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电台|伊斯兰不仅是信仰,更是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

2017-03-10 伊斯兰播报

伊斯兰使日常的世俗生活和世俗事务有了信仰的意义,这是穆斯林文化中信仰与务实的交融产生的另一个显著结果。伊斯兰不仅是信仰,而且成为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

 

英国人詹森甚至说“它是一个包括僧俗的、总体的、一元化的生活方式;是一整套信念和崇拜方式;是一个广泛而又相互联系的法律体系,是一种文化和一种文明;是一种经济制度和一种经营方法;是一种政体和一种统治手段;是一种特殊社会和治家方式,对继承和离婚、服装和礼仪;饮食和个人卫生,都作出规定。 


是一种神灵和人类的总体,适于今生,也适于来世。”①尽管詹森的话是出自一个来自基督教新教大本营的英国职业外交官之口,但对穆斯林文化中伊斯兰特质的描述,仍属一种“旁观者清”式的洞见。

 

 确实,穆斯林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都深深地浸透了伊斯兰精神。他们使日常生活神圣化的方式,最为与众不同的是表现在他们的宗教功课方面。穆斯林的宗教功课是与人们每月的生活节奏同步的。一天有五次礼拜,又称“五番拜”。从拂晓至日落共五次。按时间称为“晨礼”、“晌礼”、“昏礼”、(晡礼),最后一次称“宵礼”,时间限度是从晚霞消失至次日拂晓前。

 

信徒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礼拜,因为每个清真寺前的宣礼搂都会传出做礼拜的召唤声。 召唤总是把伊斯兰教的作证词包含在其中,汉语意思是:“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他独一无双;我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仆人,是安拉的使者。”在拂晓时,召唤还提醒穆斯林“礼拜比睡觉重要”。召唤唱词的开头第一句“安拉至大”,是伊斯兰教的最高文化和声音,对穆斯林来说,宣礼塔上的呼唤声是信仰和文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它把所有的穆斯林都连成一体。一个信徒无论是单独祈祷还是参加集体祈祷,他的祈祷形式和内容都是相同的。

 

伊斯兰教的祈祷与基督教祈祷极为不同的是,祈祷不是信徒临时想到要提出个人需要而祈求安拉或与安拉交流;祈祷是一种仪式,是全体信徒对安拉力量的一致承认。祈祷者的念词一律遵照既定的赞颂和服从安拉的公式,例如;“一切赞颂全归你,啊,安拉,愿你的威名被尊为至圣,愿你的尊严被奉为无上。我只崇拜你,除你之外,再无神灵。我求安拉帮我抵制可恶的撒旦。”另外的念词是:“我的主,求你宽恕我。求你赐我仁慈。求你引导我们走上正路。求你赐我食粮。求你宽恕我的罪恶。

 

 “此外,祈祷者还念诵许多已被穆斯林逐字逐句铭记在心的《古兰经》里的一些章节。带领祈祷者的不是牧师,他同安拉的关系同其它崇拜者都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仪式程序或圣礼权力。领头人的学识口才和受训水平根据做祷告的清真寺的大小和财富而不同。在一个穷村庄里,他可能只不过是在宗教学校里上过几年学的当地手艺人。


总而言之,这样一天五次的礼拜,无论在信徒家中还是在清真寺,使人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节拍上都与安拉有着联系与交流。既是督促,也是激励,又是慰藉。每日数次,这样的宗教功课是最强有力的心理咨询,最能帮助人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同时,这种经年累月地在统一的时间、以统一的形式、念统一的祈祷词的礼拜活动,也加强着穆斯林们彼此的认同与团结。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从群体角度看,“五番拜”的效益是双重的。当然,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以宗教功课为作息时间表的做法,有时也会产生一些令局外人感到不适但身在其中又觉得理所应当的趣事。

 

在开罗,中央银行后门站岗的警察在规定的时刻,会跪在肮脏的人行道上做礼拜,连门也不看了。在《金字塔报》的排字房,有些排字工离开排字机去做礼拜,做完礼拜再干活是司空见惯的。而他们的不那么虔诚的同事也会只当没事地照样干活。1978年1月,美国总统卡特访问沙特当天,当利雅得机场为欢迎他抵达的各项准备工作还在进行时,传来了召唤做礼拜的宣礼声。这时军乐队全体放下乐器,跪在停机坪上开始礼拜。

 

第二天上午,美国一些报纸发表一张令美国读者感到离奇的照片,只见人和乐器一起匍匐在地。但是,穆斯林认为这正是对安拉虔信的写照。

 

伊斯兰的宗教功课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溶为一体,而且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细节之中,其中甚至包括如何搞好个人卫生。教规规定,礼拜前必须身净、衣净、处所净。身净有大净小净之分,所谓大净,是指男女房事、女性月经或分娩后,都必须按规定用清水沐浴;小净则是指便溺后必须局部清洗。衣净则是指穿洁净的衣服,戴无沿的帽子。处所净是要在洁净的地方礼拜。如果说“礼拜”是每一种世界性宗教都具有的话,那么如此严格的净身则是穆斯林所独有的。

 

每天不厌其烦地净身,且不说它具有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抑制丑恶和非礼行为等一类的宗教的社会功能,就是在世俗生活方面,它也能起到一个讲卫生的实际好处。这对于改变生活在沙漠地带的游牧部落粗狂的生活习性,建立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尤为有益。”

 

  “由于人们普遍认为,身体不洁净者,安拉是不接受他们的拜功的,所以说,从穆罕默德时代起,穆斯林就养成了人人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甚至穆斯林的每一座清真寺内都有沐浴室。条件允许的家庭,都有按教规进行沐浴的设备。而几个世纪以后,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们还在喋喋不休地叫嚷洗澡是一种危险的风俗呢。 这种务实精神,甚至涉及到一些行为细节。《古兰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探亲访友,不要随便进屋,“直到你们请求许可”(24: 27); “如果有人对你们说:‘请转回去’,你们就应当立即转回去”;“如果你们发现别人家里没有人,你们就不要进去”(24:28);在亲友家作客,或其它场所都“应当节制你的步伐,应当抑制你的声音”(31:19)。

 

圣训还关照吃了“生葱生蒜一类的东西”的人,“当远离人,待在家中”。这些宗教经典所昭示的教规,尽管诞生于1400多年前的阿拉伯半岛,但至今仍令现代的人们读后感动。

 

一个民族,如果在它的信仰中具有如此合理的内容,它怎么可能不获得升华与更新呢?事实上,穆斯林文化中这一信仰与务实交融的特质,对当时穆斯林社会走向文明化以及在以后的许多进程中保持秩序和稳定起了积极的作用。正如美国的宗教社会学家奥戴所指出的那样,宗教也有其积极的特征,它往往“体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它不但是道德伦常的保障,而且也是公共秩序和个人内心平和的源泉;在它的影响下,人类变得高尚而文明。这些都是宗教的积极特征。”在此,穆斯林为我们又提供了一个实例。世界上著名的社会学家曾对经历了宗教改革的基督教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作过社会功能上的比较,两者不同的社会功能完全是由教义的差别所引起的,他们作过如下的比较: l、新教允许有才智的人投身于世俗的追求,而在天主教国家里,大多数有才智的人都当了神职人员 2、新教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百姓。 3、新教扭转了由于天主教的弃世观点而引起的对工作的厌恶与懒惰。 4、新教提倡独立,鼓励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这在天主教中是不受重视的。 5、新教创造了一个比无主教“更高尚的道德类型”。 6、新教比天主教更清楚地把政治从宗教中区分出来。 这就解放了个人,使他们从事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容忍不同的观点,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变迁。

 

显然,在这里,作者给我们列出了新教之所以能成为孕育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人的摇篮的逻辑链。事实上,作为穆斯林文化核心的伊斯兰教,对穆斯林社会的影响,也与新教相类似。其信仰与务实的交融,使得信仰者变得文明、礼貌、勤勉、自制,具有更高尚的道德类型,并能不自傲于世俗事务,而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中实践自己的信仰。这种精神的传播与绵延,潜移默化,滴水穿石,最终必然导致社会的跃迁。中国的俗语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也许这对于文化的扩散也是适用的。穆斯林文化今天能如此深入地影响今日地球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亿左右人口的日常生活,也许与此不无关系。

伊斯兰播报——期待您的关注,并推荐给亲朋好友,在此学习,交流,共同成长!

 投稿邮箱muslimwww@126.com

    客服微信itook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