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困扰一线教师的六类问题,值得深思!

2017-07-04 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

昨天3C君带大家感受了当科技教师遇上STEAM的场面,老师们现场非常活跃,都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大家在体验这种前沿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也有诸多困惑彷徨的地方。询问统计之后3C君把这些问题归结为这六大类,今天来带大家逐一探讨。




师生思维不能共振


师生思维保持同频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对于师生的心理都是一个有益的影响。要想师生思维达到共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师生思维共振的前提。这里要分为三步走:

✦自我对象化: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去分析教材、教法、设计乃至心理,之后再实施教学;

✦对象自我化:我们要想假如学生是我,我该怎样去做?

✦主宾一体化:师生达到了共鸣。


二是巧用“思维暴露”,这是师生思维共振的条件。这里分两点:

✦暴露教师思维:让学生了解教师是如何钻研教材、分析疑难、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消减神秘感,增强信心和能力。

✦暴露学生思维:启发诱导,使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过程。


三是追求“合力效应”,这是师生思维共振的关键。

✦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效度和期望值,展示某学科的特有魅力。

✦强化自身魅力”。

✦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反馈和协调。

✦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创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




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或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新课前紧密结合新课内容,比如用朗读一首诗,唱一支歌,猜一则谜语,讲一个故事,表演一段小品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进行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才智得到了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优化课堂结构,采用示例设疑、讨论解疑、归纳明理、运用导行的结构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精心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稳定的兴趣利用课内外时间,可以开展辩论赛、演讲赛、社会调查、模拟法庭和模拟各国首脑会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


四、运用激励手段,培养持久的兴趣

首先,尊重激励。教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的智能,虚心听取学生的各种意见,接受支持学生创造性的建议等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安全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其次,目标激励。没有目标的努力,就像在黑暗中远行,建立适当而具体的目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动机,鼓舞和激励学生采取积极的方法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达成目标。


再次,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使车快,全靠车头带。通过树立鲜明生,具体形象的学习榜样,以榜样人物的良好品德和模范行为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和荣誉感。


此外还有活动激励,强化激励,通过各种激励手段,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持续投入感和期待感。




学生的活动时间和教师教课时间的冲突


不论是本领,还是技能,或是素养,都需要历练。实践出真知,这是人人尽知的道理。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实践过程,要留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


所谓“教学”,我觉得重点应该是在“学”上面,教授的过程固然重要,让孩子自主的学,有规划的学,才能做到最大效率的转化吸收。



这是著名的“学习金字塔图”。由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证实,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平均效率是完全不同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大部分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采取的还是塔尖的三种方式,好一点的会用到示范和展示,但是让学生真正高效吸收所学知识的教学方式是下面三个,并没有得到大范围施行。


所以说老师合理分配教课和活动时间,并有效利用活动时间去设计小组讨论、实作演练、立即应用等层面的活动,对学生的吸收知识来说是事半功倍的。




学生只想玩或自己舒服,不想学习或吃苦


首先你要细分每一类孩子,他们分别喜欢玩什么?然后分析它背后的原因,这个东西吸引孩子的主要点在哪?是能够让他们找到存在感?满足感?还是其他之类的?


拿最近大火的王者荣耀为例,说到这里家长几乎是在异口同声的指出,这个游戏把孩子给“害惨了”,不但孩子浪费了学习的时间,甚至还有孩子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这时候你就要看到背后的东西,为什么孩子会如此沉迷,找到他的需求把这种需求设计到课程当中。


比如说你发现了孩子之所以沉迷是因为从中获得的认同感是他们在现实中获得不到的,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需求他们只有在游戏中去获得,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式可以获取,这个时候如果把这种需求设计到课程活动之中想必效果会是很惊奇的!



学生参与度不高


首先,老师要分析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层次。有些班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方法。


倡导项目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要注重保护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独立性。




学情把握


第一,课前预测学情。课前预测“学情”指教师根据已掌握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习惯、心理规律等宏观的、共性的、静态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一个预先推测。比如: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学习本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可能会在哪些地方感到困惑?学生会对哪些内容理解不透彻?是否愿意按教师的设想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去交流?等等。然后,针对这些预测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或策略,以便对学情做出及时调整和引导。


第二,课中关注学情。每个班、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特点都是有差异的,而且很多时候具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要时时刻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学生的表现。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朗读、发言、讨论、争辩,从中捕捉各方面的信息,看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观点是否正确。对自己在课堂上看到的现象、听到的声音和捕捉到的信息加以综合思考,分析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找出其根本原因,以便做出调整。


第三,及时调整学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地变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学情,善于分析处理学情。学生已经领会的,教师不必再纠缠;学生的理解有误,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和引导。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


若有不同见解、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THE END


by.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