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纽伦港新动态•第373期】危机后全球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变化和趋势

2017-01-20 金融读书会

编者语:

危机后大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和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主要特征是在整体上收缩国际业务的同时,做出了结构性调整,以谋求新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总体规模和增长趋势、银行跨国业务的扩张与收缩等方面考察了危机后全球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变化和趋势,敬请阅读。


文/中国银行纽约分行

危机后大银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和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主要特征是在整体上收缩国际业务的同时,做出了结构性调整,以谋求新的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监管改革。IMF考察发现:银行跨国债权/GDP比下降中大约一半是由于监管改革,包括资本、流动性要求及对银行国际业务的监管等(IMF,2015)

 

一、总体规模和增长趋势


全球银行业国外债权/世界GDP比值从危机前的53%左右在2015年下降到33%左右(参见图1)。跨国银行收缩了国外市场和机构,10家最大全球银行平均覆盖的海外国家从危机前的65个在2015缩减到55个。跨国银行机构总量减少,但在全部银行机构的占比相对稳定。

 

二、银行跨国业务扩张与收缩的细分考察

 

国外债权种类

 

1)在全部外国债权中,跨国债权/世界GDP比从危机前的32%左右在2015年下降到18%左右,而东道国本币债权/世界GDP比从19%左右下降到15%左右,降幅更低,其在全部外国债权中的占比从危机前的37%上升到近45%(参见图1)。

2)在全部国外债权中,银行间债权降幅最大;其次是银行内部债权;对非银行债权持续上升,占比增加,减缓了银行国外债权的降幅(参见图2

跨国银行的国外机构净增长下降,主要因为进入他国的机构减少,而退出的相对平稳。

 

地区间差异较大

 

1)跨国债权变化


就母国或债权来源国看,危机后全球全部外资银行债权(包括跨国和海外当地机构债权)都下降,但来自欧元区的降幅最大,从危机前的近16万亿美元在近几年下降到10万亿美元左右;来自美国和其他地区的则相对稳定或恢复增长。

 

就东道国或债权目的国看,危机后对发达市场的外资银行债权(包括跨国和海外当地机构债权)从危机前的30万亿美元下降到23万亿,而对新兴市场则从5万亿上升到近7万亿。

 

就东道国当地债权/全部债权比看:新兴市场该比值升幅及绝对值都高于发达市场。说明银行业对新兴市场的信贷业务更倾向于采用当地债权,而非跨国债权。

 

2)跨国机构变化


发达市场银行业缩减了跨国业务和机构;同时新兴市场银行业继续向外扩张。在全球外资银行中,来自发达市场的数量减少,来自新兴市场的数量增加。亚太新兴市场跨国银行债权来源中,来自本市场跨国银行的占比从危机前的40%左右在2014年上升到60%左右。

 

银行间差异较大:有些大银行缩减国外业务,有些仍扩张。从具体业务看,缩减的领域集中在投行和零售业务。(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订阅号“中国银行纽约分行”2017年1月11日(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邵杨楠


【纽伦港新动态】专栏往期回顾:

第358期:杜德利: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进展和变化

第359期:美国政府债台高筑给世界带来什么

第360期:金融科技的机遇与挑战

第361期:李小加:常怀希望与梦想

第362期:欧洲的生产力挑战

第363期:美国政策组合的变化:全球收益与风险

第364期:包凡:资本市场中的金融科技

第365期:2017香港人民币业务展望——守得云开见月明

第366期:香港地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经验借鉴及启示

第367期:香港外汇及衍生工具市场

第368期:欧洲央行:2017是创新零售支付服务的决定性一年

369期:美国维持长期低利率的原因

370期:“一带一路”贸易与香港转口港功能

第371期:非常规货币政策时代的央行独立性

第372期:欧央行行长:欧元区复兴之路漫长但可期


查找公众号bashusongonfinance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平台,查看往期文章。


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