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而不倒》:第八章

2014-10-27 金融读书会
编者语:

2010年9月,《TOO BIG TO FAIL》中文版《大而不倒》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通过一幕幕生动的场景描述,向读者客观而详尽地展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主要监管机构和投行的众生相。在书中,你可以看到雷曼是如何一步步地自断生路,监管机构是如何在“政治正确”的牵绊下做出选择,各大投行又是如何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力求自保。前所未有的访谈,不曾公开的华尔街决策内幕,揭示了美国经济萧条如何发展成全球金融危机,再现了从银行到政府再到整个美国身处金融危机第一现场的反应。

2009年10月,《TOO BIG TO FAIL》在美国一经出版便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快便位列亚马逊财经类畅销书榜首。股神巴菲特曾在多次公开演讲中称赞“这是一本很棒的书。”该书也成为股神巴菲特在2010年的致股东的信中,唯一提及的一本书籍。该书中文版由巴曙松研究员、陈剑博士等翻译,于2010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下文系该书部分内容摘编,敬请品鉴。

文/安德鲁·罗斯·索尔金

杰米·戴蒙主持的10点钟开始的会议开了很长时间。

“告诉鲍勃我立刻就过来,”戴蒙吩咐助手凯茜。

罗伯特·维纶斯塔(昵称“鲍勃”)和戴蒙都曾是桑迪·威尔金融帝国的创始成员。由于他们都曾为花旗集团的创建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在不同时期,两人都曾被认为是威尔指定的该金融巨头的继承人,出乎意料的是,最后他们都没能获得领导花旗的机会。在戴蒙被迫辞职后的十年里,他俩的关系一直非常好。

同戴蒙一样,维纶斯塔也败给了威尔,于2005年7月离开花旗集团。之后,他创建了一只私募股权基金——布雷塞全球银行投资合伙公司(Brysam Global Partners),专门投资于拉丁美洲和俄罗斯的消费信贷业务。

维纶斯塔是一个说话温和的人,在被领进戴蒙的办公室后,他对戴蒙说“我正在考虑一些问题,需要听听你的建议”。他透露,美国国际集团董事会刚刚询问他是否有兴趣担任首席执行官,因为现任首席执行官马丁·苏利文(Martin Sullivan)可能在本周内就会被解雇。作为公司总裁,其实维纶斯塔有责任安排时间亲自前往美国国际集团的总部去提醒苏利文,他的职位已经摇摇欲坠了。

“我喜欢我正在做的事情,”维纶斯塔说得郑重其事,“没有人监督我,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情。”

“我可会看着你!”戴蒙笑着反驳道,他是维纶斯塔最大的财政支持者之一。

维纶斯塔解释说,从信用危机席卷美国国际集团至今的几个月里,他一直在考虑是否接受公司的最高职位。同时,情况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朗,他极有可能获得掌控公司的机会。但可以预见的前景也让他非常矛盾:虽然他一直想成为首席执行官,但毕竟已经62岁了,如果就此退休,就可以花时间好好追求自己的业余爱好了,比如汽车比赛。

针对美国国际集团目前所处境况的各项利弊,维纶斯塔和戴蒙足足讨论了半个小时。作为公司的总裁,维纶斯塔比任何人都清楚公司所面临问题的严重程度,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一项超乎想象的巨大挑战。公司的危险境况使他进一步肯定了自己原来的决定。“对于这份临时性的工作,我应该临危受命,”他一脸坚毅地说。

戴蒙摇了摇他的脑袋:“简直是一派胡言,其他都是虚的,问题的本质在于其实你骨子里不想做这份工作。”

“我知道,”维纶斯塔连声承认,“我知道。”

“你把问题搞混了,”戴蒙强调,“首先,临时首席执行官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它实际上要求履行和正式首席执行官一样的职责。如果我是董事会,我绝不允许你这样做,而如果我是你,我也绝不会做出这种决定,因为这无异于自断后路!”

“扎布也认为董事会这次是豁出去了,”维纶斯塔说,指的是美国国际集团前任总裁弗兰克·扎布(Frank Zarb),“他不希望在3年内换了3位首席执行官后,将来还有第4位。”

“你应该明白,如果做得好,你至少还需要任职两年,”戴蒙开始从相反的角度描述可能的情况,他身体前倾,并深呼一口气以强调他的观点:“问题是,你是否真的愿意重新掌权?如果你愿意,别忘了这份职责有多么艰巨。”

董事会希望维纶斯塔愿意接任这项工作,妻子卡洛也认为他应该这么做——她一直认为他在花旗的首席执行官位置是被强行夺走的——而且,戴蒙现在也开始转向支持他的决定了。

次日,维纶斯塔驾驶一辆黑色城镇牌汽车来到松树街70号的美国国际集团办公楼,在马丁·苏利文的办公室坐下后,他非常明确地转达了他所得到的信息:“听着,马丁,董事会将于周日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你的去留问题。”

苏利文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并抱怨道:“董事会根本没有充分意识到目前的市场状况有多艰难,我根本是身不由己,在我接任后,不得不和监管者一起收拾残局,但我一直相信自己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我明白,马丁,”维纶斯塔表示认同,“但你也必须看看最近几个月发生的事情。董事们的感觉是必须有人为此承担责任……你看,董事会会议可能有三种结果:一种是我会回到这里,告诉你董事会完全支持你;第二种是董事会认为你应该马上离任;还有一种可能是董事会将对你说:‘你必须在接下去一段时间里做到下列事情,否则将会被解雇’。”

苏利文低头看了看地板并问道:“你认为哪种结果最有可能发生?”

“现在要求改变的呼声不断高涨,但谁知道最后会怎么样呢?”维纶斯塔耸了耸肩,“你把12个人扔进一间会议室里,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7月15日,星期日,美国国际集团的董事会会议在理查德·比蒂(Richard Beattie)的办公室召开,比蒂是董事会外部法律事务所——盛信律师事务所的总裁。议事日程本来包括苏利文,但他没有参加。经过简短的讨论,董事会决定立即解雇苏利文,任命维纶斯塔接替首席执行官的位置。

维纶斯塔刚刚被任命管理的这家公司曾是美国商业史上最为传奇的成功范例之一。美国国际集团起源于1919年在上海一间小办公室成立的美亚保险公司(American Asiatic Underwriters)。将近半个世纪后,它的业务已经遍及亚洲、欧洲、中东和美洲,但是由于它仅拥有3亿美元的市值以及价值10亿美元的保险合同,这家私人公司还算不上强大。

然而截止到2008年,“谦逊”这个词就很少与美国国际集团联系到一起了。惊人的扩张主要源自一个人的精明和驾驭能力:莫里斯·雷蒙德·格林伯格(Maurice Raymond Greenberg)——受底特律老虎队(Detroit Tigers)明星球员汉克·格林伯格(Hank Greenberg)的启发,被朋友们称为“汉克,”在公司内部则被简称为“MRG。”在格林伯格的带领下,美国国际集团迅速成长,业务扩展到130个国家,同时还开拓了飞机租赁和生命保险业务,通过不断的扩张和兼并,公司的盈利也持续增长。对于外界来说,美国国际集团上演的最大一幕戏剧是格林伯格企图建立一个保险王朝,事实却恰恰相反,他制造了该保险皇室内部的血海深仇。

导致汉克·格林伯格走向没落的是其和监管者之间的矛盾。虽然不如以前那样任性和好战,但格林伯格选择了错误的时间来反抗联邦的权威。安然公司(Enron)倒闭后,新世纪初期的头版新闻充斥着各种公司丑闻,监管者和检察官开始底气十足地严厉惩罚不配合调查的公司。2003年,美国国际集团同意支付1千万美元来了结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通过欺诈性保单帮助一家印第安纳州的手机经销商隐瞒1190万美元的损失。当时证券交易委员会指出,与其欺骗行为相比,这笔罚金并不算太高,因为美国国际集团曾试图隐瞒一些关键材料,这些材料与最初向调查人员提供的解释是矛盾的。

次年,在与联邦调查人员进行了长期周旋之后,美国国际集团同意支付1.26亿美元罚金以平息所面临的刑事和民事指控——美国国际集团协助匹兹堡金融服务集团(PNC Financial Services)将7.62亿美元的债务和不良贷款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转移出去。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内容,美国国际集团的一家子公司接受了一份延期起诉协议,意味着如果该公司遵守和解协议的条款,司法部会在13个月后撤销其刑事指控。(当初对大型会计公司安达信的控诉导致了它的倒闭,之后,政府开始采取延期指控协议的方法来处理此类案件,这是缓刑的一种——该方法在麻醉毒品案例中经常被用到。)

这家接受13个月延期起诉协议的子公司是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公司,或简称为FP,这家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几乎把美国国际集团摧毁,自身的业务也一切从零开始。

FP成立于1987年,是格林伯格和霍华德·邵信(Howard Sosin)进行合作的结果。霍华德·邵信是来自贝尔实验室的金融学者,被大家称为“衍生品奇爱博士”。简单地说,衍生品就是一些建立在相关基础资产(比如住房抵押贷款、天气状况等)之上的金融工具,它们可以创造大量的财富。不过就像电影《奇爱博士》结尾的炸弹,衍生品也可以把公司摧毁,事实也证明如此,沃伦·巴菲特曾称之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邵信原来在迈克尔·米尔肯的德崇证券工作,这是一家注定要失败的垃圾债券运营商。后来,这家以比佛利山为根据地的强大集团卷入一场世纪丑闻,并于1990年申请破产倒闭。在德崇证券倒闭之前,邵信离开了这家公司。出于寻找资产殷实、信用级别较高合作者的考虑,1987年邵信带着由13位原德崇证券员工组成的团队逃往美国国际集团,其中包括一位32岁、名叫约瑟夫·J·卡萨诺(Joseph J.Cassano)的人。

邵信为公司受到短期管理的束缚而感到恼火。1994年,和格林伯格吵翻后,邵信与其他创始人一起离开了公司。

(然而,在邵信离开很久以前,格林伯格就着迷于FP这台盈利机器所带来的利润,并建立了一个“影子小组”来学习邵信的商业模式,以防他会离开。格林伯格请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一个隐蔽的计算机系统来追踪邵信的交易活动,这样他们以后就可以进行反向设计了。)经过格林伯格的苦心相劝,卡萨诺终于同意留下来,并被提拔为首席运营官。

卡萨诺出生在布鲁克林,父亲是一位警官,相较于邵信所具备的那些天资——“数量化投资”、数量分析、博士学位以及创造性地设计了 50 30633 50 15535 0 0 2248 0 0:00:13 0:00:06 0:00:07 3082复杂的交易程序,卡萨诺以其组织技巧著称,而不是金融方面的才干。

1997年末,所谓的亚洲流感大规模爆发,泰国的货币危机引发了一系列金融连锁反应,卡萨诺开始寻找一些比较安全的投资。在调研期间,他会见了一些来自JP摩根的银行家,他们正在设计一类新的信用衍生产品以向信托产品提供担保,该产品被称为广基指数信托担保产品,名字略显笨拙,但它巧妙的首字母缩略词——BISTRO则被人熟知。亚洲金融危机中,一些银行和其他世界经济体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JP摩根正在寻找一种降低坏账风险的方法。

通过BISTROs,一家银行可以将几百笔公司贷款置于该账户上,先计算这些贷款的违约率,然后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将这些贷款进行打包,最后拆细出售给投资者。虽然蕴含着某种不祥的预兆,但这的确是一种天衣无缝的策略。这些类似于债券的投资被形容成一种保险:通过这些操作,JP摩根得以控制贷款的风险,同时投资者也可以因承担风险而获得收益。

最后,卡萨诺决定从JP摩根购买BISTROs,但深谋远虑的他另外安排了自己的智囊团来仔细研究这个产品。根据基于公司债券多年历史数据建立的计算机模型所进行的计算,他们认为这种新的交易策略——信用违约互换——看起来十分安全。一批违约事项同时发生的概率是很小的,不足以引发一次大萧条。所以,只要不出现上述震级的灾难,掉期交易者一年就可以获得数百万美元的盈利,就好像是天上掉下的馅饼。

2001年进入公司高层的卡萨诺全力推动美国国际集团大规模发行信贷违约掉期产品,2005年初,美国国际集团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一个大玩家,以至于卡萨诺自己都一直不明白这些怎么发生得这么快。“我们怎么做了这么多的交易?”在与位于康涅狄格州威尔顿(Wilton)的子公司进行的一次电话会议上,他这样问他的高级销售主管艾伦·弗罗斯特(Alan Frost)。

“交易者知道我们随时可以停止这些交易,”弗罗斯特答道,“所以他们的抢购反而导致我们不断发行新产品。”

虽然泡沫正在不断膨胀,但卡萨诺和其他美国国际集团员工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担忧。2007年8月,当信贷市场开始失灵时,卡萨诺告诉投资者:“不是我信口雌黄,从理性的角度考虑,虽然我们处境艰难,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任何交易中发现哪怕是1美元的损失!”他的老板马丁·苏利文对此表示认同,“这就是我晚上比较容易入睡的原因。”

维纶斯塔还在自己位于科罗拉多州维尔的滑雪屋度假时,就给马丁·苏利文打电话,命令其解雇乔·卡萨诺。

苏利文很清楚目前针对卡萨诺的争议。最终,苏利文屈服了,不过还是希望能给卡萨诺最后一次机会,他建议说:“我们可以考虑留下他当顾问。”

“为什么?”维纶斯塔追问道,这个建议让他感到困惑而又烦躁不安。

苏利文解释说,金融产品公司的业务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别人来帮忙,他根本管理不过来,最起码刚开始会是这样。

从这个角度考虑,维纶斯塔转而认同苏利文的看法了。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此外顾问也很容易被摆脱掉。

“好吧,”他表示同意,“我要提醒的是,你留他做顾问,首先应该明确如何控制他的权限,尽量让他少干涉公司的业务,否则留任就是个疯狂的举动。

卡萨诺最终接受了月薪100万美元的顾问职务,但是苏利文和其他高层仍十分担心员工的流失问题。3月上旬,在多次要求苏利文重新制定员工留任计划之后,美国国际集团的董事会最终通过了一项薪酬支付计划,分别于2009年、2010年支付1.65亿美元和2.35亿美元。当时,任何美国国际集团以外的人都不会在意这个决定,更别提能想到这个决定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政治噩梦,招致铺天盖地的谴责甚至是死亡威胁,最终愤怒的国会还要求收回这些奖金。(完)

(本文节选自安德鲁·罗斯·索尔金所著的《大而不倒》,中文版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9月出版发行)

本篇编辑:周鹤

关注巴曙松研究员“百度百家”专栏(网址:http://bashusong.baijia.baidu.com),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