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失眠,用艾治
“我吃了很多助眠的药物都没有用,晚上睡不着,白天很疲乏,脾气也变得急躁了起来,实在难以忍受。”
一位年轻病人感叹道。
近期,来门诊看失眠的病人越来越多了,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难眠,甚至是彻夜难眠……其中,不乏有许多压力大、思虑重、生活习惯不佳的年轻人。妈妈口中那句“年纪轻轻你怎么会失眠?”熟悉而又陌生。
失眠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这个现象已经逐渐呈现“年轻化”。
中医学称失眠为“不寐”,其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五志过极以及脏腑失调等。针法、灸法、推拿、中药疗法,各具特色,又各有其效。针灸能够起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和调和阴阳等作用,长期施灸,更能改善全身气血,提高免疫力等等。
相比其他疗法而言,灸法操作简单,疗效佳的特点,尤其适合工作忙,没空来医院的打工族们,居家进行自我调理。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龙华医院睡眠中心团队一起了解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吧!
最简单的艾灸方法便是艾条灸了。点燃一根艾条,将其对准需要施灸的穴位,距离皮肤2-3cm处。施灸时间15-20分钟,或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可以将食指、中指放置于穴位的两侧,感知艾灸的温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注意需要及时除去艾灰,避免烫伤。
临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通常用于灸背部、腹部等较平坦的部位。将艾条插入艾灸盒中,放置于施灸的穴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施灸时间15-20分钟,或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百会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且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灸之具有醒脑开窍、健脑安神、升清助阳的功效。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足阳明胃经之脉从头走足自上而下。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居于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艾灸足三里能补益中焦,通畅气机,可以激发人体正气,扶正固表,是强壮要穴之一。
定位: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神门穴为心经上的原穴,艾灸此穴能温通心络,收敛浮越之阳,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目的。
定位: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但是,
做艾灸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忙了一天,想要晚上睡前做个艾灸休息放松一下,顺便改善一下睡眠,结果反而失眠了,但这些穴位明明就是改善失眠的穴位呀,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认为,养生应该是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们人体的阳气是随着太阳的升降而变化的。晚上太阳落山,人体阳气也逐渐休息了,阴气慢慢占到主导地位,人变得安静下来,就能入睡了。在《扁鹊心书》这本古籍当中就提到: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艾灸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升人体的阳气。睡前做了艾灸,激发了人体内本应休息的阳气,导致阳不入阴,那自然就睡不着觉了。
顺应阳气的升降规律,白天阳气升发的时候,做艾灸更可以达到“补阳”的目的。在阳气最盛的中午(11-13点)做艾灸,让补阳的功效1+1>2。
注意事项
空腹、过饱、过饥、极度疲劳慎灸。施灸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通常以卧位为主,如出现晕灸现象,必须立刻停止艾灸,平卧,保持空气流通,适量补充温水。施灸时注意通风,施灸完毕,需把艾条彻底熄灭,避免发生火灾。
若灸后出现上火的表现,需要减少艾灸的频率或时间,调整到自己最为舒适的状态。出现皮肤起泡、过敏等情况不应继续施灸,若出现较大水泡或烧伤,请及时就医由医生判断处理。(注:孕妇、老年极度体虚等情况上述方法慎用或禁用,或请遵医嘱。)
如果通过自我调节仍无法改善,在此提醒广大患者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撰稿人:郜维嘉 施嘉旎
指导老师:尹平、汤康敏)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睡眠医学中心针灸部团队在针灸治疗睡眠障碍方面,以“调和营卫、调理脏腑、平衡阴阳”为基本原则,在选穴、手法、不同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临床治疗中,针灸团队医师根据患者失眠的不同情况,施行辨证论治,利用针刺、温针灸、艾灸、耳穴、穴位埋针等特色疗法,开展个体化治疗,充分发挥非药物疗法的特点,心身同治,最大程度解决失眠患者的痛苦,充分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就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全天,周日上午
就诊地点:龙华医院徐汇院区11号楼6楼睡眠医学中心
睡眠医学中心 针灸部 门诊时间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