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资本市场中的金融科技——充满机会的沃土

2017-05-31 金融读书会

文/波士顿咨询

当成熟的资本市场机构比如投资银行和年轻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时,会出现很多的机会——但是真正的潜力远未实现。根据波士顿咨询的研究,整个资本市场生态系统,也包括银行必须采取行动才能抓住潜在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收益。 

 

资本市场金融科技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还不够

 

自世纪之交以来,大约有960亿美元风险资本投向了各类企业,但是大约只有40亿美元(或者近4%)投向了资本市场金融科技领域,部分原因是由于资本市场金融科技领域高度专业化,所以相比零售银行业务或商业银行业务,这一领域即便是知名创业企业也很难进入。


金融科技的前景


金融科技可以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降低成本,推动监管合规。但是要真正地快速发展,他们必须克服各种障碍。这包括很多银行和资产管理机构IT系统的复杂性,在创新以及遵守各种监管规定方面缺少管理,此外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还需要相应的标准。

 

40多年前,资本市场中开始出现金融科技企业的身影。今天,自1990年代出现的交易电子化以及此后整个金融业的数字化推动下,金融科技——我们将其定义为企业大量使用创新性技术促进其他金融机构业务,或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在资本市场领域金融科技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

 

最著名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企业受到了资本市场生态系统的支持,包括投资银行,托管机构,交易所,清算机构以及专注资本市场信息的服务机构。这类资本市场机构曾经是,并将会一直选择最有前景的金融科技企业合作。

 

但是,尽管发展迅速,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公司接受的风险资本投资金额还相对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资本市场高度专业化,也受到严格管制,这都阻碍了外部投资者的进入。实际上,当金融科技得到传统银行支持时,他们会获得更多的资金,相比仅仅获得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他们也发展得更快。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资可以帮金融科技企业完善商业模式,并帮助金融科技公司发展成为合作机构而不是颠覆者。并且,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公司获得的投资主要是在前台业务方面,如执行和交易前的业务。为交易后业务提供的资金还相对比较少,投资主要集中在一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导致每家公司平均融资金额非常高。

 

简单来讲,金融科技的重点是创造新的价值或改善现有业务。他们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通过自动化和流程化降低成本,并促进监管合规。金融科技公司还可能会导致传统价值链的瓦解。

 

但是,金融科技要繁荣发展,实现其真正的潜力,金融科技和投资银行以及资本市场整个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的一些障碍必须要克服。这些障碍主要在于简化IT系统架构,发展行业标准,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降低同供应商合作存在的风险。并且,部分传统金融机构存在的惰性也可能会带来不利后果:对于利用新兴技术逐渐瓦解银行传统竞争优势的新进入者,传统金融机构无法与之竞争。

 

技术,监管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所导致的市场结构改变对于传统银行来说,现在采取行动非常必要。此外,随着银行开始将目己更看成是数据和技术型公司,他们需要着手管理其IT系统,要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当成是未来进行商业化的重要资产。银行可以利用其在执行算法,近距离接触市场以及证券服务领域中的经验,探索银行同新兴机构之间合作的机会。为了高效发展,银行必须完全了解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金融科技的范围。本报告分析了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领域,波士领咨询使用了其独有的金融科技数据库,覆盖超过8000家金融科技全业。


金融科技发展格局


自1969年Instinet作为第一个电子交易通讯网络出现以来,1971年纳斯达克成为首家电子化的交易所,此前经历了三轮金融科技发展浪潮(见表1)。第一轮主要是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出现了大约100家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以市场数据,新闻发布,风险管理,以及核心业务处理为主(core processing)。


 

其中很多公司已经融入卖方和买方公司业务架构之中,1992年引入金融信息交易协议加快了市场的电子化步伐,并且到了1990年代末,电子交易场所,比如电子经纪服务(Eelectronic Broking Service)已经成为外汇交易机构之间主要的交易工具。

 

第二次发展浪潮发生在2000年至2007年间,包括了140家金融科技公司,其重点以电子交易为主。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包括了一些颠覆性机构,比如高频交易以及交易执行平台,比如Currenx。

 

从金融危机后期的2008年开始,大约有310家金融科技公司出现,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是纠正金融危机后期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收入下降,成本增加,复杂的传统基础设施,流动性和数据分割等。其中一家公司就是买方与买方之间的交易通道Luminex。今天,很多类似的企业都是新兴的创业企业,其企业基因中就融入了监管因素。他们会应用类似机器学习这种先进的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次数字化浪潮是传统银行快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推动的,并且在技术上有了新的应用,主要是云计算,人工智能,P2P计算,以及分布式账本技术推动的。监管是最近金融科技浪潮爆发的关键驱动因素,因为资本市场机构已经向低资本密集型的商业模式转变,而这种业务模式需要先进的技术。

 

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公司获得的投资与其地位不相称。波士顿咨询公司跟踪了全球大约8000多家金融科技公司,只有569家金融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领域比较活跃。自世纪之交以来大约有96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规模,但是只有40亿美元(大约4%)投向了资本市场金融科技领域(见表2)。由此,很明显潜在的收益比现在实现的收益要大得多。实际上,2015年资本市场收入大约为3300亿美元(排除了资产管理相关收入),占金融业总收入3.67万亿美元收入的9%。因此,相比资本市场收入占比来说,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比重明显要少,资本市场金融科技领域获得的投资不到其收入占比的一半。如果使用广义的资本市场生态系统,其包括了资产管理领域,那么资本市场金融科技投资占比就更少了。

 

金融科技公司对银行业务的颠覆主要是在零售银行和公司业务方面,他们会帮助企业为数量众多,又相对多元的客户群体提供服务,同时又通过众多销售渠道降低了客户获取成本。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加上风险投资公司正对金融业的“优步时刻”垂涎己久,这都使得股权融资很方便。因此,相比零售银行和公司银行领域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金额非常小。现在,数量较少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公司不仅比零售银行和公司银行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获得的风险投资关注较少,而且他们每轮融资中获得的资金也要少得多:2016年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公司获得的投资金额平均为1100万美元,相比之下零售银行和公司银行领域金融科技公司获得的平均投资金额则为1400万美元。


 

这一差异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认为资本市场上失败的风险比较高,资本市场是高度专业化,受到严格监管的领域,而且主要由若干传统金融机构主导。这对于非资本市场领域的专业风险投资机构来说形成了阻力。有鉴于此,很多资本市场机构承担了双重角色,既对新兴的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又代表着传统的业务模式。

 

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实际上,最近几年整个资本市场发展很快,资本市场总体收入在未来5年会明显增长。鉴于资本市场总体收入的增速和整体规模,以及该领域受到较少的关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领域对于投资机构和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市场。

 

同时,正如我们所见,有证据表明银行或其他战略投资机构比如交易所支持的金融科技公司发展很快,也比较成功(见表3)。他们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因为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投资中倾向于跟投战略投资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中出现战略投资者说明他们是非常优秀的公司,有值得信赖的商业模式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平均来看,业内机构支持的金融科技公司平均6年实现退出,相比之下,VC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要平均7年才能实现退出。而且,业内机构支持的金融科技公司平均融资金额在2016年上半年达到2400万美元,相比之下仅有VC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平均融资金额只有1100万美元。

 

 

但是,相比资本市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机构,投资银行的收入将受到较为不利的影响。实际上,信息服务机构发展强劲,并且其要求的PE倍数达到30(投资银行平均才10倍)。在向股东分配红利方面银行也受到限制,主要是由于资本结构调整和去杠杆原因。由此,股权投资是留存收益投向高回报项目的主要方式,从而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帮助投资银行从其现有资产,如数据和算法中获得收益,同时也推动行业共同承担共性成本。了解你的客户(KYC)责任,市场数据,客户参考数据,以及交易合规现在每年的IT成本和操作成本就达到44亿美元。在某些清况下,比如交易处理的自动化,效率是主要目标,成本可能会更高。

 

执行和交易前关键环节:投资者们一直选择以促进交易执行和交易前业务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公司(融资金额分别为22亿和11亿美元),相对于交易后业务综合比率为6:1。(见表4)。


 

并且,交易后和支持环节仍然是价值链中最不成熟的环节,自2000年以来早期融资和B轮融资分别占总融资的82%和64%。

 

对于投资银行来说,这一现象部分反映了其增加收入的努力,主要通过增加客户收入来完成。虽然银行可以开发新的产品,提高交易规模,但是在一个增长停滞的市场中追求市场份额对于整个市场来说一个零和游戏,因为竞争对手只有从其他人那里抢走市场份额才能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还有现在的策略是银行为了在不断电子化的市场中维持其市场地位的应对策略。在前台部门薪酬占总成本近40%的情况下,银行意识到发展低成本的前台部门,采用低成本的服务模式能够带来很多好处。更重要的是,银行或许发现在前台部门采用新技术更容易,这些技术可以一次性在银行内采用,而不像后台部门需要大量的行业内合作才能完全实现应有的好处。并且,虽然交易后环节的显性成本占总成本的15%到20%,但源于现金流低效率,比如清算要求过多的担保,导致的隐性成本会消耗更多的资本。

 

最终,数据和分析成为整个价值链的基础,投资银行开始意识到数据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资产,也是为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

有效利用金融科技的四个关键因素

 

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创造的价值经常会遇到阻力和障碍,这些需要深入理解和克服。这些障碍在简化IT架构,发展行业标准,加强行业主体间的合作以及减少同技术供应商合作带来的风险等方面都存在。

 

简化IT架构。在过去几年里,很多银行都在加大投资IT基础设施,这导致整个IT系统非常复杂。这种复杂反过来需要银行采用很多中间设备为各个分散的应用之间提供端口。此外,要和大量的技术供应商打交道也消耗了银行很多资源。

 

最终,投资银行需要避免出现额外的应用层,同时为了同金融科技公司融合发展,改变传统的IT架构,也需要灵活发展。灵活的发展模式可以带来迭代应用,可以用现有基础设施保持沟通,同时又可以用新的平台逐渐转变。灵活发展涉及到快速识别应用场景,开发解决方案帮助公司快速调整其运作模式。

 

开发行业标准。虽然资本市场机构在开发通用资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推广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成为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比如,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决定使用国际证券识别代码作为MiFID Ⅱ条款下衍生品的识别码。整个行业仍然使用普遍的标准化方法来描述资本市场的各个方面,比如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参考数据。

 

改善行业主体间的合作。行业主体间的合作,提高金融科技的普及率,推动传统机构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支持等等,都可以建立起针对金融科技的管理框架。此外,由多家银行和投资机构发起,目的是推动固定收益产品存货信息交换的Project Neptune表明行业内机构的共同合作可以对买方和卖方带来好处。

 

实际上,当前金融科技公司和资本市场机构之间,缺乏互操作性和开放创新阻碍了新业务模式的发展。开放创新原则利用新的方式推动新型资产的出现。有些资产可以由单个公司实现资本化,比如APIs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并且成为高科技领导者比如优步,推特,谷歌和脸谱的核心能力。并且,第三方可以通过APIs开发应用利用企业资产,这样就可以把公司,开发者和终端用户连在一起。CME集团已经和Dwolla合作为CME集团客户开发实时的收益支付工具。

 

减少同技术供应商合作产生的风险。多家创业公司向市场提供解决方案己经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看法,即同技术供应商合作的风险在增强。降低这种风险对于行业未来的创新非常重要。同时,鉴于监管对资本的限制,经营上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很多还没有足够成熟可以替代传统的操作模式。金融科技公司的客户需要分析并减少合同风险和操作风险,比如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了有所帮助,有些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开始提供所谓的了解你的第三方服务,简化对技术供应商的尽职调查。


摘编自波士顿咨询研究报告《资本市场中的金融科技:充满机会的沃土》,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宜信唐宁:科技让金融更美好


文/辛然

唐宁喜欢全世界跑。

5月26日刚刚倒完从美国回北京时差的他,站在北京大学的斯坦福中心,做了一场关于“科技让金融更美好”的沙龙。

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对于唐宁而言“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沙龙的地点北京大学是唐宁的母校,他是北大92级数学系学生。2006年的5月,唐宁创办了宜信,他相信“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开创性在国内引入个人对个人借贷模式,11年后,宜信成为了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巨头。

“过去11年之中,宜信不断重塑自己,跟早期模式已经有很大不同。”这个不同在于,宜信早已不能用P2P来简单描述,而是一家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具有领先性、代表性的,从事普惠金融与财富管理事业的金融科技企业。

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曾在宜信举办的一次早餐会上提及,企业每五年要进行一次重塑,通用电气韦尔奇几乎每五年就会对他的企业战略进行一次重塑。这个企业管理理念,与宜信过去11年的发展惊人契合。

2017年,宜信正站在新5年开局。宜信用金融科技重新诠释了生活与金融的关系,提出“未来生活、未来金融”,这也是宜信能够在过去11年里践行发展金融科技,成为行业创新者与引领者的重要DNA。

宜信发展的这11年,亦是中国金融科技崛起的时期,有机构预计中国的金融科技规模已经独霸全球。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行业竞争与监管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行业焦虑期隐现。


“我现在所谓的焦虑也是对于战术层面的焦虑,我没有战略方面的焦虑,因为我们制定战略目标始终都是看十年、二十年开外的趋势,宜信从来没有什么方向性的迷惑。”唐宁表示。

宜信一直都有自己清晰的战略定位,“一家从事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的金融科技企业”,运用业务孵化和产业投资两种方式,宜信在金融科技各细分领域,如支付、网贷、众筹、机器人投顾、智能保险、区块链等,通过业务实践将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全面落地。

在唐宁看来,未来需要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更好的从A点走到B点,宜信肩负的使命,是“把好的金融、未来金融带到中国”。


“重塑”与创新


中国最早的网贷模式诞生于宜信。

2006年,在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影响下,唐宁将这种模式带到了中国并开创“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模式。

“那时候是不为人所知,但是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与之后十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吻合共振引领的商业模式,星星之火最终燎原。”唐宁认为,按照拉姆·查兰企业每5年要“重塑”一次,宜信第一个五年在做的事情——成为一个新兴行业的开拓者。

11年时间,网贷行业已经站在万亿规模之上,并且也迎来了监管的落地。这个过程中,宜信从开拓者变成了引领者。

宜信第二个五年,唐宁前瞻性瞄准了财富管理市场,预判未来客户的需求去打造自己财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在过去11年间,在战略既定之下,宜信发展战术的两次“重塑”,推动宜信建立今天的两大业务版图: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如今,宜人贷已经是纽交所上市公司,而宜信财富也已经成为国内顶级的财富管理机构。

每年5月是宜信创办周年时间点,唐宁都会到全世界各地,去和同事、客户、合作伙伴们交流,借此思考宜信从公司到行业的诸多问题,也是去验证或者修正宜信成长方法论的一个契机。

有机构预计,中国金融科技规模已居于全球首位,人民银行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作为金融科技行业引领者的宜信,会如何布局未来的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

唐宁的答案是“创新”。

“我们始终围绕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能够去真正满足未被发觉的、未来的长期的正确的客户需求。”唐宁称。大胆的理念创新,积极去拥抱技术创新,并推进模式的创新,这是宜信发展至今核心逻辑。

11年前,唐宁坚信的“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也是彼时行业的创新,尽管借贷模式当时并不被市场所理解,但唐宁看准了信用市场未来的巨大需求,才有了网贷在中国最早的开拓。

在宜信,从不缺前瞻性预判与布局。比如,2016年8月,网贷监管规则落地,再次明确网贷银行资金存管的模式。其实,在一年之前,宜人贷的资金存管就已经上线,成为业内首家做银行资金存管的公司。

对于新科技,宜信从未迟疑,而且紧紧拥抱。如2011年、2012年移动互联网兴起,宜信布局宜人贷。此后,无论是前端、中端、后端,从获客、反欺诈,到风控等,科技驱动元素越来越多。近期,Lending Club推出了移动APP,而在2013年9月,宜人贷的APP就已经推出,到现在已经是4.0版本。

在宜信如今的技术创新版图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成为未来重要的部分。例如区块链方面,宜信未来的目标,是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方和金融机构接入区块链,大家可以在区块链上自由对接、信息共享。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创新所带来金融进步,都会被人们从不同角度解剖讨论,但在技术创新中金融技术的创新力量往往被忽视。


“技术创新,未必一定是互联网技术或数字技术,金融技术创新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唐宁称。

比如,尤努斯在做格莱珉银行小额信贷时,把五个农户结成一组,将多年积累的相互信任转化为金融风险防控的手段,这就是金融技术创新。在唐宁看来,金融技术的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的核心组成部分。

宜信的母基金模式的推出,正是基于资产配置新趋势下的一次金融技术创新。

高净值客群在过去几十年所积累的财富,希望参与到新经济中,企业发展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手段是投资。

但如果投资一个单一项目,高净值客户无法做出投资和风险判断,因此宜信推出了母基金模式。母基金投入到各种不同的新经济前沿领域,如消费升级、健康医疗、教育、互联网+等,拥抱新经济的成长。

目前,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投资母基金在国内外已经有超过50家顶级GP,在股权投资产业链条中有广泛的布局和充足的资源储备,已经形成强大的投资生态圈。


金融科技DNA


金融科技对于宜信而言并非一个虚无飘渺的标签,而是从最初实践就植入的基因。在支付、网贷、众筹、机器人投顾、智能保险、区块链等领域中都能看到金融科技的强大基因:

例如,支付方面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整体金融云服务解决方案,帮助中小微企业快速而全面的接入第三方支付通道,解决支付痛点。AngelEase宜天使是宜信财富旗下天使投资服务平台,宜天使的股权众筹,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聚集天使投资生态圈的相关人士,提供互动的场景,通过科技的方式让早期创新创业更为高效、便利。

2016年5月宜信推出投米RA,通过智能算法优化配置全球ETF投资组合,提供安全便捷、个性化、低成本的一站式全球资产配置服务。宜信博诚保险服务将科技与保险完美结合,推出了基于移动端的平台服务“智能保险”,开创了保险营销的新时代。

翼启云服作为宜信旗下企业级金融服务云平台,更是在2016年开启区块链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并于2016年11月成立翼启云服区块链实验室,提供多种基于智能合约的服务。

“为技术而技术是没有意义的,要展示一下科技有多‘黑’,没有太多的意义。解决了谁的什么问题,是不是可以规模化的解决问题,这才是科技创新的意义。”始终保持强大创新思维的唐宁最近也在思考,在市场竞相追逐的场景金融中,“一键即得”这种技术带来的是否始终都会是好的。他的结论是,一键即得还是一键垃圾,金融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底层资产得跟客户需求相匹配,投资是否获得回报。

去捕捉前沿金融科技领域,宜信还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去投资全球的金融科技企业。2016年2月,宜信在行业内第一家发起了面向金融科技的产业基金——宜信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过去12个月里面就投资了13个项目,大部分都在美国。

 “我们对借贷行业的机会仍然很感兴趣。”唐宁表示,“P2P1.0”仍然会有很多机会。

例如,宜信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了LendingClub前CEO Renaud Laplanche的新公司Upgrade。同时,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对于众筹、保险科技和智能投顾以及促进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行业的B2B金融科技也很感兴趣。

在金融科技众多细分领域中,支付和网络借贷无疑最为成熟。


在唐宁看来,像众筹、智能投顾、保险科技、区块链和区块链驱动的应用,都会渐渐崭露头角。这些领域有些落后P2P行业3年,或5年、10年,但所有领域都会经历类似P2P的爆发式发展。

宜信坚持经营“未来”。“我们会看到众筹、智能投顾、智能保险、监管科技、区块链等,等都在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很好地显现出来,”唐宁相信,“我们能够在数年之后分享不同领域的成长红利,也是所谓后浪推前浪。”


 “发现未来的种子”


正是这些创新的驱动,宜信在这11年里有翻天覆地的“蜕变”。

用宜信自己的总结就是,从一个想法(发明P2P模式)发展出了两个行业(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从信用价值释放到支持双创,从资产配置到“黄金三原则”的落地,从国内到海外。

“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创造它”,唐宁把这个过程叫做“发现未来的种子”。


“我们总是在寻找未来,希望能够去洞知未来十年、二十年客户需求的变化,真正能够发现真实的、长线的、隐性的社会和客户需求,以此要制定我们的战略,打造我们的能力。”唐宁称。

在今年4月份宜信财富三亚尊享年会上,宜信就对财富管理未来10年的市场变化进行了研判:从固定收益到权益类;从短期投资到长期投资;从中国到全球;从产品投资到资产配置;从一代创富到二代创富。

如何发现未来的种子?宜信有三大方法论,第一是每5年对企业重塑一次,第二是捕捉新技术,第三则是投资。

“作为有创新意识、敏感度的企业家和组织,就需要有相应的嗅觉,能够闻到新技术到来的气息。”唐宁表示,一些新型技术的到来会有一个过程,并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家和企业都有对技术的敏感度。

如何去捕捉这些新技术?唐宁列出了一系列清单,阅读具有前瞻性的刊物、去体会创新前沿等。例如,宜信每年会组织高管和客户到硅谷等地方去游学。

还有一种方式是投资。投资,本质是投资未来,和未来建立联系。像宜信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就是在全球范围来搜索最前沿的金融科技类企业,宜信自身也可以学习到很多新技术、新模式,“为我所用”。

发现未来的种子,其中发现人才的种子必不可少,金融科技公司更是需要将金融和科技这两类人才融合。

从唐宁自身早年在华尔街的履历可以看到,他一半时间做科技相关的事情,一半时间做金融行业相关的事情,就是金融与科技完美“融合”的人才,这一点唐宁称自己“比较幸运”。

5月18日,从美国回北京的飞机上,唐宁为宜信创立的11周年对全体员工写下了一封千字公开信。唐宁再次对未来三到五年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例如征信体系将建立起来,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力”和“科技力”得以大幅提升,

“资产配置”成为财富管理客户和客户经理口中最流行的词汇,母基金、另类资产、长期投资、量化策略,成为优秀理财者求胜于未知、穿越牛熊的核武器等等。


“我们希望做卓越的企业、伟大的企业,自我更新的步伐应该更快。”唐宁表示,秉承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去推动、组织、持续创新的灵活性,然后成为金融科技不同细分领域未来的赢家之一,这是宜信的战略愿景。

“我希望宜信开花结果的时候是比较大的一朵花。”唐宁称。(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轻金融” 2017年5月27日(原标题为“宜信11年重塑与创新:用金融科技DNA‘发现未来的种子’”,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查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