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宵节祝满洲朋友节日快乐!

2017-02-11 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

 祝朋友们元宵节快乐gucuse niolhun inenggi sebjen okini!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元宵节,今天借助满族文化网,向所以满族朋友和喜欢满族文化的各民族朋友,祝贺节日快乐!

下边就给大家介绍下满洲人过元宵节的历史和习俗。

一、历史

我历史上还有一名字叫上元节,上元节和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是农历上三个重要节日。

满洲地区的扶余国和高句丽国时期就开始过此节,那时候,还不算重要节日,参照同期中原情况,放假一日。到了渤海国的时候,参照中原情况,开始放假三日。到大清国,很多人认为清承明制,实际还有很大不同,明朝是放假十日,但大清国还是延续自渤海国以来的规定,放假三日。

二、习俗

过我的节日,主要有两大内容,吃元宵和逛花灯,所以我的名字即叫元宵节,又叫灯节。

关于吃元宵,应属于北方民族的习俗,汉族人主要吃汤圆,中原古代,过此节主要是祭神和放花灯,中原早期历史没有突出记载吃元宵。北方汉族人受北方民族影响比较大,所以也吃元宵。

关于放花灯。因满洲地区历史上森林很多,东部是草原,防火是第一位,所以满洲人古代不放花灯。

满洲人不放花灯的习俗延续到清朝,明朝的宫廷的放灯的。但清朝的宫廷不放灯。

明朝规定放灯十天,清朝不禁止汉族民间的花灯,但将放灯时间缩短到五天,“自十三至十七均谓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要求尽量在正月十五这天放灯,目的也是有防火的考虑。

清朝尽量减少和灯有关的活动,但增加了很多新的娱乐活动。从元旦到元宵节,舞狮子、舞龙、闹社火、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活动,所以过节的时候也非常热闹。

满洲人不放花灯,但有自己特色的替代品。

1、冰灯,冰灯比汉族纸灯有防火效果,而且符合满洲地区寒冷的特点。满洲人入关,将冰灯习俗带到中原,北京就记载“结冰为器,裁麦苗为人物,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观也”。

2、蒸面灯,这是满洲人发明的特有食物。就是将黄豆面捏成油灯状,上端有灯碗,灯身略细,底脚与灯碗口径一致,与古代陶豆相同。

此习俗还有占卜一年情况作用。因为一年十二个月,便制成十二个,每个灯碗的口沿处还捏出十二个不同数目的小锯齿。捏成后放入锅里蒸熟,揭锅时依每个月灯碗的干湿、水多少来预测各个月份的寒暖、旱涝。而灯取出见凉变硬后,将苏油或麻籽油倒人灯碗,用一棉芯点燃。若发现哪个月份的灯芯亮,表示这个月有喜庆的事。

3、烧火判,据满族民俗学家赵书说,北京旗人到庙里看烧火判。所谓的“判儿”就是传说的阴曹地府的判官,在此“判儿”空心,用泥制成,约有一人多高的坐像。晚上在此判官肚内升火,使之五官七窍能喷火,火焰四射、通体通红、蔚为壮观。按照赵书先生所说,这应算泥灯,比汉族的纸灯也有防火效果。

这一天,满族还有跳“笊篱姑姑舞”的习俗,这个舞蹈来源的传说与老罕王有关,相传当年老罕王被敌军追赶,到一河边,一女正在河边洗菜,她将笊篱拴上红绳,作为小船,渡送了老罕王过河。被满族奉为笊篱姑姑女神。此舞蹈就是为纪念笊篱姑姑女神。

现在满族体育运动有一项叫雪地走,其来源也是在过元宵节的时候,满族妇女穿花盆鞋在雪地或冰上走,有走百病的说法,就是预示一年不得病。

三、抹黑节

过我节日,满洲人的习俗主要就是上边这些。一般汉族的习俗过完正月十五,这个过新年的节日就算过完了。但满洲人不同,正月十六日还有一个抹黑节。

这个节日满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都过此节,是满洲——通古斯语系的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主要习俗就是亲朋好友或亲属互相往对方脸上抹灰,有点类似傣族的泼水节,其寓意就是消灾避难。满洲人有的也提前一天过,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过。

好了,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大家别忘了明天过抹黑节呀!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