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6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冯学荣:淞沪战役是国民党发动的

2016-04-20 冯学荣 冯学荣读史

冯学荣:淞沪战役是国民党发动的

 


(虹桥事件,事后调查现场)

 

         从前有许多立场坚定但是人品狡诈的历史学家告诉过你:淞沪战役是外人蓄谋发动的,上海的战火是外人蓄意点燃的,而国民党是被迫应战的,可那是骗你的,历史的真相,根本就不是那样。

 

          要将淞沪战役的始末讲清楚,就必须从爆发于1932年的“淞沪抗战”说起。1932128日,驻上海租界日本侨民区的日本军队以“中方打死日本僧人”为借口,向国民革命军发动攻击,时称“一二八事变”,后称“淞沪抗战”,当年55日,在英、美、法、意等西洋外交代表的调停下,中日双方达成了《淞沪停战协定》,主要内容是:日本军队退回虹口日侨区,而国民党军队则留守原地,即上海郊区的安亭镇至浒浦一线,中日两军日后都要坚守原地,不得进驻两地的中间地带,其主旨就是为了防止两军再次爆发军事冲突。

 

           读者中有熟悉上海地理的都知道,从虹口到安亭镇两地之间距离将近四十公里,今天打个出租车要耗费一百多块钱人民币,应该说,这样的距离,如果一方不挑衅的话,应该是足以相安无事。

 

            那么有的读者会有这样的疑问:上海虹口是我中国的地方,日本凭什么驻兵在虹口?这个问题就牵涉到当时的远东国际秩序,首先毫无疑问的是,日本驻兵在上海虹口日侨聚居地,显然是没有给予中国主权足够的尊重,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外国驻兵租界其实是一个惯例,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中华民国,并不仅仅是日本驻兵租界,其实英、美、法、意等国家的部队,也驻扎在上海租界、天津租界等地,换句话说,日本驻兵虹口,在当时的背景下,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对国民党而言,还并不视为不可接受的事。

 

           《淞沪停战协定》达成之后,上海赢得了五年的和平,19377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燃起战火,但是直至19378月初,上海还是比较平静,并未过多受到华北战火的影响,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日本帝国将“卢沟桥事变”看作是一起地方性冲突,想在地方的层面上,就地解决,但是国民党可不这样看,国民党那时根本不知道日本的底牌,在国民党看来,“卢沟桥事变”
根本不是什么地方性冲突,而是日本帝国要灭亡整个中华民国。

 

             我们在七十多年之后的今天,结合战后公开的大量史料来看,毫无疑问,当时的国民党对中日两国的局势,作出了严重的误判。

 

             在这种严重的误判之下,国民党作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主动在上海点燃战火,争取西洋国家介入调停,挽救国家于危亡。于是,蒋介石命令张治中的部队进驻虹桥机场布防,准备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虹口的日本驻兵发动突然袭击。

 

            熟悉上海地理的读者都知道,虹桥机场正是位于安亭镇与虹口的中间位置,正是《淞沪停战协定》所规定的中日双方不得驻兵的非武装地带。

 


(上海地图,安亭镇、虹桥、虹口大概地理位置图)

 

            张治中当然知道这点,所以张治中命令他的部队脱下正规军的制服、换上保安队制服,进驻虹桥机场,为什么要换成保安队的制服呢?因为保安队是警察性质的,这样可以躲避日本侦探的耳目。

 

            但是,消息灵通的虹口日本驻兵,还是打听到了“中国军队进驻虹桥机场”的风声,为了打探消息,有两名日本兵驾车到虹桥机场去探个究竟,这两名日本兵分别名叫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

 

            193789日,大山勇夫和斋藤要藏驾驶一辆车来到虹桥机场的大门口时,被张治中的化装正规军发现,中国大兵一见车内是日本人,立马双眼发红,果断开枪,众枪齐发,当场击毙了车内的大山勇夫,而斋藤要藏则逃出车外,夺路逃生,也迅速被击毙。

 

            根据后来的尸检资料,两人全身被打成马蜂窝状。

 

            打死两个日本兵之后,张治中的化装部队向上海警备司令部报告,警备司令部参谋童元亮和上海市长俞鸿钧商量之后,想出了一着歪招:从上海的监狱抽了一个名叫时景哲的死囚出来,脱下囚服、换上保安队的服装,然后将时景哲一枪打死在虹桥机场的大门口,然后对外统一口径:说是日本兵大山勇夫开枪打死我方的保安队员在先,说我方是被迫还击、属于正当防卫。

 

           810日,日方派人过来收尸,但对被打死的“保安队队员”时景哲的尸首表示怀疑,要求验尸,验尸之后发现:时景哲的尸首有在生前被捆绑过的痕迹,而且其所中的子弹是中方惯用的驳壳枪子弹,不是日本军人所惯用的勃朗宁手枪子弹。

 

           造假完全败露。

 

          日本海军驻上海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闻讯,要求日本本土海军火速增援上海。与此同时,大山勇夫二人被杀的真相在日本见报,舆论大哗,812日,日本海军陆战队陆续登陆上海。日方要求中方履行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拆除上海各街道的一切工事,中方则指责日方的增兵行为使上海局势火上加油。

 

           走到这一步,国民党见木已成舟、米已成炊,感到战争很难再避免,为掌握战争主动权,国民党遂命令张治中部队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率五万大军对虹口四千多名日本驻兵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八一三”淞沪战役正式打响,潘多拉盒子正式打开。

 

           日本帝国在淞沪战役中的战略目的,最初只是保护上海的日侨,后来演变成占领上海以北地区,再到全歼上海中国守军,最后竟然升级到攻陷南京,所以我们看到日方在淞沪战役中有一个“逐次增兵”的奇怪现象,要知道“逐次增兵”是兵家大忌,可见日本在淞沪战役当中,其战争动机十分混乱,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灭亡”的打法,所谓“灭亡”之战应该是倾巢而出的,而日本在淞沪战役中是一两万人、一两万人逐次增兵的。日本帝国的军事战略为什么会如此不合逻辑呢?因为日本在淞沪战役当中的地位是被动应战的,他们是不想打、也根本没有计划要打这一场战争的。从很久之前以来一直有某些“立场坚定“的历史学家告诉你:日本要亡了民国,所以卢沟桥也是蓄谋,打上海也是蓄谋,打南京也是蓄谋……可是这些通通都是骗你的,记住我冯学荣的话,他们都是骗你的,你现在可以说我神经病,但是你要记住我的话,十年二十年之后,你会感谢我:在十几亿的国民当中,有且只有我一个人,今天对你讲了真话。

 

            淞沪战役演变成中日全面战争。这是一场非常奇怪的战争,国民党不想打,但是国民党误以为非打不可,所以国民党在上海点燃了战火、开辟了战场,将卢沟桥事变扩大为一场全面战争、进而演变成国际之间的大混战。而日方呢,其实日方也不想打,日本增兵华北是为了教训蒋介石,其目的并不是计划亡了谁的国家,而是幻想“以小打换和平”,结果反而是越陷越深;而蒋介石是计划“以大打换和平”,结果是蒋介石赌赢了,历史这玩意儿,就是这样奇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