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音 | 我们为什么要修止观

灵隐寺 2020-09-09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摘自《永嘉证道歌》


这两句偈颂告诉我们,学修佛法不能停留在文字上分别名相。就像是在钻牛角尖一样,也就违背了佛陀与祖师大德讲经说法的本怀。虚度光阴,帮别人数钱,数了半天都不是我们自己的。你知道宝山所在,但不入宝山就得不到宝藏。我们只听法,不实修,就不能得到真实究竟的利益。

 

偈颂告诉我们实修的重要性,实修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利益。无论是念佛,还是打坐,都要一步一个脚印的,真正的去践行,才能够得到实际利益。

 

止观法门是一种实修的方法,可以接引众生,启迪我们的智慧。


 自性本来清净,

 为何还修止观?


佛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众生无始以来,妄想颠倒。我们的觉性,是被我们的烦恼所覆盖了,本具的智慧光明无法显现。所以,凡夫的习气,就是平常喜欢打妄想。最致命的,就是贪嗔痴慢疑。看到希望的,就想要拥有。看到不好的,就产生排斥的心理。这种都是我们自身的毛病,已经成为一种惯性。

 

面对境界的时候,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我要,我不要,我喜欢,我不喜欢。我们需要通过修止观,把我们的智慧开发出来。在修的过程中,慢慢的明白道理,有了定力,就不会轻易的被外界所转。

 

有句话说: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这是说我们凡夫会被外在的物质所迷,会被五欲所惑,心会随境转。修持止观,就是要修习心转境界。佛法就是那么不可思议,我们由凡圣。

 

止观的力量,使得我们修持善法不再会成为戏论,学佛不再是学习知识学问。大德曾说:不修止观,听法则无益,法就变成知识与理论,只能跟人家炫耀用,这都毫无意义。如果止观跟我们内心无关,达不成任何默契,那止观也毫无意义、毫无价值。


通过止观,找到心之本源。

我们要通过止观,找到我们心的本源。与十方诸佛安住在一起。我们的本师释迦摩尼佛在菩提树下证得的法身,也是过去、现在、未来佛、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诸佛、无量不可说不可说的佛共同所亲证的实相妙理。

 

我们很多人到了印度菩提树下都会激动落泪,而我们今天安住在与十方诸佛同等的法性却不会流泪。这是因为我们不认识法性。这个法性就在我们现前一念,我们不会感动。

 

我们总是情愿跟着自己当下一念心流转生死,受无量苦。而跟十方诸佛安住在一起,我们不愿意。我们情缘流转生死轮回之中,我们情愿追求一切虚幻的名利、万象,而不肯安住于自性中的法宝、自性的大觉之中,不肯让我们的心和十方诸佛和合住在一起。

 

与十方诸佛和合住在一起就是僧宝;诸佛菩萨宣说妙理,就是法宝;十方诸佛圆满的觉性就是佛宝。我们修习止观,让我们的颠倒、愚昧变成觉悟,这就是我们自性三宝。

通过止观,开发自性三宝。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性的佛宝,我们的自性里面一念具足三千,具有无量无穷的妙法,如同泉水滔滔不绝。这就是我们自性的宝藏。我们为什么不去打开?我们自性的觉悟跟法宝的理性和合就是我们自性的僧宝。既然我们自性的三宝就在我们当下一念心中。我们为什么不去止观?所以说,安住在自性的三宝之中,是我们真实的皈依处。

 

通过修习止观来开发我们自性的宝藏,让我们颠倒的烦恼变成般若智慧。让我们生死轮回的束缚转成诸佛菩萨大自在的解脱。我们去除邪执的偏理(如外道的种种执着),安住回归于诸佛菩萨圆满理性,这都是自性的三德。法身德回归于真实的理性,般若德由烦恼回归于智慧,解脱德由生死轮回的束缚回归于诸佛菩萨的大自在、妙用、解脱。这就是我们自性的三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归自性的三德。通过止观,让我们所有的三宝、三德全部都开发出来。


听闻教理与修习止观的关系

佛陀的所有教言,全部都在诠释我们自性的功德法宝。如果我们不学教理,我们的止观就是邪观、盲修瞎练。如果我们听闻教理而不止观,我们的止观就变成戏论,变成学问、变成知识、变成炫耀的资本,毫无价值。所以说闻教者必须修观,修观者必须闻教。

 

在止观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从善知识那里听闻教理。二者必须配合。信行人和法行人互相资助,有法行资助信性,由教理资助止观,由止观资助教理。只有教理才能帮助我们的止观变成正观,只有止观才能让我们的教理落到实处,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戏论。

 

纯理论跟我们的内心是不相应的,所以我们要学习教理就必须修观,用观的力量去明白我们学法的目的是要回归我们当下一念。使你所闻的教理有个回归处。




供稿|释法靖

编辑|妙莲

美编|璐希

责编|慧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