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猴年不能不知“弼马温”的来历

2016-02-09 周维新 水煮历史


本文改写自公众号《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邢义田先生的书摘


猴与马结合的形象是汉族木雕、石雕、剪纸等工艺品长盛不衰的母题,它反映了北方牧区文化对中原的影响,以及中原对其吸收之后的融会变通。说来话长,下面从“弼马温”说起。


玉皇大帝为什么封孙悟空为“弼马温”?



《西游记》里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很伤脑筋,于是封了官叫“弼马温”。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叫作弼马温的官衔,难道吴承恩是随便胡诌的吗? 

并不是。“弼马温”是“避马瘟”的谐音,避免马得瘟疫。中国古代,人们普遍相信猴子能保护马、牛等牲畜不得瘟疫。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五十一“猕猴”条下说:

 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 ,时珍曰:“《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

李时珍为证明养猕猴能避马病,特别征引了一部《马经》。据《马经》说,在马厩中养母猴,马吃了沾有母猴经水的草,可以不生病。

明代朝廷里,在养御马的地方也养有山猴。《明史》卷八十二食货六「上供采造」条有弘治十五年为减费,命令光禄卿:

放去干明门虎、南海子猫、西华门鹰犬、御马监山猴、西安门大鸽等,减省有差,存者减其食料。

朝廷为了减省开支,才把畜养的各种禽兽放生或减少他们的饲料。

南京博物院入门通道右手边有栽满花木的庭院,其中排放着很多明清时代的拴马石柱。柱头上不少雕刻着猴子。 

 南京博物院走道边的栓马柱  


猴子能够防止马得瘟疫的想法也传到了日本。十三世纪鎌仓时代“一遍圣绘”绘卷上就可以看到马厩柱子旁边有一只猴。

滋贺石山寺缘起绘卷第十七纸


避马瘟说溯源


东传到日本应该早于明代。北宋许洞《虎钤经》卷十「马忌」条说:

养狝猴于坊内,辟患并去疥癣。

 北宋梅尧臣有《咏杨高品马厩猢狲》诗:

尝闻养骐骥,辟恶系猕猴。

 南北宋之间,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死马医」条:

故养马家多畜猴,为无马疫。 

如此看来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引的《马经》必早有渊源,追到宋代都有可能。 

不但有文献,还有图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唐代的《百马图》。这幅《百马图》很有趣。图上画有很多马匹,以及养马的场景。请大家注意在画面左侧,喂马的草料旁边有个柱子,上面拴着一只猴子。以往大家会去注意马,大概很少注意这只不起眼的猴子吧。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百马图及局部放大


内蒙古库伦奈林稿公社前勿力布格村六号墓出土牵驼图 

在唐代的文献里,也有几乎同样的话。唐末五代的韩谔在《四时纂要》中说:

常系弥猴于马坊内,辟恶消百病,令马不患疥。

再往前追,可以追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术》曰:常系弥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


至此,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贯穿唐宋明清,猴能防马病的说法,至少可以追到北魏。钱钟书先生《谈艺录》说︰ 

猴能使马羊无疾患,其说始载于《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此二事皆令马落驹’句下有注︰‘《术》曰︰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除百病也’;又《养羊第五十七》‘羊脓鼻口颊生疮’节下有注︰‘竖长竿于圈中,等头,施横板,令猕猴上居;数日,自然差。此兽辟恶,常安于圈内,亦好。’后世似专以猴为‘弼马温’,而不复使主羊事。(《谈艺录增订本‧补正》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88,页510)

钱钟书先生是大学问家,博闻强记,擅引各种中外文献。他说「猴能使马羊无疾患,其说始载于《齐民要术》」,自然有其权威性。问题是:真的就没有更早的线索了吗? 

传世干宝《搜神记》里有一个故事,述说西晋永嘉年间将军赵固爱马忽死,郭璞如何利用猿猴使死马复活。

再往前追,就只能找到不完整、间接性的文献。东汉王延寿的《王孙赋》从头到尾都在描述猿猴,它的习性、长相、生活样态,到快结尾的地方出现“遂缨络以糜羁,归锁于庭厩”一句。根据这句话最少可以说,汉代已有在庭或厩拴锁猴子的事,虽然没有明说为了什么,是否能防马病。 

明明白白说养猴防马病的,的确以《齐民要术》为最早。钱先生说得没错。可是请稍稍留意《齐民要术》的原文,就可发现《齐民要术》是引据一本名为《术》的书而后立论的。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以校注《齐民要术》著名的缪启愉先生曾指出,《齐民要术》在很多地方都提到「《术》曰」。他归纳后,认为《术》是古代一本讲术数的书而为贾思勰所征引。因此,是不是应该推定:贾思勰并非猴防马病之说的第一人? 此说早有来历,已见于较早的著作。可惜这部著作没能流传下来。

图像数据补文献的不足

肩水金关出土木板画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画面上以非常简单的笔触画着一棵树、一匹马,和一个养马的人。请大家注意树枝下挂了什么? 正是猴子。 

这样的画为什么会出现在汉代边塞的肩水金关?有什么存在的理由? 

金关位居今天内蒙古额济纳旗,额济纳河流经的地方,过去是汉代烽燧在线的一个边关,曾出土上万枚汉简,也曾有不少步、骑戍守。为了对抗擅长骑射的匈奴,边关不但要有兵,还须要马。汉朝从汉文帝开始就在边郡广设马苑三十六座,大量养马,又接纳归服的胡人协助养马。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武帝时,委任来降的匈奴王子金日磾为马监。马监就是监管养马的官。 

草原游牧民擅长骑射,也长于养马。汉朝利用他们养马,正是古代版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游牧民的养马技术因此流入中原,而防马病的一些相关医术和观念也不免随之进入中土。我相信猴防马病之类的说法就在这种情况下流传进来的。 

古代医术往往医、巫不分,例如以符、咒医病。今天看来荒唐,古人却信之不疑。猴防马瘟,不是符咒,大概可归入以一物克一物,所谓厌胜类的巫术,不必有什么医学上的道理。为了防止马生病,有猴的地方可养只猴;没猴的地方就画只猴。这正如同家门口贴的门神,虽然是画的,古人相信画的同样有辟邪镇宅的作用。这方木板画,应作如是观。 

金关木板画当属西汉中期至东汉初。其它的证据多见于东汉画像石砖和壁画。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一号东汉墓南耳室西壁上,画有牛、羊、马厩,厩中牛马等正在草料槽就食,各槽前的柱子上,最少拴有两只清晰的猴子。

在四川成都曾家包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上,有颇为写实的生活场景。画面上层左侧有卸下车的马和马料槽。槽上一柱,柱上有猴。

四川新津三号石棺后挡画像

陕西旬邑百子村东汉至三国墓壁画



战国人为什么要在腰带头上装饰一只猴子呢?



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出土铜带钩(左)  猿形铜带钩国外收藏品(右)

北亚草原护身猴符

 

这些金属佩件都有穿孔或环扣,可供吊挂或缝在某种衣物或饰件上。如此一来,在马厩有真或画的猴,马在外活动,因有猴形象征物随身,不论动静,都可得到猴的神奇保护。这也许是草原地带出现猴形佩饰,中原国家出现猴形带钩的一个原因吧。

当战国时代中原国家开始和草原养马民族接触以后,不只是骑射、养马的技术,与养马有关的医术,不管是巫术性,还是非巫术的,都在这时陆续进入了中原。

胡人为中原养马,老实讲,文献材料只有前面提到的,汉武帝时匈奴王子金日磾降汉,汉武帝派他做马监这一条。实际上,为汉朝养马的胡人应不只金日磾一个。

利用胡人养马,由来已久。一开始可能因为胡人和马关系密切,因此“胡人牵马或养马”变成了一个艺术表现的母题,甚至逐渐有了固定化的表现模式。后来,养马或牵马的不一定是胡人,模式却已经形成。工匠照着祖传依样葫芦,因此我们在唐、宋仍看见不少这样的作品。大家看见这些唐、宋的胡人牵马图或像,万万不可就以为它反映了社会现实,以为从汉到唐、宋的胡人都长一个样儿,都由他们养马、牵马。 

“猴防马病”与“马上封侯”多义并存


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很早就相信猴能让马不生病,也提到可能因为这种信仰,而有了猴骑马、猴带钩这类猴形佩饰或佩件。这种想法传入中土,在传世文献和图像材料中都留下了痕迹。但这一个猴与马组合的母题,在不同的社会文化里,却似乎衍生出了新的内涵。 

同样的一个猴、马铜饰,对某些人而言,它具有猴防马病的意义,对其他某些人,具有祈佑马上封侯的作用;但对另一些人来说,这件小铜饰又可能同时具有防马病、求封侯的意义。这些作用和意义不必相互排斥。 

中国人从古到今,不可否认最喜欢的就是升官发财。升官就能发财,发财就能升官。“马上封侯”这个成语,和升官发财的期望密切相关。它出现的很早。我目前能找到最早的例子是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次韵胡彦明同年羇旅京师寄李子飞三章》中的一句:"原无马上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 

在今天,马上是“立刻”的意思,“马上封侯”也就是立刻、即刻封侯。古代的“马上”原指马背之上。黄庭坚诗句的意思就是这样。而较早较有名的例子莫过于汉初,陆贾规劝刘邦,从马上得天下,却不应从马上治天下。这里的“马上”也是指在马背上立军功,甚至建王朝。 

第三件是河南新密市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其下方右侧有笔触极简的树鸟,其下有人弯弓射鸟,其左有一猴在奔马的背上。从这几幅图,可以看出工匠们试图如何更准确地表现出"马上封侯"的意义,但又没能完全摆脱"猴骑马"的旧格套。一个办法就是让它们并存。一边有人立在马背上,一边有攀树的猴,如此岂不意味着"马上逢(封)猴(侯)"!

河南新密市出土汉画像砖局部拓本

中国人利用古代的、外来的艺术造型,赋予了它新的寓意,使得古典文化得以绵延不息。而可能是猴、马造型发源地的中亚地区,则早已绝迹了。 


热文推荐:

消逝在红尘中的民国第一名媛

揭秘:红军竟然六度攻不下井冈山

水煮日报第311期:史迪威策划暗杀蒋介石

众老帅大闹怀仁堂竟然是撑他!

蒋介石的“诸葛亮”

老字号 | 吃喝是一切庆典必需的仪式

水煮榜|2015年度历史类图书评选活动开始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