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餐企独家回应“抄袭门”:撞脸还是打脸?
这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932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老牌餐企刘一手的“撞脸门”事件再次提醒:学习和抄袭之间,有一条模糊又真实的分界线。
如果你放纵自己,热衷于试探规则底线,便是危险的。
♨ 餐饮老板内参 王新磊 王瑛 发于成都
| 事件 |
老牌火锅店“抄袭”新秀?
刘一手独家回应
▼
今年3月16日,刘一手火锅无锡店在其公众号宣布,“从即日起至6月19日,注册成为会员即可享受全新火锅消费模式:食材成本价+餐厅计时消费”,并列出详细的计费规则。
消费者对这一全新的模式大呼过瘾、火锅同行也为之眼前一亮。突然有人站出来“打脸”:这是赤裸裸的抄袭!
“举报者”指出,该模式的首创者为北京某火锅品牌,这是一家从互联网脱胎的O2O餐饮企业。这种计时收费的模式为其原创,早在今年1月17日,其公众号便公布了“按用餐时长来消费”的创意。
此言一出,引发业内外围观。到底是“撞脸”还是“打脸”?
日前,刘一手火锅副总裁任登万对内参做了独家回应,他表示:该事件属于无锡加盟店的单店行为。
任登万还表示:行业内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样做会有利于服务顾客,有利于行业发展。但是在这一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原创进行尊重。只有大家开始尊重原创,整个行业才会由粗放无序的竞争变成相互促进的良性竞争。
| 深扒 |
餐饮界还有哪些“打脸”案例?
▼
起码,刘一手负责人对待抄袭的态度,值得点赞。
不过,这也再次拉响警报:信息越透明,抄袭的代价越大。
△
有些抄袭者,不仅抄袭还没有丝毫歉意
比如有一个餐企,也称得上是新锐企业,做得风风火火,也不乏创新之作。原本可以借着当前餐饮业的转型期,跻身标杆企业,可惜,无法摆脱屌丝气息。
他做一张海报,往门口一放,就堪称“经典之作”:在这张老板亲自出镜的海报上,几乎每一行字都在“生吞活剥”知名餐企的创意——西贝莜面村的口号是“闭上眼睛点,道道都好吃”,这张海报上写着“闭上眼睛点,每道都经典”……
当这种高仿之作挂在商场的外墙时,西贝莜面村就把直营店开到了这家餐企身边......这脸也是打得啪啪的了。
“抄袭”是自掘坟墓,品牌越大,这坟墓就挖得越深。
还有一个比较牛的餐企,本有可能晋升为一线品牌,却自我封死了晋升的道路。其手法也很有意思:假举报。
据称,去年年底,这位“举报者”跑到被抄袭者那里,说另外一家企业干了抄袭的事情。被抄袭者不明觉厉,带着这个“举报者”参观了厨房、餐厅......结果,这个“举报者”离开之后,转身就变成了真正的抄袭者。这事情后来就传开了。
结果……结果自然是抄袭者确实把店开起来了,但是却失了人心,被主流圈子抛弃。
| 讨论 |
学习or抄袭,你分得清吗?
▼
不只是在餐饮圈,很多行业都有过广受关注的抄袭风波。
在互联网圈,最著名的要数腾讯,“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
△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在汽车圈,抄袭早已是让人提不起兴趣的话题。从拿来、模仿开始,的确是很多汽车自主品牌开山创业的真实写照,但并非中国特色。全球汽车圈中,日系起家抄袭欧美,后来韩系抄袭日系。
在制造业,类似情形就更多。比如家居,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家居品牌受到歧视,被指在米兰等国际性家居展览中,拿着相机去抄版。转身回到国内,自己又在经历被抄袭之痛,例如假冒山寨的横行已经让国内门窗行业成为重灾区。
转回到餐饮圈。同样是“拿来”,另一种方法或许更值得欣赏,比如乐凯撒的做法:学习星巴克,挑战必胜客。比如企业间跨品类、一对一学习,据内参君了解,前不久,就有两家火锅企业先后低调前往王品集团“取经”。
所以同样是“模仿”,手段境界却大相径庭,结果也有两种:要么灭亡消迹;要么完成原始积累后华丽转身,走向正向开发之路。
| 结语 |
▼
△
学习模仿是通向成功的近路
不可否认,学习模仿是通向成功的近路:借鉴成功模式,省去试错成本,省下研发费用,还能傍潮流热点……但学习模仿和抄袭之间,有那么一条模糊却又真实的分界线。
如果你因此放纵自己,热衷于试探规则底线,便是危险的。
内参的王道君说过,餐饮江湖其实很少,就那么几个人。而这些老板们的朋友圈,进入门槛的第一个条件是企业影响力大小,知名度对不对等。第二个条件,就是价值观的对等,否则就无法一起喝酒,一起吹牛。
向上的通道一直都敞开着,要么飞到天上,要么自贱到尘埃里,关键在于怎么选择。
选择无底线,那么,于餐饮人自己,是放弃了基本的价值观,被主流圈子抛弃,于企业,是放弃了核心竞争力,自我封死做大的可能。
统筹:张琳娟|编辑:王艳艳|视觉:陈晓月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tinachenjiao
转载原创请加微信neicanm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