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热泪:感天地的殉情,泣鬼神的悬念

2017-09-09 北京论坛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北京论坛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反动派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 000多人。被杀害的的共产党精英有李大钊、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延年、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年、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



在腥风血雨中,有位弱女子对我党武装斗争做出了重大牺牲。

 

这个人就是杨开慧。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保姆陈玉英,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繁星满天的秋夜,一家人坐在小坪里,毛泽东给孩子们讲故事,手舞足蹈,然而孙嫂却看见杨开慧眼里噙满了殷殷泪水。因为第二天清早,毛泽东将要去点燃武装斗争的烈火,焚烧整个旧世界。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载:1927年“八月三十日,中共湖南省委在长沙…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作为秋收暴动的领导机构”,“会议一结束,毛泽东便在第二天清晨乘火车从长沙前往安源。他走前先送杨开慧回板仓,要她照顾好自己的母亲,管好三个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

1951年,杨开智到北京,毛泽东谈到最后一次到板仓时对他说:“我从后门竹山跳进来的,开慧走前门。”毛泽东与杨开慧家的保姆陈玉英回忆说:“毛主席翻过屋后竹山回来,脚都冒歇,又翻过后山走了。”这次分手竟成了他们的最后离别!

 

毛泽东后来回忆评价说,杨开慧是支持武装斗争的。

 

井冈山

井冈山市委党史办副研究员刘晓农做了考证,他在从事井冈山斗争史资料工作的40余年之中,调查了多位毛贺婚姻的当事人或知情人,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不少史料,这些人中有贺子珍好友龙灵,井冈山斗争时期任中共宁冈县委组织部长的刘克犹,袁文才遗孀谢梅香,当时的苏区干部和群众谢富生、张桂庭,当时红4军32团的老战士老红军战士黄国安、刘义龙、刘桂生、黄应阶等人。

 

据刘晓农考证,毛泽东心中记挂着远在湖南长沙的妻子杨开慧,1927 年11 月下旬,从宁冈龙市邮局发出一封给杨开慧的信,寄信的地址为“湖南长沙市西长街“生生盐号”,由店主转“板仓杨霞姑”收。

开国上将陈伯钧在《毛委员率领我们上井冈山》一文回忆,队伍到达井冈山后,进占百里外茶陵县城时,毛委员留在井冈山养脚伤,脚背上的疮口略有好转”就当即下山赶上红军大队,“记得是十二月的一天”就赶向茶陵---这可能是秋收起义后第一次不是居无定所的时候,给杨开慧的信,大约就是养脚伤时写出的。

毛泽东在给杨开慧的信中提及足疾一直未愈,可见刘晓农的资料是准确的。

板仓:

《牺牲:毛泽东和失去的亲人们》的作者顾保孜系统搜集了杨开慧牺牲前后的情况:

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七年,大都夫妻如影相随,即使分开,也很短暂,而这一次离别几乎整整一年杳无音信,就连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和妹妹毛泽建也如同人间蒸发一般,独自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面对严酷的白色恐怖,今人难以想象。

秋收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反动当局立即通令各军,“获毛逆者,赏洋5000元”,这让杨开慧日夜担惊受怕,寝食难安。

 

终于在1928年10月,两人分离一年后,杨开慧收到了毛泽东的一封信。那是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后,用暗语给杨开慧写的信,信里大意是说,我在这里做买卖,赚了钱,生意兴隆,信里还提到自己的脚伤一直没好……

 

杨开慧看着毛泽东的信,不觉百感交集,白色恐怖,交通中断,回信发不出去,她写了一首怀念毛泽东的诗,题为《偶感》


天阴走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这封信之后,杨开慧再没有收到毛泽东的任何信件。杨开慧曾多次通过地下组织要求去苏区找毛泽东,但长沙的党组织见她身边拖着三个孩子,加之反动派对井冈山重重封锁,无法批准她的要求。

 

刘晓农考证,毛泽东在井冈山上,无时不刻挂念着家中妻儿。1928 年1 月下旬。毛泽东委托秘密交通员、银匠吴福寿,赴长沙去寻找杨开慧母子,一个月之内,往返二次,第一次是空手而归,没有寻访到杨开慧的任何消息。第二次吴福寿带回来的竟然是厄耗,据吴福寿的内侄谢美华回忆姑父的口述,吴福寿告诉毛泽东说:“毛委员,看来你们很难相见了。”毛泽东闻言大为吃惊,又问到底是怎样的情况?

 

吴福寿只是难过地摇头,并不言语。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毛泽东心里明白了,不再问什么,痛彻心扉的痛苦流下了眼泪。两人在楼上默坐了一阵,毛泽东忽然用毛笔填上一首词,默默无言地交给吴福寿。吴接过在手,见毛泽东所写的是抄录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一词,词文如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928年5月22日,湘赣边界党的“一大”结束的傍晚,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十余人,还有朱德妻子伍若兰及贺子珍等几名女同志,来到牛亚陂参加余贲民的婚礼。忽然,袁文才当着众人的面对毛泽东问:“毛委员,哪一天喝你的喜酒呀?”在众人撮合下,毛泽东和贺子珍确定在1928年5月底(一说5月28日)在井冈山象山庵结婚。

 

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婚姻,一是“山大王”袁文才、王佐为自身利益, 力促保媒联姻。他们早在半年前,就定下联姻红军的计谋,安排贺子珍做毛泽东的文书等服务工作; 二是在得知杨开慧已是遭敌杀害的确讯后, 由四月份上山的朱德、陈毅等的热心撮合; 三是毛泽东贺子珍在工作中已结成互为敬重的工作关系,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对毛泽东是个沉重的心理打击,“后来在确定与贺子珍的婚姻中起了作用”。总之,在毛贺婚姻前,毛泽东家中妻子被杀害,这在井冈山上已成定论。----刘晓农的以上考证取自多位井冈山时期人士的回忆。

 

毛泽东胞弟毛泽民的夫人朱旦华回忆:“我听毛泽民说过,1927年9月至1928年长沙到井冈山的秘密交通被敌人切断,井冈山得到消息说杨开慧已被敌人杀害,袁文才这才安排贺子珍照顾主席的起居,后来在一座庙里为他们办了简单的结婚酒水。”从时序上看,刘晓农的考证更为准确。

 

“贺子珍终生沉浸在同主席的爱情中,不能自拔。…..她对我说:“杨开慧死了,你和我结婚;我没有死,你又和别人结婚。”这句话,道出了贺子珍的心结,给我印象很深。”贺子珍知道,若不是毛泽东认定杨开慧死了,是不会和自己结婚的。

 

毛泽东深深爱着杨开慧,也深深爱着贺子珍,尊重贺子珍。毛泽东珍视他人生历程中的每一段感情,朱旦华回忆,1937年12月25日,贺子珍不顾毛泽东再三挽留和阻拦,乘飞机去苏联,回绝了毛泽东写在手帕上的挽留信,执意分手。第二年秋天,中央警卫团警卫员赵登本清楚地记得延安纪念抗战一周年,“江青表演京剧折子戏后,拿出一个小本请毛主席签名题字。毛泽东点点头,签了名。当时没有感觉有什么亲密关系。”

 

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与长子毛岸英及保姆孙玉英被湖南反动军阀何键缉捕入狱。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断然拒绝和毛泽东脱离关系的求生条件,被敌人枪杀于长沙市浏阳门外识字岭,牺牲时年仅29岁。据杨开慧的同狱难友杨经武于1963年6月15日回忆:上午,匪徒朝开慧连开二枪。中午,匪兵们姚楚忠举起驳壳枪,补枪结束了杨开慧那二十九岁的年轻生命!姚楚忠直至1974年才被人民政府镇压。

 

杨开慧壮烈牺牲时,毛泽东正在江西境内组织中央红军进行第一次反“围剿”。此前,毛泽东何时得知杨开慧并未牺牲,一般认为是1929年陈毅从中央带回九月来信时,也带回杨开慧母子的消息。(李慎明考证)

 

充满愧疚,1929年11月28日,毛泽东在给当时上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的信中还说道:“开慧和岸英等我时常念及他们,想和他们通讯,不知通讯处,闻说泽民在上海,请兄替我通知泽民,要他把开慧的通讯处告诉我,并要他写信给我。”

 

1930年底,开慧真正牺牲的噩耗传来,毛泽东如惊天霹雳,悲恸欲绝,写信给杨开慧堂哥杨开益,信中有“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内容,并附亲自拟就的碑文“毛母杨开慧墓 男岸英 岸青 岸龙刻 民国十九年冬立”及立碑费用30块大洋,通过党的地下交通线设法转板仓杨家。

 

1930年12月19日至31日期间,毛泽东在获悉妻子牺牲后作《蝶恋花·向板仓》,词中满满是对妻子的愧疚之情。文中开头霞光,即杨开慧的号,也是毛泽东对其爱称:“霞”。

 

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

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

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

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


 

 

杨开慧的牺牲,对毛泽东精神打击很大,通过这首《蝶恋花·向板仓》词可感受到--"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新中国成立初期,毛岸英与父亲毛泽东谈及母亲在狱中的最后时光,妈妈希望他记住狱中发生的一切,如能出去好告诉爸爸。毛泽东听后顿时热泪盈眶,高度赞扬杨开慧能毅然抛下年迈的母亲和3个年幼的儿子,大义凛然奔赴刑场,常人是很难做到的。------"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

 

杨开慧在丈夫离别一年后,收到辗转了多半年的信,自是分外激动。她终日神情恍惚,万般无奈,只能用写日记的方法排遣 47 31999 47 14993 0 0 5850 0 0:00:05 0:00:02 0:00:03 5849己内心孤独无助的绝望。但又怕日记落在敌人手里,因此每次写完日记后,杨开慧就将日记本藏到卧室后墙的砖缝里。没有想到这一藏就是52年,杨开慧三年间写的日记与文章随着老房子一起沉默了……直到1982年3月10日,工人们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时,打开卧室后墙,一摞杨开慧的手稿惊现于世人面前。1990年再次修缮时,从她卧室外的檐头下又发现一封。

 

篇篇清秀流畅的字,字字饱含缠绵思夫之情。


 

润之:

  “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眼泪……我不要这样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难过,母亲也跟着难过。我真想要是肚子里有了小宝宝能留住你,但我看也是不能,我们现在有了几个孩子了呀,简直太伤心了,太寂寞了,太难过了。我想逃避,但我有了几个孩子,怎能……

五十天上午收到贵重的信。一个月一个月,半年一年以至三年……,没有你的音信,以前的事一幕一幕在脑海中翻腾,以后的事我也假定,即使你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你的尸体……

你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是非常爱你的哟!不至丢弃我吧,你不来信也许一定有你的道理。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情感,父爱是一个谜,你难道不思想你的孩子吗?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

 

我在梦中,总是要吻你,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脸颊,你的额,你的头,吻你一百遍,你是我的人,你是属于我的!

只有母爱是靠得住的,我想我的母亲。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你,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样就落下来了。我要能忘记你就好了,可是你的美丽的影子、你的美丽的影子,隐隐约约看见你站在那里,凄清地看着我。

我有一信把一弟(编者注:杨开慧的弟弟),有这么一句话‘谁把我的信带给你,把你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

天哪,我总不放心你!只要你是好好地,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你罢。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晚上睡在被子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你病了,并且是积劳的缘故……没有我在旁边,你不会注意的,一定累死才休!

你的身体实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天保佑我罢。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够赚到六十元,我就可以叫回你,不要你做事了,那样随你的能力,你的聪明,或许还会给你一个不朽的成功呢!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你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怎都不能不爱你,我怎么都不能……

人的感情真是奇怪……我真爱你呀,天哪,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吧!”

                             云锦

                        1929年12月26日

 


开慧哪里知道,就在不到一个月前,毛泽东还在给李立三的信中,向弟弟毛泽民打听她的地址。

 

 1930年1月28日,她在《追忆》文稿中写道:

无论怎样都睡不着,虽然是倒在床上。一连几晚都是这样,合起来还睡不到一晚的时晨(辰),十多天了,半月了,一月了,总是不见来信。我检(简)直要癜了!我设一些假想,恼(脑)子像戏台一样,还睡什么觉?人越见枯瘦了。我想假使是他死了,我的情丝将永远缚在他的尸体上,不会放松,可惜他还不知道我这番情景。

 

杨开慧,她把凝结全部感情的情书信件埋藏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她从未告诉过他人,包括牺牲前一直陪着坐牢的保姆孙嫂。她把内心对毛泽东澎拜的感情隐藏给上苍,甚至也没打算让毛泽东知道!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六十年代初,毛岸青和邵华夫妇请求父亲将《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抄录给自己留作纪念。毛泽东沉思一会儿,挥动饱含墨汁的笔写下“我失杨花”时,儿辈以为是老人家的笔误,便提醒说:“爸爸,不是‘骄杨’吗?”父亲沉思了一下,缓缓地说道:“称‘杨花’也很贴切。”(《我们的父亲毛泽东》毛岸青、邵华)

 

1962年11月15日,毛泽东得知开慧的母亲向振熙老太太逝世,给杨开智写信“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一位69岁的老人,我的亲爱的夫人--坦露了一生的心声。

 

1990年,就在人们第二次在板仓发现杨开慧秘藏屋檐下写给毛泽东情书的同一年,中央警卫局在清理毛泽东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里面装的是毛泽东亲手珍藏的毛岸英的几件衣物,有衬衣、袜子、毛巾和一顶军帽。身边的工作人员们甚至看都没有看到过。

 

从毛岸英牺牲到毛泽东逝世隔了26年,一个父亲在怎样的悲痛和寂寞中把儿子的这些衣物珍藏在身边的?他是怎样瞒过所有的工作人员,没有让任何人经手这些衣物的?这难道不是对英烈儿子也包括对他英烈母亲“杨花”记忆的珍藏吗?

 

“杨花”,到秘藏毛岸英遗物的小柜子,这难道不是"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 难道不是"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

 

感谢上苍,冥冥中没有让思念缠绵的杨开慧知道毛泽东和贺子珍已经结婚,善良的上苍!

感谢上苍,冥冥中没有让“此生煎熬“的毛泽东看到杨开慧藏在墙缝中的信,善良的上苍!

 

这人间回肠荡气的爱情交织着革命理想的凛然大义,这催人泪下的对人民,对爱情的忠贞,把给主人公永远的悬念留给了人间,留给了一代代无限叹息的后来者。

 

谨以此文寄托我的缅怀!

 

(本文还引用了王颖、马社香等人的网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