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3月3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战场神操作:古代军队成千上万人,打仗时怎么解决如厕问题?

钱品聚 水煮历史 2021-01-25



来源 | 头条号钱品聚


常言道,人有三急。


遇到内急问题,自己一个人怎么都好解决,但如果是数万人组成的编制化军队,那么内急问题就会升级为:


集体卫生问题。


尤其是在古代,行军打仗的途中,成千上万人聚众扎堆,那么单是排泄物的数量就会十分惊人,甚至能达到“吨”的级别,如果要集中起来,说是“堆粪如山”也不为过。



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代军队如何处理排泄物,就变得至关重要,若处理不当,很可能就会产生以下三种隐患:


  • 第一,暴露己方行军人数。


敌军侦查人员,通过观察某一区域内人类排泄物的数量,能够推断出己方大概兵力,从而使己方暴露军情。


以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北伐途径祁山时所率“八万大军”为例,整整八万人的满编部队,最极端的情况下,姑且算每名士兵每天只一次出恭,一次250克,那么最少也有将近四万斤排泄物,整整20吨


诸葛亮影视剧照


《百战奇略 • 卷一 • 信战》: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


且军队所驻之地,通常靠近水源,一是方便饮水,二是取水造饭,所以基于绝不能污染水源的考虑,这20吨排泄物,肯定不可随意处置,必须得进行系统化的科学处理。


于是诸葛亮立下规定,一旦驻扎某地,则立即由兵士安营,同时将修建临时厕所,与安营列为同等重要之事,务必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来修建:


《三国志 • 蜀志 • 诸葛亮传》 :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


这句话大意为:部队所驻之处,无论是安营,挖井,生灶,厕所,屏障,皆严格遵照制式进行。


圊溷(qīng hùn),古汉语中即为“厕所”。


绳墨,木工用来打直线的墨线,亦为建筑中为垒砌直墙而打下的直长细线。


由此可见,诸葛亮所率领的这八万人军队,在临时休整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系统的驻扎措施,而这些措施,都是提前就制定在军法之中,不容有误。


反过来说,假设某位将军带兵打仗时,并不在意这个问题,而让麾下士兵随意解决,那驻扎之地随处可见排泄物,敌方侦查小队估算后,将军情上报,对于己方部队来说,这就形成了实质意义上的不利因素。


最后补充一点,不算是古代的,算是现代军事奇闻,二战时期的盟军,在缅甸战场把缅甸北方的小鬼子给围剿了,后来足足把一个团的日本兵给饿死,结果等盟军清扫战场的时候,通过小鬼子的粪便呈现出异常的黑色,进而推断出他们当时饿到极限,吃了人肉。。


二战缅甸战场日本士兵


  • 第二,排泄物堆积过多,极易引发传染疾病。


相信大家都懂得“不可随地大小便”的道理,一是不文明,二是不卫生,这算是老生常谈的卫生常识,更别提大量的排泄物堆积,极易形成传染源。


现代还好,已经具备控制疫情扩散的防疫能力,但古代防疫技术与医疗水平均不如现代,战时一旦发生疫情,将防不胜防,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规模传染,尤其是军队这种人口密集的集体组织,不论发生何种疫情,对于交战的双方来说,都是无比头疼的大麻烦。


1984年美国陆军步兵军营:厕所设施修建标准


众所周知粪便如果堆积,便会引发蝇蛆,从而大大增加诱发瘟疫的可能性,进一步也就增大了军队管理的困难,而这种困难落实到士兵身上,那就是个人健康出现危机,最终就会影响整体战斗力。


所以合理对待如厕问题,基于维持士兵健康的角度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


  • 第三,引发环境污染,损坏土壤结构。


与第一点类似,但还有一点不同,就是人类排泄物过多,会对土壤产生负面作用。


除了容易污染水源,滋生病毒以外,如果某一处区域堆积过多人类排泄物,也就意味着过度施肥,相信很多朋友都明白,如果给土壤过度施肥,将导致土壤出现性状恶化,使其养分不能被土壤有效吸收,同时人类排泄物中的一部分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长期过后,这些化学物质就会形成化学盐分,并在土壤中积累,最终导致土壤养分结构失调。


如此就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是因为土壤性状恶化,从而导致整块新鲜田地无法耕种。


二是如果临近区域生长有农作物,将会使土壤持续酸化,最终使农作物大面积坏死,即民间俗称的施肥过多会“烧死“庄稼。



以上,便是古代行军途中,排泄物过多可能会出现的三种隐患,总结来说就是:


第一,暴露己方行军人数。

第二,排泄物堆积过多,极易引发传染疾病。

第三,引发环境污染,损坏土壤结构。


那咱们再来看看,古人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 第一种解决方法,也是最主要的解决方法:谨慎选址,系统处理。


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谨慎选择厕所修建的位置,将排泄物进行系统化处理,而不是随地解决。


如唐朝时著名军事家李靖,在所著兵书《卫公兵法》中明文规定:


诸兵士每下营讫,先会两队共掘一厕。


这句话的大意为:当军队驻扎完毕时,每两队挖出一个临时厕所,以备内急。


李靖


而厕所与军营之间要保持多少间隔,早在战国时期的军队,就有过明确标准:


《墨子 • 卷十四 • 十五》:五十步一井屏,周垣(四周围起)之,高八尺。


由此可见,战国时是以五十步为间隔,四周用屏障围起,而且还要高八尺。


而后来的军队以营区为单位,每个营区内务必要挖建一座公共厕所,各路将领不断强调厕所挖建位置的重要性,严格算下来,大概有三点:


一、远离水源,如果下面在取水做饭,而上面的人却那啥,那就不太好,所以如厕一定要选好位置,而具体处理方法,也分两种情况:


1、暂时扎营休整:


那就要在破晓时方便,天亮前解决完,则就地掩埋,如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所著兵法《练兵实纪》中所说:


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练兵实纪 • 卷六 • 练营阵第六 • 行营》


2、长久驻扎:


那就要专门安排人员,每天都进行打扫,且在规定时间内,提着马桶倒在远离军营之外的地方,而解手这件事,则必须要在入夜前全部解决完毕,夜间不许一人解手。


《练兵实纪 • 卷六 • 练营阵第六 • 行营》: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



二、远离粮草,与我上文所说第一点类似,也是基于饮食卫生的考虑,所以要谨慎选址,系统处理。


三、远离营房,此处所说“远离”,当然还在营区之内,但为了规避需要排队的可能性,所以也不能太近,要尽量远离,这样给正在出恭的士兵,留出充足的如厕时间,方便下一位即将出恭的士兵。


依然是戚继光,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厕所排队问题,就专门设立了跟现代厕所“有人”标识一样的门牌:


凡白日登厕员役,由各营门将腰牌悬于门上,方准开门而出,毕即还应腰牌,取带回营。——《练兵实纪》


这段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凡是白天要蹲坑的士兵,应把各自兵营内的“腰牌”挂在厕所门上,才能进厕所方便,方便完以后,就要摘掉腰牌,带回军营。


戚继光


如此就是为了防范排队,同时也提醒后来者厕所内有人,通过此项举措也能看出,当时所挖建的茅坑,其实很小,仅能容纳一人,自然是为了防止排泄物堆积过多。


再补充一点,通常古代军队修建厕所,也要建在下风口,不能建在迎风地,否则前边打着仗,后边一刮风,把臭味飘来,那士兵可就全吐了。。。


  • 第二种解决方法:制成金汁。


此方法可谓妙极,乃守城之必备良策。


通常军队驻扎之地,会有意将士兵的粪便收集起来,从而制作金汁,以备城防。



具体做法为:


先将粪汁用棉纸过滤后贮藏一年以上,等到时机成熟,再加入砒霜,硇沙,以及熔炼的液态金属,调和成一种剧毒液体,最后再将其用大火煮沸,熬成的汁液,便称为“粪清”,因其中加入了金属,故美其名曰:“金汁”。


其实说白了,就是尿液和粪便,外加一大堆毒素的综合液体。。。



《天工开物 • 火药料》明·宋应星:粪清,毒火以砒,硇沙为君,金汁、银銹、人粪和制。


这种经过复杂工序做成的“金汁”,一般有两种主要用途:


其一,在守城时煮沸,从城头上倒下,能够直接对敌军造成杀伤,迎头浇下后,被烫伤乃至烫死者,不计其数,而由于金汁中含有粪便,即使不死,身中沸腾金汁者也会伤口腐烂,难以进行有效医治。


其二,作为毒素,涂抹于箭矢上。己方弓箭手射击敌军时,一旦击中人体,箭头上的金汁将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从而金汁内的毒素会使皮肤发生难以愈合的溃烂,继而使皮肤发生严重感染,中箭者甚至会因此丧命。



再补充一点,古代中医也有金汁这一味药,但目前关于出处尚有争议,故不展开赘述。


这也是传说中的“便便箭”。。


当年三国的时候,曹操追击张绣,就曾吃过这金汁箭的苦头。


《三国演义 • 卷四》:绣入城中,闭门不出。曹操围城攻打,城上擂鼓不绝,炮石“金汁”弩箭以守之,急难近城。


由此总结来说,古人行军打仗,将如厕作为一大重要问题来对待,是符合治军逻辑以及行军思维的举措,正如我前文所说,将排泄物合理有效的清理,一是能防止出现瘟疫,二也能保障饮食安全,主要的作用,都是为了保障军队的作战能力。


否则任由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在安营扎寨的时候随地大小便,那所要承担的风险与健康隐患,将是难以想象的巨大。


同时合理解决排泄物的问题,还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古代军事管理者的责任心,即不可污染环境,对环境的保护有着一定积极作用,否则还是那句话,几十万人在某地休整个两三天,那方圆数公里之内的百姓,以后也别想种庄稼了。。


当然古代也不是所有军队都重视排泄问题,也有非常随意,不管不顾先舒服了再说的,比如平定七国之乱的李广,带着几万人打匈奴,从来都是就地解决。。。


《史记》:(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


这可真够随意的,就连司马迁都直言不讳,描述的丝毫不加掩饰:人人自便。。。



诚然这些都是冷知识,了解与否,也无关紧要,真正让我对士兵上厕所产生浓厚兴趣的,其实是二战时期的德国鬼子,众所周知,现代人用的“坐便器”,欧美早从上世纪开始就已流行,所以二战时候的德国士兵,为了能方便的舒服,就制作了极具坐便器特点的简易厕所,且非常不凑巧的,被当年的战地记者给拍了下来,那可是相当的有趣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