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满洲人的采参活动(六)

2017-12-12 富察晨枫 满族文化网

编者注:满洲人的人参文化源远流长,满洲人以前的生活主要是狩猎和采参,所以满洲人建立了很多原始的庙宇,山神庙和采参庙。满洲人认为山神就是老罕王努尔哈赤,生日是农历三月十六日,所以这也算是民间流传是纪念老罕王。采参庙纪念的是清始祖布库里雍顺的母亲佛库伦的姐姐天女恩古伦,满洲人流传是天女恩古伦盗取天庭的仙草种子,并撒在长白山一带,就是后来人们称为的人参。纪念恩古伦的采参庙有的就演化成财神庙,可以说满洲人的采参庙就是财神庙。

我们的民俗专家富察晨枫专门写出《 满洲人的采参活动》,将分十几期分别刊出。

12月7日已经发第一部分《满洲人的采参活动》,12月8日发《满洲人的采参活动(二)》。12月9日发《满洲人的采参活动(三)》。12月10日发《满洲人的采参活动(四 )》。12月11日发《满洲人的采参活动(五 )》。今天发第六部分。


 满洲人的采参活动(六)
     抬参
  抬参就是挖参,是一项技术很强的话,破皮、断须或根,都会给人参的品质和价格大打折扣,所以放山的人有句谚语:发现棒槌不算能耐,能使棒槌完整地抬出来才是真章程(本事)。  “抬参”是考验把头技术本领的一项关健性的绝活。人参根多杈多须多,尤其是人参的须,细须如发,长如丝线。有的根缠绕在树根上,有的扎进石缝中,还有的压在石头下面。要想把这些人参毫发无损地抬出,把头不但要有一定的经验,还要有抬参的技巧。所以在石板上面土壤中和在烂倒木上面生长的人参是最好抬的,一般蒿草中的人参也比较好抬,在乱石堆中和树根间以及长在石缝问的人参是最难抬的,在悬崖峭壁上长的人参不但难抬而且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蒿草中的人参还是较好抬的。
  抬出的人参要“打参包”。为了到山货庄以便认出是什么成色(几品叶),所以要留下“参梁子(人参叶茎)”,用一块新鲜的苔藓包裹人参並包上一些抬参时人参旁的土,连同“参梁子”一同裹扎起来,外面还要用桦树皮再包扎一层,用树皮条挷好,这样“参包”就打成了。较大的人参必须单打包,一包一棵,而较小的参可以几棵包在一起,不新鲜、不健壮(称病参)以及破皮较重和断根断须的人参都需另包,不和好的掺合一起。
    (未完待续) 



作者富察晨枫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