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分享】南京,不动声色吃掉你的一座城市

2018-03-29 金融读书会

编者语:

南京是一个需要细细品尝的城市,它不像杭州那样一见倾心,而是细品得滋味。在南京的春天,可以去中山陵找一个茶馆喝茶,也可以去一处私房小馆吃一餐江鲜,南京这所城市有深厚的底蕴,既有市井的热络,也有伟岸的庄严。我们知道不少有趣的小地方,可能是一家深藏不露的餐馆,可能是一个神奇的鸡尾酒吧。敬请阅读。

 

常有人说南京是风水宝地,清早就紫气东来?别的我不知道,但从饮食上来说,每天清晨,烟火气就弥漫着整个城市。



食友A++来南京已经九年了,精通南京各种吃食,我们要吃南京早餐,他告诉了我不少,“南京人吃皮肚面讲究炝心面,说白了就是有点夹生”;“柴火馄饨之所以好吃,是因为空气中柴火的碎屑会落在汤中,增加风味”;“等会吃完早饭可以吃一份芳婆乌饭团,排队正好消食”……


充满烟火气的馄饨,老南京们喜欢集庆路的汪家馄饨


谈起对南京的第一印象,他总结为一个字——“”,完全没有六朝古都的厚重。食物也是这样,穿城而过的滚滚长江,繁盛的码头文化,南来北往的人群聚集在这里,滋生出了热闹的市井美食。比如说一碗长鱼面,来自于扬州下面的宝应县,新鲜的野生鳝鱼红炒,镬气十足,配上鳝鱼骨熬的汤,浓郁喷香;再比如说一份牛肉锅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阿拉伯——“天下回回半金陵”,位于老城南的七家湾是回民聚集区,藏着不少清真美食,金黄饱满的锅贴,咬上一口,牛鼻子里冒出的热气扑面,汁水能吃出结实的牛肉轮廓。


浓郁喷香的长鱼面,这一碗出自板仓街三百碗宝应长鱼面


这些外来美食不断本地化,丰富了南京人的味觉体系,但是本地人会告诉你,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永远是鸭子,鸭子里隐藏着南京的灵魂。


据三年前的统计,南京人一年要吃掉一亿多只鸭子,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爱吃鸭子?


他们一开始没准会说“这是什么屌问题,我也不知道。”


如果你秉承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原则一探究竟的话呢?


他们会告诉你,“因为江淮地区水网密布,是鸭子的天堂,一只只小黄鸭从苏北出发,路上成长,进了金陵城正好可以宰杀;而且南京夏季酷热,为“四大火炉”之一,鸭子性凉,是消暑调理的上品。”然后顿一顿,“我把南京人的底透给你了,斩盘鸭子请我吃,软边、前脯。”


皮酥肉嫩的南京烤鸭,是北京烤鸭的祖宗,推荐章云板鸭


老南京吃鸭子,讲究用苏北麻鸭、品相要皮白肉红骨头绿、如果喜欢吃肉要选软边、如果喜欢吃腿就选后脯、还有一个省钱的小窍门,买鸭子的时候买小半只,骨头少。


来南京还一定要尝尝老师傅的手艺。苏香圆鱼馆的丁老师傅一直奋战在餐饮一线。他有一道秘而不宣的老菜——麻将灌汤豆腐,先用浓浓的土鸡汤制成鸡汤冻,然后用虾蓉包住酿进挖空的豆腐里,最后镶上茄子和青豆。吃这道菜,需要先用吸管喝滚烫的鸡汤,然后咬破豆腐,虾仁弹牙,豆腐的孔洞里吸满了汤汁,老菜里是阳光般的温暖。


麻将灌汤豆腐


老师傅们用手艺带来旧时记忆,新生代则接过了锦旗,致力于将南京菜的精髓发扬光大。


这其中的翘楚是侯新庆侯师傅,他主理的江南灶已经成为了南京美食的名片。侯师傅曾坐镇北京中国大饭店夏宫餐厅,名誉京城,如今在江南灶,他把一家五星级酒店餐厅做成了顿顿排队的盛况。


侯师傅做菜,重食材,重本味,按时令,有传承,有新意,比如一道简简单单的雪媚娘青团,雪媚娘的馅是小龙虾、蟹黄和小鲍鱼;青团的馅是红烧肉、笋和干贝。入口先是惊讶,继而灿烂,然后是绵密,淡淡酒香萦绕,满是秦淮风月。


很有新意的红烧肉青团配醉双仙


一条颐和路,半部南京史。这片南京国民政府《首都计划》中规定的高级社区里曾住着不少民国要员,如今繁华落去,留下了沿路碧绿的梧桐树与近百幢各具个性的西式建筑,而南京颐和公馆就坐落在这里。在这里,日常开放了6个民国文化展览,有民国服饰展、教育书籍展、民国建筑彩铅画展......少不了的是民国饮食展,美食中写满了民国历史。


颐和公馆


厨师长路尧是个地道的南京人,他的愿望是传承南京民国美食文化。小到鸭血汤里加上的一勺盐水鸭的老卤,细到每道菊花豆腐都亲自下刀数百下而不用模具,细节提升了味道,民国菜风韵在他手底传承开来。



在南京,人们对野菜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散文家梁实秋觉得,所谓的金陵春梦,就是靠这些以前在别处很难吃到的野菜烘托的。南京的八大野菜包括菊花脑、荠菜、芦蒿、南苜蓿、马齿苋、马兰头、枸杞头和香椿头。其中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的是菊花脑,学名叫“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名字里就带着南京。


在南京吃喝的几天,丁师傅端上过一道菊花脑蛋汤,而侯师傅则选择了新鲜的草头,与荠菜汤圆同煮,吃起来清香扑鼻。


新鲜草头与荠菜汤圆同煮


嘈杂而厚重的外表下,野菜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底色,清淡而悠长。紫金山少了拱卫都城的压力,连心情也一并畅快起来,一片郁郁葱葱。


灵谷山房的创始人胡瑞和强薇深知这一点。他们离开了大企业,在紫金山下灵谷寺内开了茶社与素面馆。落地玻璃,朴素装饰,点缀着茂盛的鸡爪枫和法国梧桐,一碗素面,满是主人清早买的新鲜蔬菜;一壶清茶,草木芬芳,回口甘洌。


灵谷山房的茶室,有和风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订阅号“ 一大口美食榜”2018年3月24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篇编辑:王昌耀


温馨提示:现微信最新版本“订阅号”已实现公众号置顶功能,广大读者可点开“金融读书会”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即可将“金融读书会”置顶,方便查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