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谈清朝历史上“抬旗”问题

2017-12-17 富察铭安 满族文化网

 谈“抬旗”

    关于抬旗,网上争论不休。

    先说八旗建立过程,建四旗以前是以牛录为建制,后由于兵员渐多,于1601年始建四旗。过了十四年,兵丁更多,四旗建制太大。且兵权过于集中,若壹旗有异心,就将会威胁政局稳定。于1615年增设四旗。成为八旗,后又有汉族的加入,又增加了汉八旗,又有了蒙八旗,高丽因人数不足建了高丽四旗。共二十八旗。但由于旗属名字相同,所以还是说八旗。这八旗分由努尔哈赤信得过的人管理。进京后排列次序为: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这个排列次序也与各旗实力相关,由各史志记录的内容也可看出来。至于上三旗与下五旗之说。是因为前三旗实力最强,是归皇帝直接管辖,被称为上三旗,后面的五旗是由几位王爷管辖。则成为下五旗。

    假设今天的百度中所说的是正确的。因为他们在引经据典,极力确定上三旗地位高于下五旗。但在经典中没找到一句定论。却一再强调下五旗的人通过一定手段,经“抬旗”可以进入上三旗来提高家族地位。

    我没有查对经典,因为清史史料浩如烟海。

    我个人想,若真是如此,清朝皇帝思维一定是出了问题。

    假使你家是下五旗,你会怎么做,是武将奋勇作战、舍身报国,立军功报效国家;或文官尽忠职守、殚精竭虑,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政务为民谋利?还是想方设法“抬旗”为家族提高地位?无功不受禄,受禄有人妒。但是,清朝为国为民的重臣多得很,却没有得到抬旗的机遇,心中作何感想?下五旗的领军人作何感想?君臣会不会离心离德?大清朝下五旗的名臣近千名,汉族人超过半数以上。都是一、二品大员,他们不乏封疆大吏,不乏皇室宗亲。很多人手中握有重兵权。

    富宁安就是镶蓝旗,是排在八旗最后的壹旗。康熙四十一年,授镶红旗满洲副都统。康熙四十四年,擢正黄旗汉军都统。雍正五年加太子太傅,七月,管镶白、正红二旗汉军都统事。由上三旗的正黄旗,到下五旗的镶白、正红旗是升还是降?

    大清皇帝如百度所言,设个“抬旗”制度的话,那岂不是自毁长城、自毁江山。可能坐二、三百年么?

    以上为我个人推理,不代表任何人,更不代表清政府,当然也没有这资格。只是从人情心里,及历史经验推导。元朝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就是很好的实例。清政府前、中期不是傻子。会做自毁江山的傻事么?

    满族人是个知恩图报的民族。连狗、喜鹊、乌鸦、马等动物都要尊重,据说至今乌鸦还享受着国家口粮的待遇。何况是人,绝不可能把八旗分成等级,汉族人对国家有功,同样受到褒奖,可以说清朝真正的是个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典范。会为了个别家族的地位,而设个抬一家贬万家的“抬旗”制度么?

    所谓“抬旗”只是因为某特殊需要,非旗人将受到限制,因此为达目的,解脱这个限制。将“民人”改为“旗人”以顺理成章。这就叫“抬旗”。绝非旗内调动,旗内调动基本都是升职,难道你为了旗属的更改不去么?假使你原来是镶黄旗的披甲,调你去镶蓝旗当佐领你会不去么?到底算升还是降?

    我的观点未必正确,请诸位指点。 


作者:富察铭安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