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学荣:立场不同,所谓“历史真相”也就不同

冯学荣 读书人冯学荣 2020-02-08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huangmeifangmiku

01

 
世上有一个不太深刻的道理,平时人们不注意,但是一说出来,大家都会认同,那就是:
 
要求一个人永远不犯错,这个要求,本身就是错的
 
我们社会上有许多追星族,平时对一个娱乐明星追捧至极,万分崇拜,把对方想象成一个神,一旦那个明星出了丑闻,则“粉转黑”,极度失望,偶像破碎,梦想幻灭,开始逢人便说:我靠,那个所谓明星,没想到竟然是那样的烂人。
 
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完人。
 
完人,都是世人想象出来的,完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做到永远不犯错。
 
任何明星都会犯错。任何历史人物都会犯错。任何大企业家、大政治家、大作家、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无论名气大小,无论成就高低,无一例外,全部都会犯错。


我们历史爱好者,不妨做一个思想实验:
 
让我们这些历史爱好者乘坐时光机器,回到公元1911年,目睹国家满目疮痍,期盼国家出一个救国英雄,我们对这个救国英雄,提出以下的要求:
 
1、 我们要求这个英雄不怕死,带领大家一起奋斗,救国,振兴中华;
2、 我们要求这个英雄,心地仁慈,不敢杀人,做任何事都文质彬彬;
3、 我们要求这个英雄,所有的决策都是对的,不犯任何一丝一毫的错误;
4、 我们要求这个英雄,不爱钱财,不近女色,重情顾家,私生活高尚。
5、 我们要求这个英雄……
 
我想请问,我们期望中的这个救国英雄,他会出现吗?
 
答案是:不会。
 
为什么?
 
因为,天底下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
 
天下没有不敢杀人的英雄。
 
天下没有决策永远不犯错的英雄。
 
天下也基本上没有不爱女色的英雄。
 
你既然要求人家当救世主,你就要允许救世主犯错。
 
天下没有不犯错的人。
 
要求一个人永远不犯错,这个要求,本身就是一个错。
 
一个人是否参透这一点,是衡量一个人心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
 
明白了这一点,你再看那些对孙中山这一类伟人吹毛求疵的文字,实在是非常的可笑。

图:孙中山

有本事你来救国。我看你能不能做到永不犯错。
 
同理,世上有不少的这样的读者,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作家,提出这样的要求:
 
我要求我喜欢的作家,不食人间烟火,要求他有知识,有思想,不事生产,专注写作,要求他勤奋,高产,不爱钱,要求他文字质量保证,下笔从不犯错。
 
这样的人,显然也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
 
因为,“高产”和“不犯错”是相互矛盾的。
 
世上没有不犯错的人。
 
“高产”而且又“不犯错”的人,更是没有。
 

02

 
我活了半辈子,对人世间的事情,有这么一个观察:
 
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纠纷,纯粹是甲方欺负乙方的,很少。
 
世界上的纠纷,多数是由于:彼此所讲的道理不同。甲方坚持认为甲方有理,乙方坚持认为乙方有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人说,富人赚得多,应该多交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有人说,富人和穷人是平等的,所有人交税的比例,应该是一样的。
 
谁有理呢?

 

答案是:这两种说法,都有理。各有各的道理。


再举一个例子:

 

有人说,学校课间操播放的音乐太吵,影响了周边民居的清净,学校无理。
 
有人说,学校课间操播放音乐,是义务教育的国家行为,噪音不可避免,周边的居民你明知这里有学校,你本不应该来附近买房,买了你就要接受这个事实。
 
谁有理呢?
 
答案是:这两种说法,都有理。各有各的道理。
 
同样的事情,在国与国之间,其实也是适用的。
 
在人类的历史上,纯粹一方欺负另一方的战争,其实占少数,多数的战争,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举个例子:
 
努尔哈赤说,明朝杀了我爷爷,我为爷爷报仇,我起兵反明,我有理。
 
明朝则说,我的部队在战乱中,是误杀你爷爷,我们并不是故意的,而且我已经支付了赔偿,你以这个为理由起兵闹事,没完没了,是你无理。

 
你说,谁有理呢?
 
再举个例子:
 
越南攻打柬埔寨,理由是柬埔寨杀害越南侨民,越南认为自己有理。
 
柬埔寨则辩解,说柬埔寨境内的所谓“越南侨民”,早就已经归化了柬埔寨,在法律上已经属于柬埔寨国民,你越南出兵打我,是干涉我内政。
 
你说,谁有理呢?
 

03

 
红军早期有一些将领,死得很轰烈。
 
今天我们谈一个例子。
 
红军第三十三军副军长、兼红军第八十八师师长,名叫熊厚发,湖北孝感人,长征之后,在祁连山打游击,被马步芳的兵抓住了。

熊厚发拒绝投降。
 
马家军把熊厚发杀死了。


怎样杀的呢?
 
马家军把熊厚发绑到炮口上,然后开炮,一炮给轰碎了。
 
当年的战争,就是这样残忍。
 

04

 
崇拜关羽、供奉关公、信仰关帝庙的人,都是糊涂的。


为什么?因为关羽是在战争中被杀的。
 
关羽连自己都保护不了。
 
你凭什么指望他能保佑你?
 

05

 
明朝末年,中国遇到了小冰期,气候突然变冷,降雨量大幅下降,农业收成锐减,因为降雨减少的缘故,中国出现大面积的旱灾,尤其又以陕西、山西等西北和中原地区为严重。
 
其中,广东省出现了频繁下雪的现象,大量的牲口冻死。
 
饥民四起,张献忠、李自成,没饭吃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导致了明朝倒台。
 
这次小冰期气候大变化,一直延续到清朝初年。
 
一直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小冰期才慢慢地改善,气候才开始一步一步地、非常缓慢地恢复温暖的常态。
 
所以,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时期,中国的农业收成,逐渐有所增加,农民的生活,才逐渐有所改善,相对于明末清初时期,人们相对开始吃饱饭了,这就是所谓“康乾盛世”的由来。


也就是说,所谓康乾盛世,与其说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好,还不如说其实是老天给面子,把气候给稍微恢复正常了一些。
 

06

 
在内战中不断失败,国民党开始反省自己的民生政策,终于知道自己自从1928年南京建政以来,一直忽视了对农民生计的关心与扶持。
 
以前国民党一直认为,地主的土地是自己买来的,是合法财产,农民向地主租种土地,向地主纳粮50%甚至以上作为地租,是双方商定的,也是合法行为。
 
所以,国民党认为,从法理上看,这一切都是合法的、合理的,不需要去干预。
 
这个在理论上,都对。可是结果,吃不饱饭的农民,都成了国民政府的敌人。
 
为什么?因为,法学理论归法学理论,政治现实归政治现实,二者不是一回事。
 
在行将倒台之际,国民党终于发现自己错了,为了营造一片稳固的后方根据地,从1947年开始,国民党在台湾,推行了一个叫做“三七五减租”的政策。


“三七五减租”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说,台湾的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农民每收获1000斤的庄稼,最多只能向地主交租375斤。所以叫三七五减租。
 
也就是说,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最多不能超过37.5%。
 
后来,国民党迁台,发现即使是“三七五减租”,都不足以稳定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基础,亡羊补牢,为了赢得民心,于是,从1952年开始,国民党在台湾全面实施“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怎样实施“耕者有其田”呢?国民党以各种债券,以及自己从日本人手上收回来的国有公司、私有公司的股份,用来和地主交换土地,是一种强制性的交换。
 
从地主手上换来的土地,分给没有土地的台湾农民,以实现“耕者有其田”。

小公告:为免失联,

请加冯学荣备用号“有趣灵魂研究所”

长按扫码  即可关注


往期精彩文章:

冯学荣:不是所有的历史真相,都可以水落石出

冯学荣:这片土地要开化,仍需一代人的时间

冯学荣:有些历史的真相,说出来就会恍然大悟


冯学荣,70年代生人,现居香港,知名作家,读史人,著有《日本为什么侵华》、《亲历北洋》、《不忍面对的真相》、《隐动力》等,是广州番禺奥园城市天地“别等”书吧的常客与形象代言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