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辑|过年的仪式感来啦,年味UP~
日迈月征,朝暮轮转
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对每个中国人来说
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
人们剪贴窗花、吃年夜饭、燃放爆竹、
除夕守岁、分发压岁钱
春节已然到来
这些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
你知道多少呢
一起来看看吧
辞暮尔尔
烟火年年
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神
我国的春节 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揭开序幕的,传说灶王爷在这一天升天述职,报告该家一年的功过得失,民间也叫做“过小年”。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说起来,这腊月二十五,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
腊月二十六
宰猪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赶大集
因为民间认为公鸡雄赳赳、气昂昂,非常有气派,更有喜庆的氛围,所以通常以宰杀公鸡为主。腊月二十七也可能是春节前最忙碌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既要赶集把年货采买齐全,又要把年菜准备妥当,故有民谚有云“二十七赶大集”。
腊月二十八
打糕蒸馍贴窗花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仙。人们串亲戚时也会将自己蒸好的花糕互相赠送,寓意送福。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大年三十
除夕守岁
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在腊月里
人们祭灶神、扫房子
做豆腐、割年肉
为开启新的一年做足了准备
正月里又会有什么习俗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吧
大年初一:拜年贺喜
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
回娘家
嫁出去的女儿们,在大年初二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和许久不见的娘家兄弟姐妹一起叙叙旧、聊聊家常。
大年初三:安睡迟起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相传这一天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打扰老鼠娶亲。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中国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大年初四
迎灶王爷
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
大年初五:迎财神
接财神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因为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大年初六
送穷神
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大年初七:人胜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
大年初八
放生祈福
大年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大年初九:祭天
大年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在正月里
大家拜年贺喜、迎财神
放生祈福、祭天
祈求来年日子红红火火
春节里的每一日
都有它对应着的习俗
而有些习俗
则是发生在春节里的任意一天
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等很多东西。统名之曰“年货”。
春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红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看了这篇推文
大家对新年习俗的认识
是不是更全面了呢
纵然春节里的习俗各有不同
但它们都代表着人们
对生活相同的期许
万事顺遂、无灾无难
文字来源:新媒体工作室 李灵兰
图片来源:新媒体工作室 刘明萱 袁梓珊 黄宝仪 杨伟霖 吕毅 谭超予 梁钰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