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明花开香满城——鄂前旗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侧记

2017-11-17 鄂托克前旗发布

  如今漫步鄂前旗街头,广场、公园绿地环境优美,市民悠然自得;交通路口、斑马线上的文明已经成为常态;单位、社区里处处有“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文明礼仪、读书学习、勤俭节约之风深入人心……

2011年鄂前旗吹响了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号角,从此,全旗上下同心协力,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迈开了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文明创建热潮,先后成功荣获“自治区园林旗、自治区级文明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城市、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2017年11月喜报传来鄂前旗成功评选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全旗上下沸腾了,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老百姓都沉浸在“创成”的喜悦中。捧回“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这份荣誉,是对鄂前旗7万人民共商共建共治文明城市的最大肯定,让鄂前旗这座城市处处闪耀文明之光,也让文明风尚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液。

“文明创建”让老百姓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鄂前旗把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纳入了全旗“十三五”发展规划,列入了旗委、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根据创建工作总体要求,制定年度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常态化管理办法,明确了创建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通过组织召开动员大会、推进大会和旗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集中精力抓进度、促落实,做到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同时,将镇区分为117个创城责任区,全面实行了县级领导所在部门统筹负责,旗直部门包片负责,嘎查村、社区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起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责任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形成了旗、镇、嘎查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创建格局。

“前两年放假回来没有这么多的体育场所,这次回来让我大开眼界,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等运动场所给我们提供了特别好的运动环境,鄂前旗的变化太大了”正在体育场打篮球的鄂前旗籍大学生唐克斯自豪的说。

鄂前旗把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作为创城风向标,从强健城市“筋骨”做起,在镇区,累计投入3亿元,重点实施了涉及市政基础、公共设施、社区服务等“六大工程”,建设了全民健身中心羽乒馆和游泳馆,开通了覆盖镇区和镇郊结合部的4条公交线路,改造街路8条,改建水冲式厕所123座,硬化平房区和背街小巷35万平方米,窗口单位和公共场所全部设置了无障碍通道,敖镇镇区7个社区全部配齐了标准化便民服务大厅、警务室、卫生室、活动室、阅览室等硬件设施,居民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便利。在农村牧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14.6亿元,全面改善了农村牧区水、电、路、讯、住房等基础保障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条件,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了一批环卫设施,建立了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优化了发展环境,提升了发展层次和水平。

连续三年,全旗财政80%用于民生。不遗忘一个百姓,不漏掉一个百姓,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成为鄂前旗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好注脚。

“文明基因”根植每个人的血液

“我2014年毕业后就开了一家面包店,一直以来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早餐、热水和休息场所希望能帮助到他们,后来为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自己成立了马兰花志愿者协会,带领志愿者走进敬老院等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通过志愿活动的开展带动更多的人加入了我们的队伍,目前志愿者已达到近300人”自治区级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白羽高兴的说。

先进典型是社会的楷模。树立一个先进典型,就树起了一面旗帜,确立了一种导向。鄂前旗深入开展了“闩整人家”“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农牧民”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选树各类文明典型1200多例,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00多人被评为自治区、市、旗道德模范。一个人带动一个群体,辐射一个行业,影响整个社会。同时鄂前旗围绕提升城乡居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素养,创新实施了“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德善草原·大美前旗”社会治理工程和“智慧党建”工程,深入开展了乡风文明大行动、全民阅读活动等主题活动,建设了一批“家庭图书馆”“草原书屋”和传统美德展示长廊;在84个嘎查村(社区)全部建立了善行义举榜、村规民约,成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崇尚道德、崇尚文明、爱心奉献”在鄂前旗大地蔚然成风。

 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需要典型来支撑,更需要全面提升文明意识,人人都“动起来”。鄂前旗按照“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原则,运用新闻、社会、网络、培训宣讲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先后组织开展创城宣讲、干部轮训460多场次,打造了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喷制设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公益广告墙8000多平方米,在各镇主要街道、小区等人口密集地区安装公益广告灯箱、宣传栏(架)3000多个。并协调各窗口行业、各单位的LED显示屏和出租车后置显示屏,长期滚动播放各类公益广告,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成立了鄂前旗志愿者协会,建设了10个志愿服务站点,组建了30支、600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大街小巷开展文明劝导、入户宣传等活动,发放各类宣传品4.2万个。同时,在鄂前旗电视台、今日鄂前旗等媒体上开辟了专题专栏,开设了“文明眼”随手拍等曝光平台;建立了“创城啄木鸟”微信群,搭建起了干部群众参与创城、监督创建的互动平台,形成了人人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创建工作的群众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显著提升。    

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鄂前旗人用不同方式参与创城,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支持,举全旗之力,集全旗之智,决战决胜的创城氛围。

在此过程中,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细微之处见文明,拾金不昧、温馨提示、随手拾起脚下垃圾的文明行为处处可见。在鄂前旗,“文明”已不再局限于道路的整洁,村庄的秀美,而是辐射到方方面面,从一件文明事向文明户、文明社区、文明街道、文明城市延伸。在鄂前旗,文明基因已植入每一个人的血液。

让创城成为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

创城,荣誉与责任同在,压力与挑战并存。曾有市民笑谈“真不希望这次能‘创'上”。原因是在创城中尝到甜头的市民,担心创城后,城市建设和管理又回到老样子。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文明创建是一个永不停步、永无止境的过程。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一荣誉至关重要,但拿‘全国文明城市’这块牌子绝对不是最终目的。鄂前旗早已将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长效机制作为基本要求实施,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创建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出台了《鄂托克前旗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常态化管理办法》。严格落实了督查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创城指挥部、纪检、组织、党政督查室等多部门对创城工作进行了常态化督查。

如今的鄂前旗,城乡文明程度稳步提升,市民素质显著提高,文明让“德善草原 大美前旗”更加光彩夺目。(张桂福)

猜你喜欢

自治区宣讲团在我市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鄂前旗财政局积极做好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工作

鄂前旗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局开展“三项教育”提升干部素养

编辑:张芝莉

总编辑:张桂福

关注我   你的眼睛会怀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