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满族文化的传承人

2017-10-23 张兆林 满族文化网

辽宁抚顺满族联谊会常务理事鄂成喜)


满族文化的传承人

――记龙兴之地抚顺市满族书画家鄂成喜

作者 张兆林

2017年8月,辽宁抚顺公益书画家协会百米长卷暨首届会员作品展中,我协会主任委员鄂成喜以四幅满文书法作品,荣获书法作品二等奖。

鄂成喜1960年生人,纯满族“正白旗”,鼻祖讳牙里胡达(清封国公之职),他是第十七世后人,他受家族的熏陶从小酷爱体育,书法和绘画,他的书画作品曾经多次参加市、区书画展,他画的人物肖像维妙维肖,受到好评。

2014年他与爱人续写家谱时,发现了光绪年间的满文谱单,从那时起,对满文产生了浓厚兴趣。

159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人参照蒙古文字创制满文,称为“无圈点”满文,俗称“老满文”,与蒙古文字头数目和形体大致相同,使用了30余年。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令达海对这种文字加以改进,达海利用在字头旁加点,改变某些字头的形体,增加了新字头等方法表示原来不能区分的语音,规范了词形,改进了拼写方法,并创造了专门拼写外来语的字头,改进后的满文有了比较完善的字母体系和正字法,具有明显区别于蒙古字母的特征,俗称“圈点”满文。

满文书法就别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满文能给人一种彪悍的狂野,质朴倔强的感受,恰是这种气息透射着满族儿女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乘着铁骑打下江山,入主中原的壮志雄风强悍不羁。满文是拼音文字,每字各有长短,迫使绘画作者设计全篇时需要安排好行间字距,谋篇布局比较难把握,满文的(线、字头、字牙、点、圈)等基本笔画划与汉字的(横、竖、撇、捺、点、提)等也有大小差异,恰恰给满文书法创作一片更加辽阔的空间,就像满文创作者们横刀立马冲破大明帝国因循守旧的所有框架一样,演绎出一派自己独有的书法风貌。

此次鄂成喜的作品,以红纸,黑字裱黄边,四幅满文作品,一经展出,博得大家一致赞赏,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其满文书法作品,整体的刚健与张扬中轴竖如飞流直下的江河,洒脱而肯定,使转处内气充盈,或收放自如或舒展从容,圈点的跳跃和笔势的连贯,更是浑然天成,真气弥漫,尤其用满文书写的“弘扬民族文化”,道出了他对满族文化无限爱戴和对未来的充景。

虽为中华儿女,当下能看到满文的人能有多少呢?不论我们如何乐观地看待近年来满语文蓬勃发展的态势,或如何反对唱衰满语文的颓丧论调,这门式微的语言濒危的窘境仍值得我们严峻的思考。早在2015年鄂成喜所撰写的“拯救满族文字”一文,一经发表为某网站的三个月最热门文章,正如文章写到“一个国家应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应有自己的文字。”我们满族人口近一千一百万,是一个庞大的民族,如今真正认识满文的人不超过五十人,能翻译满文资料的人更仅有二十左右人(我国东北某地有数吨满族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等待翻译破解,这二十人同时前去翻译,需用一个世纪的时间)。

抚顺是满族的故里,清王朝发祥地。愿更多的人来学习满语文,也更加期待鄂成喜有更好的佳作,愿满族文化传承下去。

 

辽宁抚顺公益书画家协会主席张兆林(左)抚顺公益书                 

画家协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鄂成喜(右)    )


作者:张兆林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