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京不仅有天安门,还有西安门,这里有清朝最大的王府!

2018-01-03 满族文化网

北京不仅有天安门,还有西安门。

说起这西安门,可以看下他的发展史,这里有大清朝最大的王府——礼王府!



老北京的城门设置,基本遵循东西呼应、南北对称。不过皇城四门中的东安门和西安门却并非如此,东安门“坐断东南”,西安门则“西北偏北”。


永乐帝朱棣


 西安门始建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是明清两代皇城西门。这里本为元大都的萧墙西门,名为红门。永乐帝迁都后,开始营建北京城,在元大都萧墙基础上稍加拓展,修筑皇城,改红门为西安门。


著名民俗画家方砚笔下“西安门”图


西安门无城台,门基为青白石料砌成,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


金鳖玉蝀桥旧照


明清时期,沿西安门内向东,可到达横跨太液池(今中南海、北海)的金鳌玉蝀桥,两侧有司钥库、果园厂、藏经库、西花房、西酒房、惜薪司、大光明殿、赃罚别库等衙署、寺庙及作坊、仓库。1950年,西安门毁于火灾。



今天的西安门地区,通指西安门大街与西黄城根北街、西黄城根南街相交十字路口附近,西起西四南大街,东至府右街与文津街相连。



从古至今,西安门都毗邻权力中枢要地,地位特殊。有明一代,多少惊心动魄,在这里演绎。



影视作品中的朱高煦


明宣德六年(1441),明宣宗的叔叔,汉王朱高煦谋反,明宣宗亲征,押解其回京拘于西苑,为此拓展西皇城,并于西安门内营造其禁居。


影视剧中的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年间,因差点被宫女勒死而对故宫心有余悸的明世宗朱厚熜,移驾西苑(今中南海一带),一心求道玄修的他却不忘把控权柄,多次重修西安门附近的西苑仁寿宫。



崇祯十七年(1644),“闯王”李自成带领大顺农民军由西安门攻入皇城,进而占领紫禁城,明朝宣告灭亡。



进入清代,北京的内城,即老的东城和西城,被定为八旗驻扎的满城。紧靠大内禁地的西安门一带,就有很多贝勒、亲王的府邸就安置于此。




神秘的礼王府




礼王府位于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原是明朝最后一位国丈、崇祯皇帝的岳父周奎的私宅,清军进驻北京后,这里成为礼亲王府。


礼亲王代善


礼亲王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此处府邸并非最初的礼亲王之府,而是代善之孙杰书袭封后择址新建的王府。


影视剧中的爱新觉罗.杰书


杰书时称康亲王,故府亦称康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礼王的封号,改称礼王府。嘉庆十二年(1807)王府毁于火灾,由当时的礼亲王昭连集资于原址重建,即成为如今的府邸。



北京有句老话:“礼王府房,豫王府墙”,就是说礼王府的房子多,豫王府的院墙高。由此不难看出礼王府的规格,在北京诸多王府里面的等级之高。礼王府南起大酱房胡同,北至颁赏胡同,占地约30公顷。所以,从规模上说,礼王府,是大清朝最大的王府。

礼王府规模雄伟,占地宽广,重门叠户,院落深邃是礼王府的一大特点。王府分三路,中路有正门、二道门、银安殿、穿堂门、神殿、后罩楼等。王府的西部是花园,亭台楼阁错落有制,设计得十分巧妙。东部是王爷和其家人休息的房间。


本来尊贵华丽的礼王府,却曾演绎过一段凄世绝恋。




话说,礼亲王的二格格兰心留洋归来,无意间认识了唱戏的冯跃聪,并对他一见钟情,两人疯狂坠入爱河,兰心将自己的“八宝手链”作为信物, 赠给了冯跃聪。



所谓“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冯跃聪的师兄嫉妒他的才华,便将事情捅给了礼亲王,后者闻听女儿和戏子恋爱,勃然大怒,将冯跃聪毒哑后关进了大牢。



出狱后冯跃聪被一个单弦艺人收留,学会技艺后,冯跃聪便每晚到王府墙外给兰心弹奏她最喜欢的《风赞》,兰心也隔墙应和,怒不可遏的礼亲王,便命人将冯跃聪杀害,随后兰心也殉情自杀。



这幕传说发生在礼王府的爱情悲剧,由此引发很多传说。




三米旋风平地起




据说有位姓石的大妈,曾是礼亲王家的包衣家奴,在礼王府当奴仆期间,经常能看见王府周围被三米多高的旋风环绕,然而奇怪的是,十步之外根本就没有一丝风。




旧楼三层的“滴答滴”




礼王府对面有一座废弃的三层楼房,一层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库房,二层是拆迁办公室,三层大部分房子废弃闲置,其中三间是化妆品公司的员工宿舍。



据说站在三层走廊中间,常能听到“滴答滴答”的水滴声,可其实走廊空空如也,并无晾晒的衣物。

但这些,都是无稽之谈。首先,各种版本的传说都是来源于礼王府的包衣石大妈,但有关专家去考察,这里根本就没有姓石的,也不可能有什么石大妈。专家还走访邻居,这些住礼王府的邻居讲,从没有看见过旋风。也没听到过听到“滴答滴答”的水滴声。



1927年,礼王的后人将王府前半部租给华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大学为国家接管华北地区的机关、企业单位培训了大批干部。华北大学在完成了历史使命后改为内务部(后改民政部)办公用地。


有人善于编造谣言,有人喜欢传播谣言,有人喜欢相信谣言。这就形成谣言的产业链。


关于大清朝的谣言,更是无数。

我们满族文化网,就是专门负责打假,打击各种针对大清朝和满族的谣言。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