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8.8的乡村美食节目《奶奶最懂得》:明明想走胃,偏偏走了心

小What 旅行家杂志 2022-11-16


有一个来自英国的小伙子——大米。千里迢迢跑到中国,却扎根农村,在村里跟着老奶奶们学做菜。


他没见过野生笋,捏面皮儿能整出个大窟窿,看到村子里的屠夫杀猪更是吓得惊慌失措······



闹出来这么多笑话,却获得观众们的无数点赞,网友们说:这明明是一个走胃的节目,却偏偏走了心。


赚足眼泪的同时拿下豆瓣8.8的好成绩,连美食家陈晓卿都为他打Call。这就是刚上线不久的美食节目《奶奶最懂得》。



《奶奶最懂得》总共有8集,目前播出了4集。8集,8个地方(安徽、浙江、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16位奶奶,她们都传授给这个英国小伙子一道她们最懂得的美食。


它是一个美食节目,因为每个奶奶都有绝活儿,创造出的美食让人欲罢不能······而身为厨师的大米呢,也会从奶奶制作的美食中寻找灵感,创造出一道中西合璧的美食作为回礼。



然而,它又不仅仅是美食节目。因为它用大量的篇幅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物,简直就是一部中国乡村风光纪录片。


为我们带来美食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旅行灵感。下次,不妨跟随大米的脚步,来一趟纯天然的乡村之旅吧!

01

浙江篇:奶奶版家常面条

大米从浙江金华包了个车,前往北边一百公里外的潘周家。这个村落的人能把两斤面粉拉出两百多米的面条。大米来这儿,就是为了学这个村的特产:长寿面。


刚一进村,就被层层面架震住。每年秋冬都是做面最多的季节,村里500多户人家,家家都会做长寿面。



穿过层层面架,大米终于找到了目标:陈凤青奶奶。陈奶奶65岁,做了50年长寿面,几乎天天都做······


在陈奶奶的指导下,大米在村里收集麦粉,青菜,鸭蛋,肉和盐等食材,开始学做长寿面。



第一步将盐放在水里,一斤麦粉半两盐,然后将水倒进麦粉和面。最后用棍子用力敲击面团,大米因为力量不够还被陈奶奶无情的批评。


揉好的面团被擀成薄薄的圆片,用小刀从外向内切,再把每一根面揉搓、拉长,悬挂在长筷子上,自然风干,形成面条。



打两个鸭蛋搅拌好,做成蛋饼。炒熟肉末。把做好的长寿面煮上3分钟在烫几片青菜,倒入做好的蛋饼和肉末,一碗奶奶最懂得的长寿面就大功告成。


在大城市点个外卖半小时,泡个方便面3分钟 ,但在这里不是,享受过程,从麦粉到面条,慢慢慢慢的就变成了美食。

02

安徽篇:奶奶特制的冬笋米粿

这一次的冒险,大米去了美丽的安徽,寻找藏在深山中的美食。几经辗转,终于抵达黄山周边的一个小镇,在这里大米发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美食冬笋。


没吃过冬笋的大米超级好奇,镇上的人就推荐他去一个深山中的小村木梨硔。因为这里所有的冬笋都是在木梨硔附近的竹林里挖的。



大米因为迷路在竹林里乱窜,还幸运的遇到了正在挖冬笋的汪助囡奶奶,今年66岁的她身体硬朗,经常在竹林里寻找冬笋。只有初冬才有的冬笋,比春笋的品质和营养还要高,是汪奶奶最喜欢的食材。



超过三百年历史的木梨硔村只有52户人家,三面环山,遍布着茶田和竹林,村里的建筑不仅保留着徽派建筑的原汁原味,而且为了节省空间,门外都搭起了竹竿做的晒台。


汪奶奶带着大米上了800级台阶才算进村。奶奶不仅不累还在附近的野地里挖起了艾叶,打算教大米做米粿。



将冬笋剥开,搓丝;腌肉,腌萝卜,豆腐,大蒜叶子切碎。这些来自当地的食材,被奶奶全部放入锅中翻炒,满溢着木梨硔的香气。


将艾叶洗好,水煮。然后奶奶带着大米现磨米粉,连磨都有几百年的历史。磨好后将艾叶水倒入米粉中做成面皮儿。最后将炒好的料包在面皮儿里。


做好的米粿可以在炭火上烤也可以隔水蒸。蒸熟后的米粿软糯香辣,不知不觉就能吃掉一锅!



听着奶奶一声声的嘱咐,大米在离开的时候也忍不住眼眶湿润。虽然只在木梨硔住了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看到什么都最懂得的奶奶,和她们一起做了拿手菜,也感受到了她们的开朗和亲切,让人胃里和心里都得到了满足。

03

云南篇:纳西族奶奶做的粑粑和火锅

学过白族美食,彝族美食,回族美食和苗族美食的大米,这次准备去云南玉湖村学做纳西族美食。


玉湖村建在玉龙雪山山坡上,离雪山很近,从这里看见的雪山非常壮观。



在村子里大米遇到了69岁的赵有执奶奶。奶奶不仅有一手好厨艺还经营着一家带咖啡厅和餐厅的客栈。


钻进奶奶的厨房,这一次大米准备跟着奶奶学做丽江粑粑和纳西火锅。



发面,揉面,擀成一个圆形的饼状,然后用锅煎好,做好的粑粑搭配奶奶特制的辣酱,就是一顿顶美味的早餐。大米学徒的时候因为用力不到位还差点被奶奶用擀面杖敲头。


和奶奶聊天的时候,大米问:“奶奶,你是什么星座的啊, 要求这么完美?”但是奶奶却误以为是问粑粑的形状,于是回答大米:“我是用圆圆做的!”厨房充满欢声笑语,多像小时候的回忆啊。


学一个粑粑不够,还要学做一个纳西火锅。去赵奶奶的闺蜜李奶奶家的菜园里寻找食材。韭菜根,胡萝卜,土豆······



纳锅的锅底是丽江腊排骨,将排骨水煮去掉过多的盐分,然后放在火锅底部。将准备好的胡萝卜,土豆等食材倒油翻炒,然后一层一层的放入火锅。最后还要放上奶奶自己做的碗豆皮和小麦皮,最上层是粉条。



晚上大米和奶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纳西火锅配粑粑,热热闹闹,欢声笑语。这让大米也忍不住想起了远在英国的家,面对漂泊在世界各地的亲人,大概只有奶奶的美食才能把一家人再一次聚集到一起吧。

04

四川篇:藏族奶奶的布谷肉

这一次大米来到了四川丹巴县,他将从这里去往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中路藏寨,学习制作藏族美食。


中路藏寨有八十八座千年碉楼,六百座藏式民居,和西藏不同的是这里的海拔不算高,属于农区而不是牧区。



这里的人都信奉藏传佛教,佛塔随处可见。大米就是在一处佛塔遇见了正在转经的71岁的奶奶呷哥阿冲奶奶。


冬天的时候,呷哥阿冲奶奶最喜欢吃的就是布谷肉。正巧村子里的屠夫在杀猪,所以奶奶特别安排大米去取瘦肉,肚子,肠子,血和香猪腿。结果去的时候正好赶上杀猪,这个场面可把大米吓坏了。



布谷肉只有在丹巴附近的藏寨才有,而且要用新宰杀的猪才能保证内脏是最新鲜的。瘦肉切碎,准备好的香料拌入。将肚子洗净,放入腌制好的瘦肉,缝好之后就可以下锅水煮。


用猪肠子做好血肠,一样放进锅中水煮。把带回来的猪腿肉抹上盐和花椒粉腌制。


最后把煮好的布谷肉,血肠,火腿都挂起来风干。在高原的寨子里,空气干净又干燥,最适合做这种风干的美食。



制作好的血肠会被烤的外焦里嫩,布谷肉肥瘦相间,鲜美浓郁中带着一点点辣味。在这里,当自己的兄弟姐妹在远方无法团聚时,再难也会给亲人寄去一份布谷肉。



在快节奏的发展当中,仍然有人保留着一些值得学习的传统文化,这样我们才能看见过去的样子,看见未来的样子。


日本作家水上勉在生活随笔集《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中有一句话很适合给《奶奶最懂得》这个节目做个注脚:


味觉是潜藏于人生中的精神史,我们不过是忘记过去的美味而活着,我们等待着鼓声的呼唤。


无论你漂泊到哪里,或许记忆中的美味早已渐渐淡忘,但是只要奶奶还在,我们就会被奶奶的味道唤醒。





购买杂志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