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西方传教士眼中的早期满洲人形象

2017-07-27 满族文化网

康熙叶赫巡狩图

先看看百度百科网友是怎样描述这本书的:《鞑靼征服中国史》由西班牙多明我会教士帕莱福撰写,讲述1644年崇祯之死,清军入关,到1647年,清军攻占广东、福建、广西这段时间的历史。书中所记史实 可以和中国史料相互印证、补充。


据说汉字版翻译的很不给力,不如原版



先说说“鞑靼”这个词吧,据说在唐朝写作达怛、达靼,后期逐渐写作鞑靼。仔细对照鞑靼历史分布,你就会发现,基本都在中国东北方,之后逐渐也包含了蒙古高原、贝加尔湖一带。成吉思汗征服了“塔塔尔部”后,就将其并入到了蒙古。到明朝时,东边的民族大部分都称作“鞑靼”了,与西边的瓦剌(西蒙古)区分开来。所以,西方传教士称呼明末的满洲人为鞑靼人,也不奇怪。据说现在的塔塔尔人,就是鞑靼人,这也有待考证。下面我们就看看帕莱福笔下的鞑靼(满洲人)是什么样的。
衣服上饰物,有刀(军人是战刀,百姓是割肉的刀),手帕,部分人有烟袋,战刀挂在左边,刀尖向前,抽刀时右手绕到身后抽出。
喜欢戴帽子,上面有红色或紫色的马鬃做的帽缨,帽子上有护耳保护太阳穴和耳朵,骑马时身体好像和马铆在一起,无论颠簸或高速骑的都很稳当。
注重吃喝,满洲人常说如果没有吃好喝好则无法做好工作,对食物的数量要求重于质量,喝水喝凉水,不像中国人曰本人喝热水。
讨厌扇扇子,看见汉人扇扇子会发笑,即使天气再热也不会使用它,吃饭用勺子不会用筷子,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使用中国人的筷子。
性格开放自信,向往与世界上所有人贸易,不排外。(大兄弟不得不感慨,后期清朝可就闭关锁国咯)


外表方面:体型健美,但肩膀太宽,除此之外四肢均匀称。体格强悍健壮,在这位西班牙人看来显得未开化,粗鲁,没有丝毫的娇柔之气。手尤其结实,不需任何的手套。有黑色或红色的胡子,但习惯剃掉脸部所有不需要的毛发,胡子仅在下巴中间留一撮,辫子只存在于脑后,而让汉人剃发时在头顶留一簇头发以和自己相区别。

(大兄弟插一句嘴:红色的胡子虽然目前已经不太常见,但在东北人中,确实仍有红色胡子与黄色眼睛的人存在。阳光下红胡子咔咔一顿闪的,就更多了。老一辈人,把土匪叫“胡子”“红胡子”,可能也来源于此。至于身材方面,现在关里内地人,很多也都逐渐变得高大强壮起来,反而一些现在的满族小孩柔柔弱弱的。)


种类丰富的满洲箭

女人和男人一样骑射娴熟,她们自认为自己和男人一样作战时能立刻拿起武器,在社交上满洲妇女大方自由,但极其重视忠贞。满洲人酷爱喝酒,但和今人想象的相反,这个西班牙人发现满洲人中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常常出现的酗酒现象,有一次他和满洲人一起喝酒,被问到在欧洲是否拒绝饮酒是犯错的,因为满洲人认为由于酒量不济而拒绝敬酒仅仅是风度欠佳,绝对不能因为过度饮酒而伤害身体,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快是满洲人相当重视的事。行礼的方式是略弯腰,伸出右手,直起身时右手横放在嘴边,好似军礼,感情深厚的人见面则相互拥抱以示亲密。

1.现在满洲人,大部分人离马真的是越来越远了。至于服饰,尤其女子服饰,肯定与入关后的(现在清宫戏)的服饰有较大差异。穿着旗鞋戴着旗头骑马应该是非常不便的。在此推断,也许那时候女子有着类似于赫哲、锡伯的帽子或者不戴帽子而扎辫子、盘头,冬天有可能戴“坤秋帽”。说到坤秋帽大兄弟不得不说,现在的满洲人,照相都是戴旗头穿旗鞋,坤秋帽都消失不见了,搞的很多人以为满洲女人只有旗头旗鞋,难道你们也被清宫戏洗脑了?在蒙古国的MV中倒是常能看到女士戴坤秋帽的身影,不知道现在锡伯还戴不戴了。2.行礼方式与我们所知道的,右手放至左心处不太一样。可能这里所说的是军队中的礼节吧。
大兄弟

只能找到漫画了,找不到真人戴的
坤秋帽(实物图)
男子暖帽、便帽(瓜皮帽)与对襟马褂、对襟坎肩注:(帽子的满语为mahala,蒙语为mal(y)gai)
习俗方面: “鞑靼人”娱乐方面最喜欢音乐,而且只喜欢战歌类的高昂激烈的乐曲,他们认为靡靡之音让人难以忍受饲弄马匹是人们最重要的事,拥有一匹好马是最值得骄傲的,对马的感情像对亲人一样。士兵们行军时最喜欢的食物是嫩马肉,普通满洲人爱吃羊肉而且饲养大量的羊群,也吃打猎获得的鹿肉、野猪肉,但是肉煮的不是十分熟(接近半生),外国人吃起来很不习惯,行军时做面饼,夹肉一起吃。最令人惊叹的是骑射功夫,满洲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娴熟骑射,甚至有的人不用马鞭和缰绳,用身体动作就能控制马匹,因此满洲人作战时可以快速并大量的放箭,打的对手无法喘息。
1.说到吃,大兄弟其实是很生气的。现在的很多满洲族人,凭借个人或某个满族地区的饮食喜好,就来绑架整个满洲族,说“猪肉是上天赐给满族人最好的美食”等,大量宣传猪肉的好猪肉的美味。要知道,地区差异是一直存在的,千万不要让自己代表整个族人。直至现在,仍然有部分满洲族人生活在牧区,如果不游牧,清军入关后,为何会设置柳条边来保护草原呢?谁家游牧会游牧猪呢?靠体力灭契丹抗击蒙古的女真人,却跟内地汉人一样有闲心农耕、吃猪肉的可能性较小。当然野猪肉倒是吃的,杀猪菜也许最早时是野猪肉呢,不过这也有可能是清军入关后才诞生的菜,祭祀杀猪,估计也是后来学来,这仅是大兄弟的推测。当然,满洲族与蒙古族一样,都有游牧、渔猎与农耕的部落。2.可以推断,里边说的面饼夹肉,其实也正是现在肉夹馍的早起样式。

3.对待马像亲人一样,这与蒙古、哈萨克等民族延续至今的习俗比较像,毕竟游牧游猎与行军打仗,马是最重要的。

4.高昂激烈的歌曲,让大兄弟想到口弦琴、呼麦、胡琴以及卓日根等弹拨乐器结合的音乐了。有些人早已习惯了蒙古人呼麦的现状,殊不知满洲人同样有喉音呼麦技巧,对于萨满来说,喉音非常重要。如今大多仅限于文字记载了,如果没有激烈的辛亥革命与文化大革命,也许这些都能得以保存下来。

大兄弟

好在满洲人的食羊肉习俗仍然存在
背挎弓箭手持套马杆的满洲汉子,如今只能从画作里才能感受的到了
性格方面:讲究真实的情感,如果笑就要发自内心,不高兴就立刻体现在脸上,讨厌虚情假意的举动,喜欢待客,平时待人极尽礼貌,但作战时截然不同,凶猛残忍,以追杀敌军为乐,投降的人不予攻击,但若反抗则斩尽杀绝,这是他认为“鞑靼人”性格中坏的一面。
天性偏爱战争和劳动,脸上有刀疤不视为丑陋,厌恶无所事事的生活,看见和尚不劳作享受信徒的供奉则抓起他让他去干活。作战时自信,自认勇力无人能敌,因此扎营时到辎重车中取出帐篷支好即休息,入睡很快,守卫很少而且不出声音,营地极安静仅仅偶尔有马嘶。

一句话,满洲人自己要上上心了,真的。现在好多蒙古人都在帮你们,你们也得拿点成绩出来不是。拥护国家奔小康的同时,有能力的人,就为民族多做点;能力小的,也要贡献力量。

今天看到中央民族大学5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喜欢你》视频,没有满语,实在是很遗憾。

最后,祝各民族都能好运。


转自东北利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