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剧评分享 | “能在十六岁的年纪里看到这部作品,我好荣幸。”

有奖征集的剧院君 保利剧院订阅号 2019-10-18

《聊斋》剧评:「Why We Chat」

提问下的二十四个疑问与思考

文 | ailuwaiwai

作者简介:ailuwaiwai,小屁孩儿。


想起第一次写「红楼梦」的观后感的强迫,「心之侦探」的迷茫,到后来「彼得潘」的由内而发,再到如今的聊斋已经是四个年头了,这或许也算是我这个小屁孩的一种「成长」。


「成长」贯穿近两年林导的作品,彼得潘的男孩到男人,聊斋的爱情双方,成长是从「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想懂你」到「懂得自己」亦或是「与时间say goodbye」。


开场的媒体影像与两人的肢体表演,林导这次的舞台设计颇具ivo的观念与风格,看过欧洲很远,剧场很近的讲座后,从去年的彼得潘,到如今的聊斋,影像的运用如此突出,太感谢那次的林导愿意把自己的这么多私货和观众分享,打开了我爱上实验戏剧的大门。


 ▲ 林奕华导演近照 摄影:张博然


以下的很多都是看的时候在黑暗中拿小笔记本记下的疑惑与有趣的部分,希望没有妄自揣测。


1.叶丽嘉扮情妇的飘飘白色连衣裙好像梦露一样。


2.侍者:「如果当初选择走楼梯的话,上楼就是了」。电梯是广义上的「捷径」,寻找捷径的过程中已经麻木,忘记了最真实的「最短距离」是什么。


3.当代女人的生命中唯二的两个「变数」:老公和孩子。


4.先后两段蒲先生和胡小姐的婚外情,对象是情妇与小鲜肉,实际上脑内出现的却是对方的身影。


5.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斋聊中胡小姐的宗旨。



6.为什么要伸手指才可以打开房间的门?


7.学习不去比较——蒲


   时间对了两情相悦,时间错了一厢情愿——胡


8.「一个女生可以留的液体,都在这个房间流光了」液体是什么?是血?是体液?抑或是眼泪?


9.蒲先生误入女记者房间,那段的舞台效果,背景牆是橘色的灯光,女记者的脸清晰可见,蒲先生却是纯黑的剪影(与jan的风格相似)。


10.吊灯泡的道具第一次出现:随著吊灯的摇摆,拉近了蒲先生和女记者的暧昧关系,第二次出现很有趣:吊灯作为胡小姐偷看蒲先生手机时的照明光源。



11.蒲先生和胡小姐真的是一见钟情吗?还是本来胡小姐就是蒲先生自己?蒲先生自己设计出了胡小姐这个程序(很像之前问过导演对Eilo和Oliver之间的疑惑,「我是爱他,还是想,我就是他?」「有时我觉得他比我更想我自己)。我们的爱人,都是精心挑选,幻想中最完美的那个自己。


12.母女是世界上最相像的两个人,女儿注定要有一天变成妈妈,走妈妈原来的路,正如胡小姐和妈妈一样。


13.而儿子的先天「恋母情结」和母亲彼此互通,生理上的相似性会使父亲变为儿子的榜样,但是为何儿子说「跟爸在一起比较自然的时候」手都没有真正的搭到肩膀。


14.「没有离开,只是不来」母亲总是有太多的幻想,以至于在孩子还未出生就把一生的路都来回来去的想了千千万万遍,而儿子却根本没有活到理想的二十一岁,他的坎在出生那刻,就没有迈过。



15.「我以为我来,他来,你来,都是为了成长这件事,可是现在你不来了,我好像没有留下的理由,我好像必须要离开…」这段真是动情文字,看的时候一度泪目。我们对未来人生的潇洒规划,妈妈也曾有过,甚至更甚,然后我们出现,她的人生轨迹好像也随之改变,我们变成了她留下来的理由,正如前面的第二个「变数」。


16.「她还没有修炼好」——胡妈妈是个凡人,胡小姐修炼成仙却抓不住真爱。


17.看到傲慢的侍者对蒲先生说客房淮备好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回忆都在等客房的时间中发生,时间并非因果。


18.蒲先=狐仙?剧本中写的还是蒲先生,但那天演员口中说的确实是蒲先呀 「我终于有自己的房间了」男人逃离家庭后第一个想到的却是这个,可怜又可悲。


19.胡小姐与情妇的对话,台词交结在一起,此刻的二人既是妻子又是情妇。我想到了《失乐园》。妻子和情妇有什么不同呢?她们相生存在,妻子的最大报复是让情妇成为下一任妻子,只有逃离婚姻才能解决这个永恒的问题。



20.婚礼变奏曲与婚纱的束缚。


21.女人与男人的区别:女人不离开的理由是孩子:孩子夭折了,人生也随之结束。男人的理由是事业,蒲先生写过一本书后,灵感倾注其中,再无佳作,生活也随之消失。


22.瀑布的投影出现在前任与胡小姐的纠葛处,两人一前一后(这时的瀑布多像ivo在obsession结尾中的布景呀)。


23.爸爸叫儿子摔角的电子游戏,夫妻打了起来,此时的手柄却是由儿子控制。


24.在“不要比较”与“时间”中,胡小姐说的答案是“没关系”,蒲先生说答案是“我们回家吧”。胡小姐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消除了顾忌与迷惘,他们也终于“懂”了。


25.「世界太虚幻,只有死亡最实际」谢幕时的张姐对观众们说:「希望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这场戏能够带给你们一些真实」。


每次看非常林奕华的戏都是在初冬,将近四个小时,其实很长,却好像一场梦做完,要靠走出剧院的寒风才好把人拉回现实中。戏剧是虚幻的,却好像比生活还要真实,在虚幻的生活中,林奕华的戏彷彿是一个通气孔,一期一会的,最真实的「虚幻」。


「观剧笔记」《犹太城》

文 | 琅小珆

作者简介:琅小珆,闲散度平生。

从大连到北京,再到临时起意的郑州

这部时长约210分钟的作品,我已经实打实的看了五遍

而距离大连首场已经过去半月,我终于决定写些什么

为了留下更多无法用文字定义和表达的

内心有千万种情绪,但写的杂乱无章


记得多年前自己的独立思想刚刚萌芽的时候,与几位挚友们闲聊时有提到过一个话题,“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今天会干什么?”


我脱口而出,“既然大家明天都会死,那我就该干嘛干嘛吧。”


在大连看完首场《犹太城》的演出后,我脑海中突然想起了那个同样有着海风和星光的夜,脑海中莫名其妙的联想到这部作品,以及城中的那些人们。



《犹太城》,讲述了在二战犹太人大屠杀时期的立陶宛,一座犹太城中朝不保夕看不到明天的人们,如何在诸般炼狱中高贵的、怀揣着对生命的尊重的活着的故事。


而人间众生百态也就此在犹太城中展开,比起凶年中清一色的夯实、穷苦、无望、消极的国族,苦难炼狱中的犹太城却更像是个万花筒般容纳世间万象的人间,有工厂厂长,有小偷、杀人犯,有劳劳碌碌混日子的人,也有,那群艺术家们。


战士用刀枪杀死敌人的肉身,医护人员用双手创造生的机会,这群艺术家们用自己的乐器,歌喉与曼妙的身姿,形成了一道无形的盾,抵挡在人,城与民族千疮百孔的自尊骄傲,和难以回避的伤痛与恨外。


那是属于他们的抗争。



在本被敌人们“期望着”无望度日的日子里,那群从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朝不保夕的艺术家们,开始了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的自我拯救与反抗。


在那样的修罗场中,他们意志坚定饱受屈辱的“苟活”着,或许比死去更难。可那群人,坚持到了他们“不能继续活下去”为止,坚持到了他们的最后一场演出结束为止。


在《犹太城》中,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不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地点,而是似乎真实在眼前的过往。那些真实存在过的人们,在后世为之胆颤寒栗的时代中,却在无望中创造出希望,尊重每一秒他们所拥有的时间。而故事中的那些人,鲜活的让我几乎从一开始便热泪盈眶。


无论是犹太城警察总长金斯的矛盾与挣扎,以留下更多犹太血脉而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人的生命时的痛苦,承受着同族人的非议与不解的同时,不得不为了全城人的生命与纳粹周旋。



还是犹太剧团团长斯鲁力克,用小木偶丽娜,聪明的也是最大限度的表达出他的反抗。他对哈亚炽热却深藏于心委婉不露的爱,使得他最终默许了哈亚的离开,而他在哈亚离开后的抽泣与那只口琴,便是最好的证明。


韦斯科夫,不折不扣的商人,他来自于犹太血脉中的聪明和投机的眼光,使得他成为犹太城中最富有的人。他游走在犹太人与纳粹之间,却最终选择了自己的利益。他渐渐被钱所揭露出的骄傲,让他忘记了自己的“渺小”。他更像是基特尔和金斯手中的一枚棋子,到无用时,或该被放弃以顾大局时,他便被轻轻一丢,弃之不顾。


还有记录下犹太城中所发生的一切的图书馆馆长克鲁克。他对于“墓地不能演戏”的坚持,来源于他所接受的教育与道德。可在战争年代,在那样的乱世凶年,他所提倡与坚持的,几乎不堪一击。


还有哈亚,还有乌玛,还有太多太多太多的人们一起,有了犹太城中的种种。有善有恶,有周旋有取舍,有喜怒哀乐,有坚守与反抗。更有了生活。


我好爱那一地的玫瑰花瓣


走出剧场后,内心的震撼可能只能用难以平复的抽泣来表达。百般滋味从心中蔓延开来,无论是大至民族家国,小到男女情爱,《犹太城》所由至深处表达的,其实难以言说,更难以落字于纸笔。只能静静思考,然后将感受化为感悟,落于往后的漫长岁月中。


而那份至深的对于生命的尊重,于我心上重重一击。我在第一次走出剧场后自问:是不是我之前太过于轻视生命?或者是不是因为我享有看似“无尽”地时间和生命,所以我并不尊重它,认为它来的理所应当或者,甚至多余?是否因为我的那份不尊重,所以说会把“死”挂在嘴边?    


能在十六岁的年纪里看到这部作品,我好荣幸。



#雕刻时光的分享# 芭蕾舞《白毛女》

文 | 小佛搞特

作者简介:小佛搞特,女,北京市作协成员,满脑袋黄色废料,一肚子破铜烂铁,贪图享乐的物质范儿。


风,吹走了谁的影子,吹过了谁背后的伤。


恍惚中飘扬而起的味道,夹杂着雪的颗粒,漫天的游走,舞动自己的故事,白色的景是洗涤的镜,铺天盖地的渲染着这个世界,清澈了所有的杂质,还有心底的诸多情绪。那里还留有最后一丝的炫彩,波光粼粼的泛起,那是希望的光芒。


带着期待的心情走进保利剧院,观看了这场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的演出《白毛女》,可以说,不虚此行。



早前在看与不看之间是纠结过的,名头很多,氛围很大,实际的状况却不知晓。想着主演森下洋子女士已经七十岁的高龄,在一场完整持续的演出中所需要的坚持,总有一种特别的小心翼翼。仿佛珍视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去面对,但一场演出真的看下来了,才会发觉,最好的尊重,就是去认真欣赏。


有些人的技术大概已经是炉火纯青了,但是与我无关,因为我不懂。可能有时候就算技术上完全不懂,也能看出一场演出的精彩与否,这都不重要了。大概对于观剧人来说,最大的幸福是,我坐在舞台下,和舞台上的你,一起喜一起忧,一起痛苦一起幸福,我与你感同身受,因为你就是你,而那个时刻,我也是你。



被深深打动的,都是细腻的部分,而细腻,是用心的缘故。


整场芭蕾舞的感受是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演出一开场,先是给了我一个惊。聚集的人群演绎着广场的民众,让氛围一下子打开了,但是刻意的表演性带起了往事的回忆,有一瞬间我惊异在整体的某种夸张性演出上,今日竟然还能有幸再见,而所谓夸张,有时是一种表现,有时是一种尽力。但在观演的习惯性上,我还接受的有些迟疑。


剧情的推动带起来了流畅的表达,每一个步骤都是浓缩的精华,没有拉长阵线的重复进行,没有刻意炫技的枝节添加,每一次进行都是珍贵的,独一无二的表达,是需求里的必需品,没有浪费精力在无谓的过程里,这种简洁利索首先就让人舒服。



更喜欢的是群演和群舞的各种设计。很多时候,当场景性质的舞蹈进行的时候,除了芭蕾舞形式的表达之外,从故事的表演性来说,其实都是相对有一点夸张的类型。比如在剧中,黄世仁派出人手去偷袭杨白劳家抓人,所有演员的演绎其实演的更好过跳的表达,但是也因此所有的表现都有一种很夸张的感觉,甚至在他们出场开始包围房子的时候,我看着那黑压压的背影,竟然想起了斧头帮的感觉。再比如,黄世仁及其母亲的妆容,夸张得很,把坏人的调性世界刻在了脸上,这么设计的表达,在国内的演出里就算是话剧舞台也不是太多,还多为喜剧,但是在芭蕾舞的舞台上,当众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舞蹈之上的时候,演绎的风头却一点也不肯弱下来。这些设计,初见时惊异,感受一阵子之后却是感动。有种久别重逢的遇见感,仿佛时日已经过去许久,终于有幸再见,竟然还有了些美好。


在黄世仁派人去争抢喜儿的那一段里,舞台的故事衬托着众人的表现,热烈又收敛,很自由的讲述和表达,一直在放开,可是转瞬间的悲哀到来,一切又寂静无声的掩盖了痛苦。这并不是淡淡的伤感,而是所有的情绪都在肢体和故事里,大起大落的挣扎着,最后一切归于平静,瞥见痛苦的开始。那段舞,着实喜欢。



在松山芭蕾舞团的节目单介绍上,对于解放军有一个特定的使用词,亲人。“亲人们的到来”,这样的亲切词,大概这些年来,我是第一次看见吧,原以为会有些矫情,没想到读了几遍,心一暖,竟然是那么的感动。多少年来被尘封的感情,在某一刻任人唤醒。而解放军的那段广场上的舞蹈,就是更是吸引人了。大概也是有些样板戏是调子,看下去似曾相识,又许久未见,只会觉得深深沉迷,早已经忘记到底理论是什么,技术又是什么。


关于剧中的另外一个戏份颇多的角色张嫂,后来看介绍说是86岁的女演员大胡静子,86岁的感觉也是丝毫不见,只是在知道这个信息的时候,特别感慨。人在一件事情上付出了多少也许不可一下子看到,但是总有一天会让所有的成果归于一起,望见最灿烂的表现的。



当森下洋子还是喜儿的时候,很多演绎的部分确实挺耐看的,但是当森下洋子变成白毛女之后,很多舞蹈和表演的部分几乎都是让人惊喜的和美好的,包括白毛女的独舞部分,表现都很感人。而当成为解放军的大春找到白毛女,把她抱在怀里的时候,那种感动,大概是一种无尽的想念,丝丝拉拉的扯出前尘往事的痛,一下子涌上了心头。爱情会不会真的这么伟大,我不知道,但是舞台上的爱,温暖了一颗苍凉野性的心,我们肉眼可见。当白毛女看见黄世仁的时候,那段舞真是有种莫名的惨烈感,让人不忍形容,抬眼看见舞台都觉得痛苦异常深刻。这重要的不止是剧情,还有表演者代入感,唯有带入的心,才能参透其中的苦,把痛过的心,未愈的伤,又撕裂成鲜红的怒诉,在一瞬间爆发出来。


大概是可以让人泪流满面的演出吧,因为久违不见的惨烈,化作了一种深刻,轻轻的抚了我一脸。


泪,闻声而出。



那些精美的道具,用心的设计,萌中带萌的小茅屋,分离设计的各种可爱,漫天飞雪的珠光玉帘,斧头劈下的道具分裂,都让日系的萌,在原本严肃的芭蕾舞台上成为了一种特有的美好。绝不浪费一点力气,又不留一丝遗憾,这大概就是松山芭蕾舞团的最好诠释吧。


隔着舞台上下的距离,我看见挥舞双手的告别,和遥远期待的友好。


白雪茫茫,银发飘扬。


转过身,我们也还会再见的。



不错过好戏,

不虚度光阴。

在剧场看到好戏之后,

你会用文字记录下你的感受吗?


接下来,北京保利剧院   

还会给大家带来众多精彩演出:


剧场史诗《如梦之梦》

赖声川编剧、导演

许晴、卢燕、胡歌、孙强、谭卓、徐堰铃、赖梵耘、闫楠等主演


 TAP DOGS《踢踏狗》

澳大利亚国宝级踢踏舞剧

轻松幽默、狂舞湿身、荷尔蒙爆发!


《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管弦乐团2019北京新年音乐会》

全球唯一由施特劳斯家族成立的乐团

三度来京,带来最“原汁原味"的新年音乐会!


也希望您在观剧后多多投稿!

形式不限,字数不限,

只要是你的有感而发,

我们都由衷接受,并且有好礼相送!

(本期三位剧评观众,将分别获得TAP DOGS《踢踏狗》演出票一张。在此非常感谢TAP DOGS《踢踏狗》的大力支持,选座购票请点击阅读原文)


剧评须知


基本要求

凡在北京保利剧院观看的演出均可参与征集 


内容形式

文字、图文、音频、视频形式皆可,形式不限,字数不限

(也可以将您在微博、豆瓣和微信朋友圈的观后感截图发给我们) 


上传渠道

1.将剧评评发送邮件至bjyw@polytheatre.com

2.将剧评以留言形式发送至保利剧院订阅号后台,或者本文留言区


获奖通知

上传时请注明姓名及联系方式(电话),以便工作人员与您取得联系 


奖品细则

该活动长期有效,剧院将根据时间进程更新奖品内容,具体奖品将在订阅号及官方微博定期更新公示



选座、购票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或者登陆北京保利剧院官网:blpw.polyt.cn


近  期  好  戏

(点击海报,即可查看)






保利剧院官方微博


所有演出资讯抢先看

第一时间获得演出开票信息

各种福利活动

(长按二维码即可识别关注)

还等什么呢

一起加入到保利剧院大家庭吧!

保利剧院官方网站:blpw.poly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