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萧红:新女性的悲剧样本

2016-04-05 水煮历史 水煮历史


受陈丹青等学者的推动,“民国范”在近年的读书界、文化界十分火热。除了那些“魏晋风度”十足的国学大师外,像张爱玲等少数富有才华、命途多舛的女作家也受到热捧,而萧红似乎一度被人们遗忘了!“萧红”这个名字,似乎仅仅为中文专业的人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后所知,或许也只是知道其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而已,而对其凄美、悲剧、短暂的一生知之甚少。



电影《黄金时代》剧照


直到2013年3月,由霍建起执导、宋佳主演的电影《萧红》上映;次年10月,由许鞍华执导、汤唯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也搬上了银幕,这两部相同主题的电影,让萧红这位20世纪重要的女作家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电影上映数年之后,萧红的文学作品依然没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人们更愿意把萧红一生的遭遇,视作民国知识女性追求幸福自由却仍然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一个符号。

 


1挥之不去的童年梦魇


童年的遭遇,会对一个人一生的性情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萧红1911年出生在中国东北的呼兰县,当她只有8岁的时候,母亲因感染霍乱而病故,父亲张廷举随后续弦再娶。此后,父亲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不能兼顾,家境变坏,时常心情不佳,对孩子态度也不好,而继母对萧红在感情上也并不亲密。此后,冰冷的家庭生活伴随着萧红的整个童年。而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她的祖父给了她童年仅有的一些快乐时光,而在她18岁时,最亲的祖父也离她而去,从此她对那个家已经没有任何感情和留恋。以至于一年之后,她作出离家出走的选择。

 


2怀孕了,汪恩甲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萧红短暂的一生中,她主要跟过三个男人:汪恩甲、萧军和端木蕻良,另外还与陆哲舜(她的表哥)、骆宾基有过短暂的感情经历。在给友人的信中,萧红曾经写道:“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以至于后来有人以放荡的形象来看待萧红,但她每次或被动或主动作出的选择,更多是出于一种对安全感的寻找,她期望有一个强大的男人可以依靠,这也是那个大时代所有女人的宿命。

 

最初,父亲将她许配给富商之子汪恩甲,她起初对他并无反感。汪恩甲有富家子弟的没落气息,接触愈多她愈增不满。她与表哥陆哲舜很投契,便不顾家庭反对离家出走,随表哥到了北平,进入女师大附属女一中读书。表哥早有家室,他俩在老家引起轩然大波,陆家、张家都拒绝寄生活费。北平天冷、米贵,陆哲舜渐生悔意,两人关系开始冷淡,1931年1月寒假回家。随后萧红与家庭断绝关系,便再次来到北平,不久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北平,到3月中旬,萧红与未婚夫一起离开北平回哈尔滨。两人同居,萧红怀孕后,正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汪恩甲却失踪了。而此时的萧红是举目无亲……

 


3萧军: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挺着大肚子的萧红,只能困守在旅馆里。此时,她生命中重要的男人萧军出现了!受《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之命,萧军多次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1932年8月,松花江决堤,洪水泛滥,由于萧红欠下了大量费用,旅馆老板不让萧红离开。萧军趁夜租小船把萧红救出,到裴馨园家暂住。后来两人开始共同生活,在此后的四年里,萧红也迎来了文学创作上的高峰期,著名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也在那一时期诞生。


 

1937年,许广平、萧红、萧军在鲁迅墓前


1936年7月,因与萧军在感情上出现裂痕,萧红只身前往日本,半年后才回国。数月后,和萧军的关系一度好转。萧军曾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萧军的大男子主义以及种种表现,很快让萧红失望,当萧军不止一次地背叛她爱上别的女子之后,她最终不得不作出分手的选择,尽管她内心还深深地爱着他。

 


4端木蕻良:“我对他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


抗战爆发后,萧红认识了她生命中的第三个男人——东北青年作家端木蕻良。与萧军正式分手后,1938年5月,萧红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端木十分欣赏萧红的文学才华,以至于新婚的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他也并不在乎。但萧红对端木似乎并不如此,她在婚礼上对朋友说:“我对他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只是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但端木柔弱的个性和他过去的优越生活,使他并不能很好地照顾萧红。1940年1月,萧红与端木来到香港,此时,她的肺结核严重恶化,这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站。在香港,她创作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呼兰河传》。1941年底,端木一度丢下病榻中的萧红,踪迹难寻……

 


5“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1942年,骆宾基受端木蕻良的委托来照顾生病的萧红。期间,萧红对骆宾基说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这个向往爱情、充满魅力的女作家深深打动了骆宾基,一直到萧红病逝的44天中,他始终守护在她身边。1942年1月,因庸医误诊错动喉管手术,使萧红不能饮食,身体极度衰弱。1月22日,在战火纷飞之中,这位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与张爱玲、石评梅、吕碧城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的女作家,就这样凄凉寂寞地离开了人间,年仅31岁。萧红在死时留下遗言:“我将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6客观之诗人?主观之诗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水浒》《红楼》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李后主是也。”论天性,单纯、淳厚的萧红当然属于“主观之诗人”。丁玲在回忆萧红时写道:“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原故吧。”

 

但和李煜、纳兰性德那些出生优裕、入世尚浅的“主观之诗人”相比,生逢战乱、历尽坎坷、经济不独立的萧红,不可同日而语!而若以“客观之诗人”目之,萧红始终没有摆脱“情感软弱、依赖男人、经济不独立”的无奈!老天给她安排的种种考验,都没有让她成为一个坚强的女子。离家出走;将就地选择与端木结婚;与端木蕻良在一起后依然写信给萧军,希望他来看她……种种选择,都显得如此轻率。


 

石评梅石像


萧红 Vs 石评梅


在民国涌现出的众多知识女性中,萧红的遭遇并不孤独!同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甚至只活了26岁。石评梅的首位恋人吴天放,是一个曾经留学美国的风流才子。相恋三年后,石评梅却突然发现他早有妻室,毅然选择离开。这次挫折让她失去了追求爱情和婚姻的勇气,直到遇上高君宇。高君宇当时已有妻室,但他是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当他遇上石评梅时,尽管被她拒绝,但十分果断地结束了那场延续了十年、名存实亡的婚姻。但只怪造化弄人,高君宇年轻的身体并没有抵抗住多年的艰苦生活和情感郁积的考验。住院期间,石评梅差不多每天都来探视,二人谈得很投机,最终他们戴象牙戒指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29岁的高君宇英年早逝后,她经常到他的坟上哭。她在高的墓碑中写道:“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三年多之后,满怀内疚的石评梅病逝于北京。临终前,她的手上仍然戴着那枚白色的戒指。

 

与萧红相比,石评梅是怀着内疚、怀着对高君宇的爱离开人间的。尽管他们相爱的时间是如此地短暂,但在石评梅看来,她是确乎深深地爱着高君宇。在她死后,人们把她葬在北京陶然亭公园高君宇的墓旁,完成了二人“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反观萧红,未婚夫汪恩甲、丈夫端木蕻良并不是她深爱着的男人;而她真正地爱着的恋人萧军,却始终没有把她当作婚姻的对象。在她即将走完人生最后的旅途时,她依然担心端木蕻良会抛弃她……


 

林徽因


萧红 Vs 林徽因


把萧红与林徽因放在一起比较,多少有点残忍!同样是漂亮、富有才华的民国女子,前者每一步走得似乎都有些轻率,而后者则步步为营,每一次选择都充满理智。尽管你可以把她们的不同命运归结于出身不同,但不少出身和林徽因一样高贵的女子,纵其一辈子,依然度过的是惨淡的一生!我们依然可以假设,如果林徽因当初接受了徐志摩,那么她后面的人生完全会是另外一种模样。林徽因的感情事虽然被传颂成那个样子,可是她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都把自己的事业、实现自我看成是最首要的。萧红要是也能强悍一点,也许就不会流浪在一个又一个的男人之间了。林徽因也许不将感情看成全部,也许她也很看重感情,但她是个能自圆其说的人,她活出了很多故事,但她的人生有她的圆满。同样拿来对比的民国女性还有很多,可以是张爱玲,可以是丁玲,可以是阮玲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