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老北京旗人的大暑习俗

2017-07-22 满族文化网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今天,我们迎来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说文雅点儿,就是盛夏;

说俗点儿,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连阴,遍地黄金”,大暑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淮南子》对此亦有所记载。在漫长的时间里,围绕大暑还形成了各类有趣又实用的民俗。


大暑,说文雅点儿,就是盛夏;说俗点儿,就是一年中最烤的日子,三伏天都含在里面了。


  在老北京,作为都城,最有意思的是,到了这时候,皇上要给各位大臣发冰解暑。《燕京岁时记》中说:“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看这则旧记,我总想笑,在没有冰箱和空调的年代里,大暑的日子,解暑唯有靠冰,发的冰多少,居然也得根据官阶大小。这让现在的孩子,得笑掉大牙。在封建社会里,老天爷撒下人间的热,楞是人为地分出三六九等来。


  那时候,一般人家只能到冰窖厂去买冰。旧京都,一北一南,各有一个冰窖厂,专门在冬天结冰时藏冰于地下,就等着来年大暑时卖个好价钱。清时有竹枝词说:磕磕敲铜盏,沿街听卖冰。敲铜盏卖冰,成了那时京都一景。冰窖厂一直存活于北平和平解放之后,这两个地名一直还在。只是前些日子我旧地重游,冰窖厂街已经基本拆干净了。原来的冰窖厂,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变为了一所学校,另一部分拆平成了宽敞的马路。


  旧京都大暑前后,还有一景,便是借太阳之烈来晾晒衣物,以防虫蠹,这很有点儿以毒攻毒的意思。老儒破书,贫女敝缊,寺中经文,都在晾晒之列。清时有诗说:辉煌陈列向日中,士民至今风俗同。不过,不少寺庙每年这时候举行了晒经会之后,风俗便开始变了味儿,逐渐成为了庙会,人代替了经书,美女更是比经书养眼。《天咫偶闻》中说“实无所晾,仕女云集,骈阗竟日而已。”


  不过,这也可以看出老北京人对于生活的性情,贫也好,富也好,冷也罢,热也罢,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自寻其乐,用老北京话说,叫做“找乐儿”。


  在大暑到来之际,老北京人找乐儿最好的去处,是宣武门外的护城河边。那时候,皇宫养象的象房就在宣武门内,很近,每年这时候,官校都要用旗鼓迎象出象房,再出城门,到护城河洗澡消暑。那时候,聚在河边看洗象,成为了大暑天盛大的节日。有钱人,会如王士祯诗中所写的那样:玉水轻阴夹绿槐,香车笋轿锦成堆,千金更赁楼窗坐,都为河边洗象来。没有千金可以坐在楼窗前最好位置的穷人们,则只能拥挤一身臭汗,在河边看热闹。想那时的情景,应该如现在看音乐会歌剧一样,阔人有包间,穷人有站票,热闹得也就不怕热了。


  在取消象房之后的清末民初之际,没有洗象的热闹可看,一般人找乐儿,是去什刹海。那时有唱十不闲的小曲这样唱道:六月三伏好热天,什刹海前正好赏莲。男男女女人不断,听完大鼓书,再听十不闲。逛河沿,果子摊儿全,西瓜香瓜杠口甜。冰儿镇的酸梅汤,打冰盏卖,了把子儿莲蓬,转回家园。


  这样的炎夏情景,今天在什刹海还能依稀见得到。子儿莲蓬,就是嫩莲蓬,在今天的什刹海,应该还可以买得到。这个节气,老北京人讲究吃子儿莲蓬。除了子儿莲蓬,还爱喝荷叶粥,嚼藕的嫩芽。《酌中志》里说这节气里要:“吃过水面,嚼银苗菜,即藕新嫩秧也。”看,这个特殊的节气,大自然不仅给予我们最炎热的温度,还馈赠我们最美丽的荷花,而且,那荷花连叶带根带果实,都成了我们的时令食品。当然,别忘了再来一碗过水面,在这个大暑的节气里,我们就可以过得神清气爽了。


老北京三伏天养生吃食


在进入暑伏之后,老北京在吃食上也传承着很多食俗:“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进入伏天,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老北京人一年四季都爱吃饺子,在头伏吃饺子的品种也是多种多样,有水煮的,烫面的,油炸的,还有锅贴儿等等。而锅贴儿又称福贴,“福”与“伏”谐音,取其富贵吉祥之意。饺子的馅料也是非常丰盛,馅有一个肉丸的,有肉拌南瓜倭瓜或西葫芦的,有一年四季吃不腻韭菜馅的,还有用鲜藕、木耳、鸡蛋、口蘑制成的藕馅饺子。如今您要是嫌热不愿动手制作也可以去超市购买速冻水饺或者下馆子去吃,当然那味道和感觉是不如家里人一起动手制作的吃来的香。


老北京人二伏时不但爱吃过凉水的猪肉炸酱面、小碗干炸面、麻酱面,还喜吃配上花椒油、黄瓜丝、小萝卜丝、青豆、青蒜末等菜码儿的锅里挑的热炸酱面、麻酱面。还常吃肉片鸡蛋黄花木耳勾芡的打卤面,还有现在鲜为人知的“荤油腌汤面”和“羊肉氽面”。


到了三伏天,老北京人还要吃烙饼摊鸡蛋,那时候的天气已经比先前要凉快了许多,家里的主妇也可以在火炉旁为家人烙饼了。

在三伏天时多爱烙脂油饼、大荷叶饼,再煮锅绿豆粥,摊上几个鸡蛋,买点酱猪头肉,拌个蒜茄泥,拌个凉粉或拨鱼,一家合而食之,是伏天里不错的清爽美味。


老北京三伏天的食俗,虽没大鱼大肉,有些清淡素口,但那却是因时宜人的节令食品,很值得传承下去,推而广之。




老北京伏天冰饮



雪花酪:雪花酪是老北京夏日里经典的解暑冰饮,在当时的地位就相当于今天的冰淇淋。小贩带着一只铁桶,中间弄上一个通心轴,桶里面装上冰水还有一些香料和糖,把铁桶套在一个大木桶中,中间空隙用冰和盐填满,不一会里面小桶中的水就会渐渐结成冰凌。


酸梅汤:把切好的乌梅泡在开水里,加上一些糖,放在一个大坛子中并将坛子放在冰桶中,清凉可口的酸梅汤就做成了,卖酸梅汤的小贩一手持两个小冰盏互相击撞,发出清脆悦耳的铮铮声。干果铺里这时节也卖酸梅汤,还有玻璃粉、杏仁儿豆腐等冷饮。


舍暑汤:旧时北京城里的大商号、药材铺、寺院等地方都会在门前放个大的器皿,里面有防暑的绿豆汤或者中药水,旁边放着几只碗,方便过往的路人自取,这种免费的饮品叫做舍暑汤。


满族文化网综合整理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