶级,在国民党做过大官,产 生动摇他这种XXX(席注:原文如此)行为是严重的错误。但是影响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错误的肃反政策。事情发生以后,中央又让我回去当军长”。


事实证明,张云逸的回忆并不准确,一些是听来的讹传。李明瑞根本没有逃跑,他去六连是奉命筹集军饷,也不曾说过逃跑的话,杀死他完全是莫须有的罪名。军部杀死李明瑞以后,并没有找到任何他通敌叛变的证据,只好散布流言,诬陷李明瑞“企图率队逃跑”。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所谓卸磨杀驴,李明瑞作为旧军阀不过暂时利用,一旦没有利用价值了,自然要杀掉,换成自己的人。斯大林的大清洗,也就是这个意思。


8威名赫赫,最终却投火自焚的陈光



戎马一生的陈光,最终落到个这种下场


陈光是资格最老的老红军,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共,在湖南起义后加入朱德部。随后陈光作为红军的骨干,参加了包括反围剿,长征,抗战等几乎所有重要战役。


长征期间,陈光是林彪麾下最有名的红2师师长,前后胜利完成了强渡乌江、进攻遵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等激烈战斗。长征结束以后,林彪去抗大担任校长,陈光则代替林彪成为红一军团军团长。当时红一军团和红三红军是红军最强的两大主力,可见陈光几乎和林彪,彭德怀平起平坐。


陈光不但资历老,还非常善战,在抗战中表现也不错。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陈光任115师343旅旅长,投入抗日战争。1938年3月,由于115师师长林彪受伤,陈光任第115师代理师长。在此期间,陈光参与了平型关战役。1939年初,陈光与政委罗荣桓率115师主力一部进军山东。山东八路军发展极快,抗战结束时,已经有30万的规模,陈光功不可没。按照陈光的资历和战功,建国之后,他少说也是个大将,没想到,一到解放战争,他就开始走了下坡。陈光这人性格固执,脾气火爆,直来直去,不会迎合上级,也不善于和人处理好关系,很多人同他有矛盾。


在抗战期间,他就和罗荣恒有矛盾,闹到毛泽东将他暂时调回延安亲自调节。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光调任东北,先后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辽吉军区副司令员。1946年11月,陈光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司令员(6纵是东野的主力纵队,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43军)。


1947年5月任松江军区司令员。1949年4月,陈光率部随第四野战军南下,任四野副参谋长,位于刘亚楼之下。期间,陈光和林彪多次发生正面冲突,甚至不执行林彪的命令,林彪对他很不满意,甚至绕过他这个纵队司令,直接指挥陈光手下的师。


可以看到,陈光虽然在解放战争中没有得到太大重要,好歹也是四野副总参谋长,建国以后,做个军区副司令员还是没有问题的。果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光于1950年1月任广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警备区司令员。没想到,陈光又和广东军区司令员叶剑英又发生激烈冲突。


起因就是广州军区和香港靠的很近,是英美特务渗透的重点,所以设置情报组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在陈光来之前,叶剑英已经设置了一些情报人员潜伏香港澳门。陈光来了以后,并不和叶剑英商量,就自行设置了一些情报机构。叶认为陈光违反组织制度,两人发生激烈争吵,还拍了桌子。


后来,在广东军区党委的组织生活会上,大家就其错误继续开展批评,陈光再次发了脾气。叶帅当时说:“陈光,你是党的高级干部,又是老同志,总要讲点组织原则吧。”陈光说:“无原则的批评我就是不能接受。”随后,陈光被指认为在家里设置武器库,准备叛变,在澳门香港设置情报组,准备投敌。当时叶剑英找到陈光的好友李作鹏,要求帮忙诱捕陈光。


为什么呢?因为陈光出了名的火爆脾气,革命年代经常拔枪吵架,害怕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李作鹏无奈,将陈光引出去吃饭,叶剑英则派人抄了陈光的家,结果却根本不存在什么军火库。但陈光认为以反党罪名,被革职,还被开除当即,押送武汉监视居住,不允许他离开住所。


陈光事后大骂:我打了一辈子反革命,难道也做错了。你们说我反党,有什么证据。林彪,你过河拆桥。叶剑英,你打过什么胜仗?我在澳门香港设置情报组,是为了掌握敌人情报,这居然成为要投敌,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陈光被软禁后,据当时看守陈光的王大述回忆:“我带一个警卫班负责对他进行监护。陈光在二楼听到对自己的处理意见后,情绪很激动。因执行者都是他的老部下,不便作什么解释。开始几天,他饭量很小,常常大发脾气。我们职务低,只负责看守,便对他说,首长,你的问题我们不了解,领导派我们来,有三条任务,一是保卫你安全,二是照顾你生活,三是限制你自由,不能下二楼。你有意见可以向组织反映,但不能老发脾气,不吃饭,这样会影响健康的。”


陈光连连摇头,两行清泪挂满腮边,盛怒中他掏出珍藏在贴身衣袋里的毛泽东1945年写给他的信,气愤地说:“有人陷害我,毛主席了解我,信任我,我要见毛主席。”说完,把信递给了王大述。王大述看完那封信,叹口气劝道:“首长,你不要着急,事情会搞清楚的,你可以向毛主席反映情况嘛。”陈光点点头,情绪才稍稍稳定下来。


但这些都于事无补,陈光被软禁4年后,精神出现严重的问题,于1954年6月7日在武汉逝世。具体死因目前还不清楚,一种说法是他将衣服和被子家具点燃,自己跳入火中,自焚而死。


选自:涅瓦河边的博客


阅读推荐:

马思聪:我为什么要“叛国投敌 ”

为什么蒋介石至死不忘“反攻大陆”?

1908年《纽约时报》专访袁世凯:大清国改革为何这么难?

保育钧:大丈夫当以观念影响历史

余额宝惨败,马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