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艺公社 || “非遗”传承暑期大课堂招生!跟着这位可爱大叔学国学

2017-06-06 生活日报


“非遗”暑期传承大课堂启动



生活日报联合济南市旅游协会传统手工艺人分会,筹备已久的“非遗”暑期传承大课堂,即日起招生工作启动了。


咨询电话(微信):15205314963。可添加微信,加入群聊了解详情。


“非遗”传承暑期大课堂报名链接



1、“大课堂”共设皮影戏、泥塑、面塑、烙画、国学启蒙、剪纸、布艺、纸艺、结艺等九大课程。九门课程分为三期进行,详情见图表。


2、授课老师是“非遗”名家。比如“非遗”泥塑传承人薄自洋父子、“非遗”济南皮影戏传承人李娟等。


3、每门课15天(30个课时)。所有课程,学员均可交叉学习,但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30个课时。


4、招收8-14岁中小学生,每名学生学费1500元。家长报名陪学,学费半价。


5、学习地址:百花洲。


6、学习结束后,学生可成为传统手工艺人协会少儿部会员,参与协会所有活动。作品可在百花洲历下非遗馆展览、售卖,也可自己带走。



第一期:7月10日至7月24日(暂定)


老师课程成就时间
薄子洋父子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上午
王华南面塑面塑艺术世家,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2013中国(山东)第十届艺术节获金奖下午
郭文选国学启蒙多年致力于国学研究与推广,济南正元堂发起人。晚上


第二期:7月25日至8月8日(暂定)


老师
课程成就时间
李娟(点击可查看她的报道)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皮影戏传承人 上午
王涛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下午
王学兴烙画济南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山东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晚上


第三期:8月9日至8月23日


老师课程成就时间
范道玲(点击可查看她的报道)布艺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布艺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被济南市民俗旅游文化产业协会、济南市民俗艺术馆授予“济南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上午
胡立华结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结艺传承人下午
李媛纸艺九畹美术工作室创始人之一晚上


本期人物:郭文选


在南部山区一个村子里

有一个非常普通的院落

从门外看与其他农家院似乎没什么不同


灰色水泥墙红色门楼


对面是山头和田地


不过,就是这样一座院落

承载一个人的国学传承梦


他就是郭文选

一个可爱的大叔


郭文选和他的学生。


其实,只要走进大门

就会发现这里别有一番天地

根本不是一个普通农家院

处处都透着院落主人的追求和个性



这里其实并不是郭文选的家

而是他租来农家院改造成的传统文化传承据点

他给这个院子取名叫“正元堂”

“三经六卷择其正,千宗万法终归元。”



说起郭文选与传统国学

故事其实很多


他是地地道道济南人

初中时就喜欢研究传统文化

有次学校开运动会

其他同学都写“红旗飘展”“花儿少年”

他却写了一首别有韵致的小诗


1996年,对传统文化着迷的24岁的郭文选

开始尝试玩起网络文学

写了一部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

但这终究不能提供一份正当工作


郭文选精通葫芦压花技艺。


为了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坚持了两年后,他妥协了

开始在一家药企工作

在医药行业一干就干了10年

一直干到2008年

中间有三年还自己当老板开了公司


郭文选说

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不忘初心


无论事业发展多么顺当

郭文选却一直没有忘记当年的梦想和追求

郭文选在“正元堂”自己动手搭建的草庐。


2008年,他终于放弃自己的企业

离开了干了十年的医药行业

远赴常州和一个朋友合作

开始从事他梦寐以求的传统文化工作


他和朋友花巨资打造了一个传统文化驿站

取名叫“隋唐演义”


这是一个复活传统生活方式的一个地方

里面所有人都穿着古装

一言一行都遵循传统礼仪


郭文选说,他当时有些极端也过于理想化

他本是想把传统文化精髓用生活化方式表现

但实际情况是难以被人接受


“隋唐演义”传统文化驿馆做了三年

2011年,郭文选终于支撑不下去了


无奈之下

他只好又回到原来的药企

担任总经理一职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

郭文选一直在自我检讨

也一直在自我学习



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过程

经过一次失败之后

郭文选终于明白

传统文化虽好

但传承需要讲究方法


2013年,经过万全准备

郭文选辞去总经理职务

又和朋友一起干起了文化传承

也有就有了今天的“正元堂”



下面是郭文选的教学理念








当前社会上各类补习班、技艺班、夏令营,乱花迷眼,完美的说辞及纯商业化的流程之下,是粗糙的本质内涵,多数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家长临时添加和更改项目。


正元堂在长期的国学研究实践中发现,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应该是综合性的、实事求是的、引导与控制并行的。


何为综合性?举例说明:比如学琴,脱离开文化、历史的学习、当时大背景的了解,如何能弹好一首古曲?比如书画,脱离开筑基的笔墨练习、胸怀气质的培养,如何能写画出磅礴之味?所以,学习应该是综合的、袍带式的,其间相互佐证。


三经六卷择其正,千宗万法终归元。


我们追求,在治学和本堂所从事的专业(木雕、蛋雕、石刻、葫芦押花等)技艺上的正本归元。所谓正本归元,即是不投机取巧、不自欺不欺人,我们把从我们的师长那里所传承来的,传统技艺的方法和学问,规规矩矩实事求是的,尽己所能毫无保留的传承下去。以求治学习艺能不因利益私欲而偏离根本,使之归于本元。使我辈所承载的文化和技艺不被曲解和迷失。


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都希望孩子成才。但现实是,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马云。实事求是、因材 施教才是客观正确的做法。


那么如何才能因材施教?首先孩子成长期表现出的是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会瞬间即逝,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就送其去学画,一但开始系统学习并有了强制性的要求、期望时,会发现 ,孩子的兴趣“清零”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发现错误和引导错误”。


在客观世界里,离开他律就不存在自律(比如酒驾)。只有系统、长期的通过他律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深入,深入形成喜爱。而多数人,都倒在了他律的过程之中。


发现孩子的特点,并通过有效严谨的发放将其持续下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天才不可复制和强求。但是!匠心、恒心、健康的心,却是可以通过科学正确的 方式来培养的,“临界点”之内的进步和成长是都可以实现的。在少儿筑基、开蒙时期的学习成长有时是安静而平静的,甚至是枯燥的。正所谓“无 声处听惊雷”,斯言甚善。


我们不一定能培养出万中无一的艺术家,但至少是能 培养出一个修养气质和专业兼具的人才。


技艺和治学本身是枯燥的,少儿的筑基也是严谨的,对于家长的诉求,我们有着深刻的理解,因为本身我们也是家长。暑假是一个长 假期,对孩子在学业休息的这段时间,如何安排是家长们经常冥思苦想的事情。 


我们能做到的是:通过30课时的学习生活,孩子的综合能力大大提高,孩子的专长特点得以显现,孩子的阅读、写画、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孩子对蒙学及诸多传统技艺有了启蒙认知。


我们是专业的、严谨的、综合的,在这里学习掌握的一切都可以和未来所学无缝对接。





编辑

 荆鹏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