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创分享 | 金士杰:值得一看再看的《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二刷三刷的剧院君 保利剧院订阅号 2019-10-19



8月30日至9月2日,由金士杰、卜学亮主演的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即将登陆北京保利剧院,仅有四场。自2011年首演以来,台湾果陀剧场的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两岸累积演出7年近250场,每次演出几乎一票难求,历演不衰很多观众都会二刷三刷。


究竟《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有着什么样的魅力,让人们愿意一看再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主演金士杰、卜学亮是怎么说的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17072c1it&width=500&height=375&auto=0@金士杰:
我跟阿亮在《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这么多次的演出,不时会发生事后的检讨,这个检讨不是刻意的,而是在随便聊天当中,一下子带出一个新的戏的小光芒,这个小光芒会在第二天演出的时候会射出来。观众再来看第二次、第三次,便能惊讶的发现,这边是(变)这样,那边是(变)那样。
我记得李立群来看这个戏之后说了一句话:听台上一个老人在跟一个年轻人说事情,这个事情真有趣,真好听。我想他言下所指,这最后14堂14次的见面,一个临终的老人说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很诚实、很忠实地想传达给他爱的、想保护的学生,这个事情本身是很温暖的、细心的、温柔的,甚至还有一些很幽默、充满比喻性质和联想空间,丰富的情感在里头,那个东西是好看的,是二看三看都很好看的东西。

金士杰  Q&A金士杰(饰演剧中莫利.希沃兹)

著名演员、剧作家和导演。剧场人称他为“金宝”,后辈一般尊称“金老师”,是台湾最重要的剧场推动者之一,台湾剧场界的核心创作分子,台湾现代剧场的开拓者及代表人物。金士杰最为剧场观众所熟知的剧场形象,当属《暗恋桃花源》中的江滨柳一角。曾凭借《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男主角奖”,并在2012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中获“最佳男主角奖”。


@认真的雪:

我想跟金老师讨论一下《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里人物所发生的互动的初衷。为什么莫利教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会提出每周二与学生米奇相见呢?这个要求听起来其实有一点奇怪。是为了要找一个人去分享自己最后关于生命、亲人、死亡的领悟吗?

@金士杰:

你给出的解释是合理的,这可以是莫利与米奇“相约星期二”的部分原因。但是我作为演员来理解这个人物,这样回答不能让我满意。

为什么他会每周二要为学生米奇解惑?我不想狭隘地解读为:“我”莫利作为一个伟大的人文教育学者,临终前要为学生解决关于人生、亲人、生死的惑、好像要利用最后的时间栽培学生。这样的关于“伟大”的理解,我觉得不完全。

 一种我所理解的解释是,每一次见面对莫利来说都是与生命告别的一次拥抱。他知道他自己的身体在数秒,每见一次面他离死亡就更靠近,就像他在练习的呼吸越来越短。所以也许这个见面,也是一种倒计时的方式,让他自己能够感受到生命在进行,同时在流逝这件事情。



@匿名:

我看过原著,然后抱着“探讨生死的哲学”的态度来看这出剧,看完之后却感觉很有落差。在莫利走向死亡这个过程中,话剧里加入了很多诙谐幽默的元素,这样的呈现方式会不会减少了一种“死亡”本身的肃穆和庄严感?还是说这些欢笑的部分,其实更能烘托结局的悲伤?

@金士杰:

对,其实透过这样的欢笑,它展现的东西不是离题、不是减压,它反而是要更聚焦在我们不忍触碰的那个主题。我们必须承认“死亡”这个话题不是一个平凡人可以正正面面直视的一个话题,没有一个人敢拍胸脯说这个事是我准备好的。其实戏的一开始,我们就说了主题“不会说再见"。

我的第一句台词是“你要到哪去?你连再见都不说一声就偷偷摸摸告别你读了四年的大学?”米奇他不会说再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米奇。

另外至于那个诙谐,其实原剧本当中是有的。要知道这个剧本的创作者是一个编剧和另外一个人,他叫做米奇。剧本里添加的内容或者桥段,米奇是会点头或者摇头的,现在的诙谐也是需要更好的展开对主题的探讨,而不是在离题。


@ 悠!:

我是金老师的粉丝,专门为了金老师来看这个剧。我感觉金老师的台词有一个特点,就是您演任何人物,讲台词都带有一种金氏特色,说话就会有连字、吞音,语言风格一听就是金老师。这个特点,是金老师您特意保持的吗?

@金士杰:

这应该是一种个人习惯吧,还有就是我是喜欢每一位演员保留一部分自己的本色,然后当然在本色之上会留余地、空间来结合角色做出调整。有的角色你会把自己藏起来多一点,要做更多的变化跟调整,有时候也会保有一些自己的本色。

另外《星期二》这个剧,我们很希望它呈献给观众的感觉是像一个真实的纪录片一样,在记录莫利临终前和学生米奇的互动与对话。我们希望观众在看我们的时候,就像是在窗口偷窥这两个人,偷听这两个人的私密对话。所以我们用更自然的方式来说台词,如果戏剧性太强,可能会破坏这种纪录片的感觉,破坏的场景的私密性。



卜学亮  Q&A卜学亮(饰演剧中米奇.爱尔邦)外号阿亮,为台湾综艺界人物。1965年7月11日生于台湾,演员、歌手。祖籍湖北省襄阳。淡江大学毕业。1987年,步入演艺圈,1988年参加华视《TV新秀争霸站》节目。发行专辑《我爱阿亮》获得“最佳年度歌曲奖”,1994年为《超级星期天》的固定主持班底,2003年12月主持综艺节目《命运很奇妙》。2004年第一次拍摄电影《五月之恋》,饰演了导游小林一角。


@穿错衣服的季节: 

我很好奇,你还是会真哭吗?每一次演出都会真哭吗?

@卜学亮:

是真的,我是会真的哭。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会担心说“哎呀今天会不会哭不出来,那要怎么办?” 可是随着自己慢慢与“米奇”互相越来越了解,越来越贴近,到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不是说为了“真哭”而哭,而是这件事它就是会发生。当情景到了那样一个时刻,我会真实地看到即将离开的莫利,会真实地感受到内心的难过、不舍......会真实地流泪。我现在几乎完全不会想关于哭这个问题,因为它就是会自然地发生。



@西村扛把子:

我感觉到《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这出剧里很多语言表达是偏台湾的语言风格,包括卜老师说台词有比较重的台湾腔,所以我作为大陆观众会感到语言习惯不太一样,有时候会觉得略微跳戏。主创们会想要根据不同地域的观众口味来修改语言表达吗?或者说主创觉得这样反而会伤害原剧本?

@卜学亮:

其实在一些用语上,我们已经有因为在内地演出调整成内地较熟悉的说法,但腔调我也明白会让部份观众觉得怪,毕竟我在台湾土生土长,硬是让自己字正腔圆,反倒是不知道怎么说话 了。

也还好有些内地观众给了些正面的鼓励,导演在剧本上的人名地名,也依旧用原著的中文翻译,在选角和排戏时,导演也表达了要我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口音。总之,我再加油~希望能让观戏的朋友,看着看着能认同米奇就是这口音、就是这样讲话。


@匿名:

我听说两位老师常常在演出之后会聚在一起讨论各自在这出剧的表演, 然后继续修改、打磨的自己的表演。我是第一次看这个剧,所以很好奇:有没有您印象比较深刻的,对哪句台词或者哪个情景的演法作出什么样的调整,让你们饰演的人物更加传神、更加触动观众?

@卜学亮: 

台上的互动没预设和安排, 总是会在每一场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毕竟每一场都是独一无二也无法百分百复制的演出!我总是提醒自己不忘初衷,每一场都要有第一场演出时的那种期待、慎重、尊敬。

至于这剧中的台词能触动观众是哪个课题?哪个片段?绝对是因人而异,对我也是一样,对我而言,我已经无法挑出所谓的印象深刻或者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动作或者台词。

某一刻忽然特别的有感触,某瞬间心里就特别的荡漾,总是在不同的每一场演出中不预期地就发生了。




剧情简介        没有学分的一门课,最深刻的生命对话。  一位体育专栏作家米奇毕业16年后,在自己的许多理想中迷失了自我。偶然从电视上看见大学时期的教授莫利,当时莫利罹患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简称「ALS」俗称「渐冻人」),无药可医,只剩下最后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存活,米奇决定启程与教授相见……  莫利利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把自己的生命经验与感动教授给这位世故冷漠、追求物质的学生米奇。14个星期二的时间,一连串生命的对话……  这一门课没有课本,也没有阅读书单,可是谈到的题目可就多了,爱情、工作、家庭、小区、宽恕、老年……还有死亡。这门课在星期二,只有一个学生……  教授与学生星期二的相约,展开一场又一场「既幽默又触动人心」的生命对谈…

名家推荐
节目主持人·作家蔡康永  这出戏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那就是教授说:死亡并不是一个肮脏的字眼。对于中国人来讲谈起死亡似乎是非常的忌讳,这出戏告诉我们,我们应该练习面对死亡。这样你的一生才会有意义。
著名导演·宁浩  金士杰老师的表演非常精准。两个人的戏很难弄,导演对剧作极简的处理我很喜欢。整部戏以精巧的方式,达到了一个比较深的位置。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阿丘  快餐化的戏剧演出市场,让大家已经习惯了有热点有段子有调侃映射的一味迎合当下趣味的话剧,却突然被清淡朴实简单感动得手足无措... 知名编剧、策划人·史航  原书我不甚感动,但金宝阿亮将一个瘪气球吹涨了,好圆满。患渐冻症的教授如年老的摩菲斯特,被老对手上帝一处处点穴,但他还是要善用最后时光,教唆阿亮那位自以为是的青年浮士德,如何去品尝人生的晨露。我们凡人会哭,摩菲斯特始终在微笑。 演员·柯蓝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是温润的,演员的魅力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洋溢在空气中不经意地挑拨着观众的情绪。关于爱关于死亡这些永恒的话题总得提醒自己要随时做好准备,希望到必须面对的时候我也可以拉着爱的人的手坦然面对。
歌坛巨星·蔡琴       卜学亮的深度在这出戏里,平实的流露出来;他就像水, 金士杰是条会游的鱼,二者缺一不可!!

台湾果陀剧场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演出日期

2018年8月30日-9月1日  19:30

9月2日  14:30

演出时长 

 150分钟(含中场休息20分钟)

演出票价

880/680/480/380/280/180 元

演出地点

北京保利剧院

出行提示

因保利大厦车位有限及高峰时期容易堵车,

为不影响您准时观演,建议您地铁出行,

2号线东四十条站B口往北30米即到保利剧院。


此场演出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1.2米以上儿童请凭票入场。


选座、购票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或者登陆北京保利剧院官网:blpw.polyt.cn


近  期  好  戏

(点击海报,即可查看)





保利剧院官方微博


所有演出资讯抢先看

第一时间获得演出开票信息

各种福利活动

长按二维码即可识别关注

还等什么呢

一起加入到保利剧院大家庭吧!

保利剧院官方网站:blpw.poly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