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发展战略

2017-03-04 金融读书会
编者语:

2017年2月2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发布了《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下简称“《报告》”)。2016年是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公开发布的第八年,该报告由巴曙松教授主持并负责报告的执行和实施,“八年坚持,专注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随着中国金融业综合改革的加快推进,中国银行业顺应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认真落实宏观调控、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等工作,在化解不良资产风险、低利差环境、互联网挑战等方面不断进行战略调整,并不断提高银行发展战略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系《报告》部分内容摘编,敬请阅读。

 

文/《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课题组


.资产质量承压成为银行业最大挑战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 “资产质量承压,风险管控难度增大”(89.6%)被认为是中国银行业发展会面临的最大挑战。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挑战银行盈利能力”(83.3%)和“互联网金融分流银行存贷汇传统优势业务”(69.18%)也受到银行家的普遍关注。“监管日益严格考验资本约束压力”(31.7%)和“法制建设难以满足银行业发展需求”(26.1%)则相对靠后。

 

 

 

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企业经营压力普遍增大,偿付能力下降,使得银行系统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提升,银行经营压力明显增加,受访银行家把“不良贷款持续双升”(87.0%)放在当前面临较大压力的首要位置。此外银行家也给予了“资本充足状况面临较大压力”(50.4%)和“中国进入低利率时代”(50.0%)相当的重视。

 

 

 

.差异化发展成为银行家应对挑战的首选措施


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营环境的挑战和障碍,银行家有着不同的对策倾向。调查显示,银行家的首选对策是“合理定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78.3%),其次是“持续提升业务创新能力”(67.9%)。银行家们优先选择特色化差异化竞争策略,表明银行家已开始着重审视自身业务特点,不断优化银行资本结构,逐步摆脱过往的同质化竞争模式。

 

 

 

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监管政策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银行家亦期望监管部门能够给予有力政策支持,不断优化银行监管制度。本次调查数据显示 “完善银行法规制度体系”(70.2%)是银行家最希望监管部门采取的措施。其次“持续改进风险监管技术”(69.1%)和“持推进监管组织架构改革”(63.9%)也得到较多的选择。

 

 

 

.各类银行改革需“量体裁衣”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同时发生着深刻变化,由此银行业也需要分类进行深化改革。

 

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调查数据显示,“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65.2%)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使银行更有能力面对外部挑战;而“引入多元化资本,优化股权结构”(63.6%)也以较高的比例位列其后,有利于激发银行业的内部发展活力;同时“引入管理科学、决策自主的市场化经营制度”(44.9%)也成为银行家们心目中的重要目标。

 

 

 

在政策性银行改革方面,从调查数据来看,“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60.3%)是其改制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坚持开发性和政策性职能定位的前提下,应形成董事会等相对独立制衡的运作和决策机制,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考核奖惩和薪酬分配权;“界定业务边界”(55.2%)、“明确和强化资本约束机制”(46.7%)的选项紧随其后,凸显出政策性银行惯有的模糊的业务边界和资本约束问题亟待改善。

 

 

 

作为国家支持“三农”的重要金融力量,农村信用社原有体制和经营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改革成为必然要求。“防范和管控各类潜在风险”(70.9%)和“提升银行经营管理能力”(59.7%)被认为是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最需关注的问题,宏观经济下行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不良风险不断暴露,经营能力也未有显著提高;“稳妥处理银行历史挂账”(57.8%)和“明确信用社与当地政府的权责范围”(56.9%)则居次位,显示出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是银行核心能力的建设和经营环境的规范。

 

 

.银行退出机制仍待全面完善


银行退出机制有助于帮助政府破除背书担保压力,推动银行适应市场规律,帮助储户培养风险意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体系。当前建立健全银行退出机制已不可回避。

 

此次调查中,超过七成银行家认为完善银行退出机制最关键的是要“健全银行退出机制相关法律”(75.1%)。其次“建立银行退出的风险预警机制”(70.7%)和“设立公开透明地银行退出处理程序”(60.7%)也受到银行家们的重视。此外,“建立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59.6%)、“明确银行退出的启动标准”(54.0%)等也不容忽视,说明银行家认为在银行退出机制各方面都还有较大改进空间。

 

 

 

.海外发展需加强关注境外运营风险


中国银行业开拓海外业务由来已久,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加速,中国银行业海外业务迎来了更为广阔的机会。

 

此次调查中,接近八成银行家认为服务“一带一路”、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等国家战略(78.6%)拓展了亚洲同欧洲和非洲的联系,扩大了人民币跨境结算范围,整合了海外零散市场,联结全球服务网络,是中国银行业进行海外发展的首要关注点。“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64.1%)国家战略位居第二。“提升全球竞争能力以及品牌价值”(59.6%)及“国际化专业人才培育与建设”(56.4%)也广受关注。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发展,不仅是追随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也非常关注自身品牌、人才队伍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提升。

 

 

 

中国银行业海外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对着诸多挑战和风险。此次调查中,七成银行家认为“加强海外政治经济风险识别判断”(71.5%)和“强化内控合规管理”(71.4%)是中国银行业国际化过程中最需要防范的境外运营风险。其次,“加强企业全球统一授信管理”(57.9%)也受到银行业的关注。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的海外发展,既要提升外部地缘政治和热点地区风险识别能力,加强与海外监管机构沟通协调;又要强化内部合规管控,尤其要重视反洗钱工作。

 

 

 

.提升风控能力重新成为各类银行发展战略重点


面对当前宏微观环境的严峻挑战,银行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61.4%)是银行家发展战略的首要选择,“实施差异化竞争”(50.8%)和“全方位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47.9%)紧随其后。

 

 

 

对比2010至2016年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7年以来“全面提升风险管控能力”(61.4%)一直是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核心和战略重点,表明在面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风险管理能力仍是各家银行首要的关注重点。“实施差异化竞争”(50.8%)依然成为目前中国银行业战略关注热点,反映出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摆脱同质化竞争依然亟待推进。此外“全方位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47.9%)首次成为银行家关注的战略重点之一。这三个选项表明当下银行家对银行“三性”的权衡:着力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意味着银行家优先关注银行的安全性,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而盈利性和流动性则相对次之,在通过差异化竞争提升银行盈利性的同时,银行家也致力于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优化银行的流动性。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发展投贷联动、互联网金融等创新业务”(34.0%)对比上年也略有上升。这反映出银行家对互联网金融、投联贷等创新业务持有热情,正积极探索各种创新发展机遇。

 

 

 

 同时本次报告就各类银行对客户群的选择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高净值个人客户”(69.2%)、“小微企业客户”(65.2%)延续前两年的趋势,依旧被银行业所重视。“政府客户”(53.1%)替代“中型企业客户”成为第三受关注的客户。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经济下行期,中型企业客户收益不变,但风险显著提高,因此商业银行选择“用脚投票”,纷纷放弃中型企业客户。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银行,今年对于重点客户的选择也与往年存在差别。大型商业银行更加侧重于“高净值个人客户”(78.4%)、“大型企业客户”(66.0%)和“政府客户”(62.3%);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以“小微企业客户”(90.6%)、“高净值个人客户”(61.7%)和“政府客户”(43%)为重点发展对象;外资银行则更加看重“中型企业客户”(65.5%)、“高净值个人客户”(55.2%)以及“金融机构客户”(55.2%)。这体现出不同类型银行在客户群定位上的不同差异。

 

 

 

 

 

随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分化,银行家对不同区域发展布局的侧重点也在2016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2015年,七成多的银行家将“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73.2%)看作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地区,而在2016年该项数据已大幅萎缩至58%;而“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线、二线城市”(53.1%)的关注度则连续三年上升;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46.7%)和“县域和小城镇”(28.9%)呈小幅下降;而“农村”(23.3%)数据则依然维持较低水平。这表明银行家对一线、二线城市的经济前景更为看好,而认为三线、四线城市经济前景难以乐观。

 

具体到不同类型银行,其地区布局也存在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线、二线城市”是外资银行(93.1%)、股份制商业银行(72.9%)、大型商业银行(67.0%)首要发展区域,这是由于外资企业、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在一、二线城市的集聚效应所决定的。“经济发达地区的三线、四线城市”则是城市商业银行(65.2%)、股份制商业银行(64.4%)的重点关注区域,也体现出城市商业银行对三线、四线城市的经济具有重要影响。“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是大型商业银行(34.0%)和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33.8%)的工作重点,显示出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政策倾斜。“县域和小城镇”则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87.5%)和大型商业银行(61.7%)的着力方向,显示出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等战略除了依靠本地的农村金融力量,也需要大型商业银行的政策倾斜。此外农村地区也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77.0%)的主要工作方向。

 

 

 

 

(完)

 

文章来源:本文节选自《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报告已于2017年2月24日在北京发布,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篇编辑:孙团结

 

 

欢迎订阅,欢迎推荐《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6》!



【图书简介】本调查报告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普华永道联合组织写作,从宏观形势、发展战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公司治理、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监管评价、银行家群体、发展前瞻等方面,以全国范围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行和分行为总体,以各行总分行高管为调查对象,在2016年4-6月间,以电子问卷形式开展调查,旨在透过中国银行家了解中国银行业在经济结构调整、业务创新转型中面临的发展机遇、挑战及应对之策;借助这个平台反映中国银行家对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银行业务发展及银行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个渠道促进管理层、国内外市场与中国银行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订购请长按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查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