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满洲人怎么过腊八节

2017-01-05 满族文化网


今天是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满族人家有吃“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这种民间习俗,有着很深历史渊源,一直沿袭到今天。

也许有人会说腊八节是汉族的习俗。实际这个节不仅是汉族的,还是佛教节日,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佛教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的一个重大节日。汉族传统是过这节,是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与佛教过此节的意义不同。

根据《奉天通志》卷九十八记载:“奉省岁事,满汉旧俗不同,久经同化,多已相类”。这里讲的含义两个,现在满汉过这个很相似了。但历史上,满汉旧俗是不同的。


那么满洲人传统上对腊八节有什么解读呢?

传说是在很久以前,满族的部落首领被称作穆昆达,有这样一部落首领,每年定期要到住户轮流吃饭。这个穆昆达经常仗势欺人,无论到谁家,总要吃好的,稍差一点,便大发雷霆。部民们对此敢怒不敢言。 

  有一年的腊月初八这天,穆昆达轮到乌津拉家吃饭,乌津达想治一治他。给他作饭时顺手抓了一些高粮米、大小黄米、苞米碴、稗子米、小豆、黑豆等五谷杂粮,混合在一起,放入几瓢水在锅里煮。熬了半天,熬成一锅粘糊糊稀粥。粥煮好后,乌津拉把穆昆达请到家里。穆昆达一看很生气,他问乌津拉:“这叫什么饭,乱七八糟,稀拉巴几,粘糊糊的,是人吃的吗?简直是猪食!”乌津拉信口答道:“这叫‘腊八粥’,是我们家祖传的,腊月初八 52 29004 52 15232 0 0 3316 0 0:00:08 0:00:04 0:00:04 3316吃的饭食。”穆昆达气愤地走了。邻居们听到这件事以后都非常高兴。从此以后,每到一家,都做“腊八粥”给他吃,气得穆昆达再也不到各家去吃了。 

  
后来,满族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都要吃顿“腊八粥”以表怀念之意。 

  还有一种传说,早期满族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多神教,信的神特别多。他们认为一年间肯定有一些事情作得不对,会得罪一些神仙。而这些神仙每到年末都要到上天去汇报人世间的情况。为此,每年到了腊月初八这天,家家做一锅粥,粘糊糊的,用这种东西把神仙的嘴堵上,以免他们到上天去说坏话。于是“腊八”便成了堵闲言恶语的日子。


进入满洲人建立的清朝,清朝皇帝重视佛教,所以从佛教角度很重视腊八节,每年由内务府操办,以国礼形式在雍和宫煮腊八粥,雍和宫的腊八盛典办非常热闹。

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为2米,深1.5米的古铜大锅,重约4吨,专用熬腊八粥。腊月初一起,皇宫总管内务府派司员把粥料和干柴运到雍和宫。粥料品种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谷杂粮以及各种干果等,到初五晚准备就绪,初六皇帝派大臣会同内务府总管大臣,率领三品以上官员及民夫到庙里监督称粮、运柴。初七清晨,皇帝派来的监粥大臣下令生火,并一直监视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为止。据说这个腊八粥要一直熬24个小时,直到腊月初八拂晓时分方可以出锅。

这时皇帝派来的供粥大臣率领官员开始在佛前供粥,古乐齐鸣、众喇嘛进殿念经,随后把粥献给宫廷,同时装罐密封,用快马送往承德行宫和全国各地。直到天亮以后舍粥完毕,盛典才告结束。

据记载,每一锅粥用小米12石,杂粮、干果各50公斤,干柴5000公斤,共熬6锅。第一锅供佛,第二锅献给皇帝及宫内,第三锅给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给文武官员和封在各省的大官吏,第五锅分给雍和宫的众喇嘛,第六锅作为施舍。

清朝道光皇帝还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满洲人在阴历腊月初八这天还有泡制腊八蒜的习俗。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这被叫腊八蒜。满洲人爱吃饺子和面,吃饺子和面的时候就着腊八蒜吃,那叫一绝配。

老北京旗人流传这样民谣:"老婆老婆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这就说明,从今天开始,满洲人就开始忙活过年了。

最后在说写今天的满语关键词:

 jorgon inenggi 腊八节
uyan lala腊八粥
jorgon suwanda 腊八蒜


作者富察春兵

微信公众号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