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满族人口在大清时候为何一直增长缓慢,清亡后反得到增长?

2017-06-02 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

根据大清旗编审壮丁册载,1648年也就是顺治5年,当时清军入关不久,八旗中的满族有壮丁(大概是能当兵打仗的成年男子,有人说是16岁到45岁)55330人,按照八旗一丁对五口的比例,那时候满族一共有276650(而当时的汉人最少一亿),换言之,也就是以不足30万的人口进入有一亿多人口的中原地带,无怪乎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几万人满洲征服一亿人的中原,是一大历史奇迹。

清末时统计,满洲八旗总数壮丁21万,以此推算,满族总人口一共大约是105万。

清军入关二百多年,满族人口按自然规律是有增加,但到清末汉人有4亿。汉族人口增加更快,而且是大清帝国里增长最快的民族,到清末已经有绝对的人口优势。

都说大清时候,满族是统治阶级,那怎么搞的政策?自己人口增加缓慢,而汉族人口飞速增加?

所以我们具体看一下大清时候的具体民族政策,现在看是对汉族发展最有利的政策。

一个关键因素,是大清时期满族人全民皆兵,满洲人只有为国家从军打仗,不许从事其他行业。

相当汉族,虽也有汉族人组成的绿营兵,八旗里也有汉军。但真正的硬仗都是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打的。大清面积太大,光靠满洲人肯定打不来,所以很多战争是让绿营兵打头阵,但大清的汉族部队打南明小朝廷的军队是卓卓有余,但要想对方是准噶尔、大小金川等硬对手,只有靠满蒙八旗了。

研究满族家谱的都会知道,大部分满族家谱上,很多名字后面注上阵亡。也就是说,满洲人大部人是为保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而英勇献身。这也就是满洲人的人口不可能有大的增加,每次战争,都会有很多满洲人牺牲,都有大幅度减员。

做个也许不很恰当比喻,这就像今天的国际关系,美国给日本和韩国提供保护,相当日本和韩国就不用有大的军费开支,而去埋头发展经济。

大清时候的国内关系也有点这些意思,满蒙八旗主力为广大的中原提供军事保护,而广大汉族免除的兵役,大清又提供优惠的经济政策,鼓励开荒生产而不加税。即使清末不敌西方列强,打仗失败还要赔款,但大清几乎就没给人民增加税收,鼓励人民生产,这些均促进汉族人口大幅度增加。

相当满族人口,不仅因战争而造成人口难以增加,国家给满族人口的军饷,也就是当时说的钱粮也不充足。说白话就是生多了也养不起,不像汉族人口虽经济发展,生活富足,可以多生。

大清时候,对满洲、蒙古、新疆、西藏等这些以前不属于明朝的地区,对汉族人口是封禁的。想想这些对双方都是互相保护。

如果人口随意流动,那汉族人口大量流入这些少数民族地区,会造成毁坏性开发,跟当地民族必然引发冲突。

这些应是对当地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保护。

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放开,那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也会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那少数民族人口也会得到大幅度增加。如此二百多年,中原的汉族人口可能就不占绝对优势,汉族传统文化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就当时的大清政策,中原汉族人口发生大幅度增加,而清末开禁满洲和蒙古后,此时候汉族大量涌入这些地区,很快就改变了这些地区民族人口比例。而因长期少数民族未得到大幅度增加,更相对显示出汉族人口增加的过快增加。

再看从1912年清帝逊位,进入民国后,因为对满族歧视与迫害,满族人口急剧下降。

但新中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落实民族人口后,满族人口得到大幅度增加。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满族人口为9,846,776人,2000年统计的满族人口数为1,068万,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的人口数量为10,410,585人。最新统计,因计划生育政策,满族人口已经成为人口绝对数副增长最多的民族。

但即使按这样计算,再考虑有很多是满族人而无法变更民族成分的情况,现在估计满族人口保守估计也有1200万左右。

对比大清时候满族人口缓慢增加,而进入新中国,各民族平等发展,满族人口自然增加10倍,2011年汉人估计大约13亿,100年增加了3倍。这说明,新中国自然增加的满族人口远远高于大清时候自我牺牲政策下的人口增加。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