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欧阳中石先生的肥城情缘!
深切缅怀欧阳中石先生
欧阳中石先生1928年出生于山东泰安肥城市汶阳镇西徐村,是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顾问、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
欧阳中石先生一直心系家乡,热情支持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发展。1982年出资5万元重建西徐小学。1998年出资30万元,成立西徐村中石教育基金会,用于奖励优秀高考生、补助家庭困难学生,截至目前,已累计资助了500余名学生。
在看到饱经风雨侵蚀的家祠后,先生出资15万元,重新修缮欧阳氏家祠。现今的家祠坐北朝南占地200平方,房屋为青砖灰瓦,正房的雕梁画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铭柱楹联及匾额均为中石先生亲笔题写。楹联上联为:纪祖承先崇德化,下联为:弘文守礼肃门风,正房门匾上为:欧阳氏家祠。
2014年4月14日,86岁高龄的欧阳中石先生回到老家肥城,参加肥城书画艺术馆暨张华清李华英美术馆开馆仪式。回到阔别17年的故乡,走在家乡的路上,欧阳中石老先生感慨颇多,往事在脑海中不断浮现,话里话外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欧阳中石说:“我离开老家74年了,时间很长,但思念之情很深。”从异乡求学到名扬四海,时光荏苒,当年清秀康健的少年转眼已86岁。
欧阳中石念念不忘汶阳镇西徐村,那是他出生的地方,从小生活在那里,直到12岁才离开。欧阳中石说,从收到邀请一直到来到肥城,心情都非常激动。
离开家的时间越长,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就越深。回想起70年前在家乡的时候,欧阳老先生说,那时西徐村很偏僻,离县城也很远,如果偶然在街上看到骑自行车的,就会有很多人围着看,很是羡慕。现在西徐发生了大变化,肥城发生了大变化,满街都是摩托和汽车,在老先生眼中,跟北京没什么差别,甚至比北京还美。“我常年在北京,这次回来觉得肥城变化非常大。你看我们城里有这么清澈的河水,满街都是汽车,我的家乡是这样美。”
对于肥城成立书画馆,欧阳老先生非常赞同,他说:"肥城有很多名家,甚至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名家,但实际上他们已经是名家了。我的老师、我的后辈都很了不起,所以我觉得成立书画馆太好了,我也相信,肥城会一天天更好的。
欧阳中石先生涉猎的范围非常广泛,书法、绘画、国学、戏曲、逻辑,且成就斐然。对此,欧阳中石先生却表示很惭愧,更称自己是一个不太好的学生。他对自己有四句话的评价: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
1935年,欧阳中石在泰安的粮食小学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又回到了西徐村,他那时候什么都喜欢,特别喜欢看种地的,像是耕地、耙地,他感觉耙地最有意思也愿意爬上去耙一耙,其实上去很危险。有一天,地下的土块很大,就把他从耙上摔了下来,大家都替他庆幸没有摔到前面,否则脑袋就摔坏了。还在念私塾时,他对戏曲充满了兴趣,汶阳镇早上经常有戏班搭台唱戏,那时常常一早爬起来,一路从西徐村走到汶阳镇上,坐在地上看戏,一直看到戏班收工。
上大学之后,欧阳中石在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学习,但1954年毕业后,受形势影响,不能上逻辑学,就转教数学、语文。从毕业开始到中小学教学,再到现在教博士后,文科、理科,什么专业都教过,就是没教过逻辑学。“大家现在说我搞书法的,原先没这个行当、所以我都叫不务正业——不是我的专业”。欧阳中石笑称自己涉猎很杂,没有建树,没成名,不成家,“无家可归”。但他接着说:“老家就是这儿,别的都不是。肥城是他的老家,是他永远的根。”
欧阳中石是享誉全国的书法家,书法如其为人,格调清新高雅,沉着端庄,俊朗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老先生幼年读私塾的时候,附近高於村有一个庙,庙里有位武岩法师,而这位武岩法师就是他的书法启蒙老师。“他第一次给我讲的是篆字马、牛、羊,说中国的文字讲究形,看见个牛就写个牛,画个大角,看到了什么就画出什么,讲究画字而不是单纯写字”。武岩法师特别提到“女”和“男”两个字,如果这个女人是有孩子的就在中间点两个点,画作两个乳房这就是“母”字。画男的怎么办?男的都种地,就在上面画个田,下面画个力。当时感觉中国文字了不起,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人与人交流思想最方便的是语言,但语言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但写下来就不受限制了。当时就认为汉字就是画出来的。
从1938年接触书法开始,欧阳中石先生就意识到汉字与中华文化的伟大,欧阳中石说:“汉字是我们中华儿女向全世界提供的一份厚礼,能通过汉字表达思想是很了不起的,我们要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多做些贡献。”欧阳中石先生接触书法,了解到汉字的魅力,都是在家乡肥城开始的,所以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希望多为肥城做点实事,回报他的家乡
点
©肥城融媒
好消息!一次性临时救助!肥城他们可报名!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