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字号专栏 | 繁华旧梦,终抵不过酱菜一碟

2015-10-23 虫下 水煮历史



“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

晋商,

称霸于中国近代商业史5个世纪,

留下了一段段历史传奇,

尤以票号最为著名。




有一支晋商队伍常被人们忽略的,那就是靠做小买卖起家的晋商老字号。山西人做生意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薄利多销,产销结合,并以其诚信经营、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天下。



六必居始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至今已有480多年的历史,它由来自山西临汾的赵氏三兄弟合伙创办,店铺设在北京前门粮食店街。


他们经营的商品看上去很不起眼,但居家过日子谁也离不开。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的商号里除了茶以外,其他六样东西都卖,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恰如其分地给商号起了名字叫“六必居”。


也有人说是六个人合伙开办的买卖,所以叫六必居。


还有的说,六必居开始是个酒铺,所酿的酒必须经过六个要素,即: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的要求代表了我国古代几千年积累的酿造工艺水平的最高要求。


这些说法大部分都是民间传说,店名称是不是开店的三兄弟所起,有待于考证。


但是说明一点,商人给店铺起名,讲究的是吉祥、顺当,六六大顺是中华民族传统中民间信仰的东西。六必居,所求必须顺顺当当一心一意经营,为老百姓的生活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事。






《论语乡党》说,“不得其酱不食。”宋朝陶谷《清录》称:“酱,八珍主人也;”古人把酱列为第一,作为调味统帅。六必居最出名的就是其酱菜。


六必居在明清时期生意便十分兴旺,据史料记载,无论春夏秋冬,天天宾客盈门,上至皇宫贵族、大水官员,下至普通百姓、贩夫走卒,席面上少不了六必居的酱菜,家常便饭更是少不了六必居的酱菜。


“六必”的严格精神和传统,一代一代地继承沿袭下来。六必居的酱菜选料精细,保证质量,制作过程严谨,工艺十分讲究。根据季节的变化、不同的品种采取不同的工艺,使其每个品种都有独特的口味,成品色香味俱全。来一碟酱黄瓜,再来一碟辣萝卜丝儿,甭管就着什么吃,都是那么清香爽口。




六必居虽然盛极一时,但也历经沧桑。挂在六必居店内的金字大匾,据传是明朝宰相严崇题写,为六必居增色不少。但有匾就有生意,此匾在几次战火和动乱中屡遭劫难,仍保存完好,成为书法家关注的历史文物。


无论历史如何风云变幻,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交响曲,这始终才是真实的生活。


老字号的传统就在这里,文化内涵就在这里,长盛不衰的奥秘也在这里。


直到今天这块由山西商人创立的字号招牌依然高悬于厅堂之上。无人不晓的六必居三个字还是那么响亮。尽管店里经营的内容还是那么普通,但就是这间朴朴实实的老字号,坚韧地挺过了四百多年的风雨坎坷。




六必居品牌

小小商品

久久情深



王开岭在《每个故乡都在消逝》一文中感叹:“当一位长辈说自己是北京人时,脑海里浮动的一定是由老胡同、四合院、五月槐花、前门吆喝、六必居酱菜……组合成的整套记忆,是京城喂养出的那套热气腾腾的生活体系和价值观。”


这碟传统的酱菜,搭配清粥、馒头…对于很多北京人来说,六必居的味道,就是几代人童年的记忆!只是和大多数城市一样,能留在人们心底的记忆越来越少了。


城市并不应该只是一个抽象的地理名词,更是一个包含了无限丰富人文地理内容的,暖融融、热烘烘的实体。


一座城,没有几个人、几件事让你挂念,只能说来过。听见某个名字,想起某些味道,心会颤动,这个城市才真正属于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