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满族的睡觉习俗

2017-04-13 满族文化网

据说,辛亥革命的时候,革命党能通过摸后脑勺来甄别满汉,后脑勺扁的是满族人,后脑勺圆挺的就是汉人。《中华全国风俗志》上记载,“故辛亥之役,摸脑骨以别满、汉,以满人平直而汉人硬起也”。  

  满族在头部体征上的特点,并非先天基因所致,而是与满族的一种习俗有关,它就是“睡扁头”。在满族孩子的婴儿时期,大人会将其臂弯、膝盖和脚踝分别捆在睡板上,让其枕着用沙子、杂粮填充的硬质枕头,仰卧睡觉,由于婴儿颅骨较软,囟门未闭合,时间长了,婴儿的后脑就会变的扁平。  

  捆绑婴儿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是为了防止婴儿因翻身动弹而坠地。在这种做法出现之后,人们还发现,捆绑不仅能有效避免婴儿坠落的意外,还能使婴儿保持四肢伸直、肩背展平的姿态,这对于婴儿的体格发育较为有利,婴儿长大后,自然宽肩展背、四肢挺直,不但好看,而且利于弓马骑射。满族全民皆兵,战士的培养需从每一个娃娃抓起,“捆着睡”符合满族骑射立国的需要,也反映出这个民族对人体美的独特理解。

 除了对身躯的影响,“扁头”对面目的影响也是明显的。脑后的挤压,使头部两侧的太阳穴逐渐突显,印堂挺起,婴儿的面容便由此丰满起来。满族谚语说:“睡好了后脑勺,成全了前门脸。”满族人认为丰满的脸形是好面相,富贵多福,它与舒展挺拔的身躯一样,都是优秀的男子汉必不可少的体征。 

  在这种淳朴实用的审美观影响之下,如果小儿的母亲没有把孩子的头“睡扁”,会被耻笑为“不会伺候孩子”。当然,“睡扁头”也有弊端,最大一点就是“扁头”会显得头形不饱满,特别从侧面或者后面看上去,好像被砍了一刀一样,虽成全了面相、身形,却亏了头形。辛亥革命以后,清王朝淡出历史,弓马、富贵不再,科学育儿观念普及,满族的这种习俗也就日渐式微了。  


满族人睡觉,其中折射出尊老敬大和成家者优先以及男女有别的理念。比如,家有老人,老人应睡(住)南炕(南炕比北炕好,朝阳、亮堂、冬天暖和)晚辈住北炕。若是连二炕,老人应睡(住)外屋炕,晚辈住里屋炕。这主要考虑晚辈住里屋方便。若兄弟俩都成家,哥哥(嫂子)应住南炕或外屋炕,弟弟(弟媳)住北炕或里屋炕,这体现大者优先的原则,和把方便让给弟弟(弟媳)。兄弟间,无论是大是小若有成家者,应优先睡(住)南炕或里屋炕,这样大家都方便,也符合中国人的伦理道德。


  夫妻及孩子一家人睡觉, 男人应在炕头,女人挨着男人睡在第二位。最小的孩子挨着妈妈,其余孩子按大小依次往炕梢排之。如果一铺炕睡不下,大的孩子应该移至北炕或里屋炕。


  家里来了客人 ,睡觉时男性安排在炕头(小孩例外),女性在紧炕梢。姑奶和姑爷或客人是夫妻,要安排分开睡,不得睡在一起。亲戚中唯姑老爷属于上门亲,尤其是新姑爷,招待格外从优,白天炕头铺上干净褥子,上面放上枕头,供其休息,晚上可以睡西炕。除此任何人不得睡西炕(指供奉祖先神堂的户)。


  睡觉的姿势也很讲究,必须头朝外(头枕炕沿方向),不得头朝里或头脚颠倒混睡,也不得顺炕睡,否则就是不懂规矩,被视为不卫生。


  睡觉时要熄灯,男性老人有大脱的习惯。(于贵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