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学校党委根据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统一部署,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部署,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周密部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先后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通知》《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学习研讨的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学习研讨的工作方案》《关于成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宣讲团的通知》以及《关于征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的通知》等系列通知,召开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作为必学内容,全体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集中学习研讨时间不少于 3 天;同时要求全体中层干部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结合学习和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为营造学习宣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浓厚氛围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
全面系统开展宣讲
根据《关于成立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宣讲团的通知》要求,学校迅速组建由校领导、党委常委、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优秀思政课教师组成的宣讲团,着力发挥学校各级领导的示范引领作用,到所联系的支部开展重点宣讲、深入宣讲;发挥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学工部长(学生处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干部教师的各自优势,针对干部师生等不同群体、分众化、对象化开展宣讲;发挥“德新班”“青马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等优秀学生群体的同辈影响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宣讲,努力实现教师、学生“两个全覆盖”。
为帮助宣讲团成员及广大干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学校于9月10日上午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金龙教授莅校为学校全体科级及以上干部作专题辅导报告。既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同时具备很强实践针对性、指导性的精彩报告,使全体干部深受启迪、学有所获。9月11日,学校在海珠校区举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学习,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会上党委书记宋垚臻、校长程萍,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海燕分别以《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开放 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为题作主题发言。
(三)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校第一时间为全体中层干部和党员师生征订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学习资料,利用两校区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相关内容,并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专题,持续推出广大干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心得体会,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掀起学习热潮。
(四)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一)
做好经贸学院本职工作 为乡村振兴培养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体会
经贸学院 方凯
根据学校工作部署,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部分内容,由于内容丰富,我目前集中学习了第五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四篇文章及第九部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这篇文章,下面向同志们汇报我的学习体会。
一、充分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战略地位。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就是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但无论是乡村振兴战略,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本质上讲,都是聚焦三农问题,都是为了要解决广大农村发展中存在的贫困落后、不均衡、与城市发展步调不一致的问题。
1949年中国有5.4亿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比89.36%;经过70年的努力,中国农民占比已经减少五成。据统计2018年全国人口近14亿,农村人口占比降至40.42%。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2018年中国乡村常住人口仍然还有5亿6千多万人,这还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解决好三农问题,既符合我党执政宗旨,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厚的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在于人。习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2005年我在高要市乐城镇仙人坑村扶贫一年,对此深有感触。由于地处山区,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村里只剩妇女、儿童、老人,人民群众收入低,生活十分困苦。但在2014年,我们在对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崩坑村扶贫课题调研中,也看到了返乡能人崩坑村2014年新上任的范炳灿支书,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让村里的风貌焕然一新。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大批“一懂两爱”合格人才,能够扎根农村,激发农村的原生动力,带动当地人民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经贸学院现有农经、国贸、投资、会展四个专业,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结合经贸学院的实际情况,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重点做如下规划:
一、加强理论学习,团结好班子,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要培养出“一懂两爱”的合格人才,离不开一批爱岗敬业、专业知识功底深厚的专业教师队伍,我们作为学院中层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能力,增强政治本领。更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做好专业教师的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
二、广开言路,多方面引进资源,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结合我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我们今年4月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引进了兄弟院校、社会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方面资源参与讨论,也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工管学院许治教授就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是在本科生中增设了一门《PPT制作与演讲》,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也有来自电商产业园的企业家代表指出,农产品电商在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建议我们增设相关课程。另外,在研究生培养中,我们和开平市农业农村局共建实习基地,选派6名全日制研究生到农业局实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将教学科研密切结合起来,深入地方,积极主动承担社会服务。高校的职能中,教学科研密不可分,尤其是涉农专业,只有更积极主动融入地方,深入基层,才能更加直接的了解地方的第一手信息。因此我们积极参与地方社会服务,近期,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联合经贸、人文、信科、自动化等学院的老师,组建团队,中标了增城区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在调研中,我们做的非常扎实,充分利用暑假两周的时间,集中调研了增城区南部、中部、北部,覆盖13个街道的91条行政村、34家代表性农业经营主体,收集了丰富的素材,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既锻炼了队伍,也服务了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
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体会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尹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报告中指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在202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国正在复工复产,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分区分类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习近平强调,生命重于泰山。要针对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强化风险防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保障生态环境和校园安全,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危险化学品的处置,既是防范化解校园安全隐患的重要工作,也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学校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实验室工作的校领导是重要领导责任人。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是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责任人。要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各环节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实施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科学、规范、精细和高效安全监管。把实验室安全作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保障校园和环境安全。
(1)严格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所有进入实验室人员都必须获得实验室安全准入证。
(2)加强重点物质(如危险化学品、实验动物和微生物)、和(高压釜、气体钢瓶、压力锅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
(3) 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建立实验室人员全员安全培训机制,理工农类学生开设“实验室安全与防护”专业课程,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相关人才培养方案。
(4)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监控预警系统,促进信息系统与实验室安全工作深度融合。
(三)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航标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感
纪委 刘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权威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
一、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
第三卷的出版,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帮助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
一是对于有效治国理政、更好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二是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三是对于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四是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航标,也是我们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依据和重要遵循。
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9个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持之以恒、毫不动摇。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坚定不移抓下去”。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之所以成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根本在于我们党“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理想信念,不断坚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三是坚持以“两个维护”引领全党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四是坚持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让人民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实践充分证明,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极大增强了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这条道路、这套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巩固发展。
三、要一以贯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意见>的通知》(粤委办〔2020〕13号),结合保密教育工作要求,学校党委组织开展了主题为“严守政治纪律,践行‘两个维护’”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就是学校党委一以贯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十二届省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省委《关于建立健全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的意见》,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落实“三个决不允许”要求,增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政治自觉,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二是要加强党章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学习教育。认真组织组织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党内法规制度,以及宪法、监察法、民法典、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言行,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三是要强化警示教育。深入剖析近两年发生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用好忏悔材料,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以案示警、以案明纪,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把高标准和守底线统一起来。
通过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要立志以德修身、以德立微、以德服众;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戒;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成为一名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
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学习心得
党政办公室 陈志强
2020年9月11日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而伟大的书籍,就是人生的灯塔,是前进的路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所做的顶层设计,更是给予每一个为“中国梦” 而奋斗的人最强大的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 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 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在这19个专题中,每个专题收录的文章平均在5篇左右,其中第十七个专题“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第十九个专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收录的篇目最多,均为9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四个伟大” 的生动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当前,全党上下掀起了学习“第三卷”的热潮,党员干部的理论武装得到进一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就是要从党的理论学习中,淬炼思想、推动工作、改进作风。
下面结合学习和自身的工作实际,谈三点学习体会,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 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武装头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的治国理论和执政方略,就是要求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就是要求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神圣使命的历史担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治国理政方略,有助于形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风尚,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理论思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理论水平。坚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就是要着力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把理论学习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工作成效推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 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思想
当前,我国正处在各种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和凸显期,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当前,我们党而临各种考验、危险与挑战,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来统一我们的思想,凝聚共识,谋求发展,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凝聚思想意志,形成强大精神力量。这就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进而使美丽的中国梦蓝图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变为现实。
三、坚持运用习近平治国理政举措推动工作
在治国理政新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改革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了改革发展的新蓝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生态、国防等具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务实的工作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一定要有谋划工作的新思路,要有推动工作的新举措,要有解决问题的新对策,要有敢于担当的新胆识。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干出成效来。
总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书籍蕴含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求其务实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战略谋划之中。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武装我们的头脑,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统一我们的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治国理政举措推动我们的工作,立足实际,敢于担当,努力工作。
(五)
脱贫攻坚 百年梦圆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心得体会
自动化学院 刘新周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结合我三年扶贫工作经历,谈一下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心得体会。我汇报的题目是《脱贫攻坚 百年梦圆》。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坚定不移
习近平总书记说,决胜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根据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制定出台了符合本地实际的行动方案,明确了脱贫攻坚的责任书、时间表、路线图。譬如,2016年,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2018年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的梦想和期盼。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个目标坚定不移。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措施坚强有力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习近平总书记,先后8年在两会期间与代表委员共商脱贫攻坚大计。2013年在湖南考察扶贫工作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总书记在《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从八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第一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县镇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第二,坚持目标标准,两个确保不能偏离。既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能调高标准,吊高胃口。第三,强化体制机制。落实好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第四,牢牢把握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第五,完善资金管理。第六,加强作风建设。第七,组织干部轮训。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基层干部、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第八,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心坚如磐石
“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嬴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离2020年底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本来就极具挑战,疫情又增加了难度。要求我们必须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时,响鼓重锤,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2012-2017年累计减贫6853万人,减贫幅度达到70%左右,年均脱贫人口1370万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让8亿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目前,全国贫困人口还有5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2016年洊水村的贫困发生率是5%以上,2018年洊水村的脱贫率已经达到90%以上,贫困发生率降到0.1%以下。2019年底已经实现全面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全面实现,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的8有标准,所有贫困人口全部出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尽管我们已经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但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2020年,战贫叠加战疫,更增加了脱贫攻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不能盲目乐观,行动上不能放松懈怠。只有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举措,激发更加沉稳务实的担当,我们才能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党同志、全国人民戮力同心、砥砺前行,一定能够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六)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助力学校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审计处 李永华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包含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19个专题,内容十分丰富,首尾呼应,自成体系。我将第三专题《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学习体会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专题,共包含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以来在这一方面的3篇重要著作,分别是:
1、《继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2019年7月5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2、《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2019年10月28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
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10月31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主要从十三个方面梳理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并且越来越明显,怎样更好地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须在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上下更大功夫。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高校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内在需求,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近几年来,学校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章程统领,完善治理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依法依规办学治校,促进治理能力的提升,为加快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四条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中提出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审计监督作为国家八大监督体系之一,学校审计工作如何更好地助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结合工作实际,谈三点思路。
一、 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把握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使命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领会习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到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单位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审计。加强学校审计工作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要融入并服务于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致力于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依法全面履行内部审计监督职责,更好地担负起审计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二、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
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审计处党支部建设,开展“勇担使命建新功,立足岗位创先锋”的党建品牌建设,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将政治学习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审计精神”修身立身,树立忠诚与责任的工作态度,发扬实干与创新的工作精神,提升部门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将业务学习列为支部学习第二议题,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三、服务大局,切实发挥内部审计在学校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从根本上讲,治理的核心是权责的分配及其运行,尤其是资金的分配及其运行问题。学校审计工作要始终以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工作目标,推动传统的财务审计、纠错防弊审计向管理审计、风险审计以及政策落实审计发展。通过开展财务预决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预结算审计、采购审计、绩效审计、专项资金管理审计、内部控制评价、专项审计调查等审计项目,聚焦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调查研究真实情况,反映突出问题、揭示风险隐患,并深入分析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失和制度漏洞, 从学校治理的高度和制度的层面推动有效解决问题,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往期回顾:
文字来源:党委宣传部 田芳
图片来源:学生新闻中心
微信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尧意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 曾献尼 龚慧枫 程方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