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杂志的专栏作者出书啦,同时也要送书!
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来自《旅行家》杂志作者出版的书籍。在旅行变得如此容易的今天,这些文章在当代中国的旅行文本中仍是罕见而珍贵的。他们总能够在文字中建造一座座宫殿,引出更磅礴的世界,也令人反观自己的旅行。
游记服务于思想,和世界的现实状况相关。愿这些书籍能给予读者以兴奋、思考,以及对于世界与自我这一亘古话题源源不断的求索。
作者:齐栋
▼
齐栋
摄影师、作家
齐栋是个彻头彻尾的火车迷,2017年他开始在《旅行家》杂志开设“铁道漫旅”的专栏。《我乘火车穿过俄罗斯》讲述了他从海参崴出发,一路向西北,横穿8个时区,穿过亚欧大陆桥,换乘11次列车,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抵达北极圈,共经过20,000里的铁路旅行。
太平洋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外兴安岭、茫茫的西伯利亚丛林、蔚蓝色的贝加尔湖,欧亚大陆分界线乌拉尔山……在眼前闪闪发光。这是对壮阔、沉郁、绝美之境的沉浸式体验,是征服的同时也被征服了的绝妙滋味。
作者:蒋瞰
▼
蒋瞰
悦览树书店主人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德清县境内的一片山峦,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他们安于山里的一蔬一饭,改造房屋、经营餐厅、研究植物……在未老之前,变成一个深入山林的“无业青年”,用诗意的世界包装自己的理想,再造内心的大乐之野。
本书除了恰如其分地描绘出离的生活外,更多的是接地气的山居生活状态的展示,那些游客们表面看不到的趣味和无奈。它们是有矛盾、烦恼、争执的,也是回归传统的、睦邻友好的、自给自足的。
《旅行家》游观系列丛书
多年来,作家专栏都是《旅行家》最为看重、且最具分量的内容,许多睿智又谦和的旅者在《旅行家》杂志上写下了这些文字,我们将这些文字集结成册,《旅行家》游观系列丛书由此诞生,在2018年岁末冬雪之时,也再度郑重地推荐给所有心向远方的旅人。
作者:钟永丰
▼
钟永丰
台湾诗人、词作家
1998年与歌手林生祥结为词曲创作组合
以歌曲《临暗》和《种树》
两次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
2011年起,钟永丰在《旅行家》杂志开设专栏“重游我庄”,文章涉及台湾、客家、音乐等旅行线索,在他的笔下,台湾可与之对话的层次之丰富,远超乎意想。
或许是似曾相识的社会文化变迁痕迹,或许是你心中某个遥远的失落不期然地受到了抚慰,或许只是在偏乡街弄中的一个小转变,你便在几近绝望的沧桑中看到希望,它正强韧地挺挣,这是钟永丰的旅行专栏所能传递给我们的力量。
作者:王炜
▼
王炜
当代诗人
1975年出生于贵阳
2013年起,王炜在《旅行家》推出专栏“大地报告”。他在开篇中写道:“漫游仍未结束,因为事物总在变化。
旅行者仍然可以着手开始一种‘从眼前事物发展起来的哲学’重写一种中国行纪,投入去领略这座变化中的中土大陆。” 现在,这些专栏结集成书,这便是王炜在数年与工作相关的游历中,所书写的“另一种中国行纪”。
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早已过去,但我们确已生活在一个旅行者不被严肃对待的时代。不再有重要的未知来自于地球上的别处,即使有,也是细枝末节,不值得被太多关注。
猎奇的文艺影像和各种社会科学,也比旅行记更能做到新奇的或专业的表现。那么,一次次平庸的旅行究竟能带给我们什么?这是王炜在《大地报告》里反复设问的主题。而对于《旅行家》来说,我们更希望通过“大地报告”呈现旅行文本的一种精神传统:游记服务于思想,和世界的现实状况有关。《大地报告》已出版,但旅行并未停止。
作者:胡子华
▼
胡子华
写作者,媒体人
2012年开设专栏“致敬旅行家”时,小胡还是《旅行家》杂志的编辑,如今他虽然已离开《旅行家》,这个专栏却保留了下来。
当时起意做这个栏目的初衷很简单——世界上那些走在我们前面的杰出的行者,从来未被我们超越。在我们想要启程之前,多读读这些真正的旅行家,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好的学习。
小胡在《人间旅历》自序中写:“旅行是为了得到结结实实的疲乏,但这种疲乏无法通过苦行获得,而是通过自我更新。”愿我们在旅途中都有更新与进步!
作者:魏小石
▼
魏小石
专职于民间音乐档案制作
2012年创立“塔石音乐&档案”
2010年起,在《旅行家》开设“民歌笔记”专栏。《民歌笔记》自序中写道:“1960 年代,音乐制作人Phil Spector 实践了‘声墙’的概念。”
后来,一位长者问我:你能从音乐中听到一堵墙吗?”我问:什么样的墙? 他回答:是一堵音乐文本的墙。这些对话鼓励了我去开启音乐档案人的职业道路。”
留言分享你最喜欢的一本关于旅行的书籍,
我们将选出5位读者,
送出《我乘火车穿过俄罗斯》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